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近30年来以通下法治疗中风病的文献资料进行质量分析并总结中风病发病、证候及方药应用规律。方法收集1979-2013年在CNKI上公开发表的应用通下法治疗中风病的文献,录入设计数据库中,对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文献通过改良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同时对于文献中病例基本资料、辨证分型和方药的使用进行分析,利用Microsoft Excel工具对病例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频数分析对病例症状、舌脉、证型、常用方剂和药物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中风病的症状除了中风病本身五大主症外,大便不通、腹胀、喉中痰鸣出现频率高,头痛、烦躁、头晕、发热、呕吐呃逆、面赤、喘息气粗等症状相对出现较多。舌质以红、暗红、绛红和紫瘀为主,脉象多表现为弦脉、滑脉和数脉,脉象并见以弦滑脉最多,其次为弦数脉和滑数脉。主要病理因素中痰证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热证、风证、瘀证、虚证和火证。处方用药除了大量运用泻下剂,也兼顾祛风、清热、祛痰、理血、表里双解和治疡。药物使用频次以大黄、芒硝、胆南星、瓜蒌、枳实、厚朴和菖蒲应用最多。除了使用汤剂、丸剂外,还有胶囊及颗粒剂。方药服用方式包括口服、鼻饲、灌肠、静脉滴注以及浴脐。方剂大多数为4~12味药,总量50~150 g之间居多。结论中风病痰热及腑实证集中出现,且在治疗中以应用泻下药及化痰止咳平喘药物为主,临床辨证时应重视痰热腑实病机对中风病各阶段的影响,灵活应用通下法。  相似文献   

2.
化痰通腑法治疗意识障碍理论溯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 ,包括有神志障碍者 ,具有独到优势。本文拟对王永炎教授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神志障碍机理进行初步探讨。1 痰热腑实证的神志异常特点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腑气不通和痰热证两方面 ,其基本症状特点是便秘便干 ,舌苔黄厚腻。脉象以弦滑为多见 ,多是里有痰热之象。在中风病病人中无意识障碍者可见 ,有轻度意识障碍者亦可见。其意识障碍表现为烦燥不安 ,或思睡嗜睡 ,呼之能醒 ,可回答问题 ,但移时复睡。病人还可见腹胀满 ,口气臭秽 ,舌质红或暗红。证类划分当属中腑 ,治疗要点急当化痰通腑 ,痰热…  相似文献   

3.
痰热腑实证是中风病急性期的常见证候,化痰通腑法是其的主要治法,通过解析痰热腑实证的病机特点与临床表现及转归,探讨治疗时机的把握与内在机理、临床的常规应用及注意事项,叙述目前机理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证治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统计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536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病例,采用聚类分析和频次描述方法,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证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536例患者中,①总共有90个症状,其中46.82%的患者有大便干的症状,有言语不利、头晕、左侧肢体不利、右侧肢体不利、乏力、眠差、口干口渴、饮水呛咳、胸闷、双下肢乏力等症状者占17.04%。②舌质主要是舌暗和舌红,舌暗183例占42.45%,舌红163例,占37.8%;脉象中弦脉占40.34%、滑脉占19.94%、细脉占17.36%、沉脉占10.56%。③临床分型中腑实夹瘀证占40.05%,腑实夹痰证占31.35%,腑实夹虚证占23.11%,腑实夹风证占5.49%。结论:大便干、言语不利、头晕、肢体不利等是糖尿病并发脑梗死腑实不通、瘀血阻滞的症状表现;舌脉表明有气滞、瘀血、痰热之象;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治疗以活血化瘀、通腑泻浊为主。  相似文献   

5.
腑实证为中风病常见证候,腑气通畅与否对中风病的发展转归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王永炎教授带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团队,在总结历代名家思想的基础上,历经30余年的临床观察。创新性地提出了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王教授在临床上治疗中风病腑实证并不拘泥于化痰通腑法,而是针对不同病因病机,灵活应用各种通腑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3月我院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9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 I H S S)、神经功能指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 S 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栓素B2(TXB2)]、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100β、NSE、血浆TXB2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NO、6-keto-PGF1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效果显著,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清S100β、N S E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7.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多元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收集了221例中风病急性期病人,进行了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指标内部可靠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和揭示中风急性期的证候特点及其与相关症状,舌象,脉象的关系。从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本组病例症状,舌象和脉象等指标可归属于火证,痰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四类证候,上述结果结果有助于完善中风急性期证侯诊断规范。  相似文献   

8.
