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0年基因工程干扰素研制成功以来,国外人α、β、γ三型干扰素基因以及十多种人α干扰素亚型的基因均已克隆成功。并证明基因工程干扰素就其抗原性、抗病毒性、抗肿瘤细胞活性和激活NK细胞活性等方面,都与天然干扰素相同,因此可以大规模地制备廉价的人干扰素供临床研究和应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是由有关生物细胞在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产生的一类诱生蛋白。国际干扰素命名委员会将其分为三种:α干扰素(IFN-α)、β干扰素(1FN-β)和γ-干扰素(1FN-γ)。根据氨基酸顺序的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人α-干扰素至少有20个亚型,β干扰素有4个亚型,γ-干扰素可能也有4个亚型。  相似文献   

3.
1 干扰素临床应用的种类和剂型 不同亚型干扰素各有其独特的性质,反映在临床应用上也有所不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干扰素型别主要有α2a、α2b、α1b、β1 a、β1b、γ1等及各种自然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主要剂型有冻干粉针剂、水针剂、栓剂、滴眼液等.干扰素喷雾剂虽然未批准上市流通,但我国SFDA已经批准北京远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及军科院研制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为预防SARS的储备药物.详见表4-1及表4-2.  相似文献   

4.
人们己确定和描述了有一个单一的人β干扰素基因定位在人的9号染色体上,一组杂交的α_1干扰素基因定位在9号染色体上以及一个γ干扰素基因定位在12号染色体上。但其它一些对人β干扰素产物的研究和对有翻译活性的人β干扰素mRNA的研究却表明β干扰素的基因是存在于2、5、  相似文献   

5.
自从1965年Torlone 报道了利用猪血白细胞制备干扰素以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对猪干扰素的产生系统、猪干扰素的基本特性、种属特异性以及猪干扰素的基因编码序列和临床应用可能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有关猪干扰素某些性质的研究近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α2b的副反应 干扰素最常见的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疼、乏力等,大部分患者都可耐受.长期、高剂量使用时可出现骨髓抑制现象,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等,同时出现干扰素抗体,干扰素-α2a产生抗体的概率大于干扰素-α2b.  相似文献   

7.
对目前投入临床运用的α、β、γ干扰素,复合干扰素及长效干扰素在治疗乙、丙型肝炎方面的国外最新研究与应用现状和不良反应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刊干扰素专栏刊登了有关干扰素研究的八篇文章,反映了我国当前干扰素研究的动向,包括重组干扰素α2b防治SARS冠状病毒感染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人群和猴体的试验,三种新型干扰素生物学性质的研究及采用微阵列生物芯片来研究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等。干扰素是我国第一个投放市场  相似文献   

9.
α干扰素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干扰素(interferons,INFs)是一类强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具有抗病毒和抗增殖作用。目前临床已成功地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感染和恶性肿瘤,此举已使无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得以提高和延长,用干扰素治疗的新指征也在...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受体是Ⅱ类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的一类复合亚基受体,其在识别结合干扰素和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干扰素受体分为两类,即Ⅰ型和Ⅱ型干扰素受体.Ⅰ型是由位于人2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Ⅱ型是由位于人6号和2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近几年来,研究发现乙型肝炎、遗传性白内障、肺结核和脑型疟等患者的干扰素受体启动子多态性与这些疾病的易感性有关.尤其是发现干扰素受体启动子多态性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转归有明显的相关性,其对乙肝病的治疗和预后将起到重要作用.就近几年来干扰素受体启动子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诱生剂是一种能促进干扰素的产生和释放的物质.其种类很多:包括促细胞分裂剂、脂多糖和人工合成的多聚体,如poly I:C和poly A:U(聚腺苷酸-聚尿苷酸)和磷酸多糖;病毒、细菌和寄生虫都被证明可以诱生干扰素,还有许多低分子物质如Tirolone等.在1986年重组人干扰素被美国FDA批准投放市场以前,干扰素诱生剂曾经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最多的是聚肌胞(poly I:C).但由于毒性大,未被批准投放市场,同时随着重组干扰素的上市,聚肌胞的市场在逐渐萎缩.但近年来干扰素诱生剂的研究和开发又在不断取得新进展,尤其是以下几种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与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Isaacs和Lindemnann发现了干扰素(IFN),认为干扰素是细胞对病毒感染应答中所产生的一种抗病毒物质。这种最初发现的干扰素对酸稳定,现称为Ⅰ(经典)型干扰素。后来大量实验表明,干扰素并不一定和病毒感染直接有关,许多非病毒物  相似文献   

