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中药复方二妙散生药袋包颗粒剂替代传统饮片汤剂的研究。方法:用正交实验(L93^4)对二妙散的袋包颗粒剂与目前市面流行的免煎饮片和传统饮片汤剂的浸膏得率及有效成份盐酸小聚碱含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在动物体内进行药效比较。结果:3种剂型中,袋包颗粒的浸膏得率及其有效成份盐酸小聚碱含量最高,在动物体内实验中,其药效比对照组和其他两种剂型组有显的提高。结论:中药复方二妙散生药袋包颗粒剂替代传统中药饮片汤剂,方法简便易行,可节省大量药材资源,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中药复方玉屏风散生药袋包颗粒剂替代传统饮片汤剂的研究。方法:用正交实验(L93^4)对玉屏风散的袋包颗粒剂与目前市面流行的免煎饮片和传统饮片汤剂的浸膏得率及有效成份黄芪甲甙含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在动物体进行药效比较。结果:三种剂型中,袋包颗粒的浸膏得率及其有效成份黄芪甲甙含量最高,在动物体内实验中,其药效比对照组和其他两种剂型组有显的提高。结论:中药复方玉屏风散生药袋包颗粒剂替代传统中药饮片汤剂,方法简便易行,可节省大量药材资源,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根茎类中药生药颗粒与饮片的煎出效能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同比对照法对同一味药材或复方中药配伍处方进行相同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的比较。结果中药生药袋泡颗粒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生药颗粒剂药效(有效部位煎出量、有效成分煎出量)明显优于药材组。结论该思路结果为医院中药饮片配方及药厂的中成药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黄芪生药袋包颗粒代替饮片汤剂的研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黄芪生药袋包颗粒制备工艺 ,并用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生药袋包颗粒、免煎颗粒及饮片煎液中的黄芪总甙含量 ,对煎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黄芪生药袋包颗粒的优选工艺是药材粒度为 5目 ,加水量是药材的2 0倍、煎煮 3次 ,每次 1 5min。 3种入煎汤剂中 ,生药袋包颗粒的煎出率最高 ,是饮片的 1 0 6倍。免煎颗粒的 2 73倍 ;黄芪总甙含量也以袋包颗粒为最高 ,是饮片的 1 46倍 ,免煎颗粒的 4 5 3倍。结论 :5目黄芪生药袋包颗粒的煎提效果明显比其它 2种入煎汤剂好 ,方法可行 ,可替代饮片汤剂  相似文献   

5.
中药汤剂具有吸收快、奏效迅速,并能适应中医辨证施药发挥中药综合疗效的作用,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剂型中药汤剂是由中药饮片煎制而成,饮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药效,加强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确保汤剂药效是中医临床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药汤剂是最具中医药特色的中药剂型,以其随证加减、灵活组方、吸收较快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但因调配、煎煮、携带不便等缺点阻碍了它的发展.改革汤剂势在必行。中饮片颗粒剂的研制和应用是对汤剂改革的一种可喜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虎杖生药袋包颗粒代替饮片汤的研究。方法:采用正义试验法优虎杖生药袋包颗粒制备工艺条件,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药袋包颗粒,免煎颗粒及饮片煎液中的主要成分1,8-二羟基蒽醌含量,对煎出率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发展“免煎中药饮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宏 《中国药房》2000,11(5):239-240
所谓“免煎中药饮片”(以下简称“免煎饮片”) ,是指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 ,选用适当的溶媒和程序 ,将中药饮片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浸出 ,经浓缩干燥 ,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散剂或颗粒剂。单味定量包装 ,供药剂人员遵临床医嘱随证处方 ,按规定剂量调配给病人直接服用。“免煎饮片”不需煎煮 ,即服即冲 ,将中医药传统的汤剂 ,转变为一种快捷、简单、方便的剂型 ,是中药汤剂改革的一种尝试。笔者试图从中医药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两个方面提出“免煎饮片”剂型改革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1“免煎饮片”应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解决临床疗效问题在传统中…  相似文献   

