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医与杏的不解之缘中医界又被称为杏林,杏与中医有着不解之缘。据晋朝葛洪的《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有位名医叫董奉,字君异,隐居在江西庐山。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给人治病从不收医药费,只让治好的病人在他的住处周围种上几棵杏树。这位被誉为仙人圣手的董奉救人越多,周围种植的杏树就越多。经过数年,所种的杏树竟有十万余株。这一大片杏林郁郁葱葱,被称为"董仙杏林"。杏子成熟后,董奉就用杏子换来稻谷,救济贫苦百姓。  相似文献   

2.
董 奉匡庐绛府杏林珍 舒卷丹霞美绝伦不共征君时守价 愿同青帝遍司春摄生百岁颜犹壮 起死三丸效若神忙碌仙家书少载 闲情只待杏花晨 杏林春暖,是一段医林佳话,也是一则美丽的传说。说的是三国年间的民间医师董奉,居住在庐山,为人治病,不受报酬,只要求重病愈者在庐山植杏五株,轻者一株。他治愈了无数人,几年之后,杏树蔚然成林,竟达十万余株。杏子熟了,董奉卖杏得谷,用来赈救贫苦民众和行资短缺的旅客。这个故事载于葛洪的《神仙传》中。后世常以“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等颂扬医家,“杏林”也就成为中医药界的代称。 第一句…  相似文献   

3.
杏林春暖,是一段医林佳话,也是一则美丽的传说.说的是三国年间的民间医师董奉,居住在庐山,为人治病,不受报酬,只要求重病愈者在庐山植杏五株,轻者一株.他治愈了无数人,几年之后,杏树蔚然成林,竟达十万余株.杏子熟了,董奉卖杏得谷,用来赈救贫苦民众和行资短缺的旅客.这个故事载于葛洪的《神仙传》中.后世常以"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等颂扬医家,"杏林"也就成为中医药界的代称.  相似文献   

4.
“虎守杏林”载自《神仙传》,书曰:“董奉,字君异。三国·吴国医生,为人治病不取钱,重病治愈使栽杏五株,轻病愈一株,数年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山中禽鸟戏其下不生草,常如耘治。杏熟时于林中做一仓,示买杏者,但将谷一器倒仓中,  相似文献   

5.
正杏自古就与中医有不解之缘。晋代葛洪的《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有位名医叫董奉,隐居江西庐山。他医术高明,为人治病不收钱财,病人就在他住处周围种上几棵杏树。经过数年,所种的杏树竟有十万余株,这一大片杏林郁郁葱葱,被称为"董仙杏林"。  相似文献   

6.
“杏林”一词是医界常用来赞誉医德的词汇,典出汉末道医董奉。董奉医技高超,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他在庐山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而以栽杏作为医酬。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  相似文献   

7.
杏林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07,27(2):77-77
董奉,字君异,东吴侯官人。……后来回到南昌,就在庐山定居下来。……董奉住在山上而不种地,每天为人治病,不取分文。如果重病治好了,让患者栽五棵杏树;轻病治好了,栽一棵杏树。这样连续好些年,所种的杏树已有十万余棵,郁郁葱葱,茂密成林,因而使得山中的各种飞禽走兽都游戏在杏林之中,一年到头不长杂草,象经常耕锄管理一样。后来,杏子大量成熟,董奉就在杏林里搭一粮仓,告诉人们;有买杏子的人,不必告诉我,只将容器的谷子倒入粮仓。就自己取一容器杏子走。曾有一人,放入的谷子少而取走的杏子多,杏林里的老虎便怒吼着追赶。那人十分害怕,急忙提…  相似文献   

8.
桔井杏林 杏林桔井泛指良医良药,宋秦少游词:“闻道久种阴功,杏林桔井,此辈都休说。”二典均出自葛洪《神仙传》“董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病重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后遂以“杏林”颂名医。杏林故址在江西庐山,其考证备见惠远禅师《庐山纪略》,《太平寰宇记》谓杏林在安徽凤阳杏山,误矣,李太白诗“禹穴藏书地,匡山种杏田”,匡山即匡庐。桔井  相似文献   

