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米格列醇联合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有效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之一。米格列醇是一种新型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其降糖效果比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更为有效。为探讨米格列醇控制血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我们采用米格列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α-糖苷酶抑制剂(AGI)主要降低餐后血糖并且低血糖的风险较低~(〔1〕),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AGI类降糖药主要包括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倍欣)、米格列醇与葡萄糖的结构更接近,更易接近酶的活性中心~(〔2,3〕),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全面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旨在观察米格列醇及阿卡波糖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老年2型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阿卡波糖两种经典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的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150例,其中男82例,女68例,年龄61-89岁。将入选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分别接受吡格列酮和阿卡波糖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APN)、胰岛素抵抗指数稳态模型(HOMA-IR)、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左心室肥厚(LVH)、血清中内皮祖细胞(EPC)相关因子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结果吡格列酮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 SBP/DBP均降至140/90mmHg以下,与阿卡波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吡格列酮组APN含量较阿卡波糖组升高(P<0.05),HbA1c水平较阿卡波糖组降低(P<0.05),TNF-α和HOMA-IR较阿卡波糖组降低(P<0.05)。吡格列酮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较阿卡波糖组降低(P<0.05),AER和LVH也较阿卡波糖组降低(P<0.05),CD34及VEGFR-2水平较阿卡波糖组明显升高(P<0.01)、NO和NOS的含量较阿卡波糖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与阿卡波糖治疗相比较,采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可降低HbA1c水平,升高血清APN浓度,减少对肾功能的损害;降低LVH,保护心脏的效应显著;同时降低血清CD34及VEGFR-2水平,使EPC耗损减少;提高血清NO和NOS的含量,具有保护血管、延缓血管硬化进程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阿卡波糖和格列吡嗪联合治疗Ⅱ型老年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和格列吡嗪联合治疗Ⅱ型老年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90例Ⅱ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阿卡波糖组和格列吡嗪组。联合组服用阿卡波糖和格列吡嗪,阿卡波糖组服用阿卡波糖,格列吡嗪组服用格列吡嗪,三组均连续治疗16周。结果联合组空腹血糖和餐后二小时血糖分别低于阿卡波糖组和格列吡嗪组,空腹及餐后二小时胰岛素低于格列吡嗪组,阿卡波糖组治疗前后胰岛素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联合组和阿卡波糖组  相似文献   

5.
伏格列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伏格列波糖(Voglibose,商品名“倍欣”,天津武田公司产品)是新一代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其能延缓肠道葡萄糖的吸收,明显降低餐后高血糖,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1]。我们对我院内分泌科经饮食运动治疗及其它口服降糖药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分别加用倍欣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病例选择:40例,年龄28~76岁,平均54岁。男女各20例,按WHO标准诊断的2型糖尿病。经饮食运动治疗,或已应用双胍类(BG)/磺脲类(SU),血糖控制不满意:FBG>7.8mmol/L,2hBG>10.0mmol/L,且持续4周以上。无酗酒、非妊娠、无严重心…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应用甘精胰岛素与伏格列波糖分散片联合治疗、疗程超过12周的39例初发、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患者中有8例最终改为优泌乐50强化治疗方案,31例患者血糖及Hb A1c控制满意,所有患者在用甘精胰岛素加伏格列波糖分散片方案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共计4次,2例患者不能耐受伏格列波糖,腹胀、排气增多等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伏格列波糖分散片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及阿卡波糖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中TNF-α、细胞色素P4502E1 (CYP2E1)的影响. 方法 高糖高脂饮食8周+腹腔注射小剂量STZ(15 mg/kg)建立糖尿病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ALFD组(NF,10只,高糖高脂饲料);二甲双胍干预组[DM,10只,高糖高脂饲料+二甲双胍500mg/(kg· d)];吡格列酮干预组[DP,10只,高糖高脂饲料+吡格列酮15 mg/(kg·d)];阿卡波糖干预组[DA,10只,高糖高脂饲料+阿卡波糖100mg/(kg·d)].干预4周后应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TNF-α、CYP2E1 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 与NF组比较,DM、DP及DA组的TNF-α及CYP2E1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DM、D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组降低程度小于DM、DP组(P<0.05).