王金桥先生 ,在中风病的防治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笔者总结其治疗中风病的几点经验 ,供同道参考。1 分阶段辨证施治治疗中风病痰热证型中风病痰热证型 ,是临床较常见的一个类型 ,王先生认为 ,本病临床病情演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从辨证施治角度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急性期为第一阶段 ,此时多表现为邪实 ,以痰热腑实为主 ;急性期后期及恢复期早期为第二阶段 ,因为邪实渐去 ,本虚渐显 ,此为虚实夹杂阶段 ,实邪以未尽之痰邪为主 ,虚为阴阳之本虚 ;恢复期后期及后遗症期为第三阶段 ,此时以虚为主 ,又可因虚致实 ,虚以气虚、脾 ,肾虚为主 ,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痰热腑实证与中脏腑痰热腑实证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时点中医证候分布、腑实持续时间等方面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病历回顾研究的分析方法,对204例中经络痰热腑实证(以下简称中经络组)与217例中脏腑痰热腑实证(以下简称中脏腑组)的基本信息、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腑气通畅与否及腑实持续时间、不同时段(发病1~3 d、发病4~7 d、发病8~14 d)中医证候分布进行数据结构化录入,对数据所得临床特点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中脏腑组患者NIHSS评分中除意识状态以外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高于中经络组(P0.01);中脏腑组患者平均腑气通畅时间明显长于中经络组(P0.01),且急性期内中脏腑组腑气始终未通的比例明显高于中经络组;中经络组中痰热腑实证在发病1~14 d呈现逐渐递减趋势,中脏腑组痰热腑实证在发病1~7 d呈现递增趋势,发病8~14 d呈现递减趋势;中经络组气虚血瘀、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在4~14 d的出现例数明显高于1~3 d,中脏腑组阴虚风动、痰热瘀血、风痰瘀血在8~14 d出现例数明显高于1~3 d。结论痰热腑实证的持续时间与中风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即中脏腑痰热腑实证神经功能缺损重、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王永炎教授应用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期中风病的经验探讨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王永炎教授首倡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期中风病。经规范的(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和多年临床应用验证提示,化痰通腑法治疗脑血管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对于改善病人意识状态、缓解病情加重的趋势和减轻偏瘫的病损程度具有较好效果。本文拟对王永炎教授应用化痰通腑法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寻常型银屑病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总结其常见症状的分布特点。方法:检索1949年到2009年有关期刊文献,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寻常型银屑病的症状文献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症状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文献中涉及寻常型银屑病症状226个,出现频率前10位的皮损症状:皮损呈点滴状、皮损鲜红、皮损暗红、皮损淡红、鳞屑厚、浸润肥厚、瘙痒、剧烈瘙痒、点状出血、新皮损不断出现,旧皮损扩大;全身症状:心烦、易怒、口干、口渴、咽干、便干、便秘、小便黄赤、皮肤干燥、乏力;舌象:红舌、暗舌、淡红舌、紫舌、淡白舌、舌生瘀点瘀斑、黄苔、薄苔、白苔、腻苔;脉象:细脉、数脉、弦脉、滑脉、沉脉、缓脉、涩脉、濡脉、浮脉、弱脉。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的基本病机为血热津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寻常型银屑病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总结本病不同时期常见症状的分布特点.[方法] 检索1949-2009年的有关文献,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寻常型银屑病的症状文献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18.0对症状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个时期出现频次前10位的症状和频次如下.进行期:黄苔277次、红舌272次、数脉263次、新皮损不断出现247次、皮损鲜红223次、小便短黄209次、弦脉205次、瘙痒195次、滑脉189次、心烦173次;静止期:细脉165次、皮损淡红97次、沉脉91次、缓脉87次、浸润肥厚83次、薄苔82次、皮损暗红73次、淡红舌73次、白苔68次、瘙痒62次;退行期:细脉121次、旧皮损消退85次、皮损淡红79次、沉脉75次、缓脉68次、淡红舌67次、少苔55次、薄苔45次、白苔40次、口干39次.[结论] 结合常见症状,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的病机特点是阳热亢盛,静止期和退行期是正虚津亏或夹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文献系统评价方法评价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的规律。[方法]制定合格检索策略,全面收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相关文献,从中西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名称、临床症状、舌象、脉象进行归类分析,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降维处理,提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核心辨证依据。[结果]共检索文献1 540篇,相关专著136本,最后共有合格研究文献89篇,专著67本。综合文献系统评价、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得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胸闷胸痛,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脘痞满,恶心欲呕,面色晦暗,唇甲青紫,口黏,肢体困重,有痰,舌质暗,舌有瘀斑、斑点,苔腻,白腻苔,脉弦,脉滑。