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期立体定向双侧多靶点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期双侧多靶点毁损术的疗效、适应证、靶点的选择及并发症。方法:对比第一次手术350例与第二次手术387例患者的UPDRS评分、评分改善率、并发症及主要症状改善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次手术均有显著近期疗效,二次手术单项症状改善率为震颤95.3%、僵直94.6%、运动迟缓82.9%、步态62.4%、平衡65.3%、异动症和痛性痉挛96.4%,总有效率97.2%。第二次手术总体改善率较第一次低,一过性特异性并发症增多,能于短期内恢复,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率为5.43%。美多巴用量较术前减少。结论:分期双侧多靶点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术前选好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至关重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以半年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分期双侧丘脑及苍白球核团毁损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PD)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2月至2008年5月对已行一侧核团毁损术的19例患者施行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对侧丘脑及苍白球核团毁损治疗,其中16例患者一期行丘脑腹中间核(Vim核)毁损,二期行对侧苍白球内侧部(Gpi核)毁损,同时加做Vim核小灶毁损.3例患者一期行Gpi核毁损,二期行对侧Gpi核毁损及Vim核小灶毁损.采用PD国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开”、“关”两种状态进行评分,分析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 所有患者的整体病情和典型症状(震颤、僵直、行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二期Gpi核毁损术对缓解僵直明显,加做Vim核小灶毁损,震颤缓解满意.2例患者术后出现构音困难,其中1例伴吞咽困难.3个月后症状缓解. 结论 对双侧症状均较严重的PD患者,只要严格掌握适应征,选择合适的靶点,严格控制毁损灶大小,分期双侧丘脑及苍白球核团毁损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治疗帕金森病(PD)的方法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应用南京麦迪柯科技公司98-3型脑立体定向计算机辅助规划手术系统,螺旋CT薄层扫描解剖定位,对37例PD患者进行苍白球和(或)丘脑多靶点毁损手术,分析术后患者的靶点影像学改变和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结果随访3~5年,按PD联合评分标准(UPDRS)进行评分,显效24例(64.86%),改善9例(24.32%),无效4例(10.81%)。3年后复发再手术3例(8.1%),3例双侧手术,近期效果满意。并发症:术后3天内对侧肢体先肌痉挛后轻度偏瘫者4例(11.0%),远期出现肢体麻木、语音低、智能减退者4例(10.81%)。CT/MRI复查靶点毁损灶消失3例(8.10%),靶点毁损灶稳定34例(91.89%),无其它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单靶点毁损且毁损灶小复发率高,多靶点毁损远期并发症高,靶点毁损术治疗PD近期疗效好,远期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脑深部刺激术和毁损术在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优缺点。方法69例帕金森病病人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其中同期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术(DBS)11例,同期一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另一侧STNDBS3例,分期一侧PVP或腹中间核(Vim)毁损术、另一侧STN或VimDBS9例;分期双侧PVP或Vim毁损术41例,同期双侧PVP5例。平均随访9.3个月。结果UPDRS评分显示刺激术和毁损术均能显著改善对侧肢体震颤、僵硬和运动迟缓症状,双侧刺激术还能改善步态和姿势症状,但双侧毁损术可加重语言、吞咽及流涎等症状,并发症较高。结论双侧DBS是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病人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应严格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丘脑腹中间核(Vim核)毁损术与苍白球腹后内侧核(PVP)毁损术在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术后反应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0~2005年完成立体定向毁损术220例,行单侧Vim核毁损术125例(一组),PVP毁损术(二组)95例,对其两组临床效果、术后反应、并发症及头颅MRI扫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术式手术有效率:Vim核124例(99.2%),PVP93例(97.9%);术后反应:Vim核19例(15.2%),PVP7例(7.4%);手术并发症:Vim核22例(17.6%),PVP2例(2.1%)。结论 帕金森病(PD)定向毁损术应根据震颤型、僵直型和运动不能型选择丘脑或/和苍白球毁损术,苍白球毁损术术后反应及并发症较丘脑毁损术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病人在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前后的发音状况。方法12位PD病人在手术前后分别发持续元音/a:/、/i:/、/u:/,记录发音,提取发音参数基频(F_0)及第1、2、3、4共振峰(F_1、F_2、F_3、F_4)。结果男性病人行Vim毁损术后,元音/i:/的第1共振峰升高,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侧PVP和Vim毁损术对PD病人近期发音无明显影响,长期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分期双侧多靶点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期双侧多靶点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应用MR解剖定位及电极刺激靶点调整定位,对26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分期双侧多靶点毁损治疗,两次手术平均间隔时间9个月。一侧单靶点毁损21例,一侧双靶点毁损24例,手术前后采用UPDRS、Hoehn和Yahr计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随访期内均有显著疗效。其中行动迟缓改善87.0%(21/23),肢体僵硬改善90.9%(10/11),震颤消失86.7%(13/15),UPDRS改善80.8%(21/26),Hoehn和Yahr分级为0~Ⅰ级。手术后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其中1例随访至今未完全恢复,2例有轻度障碍,其余在短期内均恢复。结论 分期双侧多靶点毁损术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靶点精确定位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附196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院自2001年3月-2005年5月应用立体定向射频毁损丘脑腹中间核(Vim)、苍白球内侧部(Gpi)治疗帕金森病(PD)19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帕金森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对46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了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其中震颤型20例和僵直迟缓型26例。采用“关状态”UPDRS Ⅲ评分对术后1月和术后1年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分析结果。结果 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对两组患者运动症状的近期改善率平均为59%和56%.经一年随访分别下降为54%和17%。结论 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稳定地改善震颤型帕金森病.