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号、庆大、亚胆、亚洗、双洗都是分离El-Tor霍乱弧菌的常用培养基。我们利用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制备的上述几种培养基成品 ,对污染不同量El-Tor霍乱弧菌的大便标本进行了分离培养 ,现将实验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抑制剂1.1.1  1%亚碲酸钾 ;1.1.2  2 5 0 μ/ml庆大霉素 (芜湖制药厂 ) ;1.1.3  10 %胆汁酸盐 ;1.1.4  15 0 0 μ/ml多粘菌素B(英国进口 ) ;1.1.5  0 .1%硫酸双氢链霉素 (上海第十制药厂 ) ;1.2 培养基1.2 .1 碱性胨水 取碱性胨水粉末 2 6g,加 10 0 0ml蒸馏水 ,加热溶解 ,分装试管 ,15磅 15min高压灭菌…  相似文献   

2.
小川血清型的El-Tor霍乱弧菌被发现在机车工棚的污水中生存了15个月。在自然污染的污水中用除油器作实验,El-Tor霍乱弧菌能生存36天。此种污水放在实验室中可活39天。在人工污染的一个新住宅区和一个奶制品厂的污水中可分别存活2天和11天。  相似文献   

3.
庆大霉素琼脂培养基广泛地应用于霍乱弧菌实验室的分离培养,它有选择性强、菌落易识别、弧菌分离效果好的优点,但是由于在培养基传统的配方成分中,有着一定量的抗菌物质,硫酸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或E)、抑制剂亚碲酸钾(以下简称传统庆大琼脂).这些物质在有效地抑制肠杆菌、革兰氏阳性菌的同时,亦影响着霍乱弧菌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4.
付霍乱是由霍乱弧菌的El-Tor生物型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起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病死率高。1961年曾在我省阳江地区发现付霍乱。近年来东南亚地区流行严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霍乱弧菌的检出率,防止霍乱从国外传人.[方法]对来自东南亚霍乱流行区的入境活体水产品2817份进行了霍乱监测.并对提高阳性检出率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共检出霍乱弧菌8株,其中O1群的小川型和稻叶型霍乱弧菌各1株;O(139)群霍乱弧菌6株.在不同的分离培养基上霍乱弧菌的阳性检出率不同,庆大霉素培养基上霍乱弧菌阳性检出率为0.284%,在4号培养基上霍乱弧菌阳性检出率为0.231%.[结论]要提高霍乱弧菌的阳性检出率,应注意采样和检验过程中的技术和方法采样要具有代表性,注意取材部位;分离培养基的选择十分重要,要严格控制增菌时间和pH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择一种较实用的霍乱弧菌分离培养基。[方法]对3种常用的霍乱弧菌选择性培养基,分别接种O139群、稻叶型和小川型霍乱弧菌。将其培养物做玻片血清凝集试验、氧化酶试验和粘丝试验,观察试验结果。[结果]4号琼脂较庆大霉素琼脂和TCBS琼脂在玻片血清凝集、氧化酶试验、粘丝试验中受培养基成份影响较小。[结论]提示4号琼脂为基层化验室首选霍乱弧菌选择性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从活甲鱼体表检测出O1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甲鱼进行霍乱弧菌检测,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方法:按照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检测方法。同时,用霍乱弧菌快速层析试剂检测和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培养。结果:从24份甲鱼体表涂抹物中用霍乱弧菌快速层析试剂检测出2株01群霍乱弧菌,用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和庆大琼脂分离出3株01群霍乱弧菌。噬菌体-生物分型为31L型,常见非流行株。结论:本次监测结果(3/24)阳性率较高(12.5%),建议加强海产品、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  相似文献   

8.
1977年9月初,吉尔伯特群岛(Gilbert Islands,南太平洋)的塔拉瓦岛(Tara wa Atoll)上,首次从几个重度腹泻病人的粪便中分离了El-Tor稻叶型霍乱弧菌。至10月10日,因霍乱样病住院的有572例(占人口的3.3%),死亡19例。由于自来水没有加氯处理,而且从供水网及私人水井中分离出了霍乱弧菌,故认为霍乱是通过水传播的,但其他可能的传播方式尚不清楚。为了控制疫情,作者在塔拉瓦岛进行了两次配对的病例-对照调查,以确定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9.
开展外环境霍乱弧菌的监测 ,及时发现、消灭致病源 ,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市防疫站的霍乱监测计划 ,在本辖区内的水域进行布点监测。检测过程中 ,针对往年曾检测 1例小川型霍乱弧菌 ,在检测时应注意的事项及体会进行整理 ,具体归纳如下 :1 检测过程1 1 水样标本处理 采集来的水样按 1:10比例加入浓缩碱性蛋白胨水进行增菌 ,并用 1mol/LNaOH校正pH(9.2~ 9.4)并加入 1%亚碲酸钾 0 .5ml以抑制杂菌 ,置 37℃温箱过夜。1 2 分离培养 本实验室分离培养基选用弱选择性培养基碱性琼脂。增菌后的水样标本 ,用碱…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出一种快速、敏感、高效、实用的水产品中霍乱弧菌检测方法,以便更好地监测外环境和水产品中霍乱弧菌污染状况,及时有效地防控霍乱疫情。方法按照《全国霍乱监测方案》,配制含霍乱弧菌的模拟水产品涂抹样标本,在传统碱性蛋白胨水中加入1μg/ml的萘啶酸,并在传统庆大分离平板中减少庆大霉素含量至250 IU/L,再加入1μg/ml的萘啶酸,分别用胶体金法、上转发光法、实时荧光PCR法、分离平板法,检测不同浓度霍乱弧菌的水产品涂抹样增菌后霍乱弧菌的检出效果。结果用改良法增菌后,胶体金法、上转发光法、实时荧光PCR法检测霍乱弧菌,阳性检出率普遍提高,再用改良法分离培养,霍乱弧菌分离率大大提高。结论在进行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监测时,在增菌液中加入1μg/ml的萘啶酸,在庆大培养基中减少庆大霉素含量至250 IU/L,再加入1μg/ml的萘啶酸,可以抑制杂菌,促进目标菌生长,提高霍乱弧菌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1961年以前,各国流行的霍乱病原除印尼(1937年以来)及泰国(1959~1960)等少数国家为霍乱弧菌的埃尔托生物型(biotype El-Tor)外,其余均系霍乱弧菌的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1961年以来虽然在西太平洋海面广大地区内发生了付霍乱流行,但在有些国家或地区真性霍乱依然有所发生。直至1963年,印度、巴基斯坦(包括现在的孟加拉国在内)、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发生的也还是由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引致的真性霍乱。但是近数年的情况却明显不同了,多年来一直为孟加拉国占优势  相似文献   