[结论]本研究结果中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舌象、脉象与相关文献一致,临床症状覆盖了文献相关诊断标准的内容,提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候较复杂,兼证较多,可兼气滞、气虚、阳虚、气阴两虚,也可寒化和热化,但这一结果还需临床实践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痰瘀证候与临床四诊信息的相互关系,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配矩阵、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200例冠心病患者痰证、瘀证、痰瘀互阻证及非痰非瘀证46项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舌、脉象与非痰非瘀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中医病机脏腑定位于心和肾,以心气虚为主,兼肾气虚,痰证患者尚多伴脾气虚;在46项临床症状中,仅15项症状在痰证、瘀证和痰瘀互阻证中相伴出现频率较高。除共有的本虚证外,痰证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白腻苔和滑脉,尚见胸脘痞满和腹胀等;瘀证则以紫舌、舌生瘀斑为主,尚见痛有定处;痰瘀互阻证则兼上述两种证候的主要症状。结论综合应用匹配矩阵、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可以获得有关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主要临床特征及脏腑定位的信息,对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辨证及其分类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吸毒人员舌、脉象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中医证素的关联。方法采集福州市公安戒毒所吸毒人员187例,其中海洛因53例,甲基苯丙胺128例,其他毒品6例。吸毒人员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和苯丙胺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结果吸毒人员最常见舌脉为:舌淡紫苔薄黄,脉沉弦滑;舌淡紫与证素肝、肾相关(P<0.05),苔薄黄与证素血虚相关(P<0.05),脉弦与证素脾、湿和气虚相关(P<0.05),脉沉与证素痰和气滞相关(P<0.05),脉滑与证素肾、脾及湿、热、血瘀相关(P<0.05)。结论1、吸毒人员最常见舌脉为:舌淡紫苔薄黄,脉沉弦滑,病位证素以肝、脾、肾为主,而病性证素以气虚、阳虚、气滞、血虚、阴虚、痰、湿为主;2、海洛因成瘾者与冰毒成瘾者舌象分布均为舌淡紫苔薄黄,而脉象分布,海洛因成瘾者以脉弦为主,冰毒成瘾者以脉沉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中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症状,揭示肝胆湿热证的证候特点。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篇文献进行资料汇总,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症状及舌脉分布规律。结果:70篇慢性乙型肝炎关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症状共30个,以尿黄、口苦、纳差纳呆、胁肋胀痛、脘腹胀闷、身黄、目黄、恶心、乏力、口干、大便黏滞、大便干、厌油腻为常见症状。舌象多为舌红苔黄腻,脉象多为弦滑数。结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于2004年5月湖北宜昌拟定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中的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可能存在与临床不符之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西双版纳州HIV/AIDS患者的病因病机,为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课题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对HIV/AIDS患者及对照组进行现况调查,采用临床症状、证素及舌脉的对比分析,对HIV/AIDS患者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总结。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频率相比,大多数都是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其中有差异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皮肤瘙痒、面色少华、畏寒肢冷、恶风寒、肢体麻木,唇甲色淡、易感冒;病例组与其对照组证素频率相比,有差异的证素主要有:血瘀、湿、热、脾、气虚、血虚、精亏、肾,除证素热外,均为病例组检出率较高。HIV/AIDS组以淡红舌,黄腻、薄白苔为主,舌形以正常、胖大齿痕为主;脉象以弦脉和滑脉为主。结论在现有样本量和研究方法下,西双版纳州的HIV/AIDS患者病因与湿邪疫气密不可分,病机为湿热疫疠之毒侵犯人体后,呈现出一派气虚与血虚的表现,主要累及脾、肾等脏,最终导致气血阴阳俱虚,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复杂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及探讨原发性食道癌的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50例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证候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并根据是否经手术和/或食道支架治疗将食道癌患者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中医证型的构成特点。结果:乏力、气短、舌淡红、纳差、盗汗、苔薄白、呃逆为食道癌患者最常见的证候表现。其中乏力、气短、纳差、口干、呃逆、盗汗、反酸、舌红、苔薄白、脉细弱为手术和/或食道支架患者常见的证候表现;而盗汗、消瘦、咽干、呕吐痰涎、进食哽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为未经手术和/或食道支架患者常见的证候表现。食道癌的中医证型以脾气亏虚最为常见,其次为肝胃不和、气阴两虚,痰气交阻。未经手术和/或食道支架患者与经手术和/或食道支架患者相比,痰气交阻证更为多见,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食道癌患者的中医证候、证型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种改变与当前诊疗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云南南部地区艾滋病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分析证候特点。方法使用四诊信息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资料。结果常见症状依次为:腰膝酸痛、情绪抑郁、烦躁、乏力、咽干口燥、健忘、头痛、神疲、夜尿、失眠、咳痰、头晕、心悸、咳嗽、口淡;舌象:以淡红舌、红舌、薄白苔为主,齿痕舌和厚腻苔也很多见;常见脉象依次为:细、弦、数、沉、滑脉;病性:最常见气虚、阴虚、气滞;病位:主要累计肾、脾、肝;证型:ⅡA期常见气阴两虚、肝气郁结、脾肾亏虚、肝郁脾虚,ⅡB期常见气阴两虚、肝肾亏虚、肝气郁结,Ⅲ期常见脾肾亏虚、气阴两虚、脾气虚弱。结论患者普遍具有多项临床症状体征,病性多样,病位复杂。证候多为复合证候,总体上具有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的特点,随着病程进展呈现出从气阴虚损向脏腑亏虚发展的演变特点,脏腑主要累及肾脾肝三脏。精神心理症状很常见,在病情轻浅的ⅡA期合并肝郁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