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加腰三横突小针刀松解在腰骶部疼痛治疗中的疗效,并与单一方法对比。方法80例患者分为A组(单纯神经阻滞),B组(神经阻滞+小针刀松解术),C组(神经阻滞+射频治疗),D组(神经阻滞+小针刀松解术+射频治疗),每组20例。根据腰椎正侧位片,采用双侧椎弓根测量定位法,分别标志患侧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及脊神经后支相应的邵氏压痛点在体表的定位。腰三横突尖部行针刀松解;脊神经后支感觉、运动定位测定后,给予80℃、60s的射频治疗,共2个射频周期。观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治疗前、治疗后即时、24h,2周:静止VAS、运动VAS、腰三横突压痛VAS、邵氏点压痛VAS。组间比较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SNK-q检验。结果D组在24h、2周与A、B、C组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在腰三横突压痛VAS与A组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在邵氏点压痛VAS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腰骶部疼痛,在诊断明确时,治疗上利用射频热凝加针刀松解联合施治,较单一方法好。  相似文献   

2.
射频热凝及冷冻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射频热凝、冷冻及神经阻滞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 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20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分别给予射频热凝、冷冻和常规神经阻滞治疗。结果 (1)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治疗1周后射频热凝、冷冻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5.1&;#177;1.2,4.0&;#177;1.1,改善程度均优于神经阻滞组(t1=3.79,P&;lt;0.001;t2=3.42,P&;lt;0.001);二组间VAS评分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2)副反应:射频热凝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冷冻组和神经阻滞组。结论 射频热凝及冷冻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有效途径。方法选择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组行痛点阻滞及口服药物治疗;Ⅱ组行痛点阻滞及小针刀松解;Ⅲ组行痛点阻滞及小针刀松解并配合口服药物治疗,观察3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疗效。结果Ⅲ组治疗后VAS评分(1.82±1.13)明显低于I组和Ⅱ组(4.41±1.83、3.89±1.55),治疗优良率为90.0%,临床疗效明显高于Ⅰ组的43.3%和Ⅱ组的83.3%(P〈0.05),患者治愈的治疗次数也明显少于Ⅰ和Ⅱ组(P〈0.05)。结论痛点阻滞及针刀松解并配合药物治疗是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由作者亲自操作,应用针刀松解术治疗的156例腰突症,优65%,优良率为91%,有效率为97%,取得了较高的疗效。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针刀松解椎间管(孔)外口、腰椎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横突间肌和脊神经后支卡压处等的治疗机理。结果:通过对椎间管精细解剖和生物力学的研究,作者认为,椎间管(孔)外口的针刀松解术,可以将固定在此处的神经根外膜松解,增加神经根的蠕变率,这是缓解或解除神经根受突出间盘压迫的关键;针刀松解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横突间肌,可以解除椎间韧带的异常紧张度和损伤所致的挛缩改变;针刀松解脊神经后支卡压可以消除竖脊肌的痉挛,后两者结合可更有效的从整体上解除脊柱周围肌肉、韧带对脊柱、间盘和椎间管的压力,也就是横向松解,纵向减压。通过以上针刀松解术的治疗,可以使脊柱和受累的神经根,从整体到局部恢复其生物力学平衡状态。这样,受累神经根的血循环(尤其是微循环)和神经根内外的生化环境将迅速改善,神经根水肿消退,致痛物质将锐减等等,从而消除一切症状,达到了治疗目的。这便是针刀松解术治疗腰突症的治疗机理。结论:事实证明,手术切除间盘与针刀松解术治疗腰突症。虽然施术方法和部位有所不同,但都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且针刀松解术较手术疗法要简便、安全得多,又无切口及疤痕粘连之虞,所以针刀松解术是治疗腰突症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腰突症治疗学上的一大突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小针刀松解加封闭治疗腰三横突综合症疗效评定。方法 采用针刀对腰三横突部位进行切割、剥离,然后在该部位注入局封注射液。结果 72例腰三横突综合症患,治愈41例,显效15例,好转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92%。结论 小针刀松解加封闭治疗本症具有消除疼痛、松解软组织粘连,恢复脊柱力学平衡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刀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180例按区组随机法分为针刀治疗组、阻滞组及针刺对照组,分别进行针刀、阻滞及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按“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成绩评分,针刀组治疗前(9.6&;#177;2.7)分,治疗后(23.0&;#177;5.7)分,改善指数0.56&;#177;0.61;阻滞组治疗前(9.9&;#177;2.8)分,治疗后(15.1&;#177;7.1)分,改善指数0.33&;#177;0.27;针刺组治疗前(9.7&;#177;2.9)分,治疗后(13.2&;#177;6.5)分,改善指数0.24&;#177;0.21。