而对僵直迟缓型帕金森病的疗效不稳定,远期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核团毁损术疗效与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进一步总结帕金森病的微电极导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和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疗效。方法: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300例。对近期进行的100例患者在手术靶点选择、手术方法、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与早期进行的100例手术患者比较。结果:近期进行的100例患者手术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根据患者症状选择合适的毁损术能提高手术疗效;对靶点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和座标相结合的定位方法,可减少个体差异引起的误差;适当减少微电极记录针道数,降低毁损温度,能减轻电极与脑组织粘连,减少脑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MR导向丘脑、苍白球毁损治疗锥体外系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5年10月~1996年5月,我们使用Leksell-G型定向仪,1.0tesla超导磁共振导向,对34例(男21例,女13例)锥体外系疾病(PD27例,扭转痉挛3例,意向性震颤4例)进行靶点毁损术,通过临床效果和术前、后MR复查,证实MR导向三维误差<1mm,MBI导向的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治疗,几何图像失真小,清晰,靶点易辨认,术后反应小,若在电生理监测下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微电极导向同期双侧腹后苍白球 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微电极导向同期双侧腹后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应用微电极电生理记录技术术对毁损靶点进行确认定位,对31例难治性帕金森病患者行同期双侧腹后内侧苍白球毁损治疗,术前及术后于开状态、关状态分别行改良Webster记分,计算改善率,评价其疗效。结果经微电极确认后的电生理靶点与CT定位靶点存在明显差异,靶点调整率806%。31例手术均有效,其中治愈7例,明显进步24例。Webster计分术后1周开状态改善率为742%±95%,关状态改善率为891%±89%。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微电极导向同期双侧腹后苍白球毁损术安全、有效,具有明显临床治疗优势,微电极记录技术可使术中定位精确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PVP)治疗帕金森病(PD)的靶点定位方法及其规律。方法 45例原发PD患者接受手术.采用MRI进行靶点解剖定位,术中用电生理方法对靶点做必要的调整,同时在MRI操作台上准确测量ACPC线的长度(L)、三脑室的宽度(W)、头颅的长度和宽度。结果 本组患者UPDRS评分改善率大于35%,手术效果满意;依据术中电生理方法调整靶点20例.调整范围1~3mm;靶点横坐标(X)与L和W之间存在线性依从关系即:X=10.09 0.30L 0.48W.决定系数R^2=0.7258.结论 PVP术中应用电生理方法调整靶点是非常重要的,实现了靶点的功能定位;X坐标值随L和W的增加而增大,且W对X的贡献大于L,靶点Z坐标与L和W之间无相关性,靶点坐标与颅长、颅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in provision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for Parkinson's disease, the efficacy of pallidotomy in symptom alleviation appears to be increasingly ignored. We demonstrate that lesional surgery is effective with benefit over a significant period of time with very significant societal cost savings. Such studies are essential for future planning of services so that maximum numbers of patients can benefit from surgery, both lesional and neuromodulation, as deemed appropriate.  相似文献   

15.
微电极记录技术在帕金森病手术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 自 1 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2月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350例 ,其中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 2 78例 ,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35例 ,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 1 5例 ,行同期双侧PVP 1 1例 ,分期双侧PVP 8例 ,分期一侧PVP或另一侧Vim毁损术 3例。对手术前后的“关”状态和“开”状态进行生活能力评分、UPDRS评分 ,并进行门诊随访。结果 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关”状态提高 2 9.8% ,“开”状态提高 2 5 .9%。UPDRS :在“关”状态下 ,总的改善率为 57.3 % ,其中精神行为情绪改善率为 50 .8% ,日常活动改善率 59.1 % ,运动功能改善率 58.2 %。结论 PVP对震颤效果不如Vim毁损术 ,对震颤明显 ,无明显僵直的患者可选择Vim毁损术 ,对震颤僵直型患者可分期双侧PVP毁损术。  相似文献   

16.
同期丘脑和苍白球切开术治疗合并特发性震颤的帕金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合并特发性震擅(Essential tremor,ET)的帕金林病(Rarkinson‘s disease,PD)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评估同期丘脑和苍白球开术的手术必要性、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其适应证,探讨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对16例合并ET的PD患者实施了同期单侧丘脑和苍白球切开术。采用UP-DRS评分法,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术前和术后的病情评分,分析手术对患者的整体症状,特别是震颤症的改善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同期单侧丘脑和苍白切开术能全面改善患者的整体症状,手术对侧各种形式的震颤在“开、关”两种状态下均完全消失,改善率为100%,对震颤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苍白球切开术。同期丘脑和苍白球切开术与单侧苍白球切开术相比风险相当,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同期丘脑和苍白球切开术治疗合并ET的PD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和微电极导向技术的应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别应用脑深部电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和苍白球毁损术(posteroventralpallidot-omy,PVP)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对照研究DBS和PVP对PD患者的震颤、肢体僵硬、运动迟缓的疗效。方法应用CT影像学与微电极电生理定位结合的方法进行靶点定位,为11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同期双侧丘脑底核电极植入,26例患者进行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经过至少6个月的随访并行UPDRS评分。结果11例同期进行双侧丘脑底核电极植入及26例分期进行双侧苍白球毁腹后部毁损术患者术后的震颤、肢体僵硬、运动迟缓症状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DBS手术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UPDRS评分下降程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侧同期DBS是目前治疗PD相对较好的方法,双侧电极植入在改善肢体症状的同时可以明显控制、改善中轴症状,在治疗中晚期PD患者方面较PVP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