同时,TNF-α及CYP2E1蛋白表达呈现相同趋势TNF-α:NF(51.86±3.78)%,DM(20.78±2.51)%,DP(19.34±3.17)%,DA(41.37±2.98)%,P<0.05; CYP2E1:NF(33.87±4.15)%,DM(16.78±2.54)%,DP(15.69±1.79)%,DA(22.67±4.02)%,P<0.05]. 结论 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及阿卡波糖均可减少大鼠肝脏TNF-α、CYP2E1的表达,其中二甲双胍、吡格列酮作用相似,阿卡波糖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治疗中使用吡格列酮、阿卡波糖的意义,并分析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影响。方法将2018年1-12月在该院治疗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实验中,实验患者均进行计算机编号,将单号设为对照组,双号设为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仅服用吡格列酮,观察组则同时使用吡格列酮、阿卡波糖治疗。对比项目选择:有效率、血糖指标、不良反应率。结果对比两组有效率,观察组有效率为95.12%,效果更理想;对比两组血糖指标,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控制质量理想;对比两组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单纯的使用吡格列酮对血糖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是联合使用吡格列酮、阿卡波糖不仅在血糖控制方面更加理想,同时在不良反应方面显著降低,整体效果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用单药和(或)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二甲双胍缓释片分别联合格列喹酮或阿卡波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研究方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男74例,女66例,平均年龄(56±10)岁,随机分为二甲双胍(1500 mg/d)+格列喹酮(初始剂量为30 mg,2次/d)组70例和二甲双胍(1500 mg/d)+阿卡波糖(初始剂量为50mg,2次/d)组70例,维持治疗14周.在基线和治疗结束时分别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和胰岛素反应等检查.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否达标为因变量,调整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基线时β胰岛功能和体重指数、治疗分组后,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经14周治疗后,两组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格列喹酮组为(7.4±1.1)%,阿卡波糖组为(7.8±1.1)%,格列喹酮组下降幅度更大,平均HbA1c下降1.7%(t=-4.404,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A1c<6.5%的达标率在格列喹酮组有高于阿卡波糖组趋势(25.71%比12.86%,χ2=3.72,P=0.054).(2)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各自治疗前显著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二甲双胍+格列喹酮组在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低血糖事件或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患者耐受件良好.结论 格列喹酮在单药和(或)联合治疗失败的2型糖尿病中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在HbA1c达标率较高的同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8月初诊老年T2DM患者98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阿卡波糖治疗,实验组利格列汀+阿卡波糖治疗。结果12周后,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79.59%,P<0.05);FBG、2hPBG及HbAlc水平HOMA-IR较对照组低,HOMA-β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初诊老年T2DM患者采用利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修复受损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T2DM患者86例,对照组43例采用维格列汀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米格列醇联合维格列汀治疗,比较餐后2h血糖(2hPBG)、空腹血糖(FBG)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hPBG、FBG,CRP、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4.65%与对照组6.98%(P>0.05)。结论米格列醇联合维格列汀治疗可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西他列汀和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成胰高糖素样肽-1、西他列汀和吡格列酮治疗组,每组50例,分别接受相应药物治疗3 m。结果 胰高糖素样肽-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BMI、AST、ALT、空腹血糖、HbA1c和AST/血小板计数比值分别为【(67.3±5.2) kg、(27.3±3.1) kg/m2、(52.6±11.5) U/ml、(75.5±10.8) U/ml、(9.4±1.7) mmol/L、(8.4±1.2) mmol/L、何(0.75±0.21)】,西他列汀组患者治疗后ALT、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分别为【(78.8±14.2) U/ml、(9.8±1.4) mmol/L、(8.7±1.5) mmol/L、)】,吡格列酮组患者治疗后AST、HbA1c和甘油三酸脂水平分别为【(48.4±8.9) U/ml、(8.0±1.6) mmol/L、和(2.8±0.8) mmol/L、】。