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作者测试了6种过滤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从去除白膜层的浓缩红细胞中去除白细胞的能力。研究目的及方法 在室温和4℃测试了Cellselect FR,BPF4,Sepacell滤器。仅在4℃测试Leucoflex滤器,在室温测试Cellselect Optima Plus与Imugard滤器。9份浓缩红细胞先混合再分成9份以排除供血者依赖性差异。共进行12组试验。结果 用这些过滤器均得到每单位<5×10~6个白细胞的浓缩红细胞。残留的白细胞含量最低是Leueoflex,为0.15+/-0.11×10~6,4℃,Speacell为0.23+/-0.14×10~6(4℃),Imugard为0.24+/-0.14×10~6(室温),BPF4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在浓缩血小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将35袋制备好的同型浓缩血小板利用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过滤。记录过滤前后血小板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对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及CD62p进行检测,利用生化分析仪对血小板低渗休克进行测定,利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利用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进行过滤后,白细胞去除率为(98.28±0.97)%,血小板回收率为(86.37±2.84)%;过滤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红细胞均较过滤器减少(P0.05),过滤前后血小板容量、平均血小板体积和p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滤前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和CD62p表达、血小板低渗休克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能够有效滤除浓缩血小板中的白细胞,不会改变血小板常规指标,且对血小板活化、聚集功能和抗低渗休克能力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预防或延迟多次输血病人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和人淋巴细胞抗原的免疫反应,已广泛采用除去白细胞(WBC)的浓缩红细胞(RCC)。已报导用乏WBC血液成分来减少巨细胞病毒的传染。这些资料提示能除尽WBC的滤器可能预防某些输血传播的疾病。理想的滤器应是完全去除WBC而又无损于或不损失RBC的。滤器型号不同对滤过血液的反应频率有明显影响。作者对新近采用的5种专供去除浓缩RBC中  相似文献   

4.
多次输血病人输注无白细胞的红细胞可防止或延迟血小板及HLA异体免疫的发生,且除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在贮存中可防止微小凝集块的生成,减少溶血。作者研究用Ⅰ种新的醋酸纤维素滤器(Cellselect-A)从少白膜的红细胞中除去白细胞的效果,并与常规滤器(Cellselect)比较,认为:Cellselect-A体积小,醋酸纤维素用量少,洗脱时间短(P<0.001),价格低廉,且脱除白细胞的效果与Cellselect相同(>99%)。用Cellselect,以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盐水(SAGM)为洗脱液,洗脱时间为16±2分钟,且洗脱前须将红细胞稀释,洗脱后又须离心除去多余盐水,  相似文献   

5.
去白细胞滤器在悬浮红细胞过滤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成分中的WBC可以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FNHTR)、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同种免疫等,通过各种方法减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来预防这些输血不良反应.目前最有效、最常用的清除WBC方法是过滤法,其特点是清除率高,残留WBC少,有效成分回收率高等.现对我中心在2004-06以来将去白细胞滤器应用于悬浮红细胞过滤中的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液经白细胞滤器滤除血液白细胞后红细胞性能改变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选择42例入库合格血液,应用去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并于过滤前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中切粘度、低切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检测,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游离Hb等红细胞相关参数的测定。结果 经白细胞滤器处理后,红细胞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血液粘度轻度下降。结论 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去除血液中白细胞不会改变红细胞形态,去白细胞后血液粘度下降,血液质量不受影响,而不影响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用于浓缩血小板(PCs)的去白细胞滤器的化学性能及过滤前后血小板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YY0329-2009)制备检验液,测定还原物质、金属离子、酸碱度、蒸发残渣、紫外吸光度和溶血率,并对ABO血型相匹配的PCs进行手工汇集和过滤,测定过滤前后的血小板数量、pH、白细胞数量、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低渗休克相对变化率。结果滤器的化学性能指标和溶血率均符合我国行业标准要求,血小板回收率为(89.99±5.37)%,剩余白细胞数为(0.93±0.58)×106个,血小板低渗休克相对变化率为(2.75±4.93)%。过滤前后pH值和MPV无明显变化。结论该种用于PCs的去白细胞滤器具有血小板回收率高、白细胞残留少的特点,对血小板功能无显著影响,能安全有效地去除PCs中的白细胞。  相似文献   

8.
背景和目的 作者研究了使用特殊滤器后血浆的质量。材料和方法将过滤或未过滤全血分离的血浆经七种滤器过滤,将样品30倍浓缩后检测白细胞数。过滤前后以及保存6个月后检测29个参数(包括凝聚试验、蛋白质、凝聚因子和活性标志物)。结果 经特殊的血浆滤器过滤后,平均残留的白细胞数小  相似文献   

