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耳郭假囊肿是耳郭软骨内积液表现为耳郭囊性肿胀隆起的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其确切病因不清.单纯抽吸积液容易复发,临床治疗方法虽多,但繁简不一,疗效差异较大,并无公认的治疗方法.2008年3月~2010年12月,我科采用局麻下囊壁部分切除法治疗复发性耳郭假囊肿1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带蒂扩张皮瓣加带蒂筋膜瓣“两瓣法”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耳郭再造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总结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712例(756耳)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全部采用“两瓣法”行耳郭再造。 结果 术后随访1~6年,712例(756耳),其中15例(15耳)术后出现钢丝外露,经及时处理,拆除钢丝后治愈;10例术后出现再造耳郭皮下血肿,经更换负压引流管,引流通畅后,血肿消失;3例因术后患者保护不当,再造耳郭受压、碰伤导致软骨支架外露,经局部皮肤拉拢缝合,带蒂筋膜瓣覆盖表面植皮,及时处理后治愈。全部病例最终效果均满意,再造耳郭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健耳对称,再造耳郭皮肤颜色正常,耳郭软骨支架无外露及吸收,细微凹凸结构显示清晰。 结论 “两瓣法”耳郭再造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是先天性小耳畸形行耳郭再造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耳郭假性囊肿60例中男56例,女4例,10~50岁,平均32岁.均系不明原因耳郭上部出现无痛性包块,病程1周至2年,平均4.3月,其中10例为多次抽吸治疗无效者.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处理耳郭外伤时掌握的原则是严格控制实施无菌技术,防止感染;彻底清洗创面,消毒,修正创缘时组织应尽量保留,准确复位,缝合软骨膜,为防止积血死腔形成,使用负压引流,为有利于耳郭稳定固位塑型包扎.1997年3月至2007年6月,我们收治耳郭外伤患者36例,除1例部分延期愈合外,均获I期愈合.  相似文献   

5.
耳郭假性囊肿的特点是无诱因突然自发出现耳郭前面的浆液性囊肿。Engel(1966)认为是一种溶体性疾病(lysosom al disease),为耳郭软骨退行性变所致。耳郭假性囊肿与其他囊肿的区别是:(1)本病常发生在中国健康的男性青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亦有),女性罕见;(2)囊肿自发形成,无创伤史;(3)病变常位于耳郭前面三角窝软骨和软骨膜之间;(4)抽液为清澈、黄色、无菌、凝结的液体,内有少数多形核、单核和组织细胞;蛋白含量5.5 g/dl。本病的诊疗困难,抽液后易复发。Engel(1966)主张将液体抽完后  相似文献   

6.
耳郭假囊肿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生于一侧耳郭的外侧面上半部,内有浆液性渗出液,形成囊肿样隆起。男性多于女性,治疗方法多样,效果不一。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保守治疗耳郭假囊肿32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在皮肤扩张法耳郭再造二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收集420例需要外耳再造的小耳畸形患者,应用皮肤扩张器植入法加自体肋软骨移植行耳郭再造术。按照术后引流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90例)采用专用负压引流装置;对照组(130例)常规放置一根负压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应用专用负压引流装置组皮下血肿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小耳畸形皮肤扩张法耳郭再造二期手术中,应用此负压引流装置可以有效防止术腔血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耳郭假性囊肿或称浆液性耳郭软骨膜炎,1984年以来我们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耳郭假性囊肿9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耳郭血肿是摔跤运动员最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常于伤后耳郭出现无痛性肿胀,如不治疗,其后果则是耳郭增厚;若反复致伤则可产生所谓“花揶菜”耳(即常见于拳击运动员的皱缩耳)的典型外观变形。关于血肿出现的部位以往意见颇有分歧。有些医生认为血肿发生在皮下,有的认为位于软骨内,另有认为损伤点在软骨和软骨膜之间。至于血清肿(seroma)最终的产物,有说是纤维组织,也有认为可产生软骨。Ohlsen等经过动物试验终于弄清了皱缩耳的发生机制。他们对一组兔子在软骨膜下注射了凝固血,而对另一组则注之于皮下。结果注入皮下组的血肿很快地被吸收了。而在软骨膜下的血块里,则有明显的新形成的物质集合体。  相似文献   