结论 相比之下,胰高糖素样肽-1能够显著降低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改善肝功能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伏格列波糖用于合并糖耐量减低(IGT)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60例合并IGT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治疗和糖尿病健康教育及饮食运动方案治疗,随机分为伏格列波糖观察组(n=30)和阿卡波糖对照组(n=30),治疗1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治疗后患者的血糖转归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低于治疗前,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比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FPG水平、2 h PG、HbA1c、HOMA-IR指数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胰HOMA-β改善优于对照组,血糖转归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伏格列波糖能够降低血糖,延缓IGT进展为糖尿病,改善HOMA-β,降低HOMA-IR,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吡格列酮应用于肥胖和高血糖大鼠,能改善正糖钳夹试验所证明的胰岛素敏感性,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游离脂肪酸(FFA)血水平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2月T2DM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用伏格列波糖治疗的40例归为对照组,西格列汀治疗+伏格列波糖治疗的40例归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后,较对照组,观察组空腹血糖(FBC)、餐后2h血糖(2hPBC)、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更低,空腹胰岛素(Flns)、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均更高,(P<0.05)。结论伏格列波糖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浓度梯度的吡格列酮干预高糖处理的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测定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水平.结果 培养48h后,与高糖对照组相比,1×10-7mmol/L~1×10-5mmol/L不同浓度梯度吡格列酮能提高NO的释放和抑制ET-1的分泌,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吡格列酮能够剂量依赖性地促进高糖处理后血管内皮细胞的NO释放和抑制ET-l的分泌,这可能是吡格列酮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选取 94例新诊断青年 2型糖尿病患者 (2 0~ 44岁 ) ,分别接受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治疗 3 6周 ,结果显示 3组药物有相似的降糖效果 ,但阿卡波糖可减低餐后胰岛素分泌 ,安全性及依从性更好 ,适合初诊断的青年 2型糖尿病人服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肺部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制成糖尿病动物模型.48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糖尿病组、高、低剂量吡格列酮治疗组.8 w后检测存活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取右肺组织,观察病理改变,并检测核因子(NF)-κB活性表达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肺组织TNF-α的水平和NF-κB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给予吡格列酮处理8 w后,肺组织TNF-α的水平和NF-κB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可有效减轻糖尿病大鼠肺部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过度活化和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水溶性和尿素溶性粉尘螨糖蛋白的组分及结合糖链的构成。方法用粉尘螨脱脂干粉提取水溶性抗原(Der fA)和尿素溶性抗原(Der fU),经SDS-PAGE,Western blot,免疫染色,胶体金染色和糖定性检测两种抗原糖蛋白的组分,并用9种HRP植物血凝素进行结合糖链鉴定。结果Der fA显示4条蛋白带,分别为18ku、30ku、50ku和58ku,Der fU显示2条蛋白带(46ku、58ku),其中58ku糖蛋白检测阳性。Der fA存在α-甘露糖(α-Man)、N-乙酰葡萄糖胺(GlcNAC)、α-葡萄糖(α-Glc),不存在寡糖(Oligosaccharide)、岩藻糖(α-Fuc)、β-半乳糖(β-GaD、β-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β-Gal-GalNAC)及唾液酸(AS);Der fU只存在α-甘露糖,不存在其它7种糖链和唾液酸。结论α-甘露糖是粉尘螨优势糖蛋白,其次是N-乙酰葡萄糖胺和α-葡萄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调节异常的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表达水平、胰岛素抵抗(IR)的情况及吡格列酮的干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糖调节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无任何治疗)30例,100例糖调节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空腹糖调节受损(IFG)组、糖耐量异常(IGT)组、IFG/IGT组3组,测定3组及正常对照者血清sCD40L、空腹血糖(FBG),血胰岛素水平及口服75 g葡萄粉2 h后血糖(PBG2 h),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比较4组的差异。另外将100例糖调节异常的冠心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吡格列酮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30 mg/d,连服8 w),测定100例糖调节异常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sCD40L、FBG,血胰岛素水平,口服75 g葡萄粉PBG2 h、血胰岛素,计算ISI,并观察吡格列酮的临床疗效。结果 IFG组、IGT组、IFG/IGT组ISI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FG/IGT组ISI水平明显低于IFG组、IGT组,IFG组与IGT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FG组、IGT组、IFG/IGT组SCD40L表达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D40L表达水平与ISI呈负相关(r=0.716,P<0.01)。盐酸比格列酮治疗8 w后,治疗组治疗后FBG、PBG2h、空腹胰岛素、sCD40L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ISI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BG、PBG2h、空腹胰岛素、sCD40L、ISI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调节异常的冠心病患者IR与血清sCD40L的表达增高并存,血清sCD40L表达水平与ISI呈负相关,盐酸吡格列酮干预治疗可使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异常者血清sCD40L明显降低,ISI明显增高,盐酸吡格列酮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及抗炎作用,对预防冠心病的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