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4~2010年北京市石景山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北京市石景山区2004~2010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石景山区2004~2010年临床诊断菌痢的资料进行分析,对2008~2010年共计50株志贺菌进行血清型分型.结果石景山区2004~2010年共有临床诊断菌痢病例772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4.04/10万,2004年死亡1例;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份共有病例4980例,占病例总数的64.46%;高发年龄分别为0岁~、1岁~、2岁~和≥80岁年龄组;不同职业发病数前三位的分别为散居儿童、学生和公务人员及职员.志贺菌50株分型,宋内氏志贺菌26株,占52.0%,福氏志贺菌22株,占44.0%,痢疾志贺菌2株,占4.0%,福氏22株以福氏2为主(15株,占68.2%).结论 石景山区7年来细菌性痢疾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发病率仍位居全区法定报告传染病前三位.重点关注人群为0~3岁、80岁及以上老人、中学生、公务人员及职员;夏秋季为菌痢高发季节,应针对高发季节采取全面综合预防措施;以宋内氏志贺菌和福氏志贺菌为流行株.  相似文献   

2.
淮北市1994~2004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淮北市1994~2004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制订细菌性痢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994~2004年11年间疫情报告统计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淮北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从1994年的134.94/10万下降到2004年的31.81/10万。细菌性痢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份发生病例最多,约占全年发病总数80%;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93∶1;职业分布以工人为主。结论加强夏秋季节疫情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细菌性痢疾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祁门县1991~1995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吴恩准,程群发(安徽省祁门县卫生防疫站245600)祁门县1991~1995年发生乙类传染病10种共4806例,其中细菌性痢疾(下称菌痢)2526例,占52.56%,为探讨我县菌痢流行规律,给制订防治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合肥市细菌性痢疾流行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合肥市2004-2009年细菌性痢疾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合肥市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4 43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1.91/10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在5~10月份,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且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以散居儿童、学生和农民为主.结论 细菌性痢疾是合肥地区的主要疾病,由于细菌性痢疾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地区和人群特征,在高发地区和流行季节,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防控措施,将是合肥市防治细菌性痢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1996~2005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湖北省细菌性痢疾(菌痢)流行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根据湖北省疫情统计资料及现场调查资料,对该省1996~2005年细菌性痢疾流行概况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5年湖北省菌痢年均发病率40.89/10万,年均死亡率0.02/10万,年均病死率0.06%。全年7~9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人群以儿童发病为主,其次是农民,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湖北省1996~2005年菌痢发病率呈平缓下降趋势,散居儿童和青壮年农民为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学校、工地等集体用餐人群的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1980~2005年无锡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缪小兰 《上海预防医学》2006,18(10):521-522
细菌性痢疾(菌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自无锡地区有传染病疫情记录以来,在较长时间里,菌痢的发病率一直位居传染病发病的首位,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其发病率稳步下降,但由于菌痢的流行和传播因素依然存在,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我们通过对我市菌痢的发病特点和菌群变迁分析,掌握其流行规律,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常见和多发的传染病,在我国城乡时有暴发[1-3],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由于患菌痢后免疫力不能持久,且菌型比较多,加之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4],菌痢的发生和流行仍较严重。为分析北京市西城区菌痢发病特点,掌握其流行规律,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现对北京市西城区1990~2005年菌痢发病情况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菌痢统计资料来源于北京市西城区疾控中心保存的历年疫情资料;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数据完成进行逻辑检查,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2结果2.1流行…  相似文献   

8.
9.
嘉兴市1993-2004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痢疾(菌痢)是嘉兴市历年来主要的传染病之一,其发病率居我市前3位,也是我市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为进一步探讨嘉兴市菌痢的流行规律,以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现将嘉兴市1993—2004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1993—2004年嘉兴市甲、乙类法定传染病订正年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本市公安局。1.2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按不同的年份、地区、时间及人群分布统计分析,用年平均人口数进行统计。2结果2.1流行强度1993—2004年全市共报告菌痢病人42848例,死亡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5.40/10万,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哈密地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降低其发生频度和流行强度、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哈密地区1995-2007年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1995-2007年共报告7687例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121.26/10万,位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前列。发病者年龄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职业以散居儿童、学生、幼托儿童、农民和工人为主;发病时间集中于7-9月,8月为发病的最高峰。结论从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整体发病情况来看,菌痢的发病率居该地区传染病的前列,菌痢仍为应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要继续抓紧抓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南宁市2011 -2013年的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进行预测,探索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规律.方法 以南宁市2004-2010年的细菌性痢疾月发病率数据为基础,用SPSS13.0建立ARIMA预测模型,以2004-2010年的数据验证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 ARIMA(1,0,1)(0,0,0)12模型可以用于拟合南宁市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情况.南宁市2011 -2013年细菌性痢疾的发病与2010年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发病呈平稳流行的趋势.结论 ARIMA模型可用于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的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2.