3组治疗前后评分,针刀治疗组优于阻滞及针刺对照组(P&;lt;0.001,t=18.32,5.65,4.21);3组疗效比较,针刀治疗组明显优于阻滞及针刺对照组(P&;lt;0.01,x^2=38.1,41.1);3组治疗后评分均比治疗前分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01,t=6.39.11.85)。结论:与阻滞、针刺治疗组相比,针刀是保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值得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传统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方法是理疗,按摩,但疗程长,复发率高,近年来应用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下针刀松解治疗324例,痊愈286例,显效38例。神经阻滞下针刀松解治疗可迅速使症状消失或缓解,达到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对腰三横突综合征行针刀配合拔罐放血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科就诊的128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小针刀配合拔罐放血疗法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小针刀配合拔罐放血疗法及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实施针刀配合拔罐疗法,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改善疗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术治疗下腰部疼痛的疗效.方法对118例X片显示有腰椎退行性改变的下腰部疼痛患者,先用2%利多卡因5 ml、曲安奈德40 mg、维生素B121 000μg进行腰神经后支骨纤维管阻滞麻醉,然后选择3号针刀采用纵行切割通透剥离法行神经后支松解治疗,5 d 1次,4次为1个疗程.采用视觉类比测试(VAS)及活动功能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患者下腰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腰部运动功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98%,无副作用.结论针刀松解术松解腰神经后支治疗下腰部疼痛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传统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方法是理疗,按摩,但疗程长,复发率高,近年来应用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下针刀松解治疗324例,痊愈286例,显效38例。神经阻滞下针刀松解治疗可迅速使症状消失或缓解,达到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小针刀松解加封闭治疗腰三横突综合症疗效评定。方法采用针刀对腰三横突部位进行切割、剥离,然后在该部位注入局封注射液。结果72例腰三横突综合症患者,治愈41例,显效15例,好转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92%。结论小针刀松解加封闭治疗本症具有消除疼痛、松解软组织粘连,恢复脊柱力学平衡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冷冻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神经定位冷冻、无水酒精毁损、常规神经阻滞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6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应用神经定位法分别予以神经冷冻、无水酒精毁损和常规神经阻滞治疗,每组20例。结果:三组治疗后近期疗效(治疗后1月)无差异,冷冻组和无水酒精组中、远期疗效(治疗后3月、6月)优于神经阻滞组,且冷冻组优于无水酒精毁损组。结论:神经定位冷冻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可达长期止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脊神经后支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采用华佗夹脊穴针刺,观察组采用针刀阻滞松解法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疗程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简称VAS)、McGill疼痛问卷的情感SF-MPQ评分、睡眠质量评分(Qs)。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SF-MPQ评分、Q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取针刀松解脊神经后支治疗法能取得良好效果,其能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且在疼痛的缓解,情绪的改善,睡眠质量的提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治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实时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腰神经后内侧支介入治疗慢性腰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在我院行选择性腰神经后内侧支介入治疗的慢性腰痛患者40例,超声引导射频穿刺针置入相应的腰椎横突与上关节突交界区域,并使用X线透视调整针尖位置,行感觉测试。实时超声监测下行腰神经后内侧支药物阻滞与射频毁损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将射频穿刺针置于相应的腰椎横突与上关节突交界区域,都可诱发出相应腰神经后内侧支支配区域的感觉反应。介入治疗前40例患者VAS评分(8.9±0.9)分,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3.7±1.3)分,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3.2±1.1)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腰神经后内侧支药物阻滞与射频毁损治疗慢性腰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5.
