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博文  朱晓晨 《世界中医药》2020,15(8):1228-1231
血瘀是中风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及重要病机,活血化瘀法在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作为其治疗的基本治则,对改善脑梗死部位的血流灌注、影响侧支循环重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在临床上却不易把握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时期,再则如何正确权衡活血化瘀法的用药轻重成为诊治一大阻碍。对此,通过临证发现,辨证的同时亦需灵活分期辨病治疗,即在疾病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程度的治则治法,以活血化瘀法分期辨治缺血性中风病,在疾病诊治中具有临床意义,且能促进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对缺血性中风研究的深入,科研和医务人员对本病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认识,相应建立了针对性强、简便、有较好疗效的治则治法。其总体思路“以法立方,随证加减”。从报道看,取得了较好疗效。1 活血化瘀法一般认为血瘀是本病基本病机,活血化瘀法乃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弓文忠[1]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100%。陈雨恒[2]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68例,效果满意。王建新等[3]根据临床治疗经验,提出中风病本质为血瘀,治疗以祛瘀为要,无论是缺血性中风,抑或出血性中风,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并根据临床…  相似文献   

3.
中风之本与活血化瘀之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病的本质为血瘀,治疗以祛瘀为要,无论是缺血性中风,抑或出生性中风,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并据临床证型不同,适当配合相应治法,可获得相得益彰的作用。与此同时,引起中西理论及临床实践,动物实验佐证活化血瘀法为中风病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法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地位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中风不论其在急性期、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瘀血贯穿始终。活血化瘀为治疗脑缺血性中风的主线,应用愈早愈好,应贯穿整个缺血性中风治疗的全过程。凡见缺血性中风,无论疾病处于哪一期或者哪一证型,均可使用血栓通、疏血通、舒血宁、前列地尔或丁咯地尔等注射液以活血化瘀通络改善病情。活血化瘀法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中风不论其在急性期、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瘀血贯穿始终。活血化瘀为治疗脑缺血性中风的主线,应用愈早愈好,应贯穿整个缺血性中风治疗的全过程。凡见缺血性中风,无论疾病处于哪一期或者哪一证型,均可使用血栓通、疏血通、舒血宁、前列地尔或丁咯地尔等注射液以活血化瘀通络改善病情。活血化瘀法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辨证治疗中风病2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通过对248例中风病临床分型分析,以气虚血瘀证最多,占38.31%,其次为阴虚风动证,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本组病人不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均采用中药辨证治疗基础上,口服中成药及静脉滴注活血化瘀针剂以加强活血化瘀、涤痰通络这一治疗法则,总有效率为84.27%,其中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95%和83.24%,对血液流变学、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脑CT对照观察,认为 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调畅中焦法对中风病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同时加用调畅中焦中药汤剂,观察两组证候要素特点及2年内缺血性中风病复发率。结果:两组证候要素中痰证(66.875%)、血瘀证(66.25%)、风证(58.125%)占前3位,2年内复发率观察组(10%)低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畅中焦法可显著降低中风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扶阳火艾灸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扶阳组(扶阳火艾灸)、单纯组(单纯火艾灸)、常规组(常规治疗),每组30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3组治疗方案在对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中医证候、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有效,扶阳组优于单纯组及常规组(P<0.01,P<0.05),单纯组优于常规组(P<0.01,P<0.05)。结论 扶阳火艾灸可有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病,可全面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风病(非急性期)辨证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进 《山西中医》1998,14(4):43-44
中风病(非急性期)辨证规律探讨王进关键词中风肾虚血瘀证型研究中风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病机主要以气虚血瘀和肾虚血瘀为主。笔者以中风病非急性期肾虚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观察、分析与总结,从而探讨中风病肾虚血瘀证候规律,为指导中风病辨证及治疗提供可...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体质与MMP-9,IL-6,MTHFR基因多态性之间相互关系,对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从体质、证候与MMP-9,IL-6,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进行分析。采集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61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中风痰瘀阻证患者出现频率最高,共30例;痰湿质是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易发体质,共20例;体质与证候对应关系分析显示:气虚体质患者发病后倾向表现为气虚血瘀证;痰湿体质和平和体质患者发病后倾向表现为风痰瘀阻证;证候与MMP-9,IL-6关系: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患者MMP-9,IL-6分布经Z检验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气虚血瘀证患者MMP-9水平明显高于风痰瘀阻证患者;风痰瘀阻证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患者;证候、体质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61个样本中,共检测到杂合突变34例;纯和突变15例;无突变12例,该基因位点突变率是未突变患者的4.08倍;痰湿质患者发病后其MTHFR C677T基因型倾向于表现为CT基因型;风痰瘀阻证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TT基因型;阴虚动风证患者发病后易发生杂和突变,表现为CT基因型。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体质关系分析显示,痰湿质、平和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风痰瘀阻证;气虚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气虚血瘀证。提示发病前如对于偏颇体质进行调理,或许对预防缺血性中风病有一定效果;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MMP-9,IL-6关系分析显示,风痰瘀阻证与IL-6水平具有相关性,气虚血瘀证与MMP-9水平具有相关性。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分析显示,TT基因型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风痰瘀阻证,CT基因型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阴虚动风证;从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体质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分析显示,CT基因型患者易表现为痰湿质。为更深入地认识缺血性中风病病机提供依据,为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宋汉秋 《河南中医》2011,31(10):1094-1094
