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娴 《淮海医药》2012,30(2):142-14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彩色多普勒颈部超声联合应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与40例正常健康人行TCD和颈部超声检测,主要记录椎-基底动脉椎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及每分钟血流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人椎动脉内径左侧占优势,正常人与患者患侧、患者患侧与健侧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TCD与彩色多普勒颈部超声联合应用对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对比.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诊治的符合入选标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3例,同期进行体检健康人群为健康组50例,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结果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83例,健康组50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管及血流参数比较P <0.05,有显著差异性.彩色多普勒超声灵敏度91.56%,经颅多普勒超声灵敏度65.06%.结论 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超声检测中,能够将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联合诊断,对颅外椎动脉、颅内椎-基底动脉相互结合进行全面观察,增加了诊断的正确性,避免了单一检查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iciency,VBI)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缺血性的血液循环障碍,我们对1 2 0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了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1 2 0例中,男74例,女4 6例,年龄36~6 3岁,病程1  相似文献   

4.
TCD检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TCD检测分析,利用德国DWL-L1型TCD超声仪,探查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观察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在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检测均以血流速度异常为主,占78.3%为主要讨论对象。结论TCD具有准确、安全、无创伤、可重复性好等特点,对判断脑缺血程度、确定病变血管及病因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为理想的非创伤性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观察,国内外均有不少报道,但是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以下简称TCD)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观察及其变化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问题,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自1989—04以来对154例因头晕、视物眩转、恶心呕吐、肢体无力或(和)麻木等症状,临床以眩晕待查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的病人做TCD检查,现将所得结果做一回顾性分析,以探讨TCD对眩晕的病因鉴别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早期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50例,从TCD所显示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声频、频谱、流速,可分为流速缓慢型及流速增快型(血管痉挛型),经分别用脑益嗪(或西比灵)、尼莫地平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或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MS0000TCD仪,以2MHz、8MHz探头分别检测椎动脉起始段,寰枢段,颅内段,基底动脉,分析各血管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与频谱形态等。结果发现椎动脉(VA)和(或)基底动脉(BA)异常127例,动脉硬化65例,其中合并血管狭窄13例。总异常率为84%。结论应用TCD检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安全,简便,无创性的方法,并可动态观察,适时了解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CDT)联合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30例和70例健康正常人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灵敏度度65.6%,特异性92.2%,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灵敏度91.4%,特异性86.5%。结论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疾病的超声检测中,是否能做出正确诊断的关键是将经颅脉冲多普勒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联合检查,对颅外椎动脉、颅内椎-基底动脉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可减少单一检查的片面性,使诊断的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TCD技术检测150例VBI患者,观察椎-基底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频谱形态、搏动指数等,并与6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TCD对照.结果 150例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对VBI的诊断能提供可靠指标,且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梅尼埃病与脑血管性眩晕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TCD探查53例临床初步诊断为梅尼埃病的53例病人眩晕缓解期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情况.结果53例患者中,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流速及血管搏动指数异常,提示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血管壁弹性和顺应性降低者16例;未发现颈内动脉系统血流情况异常者.结论TCD能对椎-基底动脉系统大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可作为诊断梅尼埃病的常规检查应用于临床,以鉴别梅尼埃病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  相似文献   

11.
中青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颈椎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仪,探测椎、基底动脉(VBA)血流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脉动指数(PI)来观察20~40岁中青年人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颈椎病的关系。结果显示,中青年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的原因大多为颈椎病引起,提示颈椎病是引起中青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可作为中青年人诊断颈椎病的一项重要辅助诊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TCD检查椎基底动脉异常1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德国DWL生产的χ2经颅多谱勒超声仪,探察13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观察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13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血流速度异常的患者约占88%,以阳性结果患者作为研究讨论的对象。结论:经颅多谱勒(TCD)简便,无创,价廉,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其他脑血管病的检查,并且TCD检查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较好地反映所测血管的情况,可以动态观察病情进展及转归,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16例眩晕患者为选择对象,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仪测定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频谱形态、血流方向及音频信号。结果检查表现为216例眩晕患者中有192例表现为椎基底动脉(VBA)异常,其阳性率为88.9%。结论笔者认为TCD检查是一项安全、简便且又准确的检查方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赛莱乐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情况。方法将6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分为赛莱乐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赛莱乐组3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BAEP和TCD检测在治疗前异常发生率为73%(48/66)和79%(52/66),而治疗后BAEP和TCD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6%(17/66)和30%(19/66)。对照组3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治疗前BAEP和TCD异常发生率分别为72%(46/64)和78%(50/64)。治疗后BAEP和TCD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0%(38/64)和63%(40/64)。经χ2检验,治疗前两组BAEP和TCD的χ2值分别为8.43和7.87,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赛莱乐是一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性患者较理想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任雁京  阳以隆 《贵州医药》1993,17(4):242-243
我院应用EME公司HH—128型经颅多普勒仪(TCD)对临床确诊的50例老年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进行颅内动脉检测,并与健康老年人为对照,以评价TCD在老年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90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在治疗后经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流速度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韩晓景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677-2677
对2003年5月~2004年8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9例,经颅多普勒(TCD)资料进行分析,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中收缩期血流速度(VP)和脉动指数(PI)值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男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检测价值。方法对49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TCD跟踪检测,并进一步对收缩峰值(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进行评估,异常者同时检查CT、MRI。结果 Vs降低明显,PI、RI指数均增高(P< 0.01)。结论 TCD检查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中风的预测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患者9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治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颅内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1)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组脑血流显著改善,TCD检查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65%,对照组为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可以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缓解其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特征和影像学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资料。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异常率为89.13%,脑电地形图(BEAM)异常率为39.13%,TCD与BEAM对比研究表明,TCD异常率明显高于BEAM异常率。结论通过TCD与BEAM的对比研究,探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功能、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改变的特点及规律以及两种检查方法的联系,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评价指标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