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微创双小切口在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钢板取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由于操作简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当骨折愈合后钢板内固定物失去作用而成为异物,需二次手术取出.笔者自2007年3月~2011年2月,对56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采用微创双小切口钢板、螺钉取出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四肢骨折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最为常见,当骨折愈合良好需取出内固定物时,有时会出现内固定螺钉取出非常困难,使原本认为的小手术变为费时费力的大手术,延误手术时间,甚至造成再骨折等情况发生.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对15 例钢板螺钉取出困难患者手术治疗,从中摸索出一定的应对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创伤骨折病例的逐年增加及钢板内同定的大量应用,钢板螺钉取出困难病例也随之增加,我们对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我院四肢骨折的钢板螺钉取出126例,其中取出困难20例,占23.8%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管状骨干骨折失效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四肢管状骨干骨折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失效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取出内固定物再固定、植骨。结果 19例再次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X线片检查显示术后对线、对位良好。术后随访8~24个月,未见内固定物松脱、折断及弯曲变形,骨折均骨性愈合,无肢体短缩现象。结论四肢管状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治疗骨折时足够重视多数是可以避免的,采用手术取出植入物再固定、植骨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钢板螺钉取出困难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仍是治疗四肢骨折的主要方法之一。钢板在骨折愈合后作为异物不宜长期存留于体内,应予取出。而有时钢板螺钉的不易取出会使手术陷入进退两难境地。1992年2月-2004年12月收治钢板取出困难病例22例共计22块钢板、56枚螺钉。均应用断取螺帽法及改进改锥法顺利取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2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儿童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5例均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所有骨折于术后取出内固定物。随访时间1~6年(平均3.5年),全部病例疗效满意,无切口感染及骨感染,无钢板折断,无再骨折,无肢体短缩及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钢板螺钉内固定适用于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尤其是斜行骨折、粉碎性骨折以及难以牵引复位的骨折,其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及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喙锁螺钉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9月间,收治30例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复位后分别应用喙锁螺钉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适度限制肩关节活动,随访观察至骨折愈合后行内固定取出术。应用Constant-Murley法评价肩关节功能。比较取出前后和两组患者的肩关节评分。结果锁骨钩钢板骨折愈合时间为10.7周,喙锁螺钉为9.3周。两组患者最终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其中锁骨钩钢板组有26.7%出现肩痛。两组患者取出后肩痛和运动范围均有改善。结论喙锁螺钉和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临床疗效相似,功能恢复满意。内固定术后限制肩关节活动范围,骨折愈合后尽早取出,能有效避免内固定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正>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是治疗四肢骨折常用的方法。螺钉时有断钉发生,摄X线片一般能提示断钉,但有时未能发现,术中只能取出一部分,另一部分残留在骨质内;且有时术中大部分螺钉均能取出,有1至数枚螺钉钉帽的内六角打滑,造成  相似文献   

9.
自1986年6月~1997年2月我们对12例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弯曲成角的患者,在手术取出钢板后予以小夹板外固定,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兹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2例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8~51岁;其中1例双侧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一侧发生弯曲成角。角型钢板2例,粘着钢板3例,梯形钢板1例,加压钢板2例,普通钢板4例。成角角度为21°~35°,平均27.8°,钢板内固定术后时间为32~61天。治疗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仅剥离钢板上的骨膜及软组织,手术取出钢板及螺钉,检查骨折部外周骨痂生长情况,如骨折周围已有外骨痂生长,用持骨器夹住两骨折断端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四肢锁定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失效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 随访11例四肢骨折锁定钢板断裂病例,6例更换为交锁髓内针固定,2例重新选用长跨度、低切迹锁定钢板固定,3例选用关节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固定.分析锁定钢板选用及内固定技术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 11例钢板断裂时间为术后2~5个月,平均4个月.再次手术后随访时间14~19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11例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再失败病例.结论 11例锁定钢板内固定失败与未正确选择锁定钢板螺钉、术中操作技术及术后早期负重相关.正确选用锁定钢板长度及螺钉配置、术中微创操作、骨缺损区植骨、术后个体化康复锻炼能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锁定钢板断裂.  相似文献   

11.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是治疗四肢骨折的常见方法,锁定钢板及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是钢板技术的最新发展。由于螺钉多为钛合金材料,质地较软,如行内固定术时或取内固定时操作不规范等常致螺钉的内六角或内四角被破坏而滑  相似文献   

