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医疗保险系统动力学模型,观察医疗保险收支和个人支付医疗费用发展趋势,以及干预行为对系统的影响,为实现在维持医保基金平衡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确定医保系统主体。依据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结果城镇基本医保基金收入与支出呈逐年增长趋势,医保基金结余逐年减少,至2025年医保基金结余为-239. 6亿元,个人支付费用为3620. 0元。结论模型能较为客观的模拟系统结构与行为规律,可用于医保费用的预测与政策干预。提高社区门诊和住院比例、提高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费用的筹资标准、人口赡养比、离退休人口缴纳医保费用可有效降低个人的支付费用负担,促进医保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关系到医疗服务体系绩效。通过改变付费方式来规范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是新医改面临的重要问题。医院应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成本控制,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防范费用结算风险。  相似文献   

3.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各地实施以来.有力地保障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但由于基本医疗保险的特殊性,在当前医保运行中,尚存在各类违规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行为。故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增长,防止将非医保支付的费用纳入医保支付,是目前保证医疗保险基金平稳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维护参保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更是医疗机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医保支付方式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控制基本医疗服务成本的有效措施。一直以来我国都是按医疗服务项目收费的,这种医保支付方式导致了医疗费用持续增长,给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和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大,如何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增长的同时又改善老百姓的就医问题?如何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同时保证医疗机构的合理利益?科学的医保支付方式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服务成本的增加,并改善医院的经营绩效。本文从不同支付方式对医院激励和风险进行讨论,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社会医疗保险的根本目的是在保障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的前提下,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医保费用的偿付办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影响医保基金的风险承受能力,影响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提供。因此,完善医保费用结算办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控制医疗保险费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控制医保患者医疗费用是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且人口众多,决定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只能是低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是以收定支、量人为出、略有结余,国家各级财政补贴有限.医疗保险管理机构支付给医疗机构的医保统筹基金不能完全满足医保患者实际的医疗需求,表现在医保管理机构制定的费用定额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有缺口.现阶段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医保医疗费用结算普遍采取普通病种按定额结算,肿瘤等病种按单病种结算的方式[1].医疗技术发展及各项成本的上涨使医疗费用总体上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而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给医疗机构的各种医保费用定额不能随之同步增长.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医保费用使用管理越来越严格.这样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管理运作模式由此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医疗机构不得不承担提供医疗服务和控制医疗费用的双重责任.  相似文献   

7.
医保费用的支付方式是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提高医疗服务的重要手段.文章从总额预付制对医院医保管理的角度出发,探索总额预付制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运用,切实减轻患者负担,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矛盾纠纷,调动医院积极性,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切实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西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支出和待遇保障基本情况,为广西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广西2017—2019年报数据,分析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住院费用和待遇保障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保险的次均住院费用差距有所缩小;3年内两保险的住院总费用持续增长,且占医疗总费用比例较高;虽然3年来二者待遇差距有所缩小,但城镇职工医保的住院统筹支付比例和次均补偿费用更高。结论:住院控费效果不明显,两保险待遇仍存在差距,城乡居民医保基金负担较重,应控制住院费用增长,改变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机制,注重医保基金开源节流,遏制过度利用住院服务的行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广泛实施,老百姓"病有所医"得到了基础性保障。但医保定点医院不规范的医疗行为造成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医保基金的流失和浪费现象严重。根据医院使用医保基金的风险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医院医保基金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将内部控制的触角延伸到医院医保管理业务的每个细微环节之中,有效防止滥用医保基金的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长沙市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儿童患病住院及其医疗费用情况. 方法 对湖南省儿童医院2008年1-12月收治长沙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儿童患者1 279例住院情况及其医疗费用的构成状况进行分析,即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次数、住院时间、疾病、人均住院费用、床日费用、药品比例、完全自费比例、个人自付比例、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医保儿童患病住院的床日费用、次均费用、药品比例低于医保政策的规定,病人满意度增加. 结论实施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给城居儿童患者带来福音.医院通过全面加强医保管理,督促医保制度的落实,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技术水平.真正做到了减轻患者住院医疗费用负担,保障医保患者的切身利益,提高城镇居民儿童参保的积极性,促进医院稳步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控"是红线做到"主动控、从严控"把"控总量"放在首位,强化"三个控制",确保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一是强化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严格落实控费目标任务,根据国家和省控费要求,确定省级公立医院医疗收入增长控制指标为7%。二是强化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控制,全面推行总额预算管理、DRG点数付费等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改革,确定各统筹区医保基金支出增长控制在10%以内。三是强化患者自理、自费费用控制,严禁通过让患者到特定场所购买药品和医用耗材等"体外循环"手段规避费用管控。  相似文献   