9.
程宏 《首都医药》2000,7(11):29-31
所谓"免煎中药饮片"(以下简称"免煎饮片")是指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选用适当的溶媒和程序,将中药饮片中的可溶性有效成份浸出,经浓缩干燥,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散剂或颗粒剂,单味定量包装,供药剂人员遵临床医师随证处方,按规定剂量调配给病人直接服用的中药饮片."免煎饮片"不需煎煮,即服即冲,将中医药传统的汤剂,转变为一种快捷、简单、方便的剂型,是中药汤剂的一种改革.从2000年初开始,笔者从中医药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两个方面,对"免煎"剂型的科学性及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探讨其剂型改革的可能性和市场推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中药材制成不同粒径的生药颗粒可以很好的改变其中有效成分(部位)的溶出率,运用这一基本理论来运用到中药有效部位(成分)提取的实际工作中去。方法主要采用同等对照比较法进行比较不同药材的生药颗粒、原药材及饮片的有效部位(成分)的提取效能。结果中药生药袋泡颗粒剂在相同能耗的前提下,生药颗粒剂药效(有效部位煎出量、有效成分煎出量)明显优于饮片、药材组。结论该理论研究的思路可以作为医院进行中药配方或者药厂进行中成药生产的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医的辨证用药理论为依据;以中医复方汤剂中化学成分的反应变化为依据;阐述了中药单煎颗粒剂混合冲服,不能替代中药汤剂;并指出汤剂的剂型改革应考虑中药共煎的这一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免煎中药饮片”剂型的科学性及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宏 《中国药事》2001,15(3):206-208
所谓“免煎中药饮片” (以下简称“免煎饮片”) ,是指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 ,选用适当的溶媒和程序 ,将中药饮片中的可溶性有效成份浸出 ,经浓缩干燥 ,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散剂或颗粒剂。单味定量包装 ,供药剂人员遵临床医师随症处方 ,按规定剂量调配给病人直接服用。“免煎饮片”不需煎煮 ,即服即冲 ,在剂型上改变了中药饮片的粗、大、黑形式 ,将传统中药汤剂煎煮麻烦、携带不便、口服量大等缺点 ,转变为简单、快捷、方便等优点 ,是中药汤剂改革的一种尝试。“免煎饮片”有许多优点 ,也有许多不足 ,笔者试图从中医药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药袋泡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11种单味中药和复方大青叶的袋泡剂和汤剂在浸出质量上的差异。从而认为:中药袋泡剂的效果要优于汤剂,节约药材约40%,是一个值得开发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14.
<正> 汤剂,亦称汤液,系将药材经加热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汤剂历史久远,应用广泛;汤剂饮片药材的用量约占中药销量的50%左右。汤剂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汤剂的特点是以水为溶媒,价格低廉,溶媒不具药理作用,无刺激性,剂型简单,服用后吸收快,发挥药效迅速;汤剂多  相似文献   

15.
中药是我们的国宝,其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迄今,中药汤剂由于其能根据临床病症变化加减化裁,灵活运用,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且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制备简单,因而仍为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但中药汤剂携带困难,服用量大,且味苦,易霉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的广泛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迫切要求寻找旨在能取代传统中药饮片,克服中药汤剂弊病,又能保证原中药的药性、药效,可直接应用,并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需要的中药颗粒状饮片制剂,造福患者。互”申药颗粒状饮片的范围R特点中…  相似文献   

16.
中药配方颗粒剂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配方颗粒剂又名中药颗粒饮片、免煎饮片、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它作为取代传统中药饮片的新型汤剂,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卫生、科学等特点。它是依据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应用需要而对中药材饮片进行特殊加工的一种便于携带和服用的新剂型。所以,中药配方颗粒剂以市场为前提,以科研开发为基础,将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认可。  相似文献   

17.
中药饮片颗粒剂是对中药汤剂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浙江省绍兴市三越大药房3年来调配饮片颗粒剂处方18500余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让饮片颗粒剂更接近传统汤剂的功效,建议在单味饮片颗粒剂前提下增加若干“基础方”合煎颗粒剂,以满足中医临床辨征施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玉屏风生药颗粒的制备工艺优选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玉屏风生药颗粒、生药饮片汤剂和免煎颗粒剂进行质量研究,以获得优良的玉屏风制剂.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玉屏风生药颗粒的制备工艺,以玉屏风方剂中的黄芪甲苷含量为质量指标,采用薄层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几种剂型的煎出率进行比较.结果:优选出玉屏风生药颗粒粒度为5目;3种汤剂中,生药颗粒煎出率最高,是饮片的1.19倍,是免煎剂的2.39倍;黄芪甲苷含量也以生药颗粒为最高,是饮片的1.63倍,是免煎剂的3.06倍.结论:玉屏风生药颗粒制备简便,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9.
胃肠宁颗粒剂是在民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的验方基础上,由汤剂改变剂型而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为了考察该制剂的治疗效果,我们做了药效学方面的实验,本文仅就其镇痛和抗炎实验做一介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 实验动物及药品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雄性,体重18—  相似文献   

20.
汤剂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 ,它适应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需要 ,能迅速发挥药效、缓和药性 ,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历代医药学家均以汤剂作为治疗疾病的主要剂型。八十年代 ,国内部分中药饮片厂 ,如邯郸市中药饮片厂、铜川市中药颗粒饮片厂等 ,根据古代大量使用“煎散”的经验 ,将单味中药饮片粉碎成粗颗粒或粗粉 ,称之为“颗粒饮片” ,并进行了工艺与质量方面的研究。1 993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广东等地开展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的研究与开发试点。广东一方制药厂被确定为全国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开发试点单位和中药饮片剂型改革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