9.
去白细胞的浓缩红细胞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院自 1996年开始试用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的浓缩红细胞以来 ,至今已在临床中输用了 815 0U ,占总用血量的2 4 .3% ,明显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相关疾病 ,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于 1999年~ 2 0 0 0年将去白细胞的浓缩红细胞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分组 从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利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随机化分组抽取 12 8例次使用白细胞过滤器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以下简称过滤组 ) ,以相同例次相同病种的未使用白细胞过滤器的病例作为对照组 (以下简称对照组 ) ,输血量在 3~ 8U ,年…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红细胞、粒细胞及其它因素对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及^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将浓缩红细胞(PRBC)、去白PRBC,按不同浓度比例加入MLR体系,并增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浓度,即利用其体外抗原提呈功能(以下单核细胞称为抗原提呈细胞APC),以PBMC(正常APC)的MLR为阴性对照,以环胞A为阳性对照,计算上述因素对MLR的抑制率。结果 PRBC剂量的增加,其对MLR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去除白细胞后可以减弱这一抑制作用;加入红细胞量较大时,去白PRBC的抑制作用也相对不明显。两倍APC可以明显减弱红细胞对MLR的抑制作用。结论 红细胞及粒细胞可能通过干扰APC的提呈功能而抑制MLR,也许可以应用此方法来解释及证实大剂量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滤器(Sepacell R-500),代替170μ标准除白细胞滤器,用来制备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并观察用同一滤器过滤两个单位标准压积红细胞(PRC),过滤速度平均为每单位65分钟,其中四分之一病例超过90分钟。结果:红细胞的回收率为87%,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去除率分别为99.8%和98.2%,其中17%未检出白细胞,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和pH与滤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本文曾观察80例地中海贫血的输血情况,既往均多次接受标准PRC或去除白膜的PRC,其中35人反复发生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NHFTR),病人反应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道清除血小板浓缩液(PCs)中白细胞(WBCs)的一种新型滤器(Sepacell PL-5A)。由聚酯纤维所构成,表面包被羟乙基异丁烯酸盐和二乙基氨基异丁烯酸盐。为评估该滤器的临床效果,比较输注滤过与未滤过血小板的体内回收率。41例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输注317次单供体血小板浓缩液,其中165次为滤过的血小板,152次系未滤过的血小板。输注后当日按公式计算血小板回收率。结果WBC 移除比率为98.8±0.9%,6/11份PCs 滤过后未检出WBCs。血小板收获率为99.0±0.7%。血小板聚集性(ADP、胶原)和低渗震荡反应率(%HSR)未因滤过而发生明显改变。pH、pO_2、pCO_2、钠、钾和钙浓度亦未受滤过的影响。LDH 滤过前后保持恒定.透射和扫描电镜未见滤过后发生任  相似文献   

15.
3种滤器制备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3个厂家滤器过滤后的血液质量。方法每组选择常规制备的悬浮RBC3个单位,通过“先混匀再均分”的设计,排除供者差异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比较滤器的滤除效果。结果3厂家的滤器去白效果存在差别,RBC回收和溶血情况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去除白细胞的效果与使用的白细胞滤器有关。  相似文献   

16.
推广成分输血,提高输血疗效,减少输血反应,是当今输血技术的一大进步。浓缩红细胞(Red Blood Cell Concentrate,RCC)和少白细胞红细胞(Leukocyte-Poor Red Blood Cell,LP-RBC)是目前血站供给临床使用较多的血液成分制剂。随着血液质量的提高,临床上细菌性发热反应和ABO血型不合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已很少发生,约90%的输血反应系非溶血性、非细菌性输血反应,这些反应大多与输入的白细胞有关,因白细胞抗体的产生而造成输血失败。为此笔者对RCC和LPRBC制剂在临床使用时发生输血反应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两种血液成分与输血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临床输血的发热不良反应中,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高达15%-37%,这主要是由于多次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HLA同种免疫反应及粒细胞同种免疫反应所致。因此,减少白细胞的输入,是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的关键。本文将国产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输血器(简称白细胞滤器)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两种方法对白细胞滤器过滤后红细胞回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血液去白细胞过滤过程中,少量血液在滤器和导管内的滞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过滤过程中操作可影响血液在滤器和导管内的滞留量,笔者使用两种不同方法过滤红细胞悬液,比较过滤前后红细胞容量,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滤器滤过悬浮红细胞的指标评价及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白细胞滤器是新一代输血器材 ,操作简单方便 ,效果可靠 ,成为现代输血中十分重要的新技术。本实验主要探讨白细胞滤后的红细胞悬液质量及其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红细胞悬液 80袋 ,我站采集无偿献血者全血后 ,离心分离的成分血。随机选择本市中心医院 12例使用白细胞过滤的纤细胞悬液患者 ,和同等数量未使用白细胞过滤的患者。两组在输血悬浮红细胞方面保持均衡 ,年龄 18~5 5岁之间。器材使用上海血液中心研制的TA -BRF1型去白细胞过滤器。1.2 悬细胞经白细胞滤器后血液质量评价 随机抽去 80袋红细胞悬液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2种国产白细胞滤器对浓缩血小板的滤除效果及过滤前后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白膜法以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8袋ABO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50~60 mL/袋),分别用A、B2种国产血小板滤器对血小板进行过滤,每组各30例(50~ 60 mL/例).检测过滤前后Plt、RBC和WBC计数、PDW、MPV、pH值、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血小板聚集和低渗休克,计算白细胞清除率和血小板回收率.结果 过滤后A、B2组Plt、RBC计数、PDW、MPV、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血小板低渗性休克和WBC清除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白细胞残留量达到了质量标准.过滤后A、B2组pH值分别为7.23和6.81、血小板回收率分别为84.4%和75.7%、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18.92%和5.08%,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种白细胞滤器均可有效去除血小板中的白细胞,过滤后的血小板基本符合血液质量要求.A组滤器过滤后较B组能保持更高的血小板回收率及血小板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