目的:研究进展型缺血性中风的证候学。方法:对87例符合进展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进行量化诊断,每个证以7分为证候诊断成立,最高30分。结果:痰瘀证、风痰瘀证常挟气虚证候,气虚血瘀证候多见,阴虚证候型相对较少。结论:气虚血瘀证是进展型缺血性中风的主要证型之一,中风病急性期应重视气虚在中风病进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病血瘀证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缺血性中风病血瘀证患者84例(病例组),缺血性中风病非血瘀证患者143例(对照组),抽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类型。结果2组MTHFR基因C677T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8;d.f.=2,P=0.002),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9.29%和24.48%),TT基因型与缺血性中风血瘀证发生显著相关(OR=3.730;95%CI为1.229~11.318;P=0.014)。结论MTHFR基因TT型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病血瘀证发病的易感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血瘀是中风病关键致病因素及重要病机,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法则,尤宜进行早期施治。痰瘀并治、气血同治是活血化瘀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的要点。导致血瘀的因素众多,并常兼夹他邪,故活血化瘀法应根据致病因素及兼夹他邪情况进行辨治,以达瘀血除、新血生、脑脉得养、醒脑开窍之功效。血瘀的主要辨治方法有:益气活血法、理气活血法、滋阴活血法、养血活血法、温经活血法、清热活血法、利湿活血法、化痰活血法、解毒活血法、通腑活血法、止血活血法等。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分型的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研究,对缺血性中风病进行辨证分型。方法:检索1999-2009年核心期刊中关于缺血性中风病中医文献,收集缺血性中风病症状、体征,确定缺血性中风病症状术语条目表。运用频数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因子分析进行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分型。结果:基于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结合频数分析得出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痰瘀阻络、风痰上扰、肝阳暴亢、痰热腑实为缺血性中风病现代文献证。结论:通过对缺血性中风病的现代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反映了缺血性中风病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血瘀证和活血化瘀法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回顾。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认为现行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其症状指标与理化指标并不具有给定的特异性,难以适用于血瘀证的诊断;对活血化瘀方剂的认识和划分不合理;片面将非特异性的理化指标用于活血化瘀的临床,导致了非活血化瘀方药具有“活血”功能的困顿。应当防止在揭示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法本质的努力中,步入新的迷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急性期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调查的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16年12月琼中县(中部)、琼海市(东部)、儋州市(西部)、乐东县(南部)中医院近年来神经内科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例,72 h内入院并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证候演变模式的分析研究,参照《缺血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按照住院后1 d、14 d动态采集临床信息,研究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风证78例、火热证26例、痰证56例、血瘀证70例、气虚证47例、阴虚阳亢证23例。其中急性期以风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最多,组合则以两证、三证组合最为多见。结论: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证候存在单证为主的趋势,两证、三证组合多见,证候表现为"火热"少,"痰湿""气虚"多的特点,证候体现了中风病传统病机,可以使复杂证候简单化,可以灵活准确反映证候的动态、复杂、多变的特性,为证候的规范化和辨证的灵活性之间构筑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血瘀证的常用方法,现笔者将该法用于临床实践之病案略举数端,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8.
王冉  陈霞  盛力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4):286-287
目的 :观察祛风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祛风通络汤口服 ,对照组予通塞脉片口服。两组均予减轻脑水肿 ,营养脑细胞等治疗 ,治疗 2 1天。观察治疗前后中风病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风病积分均明显减少 ,以治疗组为佳 (P <0 0 5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5 )。结论 :祛风通络汤为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9.
血瘀证在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亦伴随着肿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肿瘤血瘀证的有效途径。目前对肿瘤血瘀证的病理生理意义及活血化瘀药的使用策略尚有争论。在临床运用中,从不同角度出发,运用活血化瘀法也有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演变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影响疾病演变的主证,探寻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调查的方法,对发病72 h内入院患者进行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的连续动态采集临床信息,研究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结果]缺血性中风病起病24 h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主要与痰证相关;痰证与风证、火热证相关;至发病48 h时,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主要与痰证和气虚证相关;痰证与火热证、气虚证相关,气虚证与风证、痰证、血瘀证均相关;而至发病72 h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痰证、气虚证和火证均相关.[结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是风、火挟痰上犯清窍,壅滞脉络,气虚血瘀,气不化津则痰凝,痰瘀互结,致气虚益甚,使疾病不断恶化;或痰郁化热,痰热互结,上蔽神明,阻塞脑府脉络,而加重神机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