10.
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病情进展较快,耳痛剧烈并可致软骨坏死及耳郭畸形.自1993年始我们收治了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3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耳郭假性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治疗的耳郭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5例患者耳郭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 年以上,除1例因耳郭再次受伤而复发外,其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 手术治疗耳郭假性囊肿方法易掌握,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印迹法制备耳后皮瓣及修复耳廓前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 年9月对31例耳郭肿物患者术后较大的皮肤缺损采用耳后皮瓣修复。以纱布印迹法制备耳后皮瓣,皮瓣蒂部根据缺损的位置可在上部或下部。皮瓣蒂部皮肤去上皮后,经制备的软骨窗转位至耳郭前部皮肤缺损区。 结果 术后转移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转移皮瓣皮肤颜色与耳郭及其周围皮肤颜色相似,未发生畸形改变。 结论 耳后皮瓣修复耳郭前部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术后皮瓣成活率高,且供瓣区位于耳后,瘢痕隐蔽,能取得满意的美学效果,是一种修复耳郭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994至1999年,我们收治了化脓性耳郭软骨膜炎23例,男,15例,女8例, 16~69岁,病程3~20d.右耳14例,左耳9例.耳郭假性囊肿穿刺继发感染8例,耳郭外伤后感染11例,乳突根治术后继发感染2例,耳郭囊肿术后感染2例.  相似文献   

14.
耳外伤多为人和动物咬伤、刀伤、车祸所致,耳郭最易损伤缺损[1].耳郭缺损,其部位、大小、形状不规则,因事件的发生不同则损伤部位和伤情不同,难度不一.2004年5月~ 2009年2月,我科收治耳郭缺损患者19例,根据伤情不同分别采用的方法大体包括直接缝合法、"Z"字成形法、耳郭复合组织瓣移植法、耳后旋转皮瓣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1982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共收治耳郭撕裂伤120例,经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耳郭撕裂伤120例中男84例,女36例,6~62岁,平均 28岁.  相似文献   

16.
2001年2月至2003年3月我们用微波治疗耳郭假性囊肿51例,均1次治愈半年无复发.方法是常规消毒患耳耳郭及耳后皮肤,铺无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耳大神经及假性囊肿下方皮肤,在假性囊肿下方做一三角形边长0.5cm的切口,挤出囊液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囊腔,再用微波辅射器伸入囊内,微波输出功率45~50W,依次扇面形均匀囊内治疗,术毕局部用无菌干棉球略压迫包扎24h取下,口服抗生素及类固醇3~5d.  相似文献   

17.
耳郭假性囊肿即浆液性耳郭软骨膜炎,多发生于一侧耳郭的腹侧,囊内为浆液性渗出液,临床对其治疗方法多样,效果不一,我们采用耳郭置管引流法治疗耳郭假性囊肿3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95至1999年我院收治耳郭咬伤11例,耳郭及其背部皮肤部分缺损、软骨暴露,均用耳后带蒂皮瓣修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例1,男,24岁.因右耳郭及外耳道口瘢痕增生1年于1997年10月11日收住院.1年前因车祸致患者右耳郭挫裂伤,伤愈后形成增生性瘢痕.查体见一般情况好,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背部及胸前可见瘢痕疙瘩.专科检查见右耳甲腔及外耳道口有发红变硬的瘢痕,外耳道口闭锁,牵拉耳郭向内轻度卷曲.气导听力下降到60dB,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耳郭形态畸形的类型及矫正时的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耳郭形态畸形无创矫正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确诊为耳郭形态畸形的1岁以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开始矫正的年龄分为两组,<42d为小月龄组,>42d为大月龄组.同时根据形态畸形的类型分为招风耳组、杯状耳组、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