12.
医保基金的不合理支出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因此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已成为医保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对医保基金支付环节监管是否有效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具有最直接的作用。通过对浙江省医保基金支付监管情况的调研,分析医保基金支付监管存在的难点,总结各地采取的有效措施,并对加强医保基金支付监管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切实用于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除了需严格界定基本医疗保险的给付范围、确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外,更重要的是采取行之有效的医疗费偿付办法──总额预算管理,主动控制医疗费在可能的医疗保险支付能力范围之内,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前题条件下的医疗保险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总额预算管理是社保机构通过预测来年医疗保险基金对医疗费的支付能力,经与约定医疗单位协商,将当年医疗费投入总额分解为约定医疗单位年度住院、门诊(卫生所)平均费用标准和工作量,实施总…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全面推广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制的进程中,为了有效利用医保基金、保障医保基金安全、缓解三级医院医保费用控制压力,分级医疗的作用日渐明显。真正实现分级医疗能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费用总额管理政策下的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控制成效及其暴露出的问题。方法:收集并分析2001—2011年间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的有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重要知情人访谈的方法对医保控费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2002年至2011年间,城镇职工医疗费用年均增长11.67%,而代表基金支出的补偿额年均增长11.68%,城镇职工医疗费用的增速明显低于同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其中,上海市城镇职工住院医疗费用和门诊费用的增加均主要来自于服务量的上升,但是,从医保费用和补偿额环比增速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证明,必须正确认识支付方式在医保控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作用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疗保险在我国整个人口中的覆盖面有了飞速扩大,同时保险的覆盖深度得到逐步提高,医保支付的费用在整个医疗费用中的比重也有了显著增长。因此医保对于医疗服务和产品的供给方和对病人的风险保护作用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曾经有着大量结余的医保经费,在许多地方开始吃紧,  相似文献   

17.
对江苏省三种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探索的典型城市进行分析,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为主线,探讨在不同支付方式下,江苏省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控制情况,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支付方式的改革方向,为进一步完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浙江省推进药品零差率改革的做法.对试点县医院在改革前后的医院经济运行、患者医药费用负担、财政补助和医保基金支出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量、医疗收入、财政补助等大幅增长,药品收入所占比例下降,医疗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患者门诊和住院平均费用增长得到控制,药品费用下降显著;医保基金支出虽增加但运行基本平稳;医保补偿比例提高,患者自负费用与县外就医比例均下降.同时也指出仍存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不到位、财政补偿机制不够明确并缺乏可持续性、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快支付制度改革,科学、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明确财政补偿办法,优化医院内部管理,加快形成能够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收入分配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高额的医疗费用,对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为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医保待遇水平,减轻个人负担,让真正需长期服药、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各城市医疗保险逐渐将慢性病病种纳入到统筹基金支付门诊费用的范围.相关研究发现,虽然慢性病纳入门诊医保待遇主要目的是减轻门诊慢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却由于制定和实施的科学性强,使其已成为一种对指定慢性病患者控制疾病的积极健康干预措施,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满意度等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有利于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值得推广[1].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用定量方法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上涨和经济发展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程度,并分析原因,据此提出预防医疗保险基金“穿底”的对策和建议。方法:基于2005-2014年全国31个省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人均医疗费用、人均GDP、城镇化率和人口增长率等指标,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定量分析我国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与上述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只有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上涨和经济发展这三个变量对应的P值小于0.05,这表明上述的三个因素对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医疗费用的影响最大,人口老龄化次之,经济发展水平最小。结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医疗费用快速上涨是导致我国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增幅小于支出增幅,使医疗保险基金面临“穿底”的风险,对此,政府作为主导,应该通过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医疗保障水平的设定,强化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