9.
“杏林”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代名词,杏林文化的产生与形成,是通过董奉这一标志性人物及其在庐山所创建的“杏林园”而衍生的。由于有关董奉和庐山杏林园的记载文献有限,很多的问题只能通过间接的史料,有必要进行考证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10.
董奉与杏林     
杏林是表扬医生医德的传统用辞,如“誉满杏林”。推荐医生,则曰:“种杏之介”。且杏仁为常用的中药,似乎杏是古代医药界的徽号。现探索其出处。开拓杏林的却是三国时代我省侯官人侨居庐山的名医董奉。杏林就是赞他的崇高的品德和医疗技术、作风。董奉字君异,孙吴时侯官(现福州市的西北,清代侯官县属)人,当时称他是起死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据历史记载,约公元243年,与张仲景、华佗并称"建安三神医"的董奉来到庐山修道行医。他治病不取分文,只要求重病愈者种杏5株,轻病患者种杏1株。此后,杏林便成为中医药的符号和代名词,成为一种中医药文化,并且成为中  相似文献   

12.
公元202年(东汉·献帝七年)江苏勾容人、道家、炼丹家葛玄(144~244年)来到樟树市附近的閤皂山修道炼丹。后又到南城麻姑山修炼数载。于233年(孙吴·嘉禾二年)回閤皂山建庵筑坛,立灶炼丹,244年(孙吴·赤乌七年)卒。约公元220~313年(三国~西晋·永嘉年间)福建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受酬。治愈之后,病重者于其宅旁种杏五株,病轻者种一株。不数年。种杏十余万株,郁然成林,号称“杏林”。杏熟易谷,以济贫病。后世常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来称颂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家,其典即出于此。约公元265~341年(晋·太始元年~咸康七年)葛玄的侄孙、著名医药学家、丹术家葛洪  相似文献   

13.
董奉来到庐山隐居修道、施医济世,3年后开垦杏林百余亩。杏果成熟时,香飘百里,附近山民均来帮忙摘杏选果,装运归仓,一片繁忙景象。  相似文献   

14.
典故——典制和掌故,《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专》:"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医学典故常常困扰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医书常有典故命名者,笔者将常见的典故今收录如下:杏林:为医学或医术的誉称。《神仙传·董奉》云:"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提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后世把"杏林"作为医学或医术之誉称。杏苑与杏林同义,以此命名者有清代张启倬《杳林碎锦》,清代宋  相似文献   

15.
对于医术提明、医德高尚的医生,人们常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来称颂。谈到“杏林”这个掌故的来历,还得从三国时著名医家董奉说起。董奉,字君异,侯官(即今福建省闽侯县)人,精于医,他在江西广东等地行医多年,求诊者甚众.有一次,交州(今越南河内省)刺史(?)燮因食物中毒,昏迷不醒,诸医无效,董奉即用自制丸药治好了他的病。于是,医名大噪,求医的人越来越多。后来,他隐居于江西庐山,为群众治病不收诊金,但要求被治愈的病人在他  相似文献   

16.
杏林 之由来     
《中医药通报》2010,9(2):9-9
<正>众所周知,"杏林"一词是中医界常用的词汇,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然而"杏林"一词典出汉末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最有影响的乃是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  相似文献   

17.
庐山龙门沟有一条从山北虎跑泉顺山势而下的小溪流经董奉杏林草堂右侧,名叫九道河。至一道河以后,名称发生了变化,由“河”变成“溪”,名唤“虎溪”,环绕庐山脚下,向东流去。溪流的内侧是杏林,另外一侧是松林。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杏林"—词是中医界常用的词汇,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杏林"一词最初与汉末三国东吴名医董奉有关。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最有影响的乃是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  相似文献   

19.
杏苑掠影     
致读者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杏苑掠影”专栏同您见面了,她将一株绿意送到读者心田。瑞雪呼唤春天,本栏渴望更新。我们深知,仅有编者的努力还不够,因为本刊的耕耘者是广大的读者与作者。我们推出“杏苑掠影”专栏,意在开扩广大读者的视野。本刊殷切期望读者、作者推荐稿件。“杏苑掠影”与“杏林亭”两个专栏将交替刊出。我们期望广大读者、作者就如何办好这两个栏目提出宝贵意见。——编者  相似文献   

20.
杏林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千多年来,"杏林"一词已成为中华传统医学的代名词。人们可以从民间传说、董奉及历代医家的道德实践和文人百姓的赞誉中去认知和把握杏林文化的本质内涵:仁、和、精、诚。弘扬杏林文化,可改善医德医风,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丰富庐山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