12.
改槽法在钢板螺钉取出困难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四肢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其有效性及优越性已得到临床实践证明。然而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钢板螺钉长期留置体内因应力遮挡会引起骨质疏松,钢板螺钉弯曲、折断等,因此临床上已达成共识,在骨折愈合后钢板螺钉作为异物不宜长期存留于体内应予取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失败的原因,增进对LCP的认识,提高应用LCP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LCP治疗四肢骨折后出现并发症14例,对其失败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6例钢板断裂,3例螺钉断裂,4例钢板螺钉松动.1例钢板近端突起于皮下,逐渐导致皮肤坏死,钢板近端长期外露.其中骨折端再次移位者7例,均重新手术内固定.结论 LCP内同定系统治疗骨折成功的关键是充分掌握手术指征,熟悉内固定原理,正确选择和应用此内固定物,强调术中对骨折的良好复位及其正确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肢长管状骨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钢板边缘再骨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钢板内固定术后钢板边缘发生再骨折的时间、暴力、部位,术中发现、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7例均为轻度暴力导致再骨折.再骨折发生时间在内固定后平均16.6个月(8~47个月),原骨折均已临床愈合.再骨折均发生在靠近骨干的末位螺丝钉处,该螺钉均穿透2层骨皮质.术中发现钢板下骨质均有萎缩,骨量下降.经再次手术内固定(5例髓内钉,2例钢板螺钉),并随访1~2年,骨折均重新愈合.结论:钢板边缘末位螺丝钉孔处再骨折的发生,主要与钢板两端应力集中有关.采用长钢板及末位螺钉仅穿透一侧皮质的技术,可有效缓解该处的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5.
用钢板螺钉内固定后钢板螺钉取出术多数比较容易,然而取出困难者也屡见不鲜。为了探讨其预防和处理措施,特收集我们1968年以来资料完整的15例钢板螺钉取出困难病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8~46岁。股骨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3例,肱骨骨折2例。钢板螺钉固定时间:1~2年6例,2~3年4例,4~5年3例,20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骨折愈合内固定取出术中用环锯取出滑丝螺钉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6—2018-01采用一种新方法取出的10例滑丝螺钉,即使用环锯锯断滑丝螺钉帽处的部分钢板,取出钢板后钳夹住残余钢板拧出滑丝螺钉。结果滑丝螺钉均顺利取出,其中7例1枚螺钉滑丝,2例2枚螺钉滑丝,1例3枚螺钉滑丝。单枚滑丝螺钉取出时间为5~30 min,平均13.7 min。术中出血量为50~350 mL,平均187 mL。8例单纯使用环锯即完全取出滑丝螺钉。1例在拧残留钢板时发生断钉,1例因螺钉与骨皮质长牢而无法拧出,用克氏针扩大螺钉周围后取出残余螺钉。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再骨折、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及严重软组织挫伤。术后均获得3个月随访,患侧肢体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骨折愈合内固定取出术中用环锯锯断滑丝螺钉帽处的部分钢板,取出钢板后钳夹住残余钢板可顺利取出滑丝螺钉,创伤小、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我院行四肢锁定钢板螺钉取出术中出现螺钉取出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所进行的206例四肢锁定钢板螺钉取出术中,有14例螺钉取出困难,发生率为6.8%。其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8岁。骨折部位:分别为股骨干、股骨近端、股骨髁上、胫骨多段、肱骨近端。螺钉所在的位置:骨干区13例,干骺段1例。内固定的时间:12~35个月。对于滑丝或无法拧动的螺钉,先使用工业钻头将滑丝的螺钉帽磨掉,取出接骨板后,使用大力钳钳住螺钉的裸露部分慢慢拧出螺钉,如无法拧动,用空心的断钉取出钻作螺钉周围松解,最终套入断钉取出器将螺钉取出。结果 8枚螺钉没有滑丝但不能拧动,采用断钉取出器取出,有10枚螺钉发生滑丝,使用大力钳完成取出术,有1例3枚螺钉放弃取出。在1枚胫骨螺钉取出术中,将包裹钉尖部分的骨皮质一起凿出,检查发现骨质牢固长入螺钉尖部的凹槽,使螺钉无法转动。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9个月,无术口感染及再骨折发生。结论对于锁定钢板螺钉取出困难,主要发生在骨皮质区的螺钉,除螺钉滑丝外,部分原因为皮质骨牢固长入螺钉尖部的3个凹槽,使螺钉根本无法转动。因此在初次植入手术时,螺钉尖部应穿透对侧骨皮质两个螺纹,防止骨质长入钉尖的凹槽内。充分的术前阅片评估,完善的术前准备,都有助于四肢锁定钢板螺钉的顺利取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术后发生内固定断裂、骨折不愈合及延期愈合的危险因素,并分析防治对策.方法 分析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151例.其中86例在微创的基础上使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普通螺钉进行骨块间及骨折端加压(治疗组),65例末做骨块间加压、骨折端加压(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无内固定失败,对照组出现5例内固定失败,经统计学分析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随访3个月治疗组骨折愈合率为89.5%,对照组为18.5%;随访6个月治疗组骨折愈合率为100%,对照组为87.7%;随访10个月治疗组骨折愈合率为100%,对照组为92.3%.结论 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术中采用微创、结合普通螺钉进行骨块间及骨折端加压的手术治疗方法,充分体现了生物力学和生物学上的优点,符合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 .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090-2092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外踝钢板螺钉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对29例外踝骨折术后的患者行关节镜下钢板螺钉取出术。内固定取出术前后行手术瘢痕长度测量及踝关节AOFAS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均在关节镜下完整取出了钢板螺钉。内固定取出术后3个月手术瘢痕长度为(2.75±0.49)cm(t=25.154),与初次骨折内固定手术后3个月的手术瘢痕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固定取出术后3个月踝关节AOFAS评分为:疼痛评分(30.83±3.24)分(t=12.535),功能评分(40.48±3.50)分(t=3.889),与内固定取出术前踝关节AOF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线评分(9.48±1.55分)(t=0.573),与内固定取出术前踝关节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骨科微创技术,可应用于外踝钢板螺钉取出术。  相似文献   

20.
儿童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三种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髓内针固定16例,钢板螺钉固定23例,多枚螺钉固定11例,所有骨折于术后4-8周临床愈合,1例术后6个月钢板断裂,其他病例均于术后4-12个月(平均6.5个月)骨性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随访时间1-8年(平均奖4.5年),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有钢板断裂,再骨折,晚期扁平髋各1例,占6%,结论:髓内针固定操作简单,适于股骨上,中段骨折,但选择时需慎重,钢板螺钉固定对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确切,适于复杂股骨干骨折,但创伤大,多枚螺钉固定适于长斜行或螺旋形股骨干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