13.
ABC-ELISA检测人天然及重组γ-干扰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素-亲和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ABC-ELISA)检测人天然及重组γ-干扰素。以固相化兔多抗IgG捕获待检样品中γ-干扰素,以具有中和γ-干扰素抗病毒活性的生物素化单抗作为检测抗体,再加ABC复合物,用邻苯二胺显色。据已知不同浓度标准γ-干扰素显色后的OD值的标准曲线,判定待检品中γ-干扰素蛋白含量。所检γ-干扰素与抗病毒活性一致,与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α、β-干扰素等无交叉显色反应;最低检测值为100pg/ml(相当于抗病毒效价1~2U/ml);可用于重组人γ-干扰素生产、纯化过程中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血清γ-干扰素水平、人淋巴细胞γ-干扰素分泌量及LAK和TIL细胞等产生γ-干扰素水平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前干扰素的研究不仅涉及病毒学家,许多免疫学家、细胞生物学家、肿瘤生物学家等也从事这项研究。因此,有必要明确干扰素的定义,将已经发现的干扰素进行分类以及提出正确的命名系统。为此,在美国国立过敏反应和传染病研究所和在世界  相似文献   

15.
当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发现干扰素时,彼等把它当作一种病毒间干扰现象的介质。经20多年的研究,在深入了解干扰素的分子结构、干扰素的多种活性以及干扰素的诱生与作用原理的基础上,现在人们对于扰素的认识已有了根本的改观,一般认为它  相似文献   

16.
人α(白细胞)干扰素以及β(成纤维细胞)干扰素的cDNA核苷酸顺序测定,最近分别由瑞士的Mantei等人以及日本的Taniguchi等人同时宣告完成。自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发现干扰素以来,人们发现,几乎所有脊椎动物细胞因病毒感染、或经双链核糖核酸以及其它诱生剂适当处理,均能产生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能促使靶细胞产生抗病毒状态,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制抗干扰素的单克隆抗体 (McAb)及其应用。方法 应用杂交瘤技术 ,获得 4 0株抗重组人α干扰素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用ELISA方法检测腹水滴度 ,用辛酸法纯化McAb。结果  4 0株细胞中 2E9、4G1能稳定分泌抗重组人α1b干扰素的单克隆抗体 ,2C9为抗重组新型干扰素 ,2A7、4G10分泌抗重组人α干扰素 (α1b、α2b、α2a、)和重组集成干扰素、重组新型干扰素的单克隆抗体细胞系 ;体外连续传代 6个月 ,分泌抗体能力不变 ,特异性专一。 5株单克隆抗体均为IgG。采用辛酸方法提纯抗体纯度达到 95 %以上。粗制的重组人α干扰素经 4G10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提纯后 ,获得的干扰素纯度 95 %以上 ,平均收率 93% ,残余鼠IgG含量 <10 0ng 剂量 (5 0 μg)。 2C9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适用于纯化新型干扰素。结论  4G10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可以应用于大规模重组人α干扰素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鼠γ-干扰素基因转染大鼠气道上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重组大鼠γ-干扰素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大鼠气道上皮细胞,检测外源质粒的整合和培养上清液中γ-干扰素浓度和活性。结果 构建的重组载体中γ-干扰素的基因序列与Genebank中大鼠的γ-干扰素cDNA序列相同。转染后气道上皮细胞基因组DNA的PCR产物电泳可见转染的基因片段条带,培养上清液中γ-干扰素浓度和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重组大鼠γ-干扰素真核表达载体可成功地转染大鼠气道上皮细胞,整合入基因组DNA,并分泌有活性的γ-干扰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初步研究了用人扁桃体细胞诱生γ干扰素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显示:细胞浓度在5×10~7/ml时产生的γ干扰素效价最高;PHA、PWM、ConA等T细胞促分裂剂诱生γ干扰素的适宜浓度范围分别为50~400μg/ml,2.5~40μg/ml,5~80μg/ml;诱生时间均以72小时为宜;2-ME对人γ干扰素的产生没有影响。本文还将人扁桃体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对4种γ干扰素诱生利(PHA、PWM、ConA、SEA)和3种α干扰素诱生剂(NDV、SPA菌体、CP)的反应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DA1在肺腺癌细胞株SPC-A1加入干扰素γ及喜树碱前后表达的变化,明确CDA1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细胞体外培养分为四组即对照组、喜树碱组、干扰素γ组和喜树碱及扰素γ联合组,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运用real 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法测定CDA1、P53、P21、CyclinD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MTT比色法结果显示分别或共同加入喜树碱及干扰素γ24h后SPC-A1细胞增殖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联合加入喜树碱和干扰素γ组细胞增殖抑制程度比单独加入干扰素γ及喜树碱组明显(P<0.05);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SPC-A1细胞中单独加入喜树碱和干扰素γ24h后CD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增加(P<0.05),同时P21、P53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及CyclinD1蛋白表达减少(P<0.05),联合加入喜树碱和干扰素γ组比单独加入干扰素γ及喜树碱组明显(P<0.05);在SPC-A1细胞中加入干扰素γ及喜树碱,CDA1与P53、P21蛋白表达呈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