12.
脉冲场凝胶电泳用于霍乱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基础上了解同一次流行、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之间的遗传相关性,为有效控制传染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对2005年分离的70株霍乱弧菌检测CT基因后,进行PFGE分型研究。结果:分离自患者01、0139群霍乱弧菌均有CT基因,而分离自外环境1株01群稻叶菌株及1株0139菌株CT基因为阴性。所试菌株PFGE分型共呈3大亚类8种带型。结论:霍乱流行期间分离于患者的霍乱弧菌PFGE图谱基本一致,与外环境分离的非流行株在分化关系上较远。  相似文献   

13.
膜免疫层析法快速诊断试纸现场检测O1霍乱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霍乱诊断以分离培养鉴定出霍乱弧菌为主要依据。我们在对 6 2例疑似霍乱患者的便标本进行O1霍乱弧菌常规分离培养鉴定过程中 ,用O1霍乱弧菌膜免疫层析法快速诊断试纸 (O1快速试纸 )同时检测。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 :O1霍乱弧菌诊断血清、庆大培养基和碱性蛋白胨水购自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 ;O1霍乱弧菌膜免疫层析法快速诊断试纸购自北京耀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6 2例便标本来源于本市疑似霍乱患者。按《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 )所述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和O1快速试纸同时检测 ,并对结果进…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1986~1987年间从美国科罗拉多州和犹他州的20种水生鸟粪中分离到霍乱弧菌。取新鲜鸟粪、成年鸟和幼鸟肛拭子及河水样本分别接种在碱性蛋白胨水、TCBS琼脂平板以及94S4YL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取单个菌落做甘露糖、蔗糖和阿拉伯糖分解试验,并进行血清分型和Y-1肾上腺细胞毒力试验。结果:20种水生鸟的1131份粪及肛拭子中,约17.5%(198/1131)分离到霍乱弧菌。该菌的分离率与温度有关。当水温低于10℃时即分离不到霍乱弧菌。1986年12月至1987年1月,水及粪标本均分离不到霍乱弧  相似文献   

15.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快速检测霍乱弧菌肠毒素(CT)的方法。用PCR法检测从水和水产品分离的8株O1群霍乱弧菌CT,结果均为阴性。CT的检测对了解水和水产品中分离株是否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有重要意义。O1群霍乱弧菌的霍乱肠毒素A亚单位(ctxA)基因引物也能扩增0139。  相似文献   

16.
青岛发现产色素非01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01群霍乱弧菌在环境水中广泛存在[1,2,3,4],在夏秋季节,比较容易分离到O除O139外,主要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和人类腹泻。因此,其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受到广泛关注,产色素做为少数非01群霍乱弧菌的重要特征之一亦日益得到重视[2,3]。在日常的霍乱疫源检索中,我们首次分离到1株产褐色素非01群霍乱弧菌,对其生物学特征、毒力和药物敏感性进行了系统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与分离鉴定 菌株来源于环境水样,分离鉴定方法按卫生部防疫司《霍乱防治手册》(1987年第四版)进行。1.2所用培养基 …  相似文献   

17.
O139群霍乱弧菌在10种分离培养基上生长情况观察庄玲林剑琴1997-05-26收稿。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卫生防疫站(350004)01群E1Tor生物型引起的第7次霍乱大流行尚在发展,而新的可以引起霍乱的O139霍乱弧菌又突然出现,从而出现了一个...  相似文献   

18.
作者根据霍乱弧菌具有耐高pH、运动活泼等生物学特性,提出一种能提高在检材中仅含有极少量霍乱弧菌和不凝集弧菌的检出率的改良培养基,并与普通碱性培养基、TCBS培养基和K培养基进行比较。结果认为,该法简单适用,敏感性高,可用于检查霍乱病人、带菌者及外环境的各种物品。  相似文献   

19.
1990年7月21日,我站在腹泻病原学检测中,于一例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1株非0—1群霍乱弧菌,血清学鉴定为非0—1群霍乱弧菌VBO:51血清型,现报告如下。实验室检验结果 1、细菌分离培养将粪便标本划线于麦康凯琼脂平板,经37℃18—24h培养,选择可疑菌落接种Tsi培养基。在Tsi培养基上,该菌在底层产酸,斜面不产酸,无H_2S及气体产生。 2、种的鉴定 2.1 形态及染色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一株霍乱弧菌首次在TCBS平板上生长缓慢的报告石小英昌黎县卫生防疫站(河北066600)1994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昌黎县首次发生霍乱局部流行,流调中我们从病人及带菌者粪便中分离霍乱弧菌时,发现其中1株在TCBS平板上生长缓慢(此培养基由中国腹泻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