宜昌市1997—2008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宜昌市1997—2008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宜昌市1997—2008年细菌性痢疾患者进行时间序列、年龄性别分布和职业分布的分析。结果在时间序列上,5~10月为高发期,9~10月为峰值期。高峰出现在0~2岁、10~44岁年龄段,男性高于女性。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的发病数比较高。结论细菌性痢疾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涉及的人群比较广泛,极易造成地区性大流行,故应广泛开展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3.
焦作市1985~2004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焦作市细菌性痢疾(菌痢)流行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焦作市1985~2004年菌痢疫情、病原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5~2004年,菌痢年均发病率为101.94/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1/10万,病死率为0.01%;不同年段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6~9月为流行高峰,10岁以下儿童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46.82%,优势流行菌型为福氏2a志贺菌。[结论]焦作市菌痢发病呈下降趋势,仍应加强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1998年 1 0月下旬 ,安徽省石台县城关镇发生一起细菌性痢疾的水型爆发。致病菌为宋内氏志贺氏痢疾杆菌 ;爆发的原因是由于县自来水厂的水源水受到污染 ,自来水厂未按要求消毒所致 ;病人的发生是因直接饮用和通过洗手、洗物等间接方式使用、接触被污染了的自来水厂的水。并简要讨论了水、干旱等自然因素对痢疾发病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忻州市2004~2008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忻州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为更有效地降低其发生频度和流行强度,制定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忻州市2004~2008年间所辖十四县(市、区)的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人口资料来源于忻州市统计局人口办公室。结果2004~2008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2053例,年平均发病率是13.60/10万,在肠道传染病中发病率居全市首位,在法定传染病中,其发病率也居前列,发病率较高的县是偏关县(32.81/10万),较低的则是神池县(1.87/10万);发病集中在5~10月,以8月为发病最高峰,经统计学处理,其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65.89,P<0.005);以散居儿童、学生、农民发病居多;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经统计学处理,其间没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5.83,0.25>P>0.1);0~10岁年龄段发病较多。结论今后应加强对散居儿童、学生、农民的防控力度,大力宣传肠道传染病的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同时也要大力加强各级卫生机构网络直报工作,防止细菌性痢疾疫情漏报,以便更好地防控细菌性痢疾的发生,真正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查明某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有效控制和处置疫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集患者粪便、肛拭子、呕吐物;厨师粪便、肛拭子;留样食物和水样进行致病菌检测,对分离的可疑致病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PCR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比较溯源。结果从患者样品中分离出13株宋内志贺菌;经PFGE分子分型证明13株菌为同一带型;所有菌株均带有ipa H基因,11株携带ial基因,3株携带Sen基因,均不带有Set1基因;分离株对磺胺耐药率最高为61.54%。结论结合实验室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可证实宋内志贺菌是引起这次菌痢疫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7.
2004-2007年宜宾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4-2007年宜宾市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4年来,共报告发病3 92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80/10万,发病率最高为25.27/10万,最低为15.15/10万;翠屏区、高县、筠连县、宜宾县占全市总发病数的63.56%;散居儿童为主占34.10%,其次为农民和学生,分别占19.10%和12.68%;0~9岁年龄组占49.43%;7~9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40.30%。结论宜宾市细菌性痢疾的年龄构成以0~9岁年龄组儿童最多,7~9月是发病高峰,菌痢的防治仍是该地区应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细菌性痢疾在山区农业县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适合农村地区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凉山州宁南县1997~2006年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95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13.66/10万,发病率最高为216.84/10万,最低为37.61/10万,男性发病率126.15/10万,女性发病率100.21/10万,汉族发病率101.05/10万,彝族发病率160.60/10万。人群分布农民占86.80%,其次是学生占9.52%。发病以0~9岁儿童(占35.26%)和20~39岁青壮年(占28.36%)最多,占63.62%,0~9岁中又以1~2岁发病多,占0~9岁的45.86%。全年均有发病,4~8月占总病例数的77.03%。结论细菌性痢疾彝族发病率高于汉族,以农民发病为主,儿童和青壮年发病最多。应加强大众健康教育力度和重点病防治知识宣传培训,真正达到人人皆知。建议使用疫苗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