针刀、针灸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征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  王艳琳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360-1360
目的 运用小针刀配合局部阻滞与常规针刺疗法配合火罐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征的镇痛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肩胛上神经嵌压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常规小针刀四步进刀规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配合局部穴位火罐放血法)各32例。结果 经4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选词阳性项目数,PRI感情分,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RI总分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RI情绪分无差异。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和97%,较对照组的44%和8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8.36,P&;lt;0.05)。结论 针刀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征较常规针刺配合局部火罐疗法镇痛效果好,治疗次数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6.
射频热凝及冷冻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冷冻及神经阻滞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20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分别给予射频热凝、冷冻和常规神经阻滞治疗。结果(1)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治疗1周后射频热凝、冷冻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5.1±1.2,4.0±1.1,改善程度均优于神经阻滞组(t1=3.79,P<0.001;t2=3.42,P<0.001);二组间VAS评分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2)副反应:射频热凝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冷冻组和神经阻滞组。结论射频热凝及冷冻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吴小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929-1929
对158例慢性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用针刀在脊神经腰段后支主干穿出骨纤维管处进行松解,术后行小关节定点斜扳。治疗后随访2年,其中优90例,良44例,差24例,优良率86%。结果提示针刀治疗慢性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有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神经阻滞和偏振红外光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近期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单纯外周神经阻滞加偏振红外光照射患侧颈胸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近期效果,探讨不同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特征。方法 38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n=20)用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维生素B120.5mg+生理盐水至10ml单纯外周神经阻滞治疗,间隔一两天重复1次,5次为1个疗程。B组(n=18)在上述阻滞后加偏振红外光照射患侧颈胸神经节,偏振红外光治疗功率60%~80%设置模式2:3,治疗时间10min。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0~15min对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A组患者治疗前VAS为7.6&;#177;2.2,B组患者治疗前VAS为7.6&;#177;1.1。组间无明显差别(t=0.01,P&;gt;0.05)。每次阻滞前后疼痛明显减轻(t=15.48~43.71,P&;lt;0.001)。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经过5次治疗后,A组VAS评分降为2.6&;#177;2.4,疼痛缓解率平均达到64%。B组VAS评分降为3.5&;#177;1.8,疼痛缓解率平均达到51%。每次治疗前后VAS的变化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三叉神经阻滞配伍同侧颈胸神经节偏振红外光照射没有显示出优越的近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脚脊神经后支范围内压痛敏感区局部阻滞能否治疗开脚术后慢性切口痛.方法:选择25例开胸术后中、重度慢性切口痛患者,随机分为A(12例)和B(13例)两组.A组于切口上下5个节段实施肋角处肋间神经阻滞,每节段注入含有复方倍他米松的镇痛液4ml,B组在切口痛对应脊神经后支分布范围内的压痛敏感区注射相同镇痛液,每点2ml,共10点.2周后,两组均重复治疗1次.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3月时的疼痛评分(VAS)和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点的VAS和PSQI各项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B组VAS和PSQI各项评分较A组进一步下降(P<0.05),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睡眠障碍显著改善.结论:胸脊神经后支内压痛敏感区局部阻滞可显著减轻开胸术后慢性切口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实验模型为对象,通过针刀干预对兔血浆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PGF1α)、5-羟色胺(5-HT)、血小板计数(PLT)等的影响,探讨针刀的修复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实验兔24只随机投币法分为针刀治疗组、阻滞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n=6),于造模后10,15,25,30d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于30d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针刀组10,15,25,30d测TXB2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测PGF1α TXB2/PGF1α比值与模型组比较:P&;lt;0.01,ta=3.91,tb=3.87,tc=3.78,td=3.79,tf=3.98,tg=3.76.5-HT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lt;0.01,tp=4.14,tr=3.98,tv=3.73,ts=3.81,tt=3.78;P&;lt;0.05,tq=2.46)。组织形态学观察,针刀组的成纤维细胞排列成行,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原始瘢痕组织形成,组织修复能力强。结论:针刀干预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模型具有良好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