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是最严重、最常见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远期并发症,在接受移植100d后的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30%~70%。虽然慢性GVHD的发生可以减少原发疾病复发的可能性,但是慢性GVHD却是移植受者远期非复发死亡的一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眼部损害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常伴有高发病率和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因此,cGVHD眼部损害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眼部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德国-奥地利-瑞士共识会议(German-Austrian-Swiss Consensus Confe Fence on Clinical Practicein Chronic GVHD)旨在总结现今临床cGVHD眼部损害的诊断和治疗现状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依据1990年1月至2010年7月Pubmed文献相关数据和来自德国、奥地利、瑞士31个移植中心的调查、58个移植中心的讨论结果,共识提出cGVHD眼部损害的临床表现、针对cGVHD患者的通用监测评分标准和诊断及治疗建议。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自2005年12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以来,国内外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其相关慢性肝病的研究不断深入。亚太肝脏学会(APASL)、欧洲肝脏学会(EASL)及美国肝脏病学会(AASLD)陆续发布了各自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指南及共识。  相似文献   

4.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导致非复发死亡的主要原因,因其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常规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药的防治有效率不足50%。对于糖皮质激素抵抗的c GVHD患者需启动二线治疗,然而目前的二线治疗方法尚未形成共识,且治疗效果不佳。间充质干细胞(MSC)是最常见的成体干细胞之一,因其具有多维度、多靶点的免疫调控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cGVHD的预防及治疗,且大量研究证实了MSC治疗cGVH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望成为cGVHD防治的新策略。本文主要围绕MSC防治cGVHD的研究进展、作用机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优化MSC治疗方案、提高cGVHD防治效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时的T淋巴细胞受体Vβ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受体(TCR)Vβ基因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时的表达。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9例cGVHD患者的外击血单个核细胞的24个TCR Vβ亚家族的CDR3,了解患者TCR Vβ的表达情况,并对3例GVHD患者使用霉酚酸酯(MMF)前后TCR Vβ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7例表达TCR Vβ3,6例表达Vβ2、Vβ8和Vβ23,其它分散在不同的Vβ亚家族中;3例使用MMF者,在GVHD发生前,有TCR Vβ3及其它亚家族基因表达,MMF治疗后,GVHD得以缓解,Vβ3不表达,当GVHD再次发生时,基因复又表达。结论 cGVHD的发生可能与TCR Vβ3、Vβ2、Vβ8及Vβ23(尤其是Vβ3)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30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行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7例患者预处理采用经典或改良BuCy2方案,3例患者用非清髓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短程甲氨堞呤联合环孢素A方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感染、GVHD及心理问题实施重点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造血功能重建;移植后100d内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7例(23、3%),经对症处理好转出院。随访3~88个月,移植相关死亡7例,疾病复发死亡1例,22例移植成功。提出移植相关并发症及移植后感染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多见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是导致移植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肝移植术后的GVHD十分罕见,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左右。我院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成功诊治1例肝移植术后GVHD,现对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肝移植术后GVH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治疗开创了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时代。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是目前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抗病毒治疗的标准方案,约65%患者可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近年来,应答指导治疗(response-guided therapy,RGT)、特殊患者的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处理均取得迅速进展。《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综合专家意见,形成了《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相似文献   

9.
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18例患者分为3组:A组为6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成人患者,行无关供者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B组为5例SAA患者,行同胞供者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组为7例肿瘤性血液病患者,其中3例行同胞供者骨髓移植,4例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均采用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A组和B组应用环孢素A(CsA)和甲泼尼龙预防GVHD,C组应用CsA和甲氨蝶呤预防GVHD。C组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后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结果 A组有4例形成并维持混合性嵌合体状态,1例死于真菌性败血症,1例自动出院。移植后早期,B组有3例供者型嵌合体占94%以上,并在短期内转变并维持完全供者嵌合体状态,获得无病存活,其中1例在移植后8个月发生慢性GVHD;另2例行供者千细胞输注后,1例6个月后死于继发性纵隔淋巴瘤,1例造血功能恢复。C组患者早期均形成混合性嵌合体,获得血液学部分缓解,患者DLI前无急性GVHD发生,1例于2次DLI后死于严重感染,1例失访;另5例分别经过4、3、7、5、4次DLI,全部转为完全供者型嵌合体,并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4例并发慢性GVHD,2例并发急性GVHD。结论 对于SAA患者,NST的临床效果较好,GVHD的发生率较低;而对于肿瘤性血液病,NST后患者的早期死亡率低,急性GVHD发生率下降,但慢性GVHD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I〈D)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虽然干预CKD进展的手段越来越多,但最终步人替代治疗的患者仍持续上升。积极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对延缓CKD进展的作用似乎并不令人满意,而蛋白营养治疗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却逐渐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相关死亡率,寻求一种更快捷、更特异的诊断CMV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从79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采集了135份外周血标本。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MVgB DNA,阳性标本做酶切分型,部分行序列测定。结果CMVgB DNA检测中有42例患者(53.9%)的66份标本(48.9%)阳性;对其中阳性患者的45份标本进行了酶切分型,结果 CMV gB1型21例(46.7%),CMV gB2型14例(31.1%),CMV gB3型7例(15.6%),CMV gB4型3例(6.7%)。先后有2种型别的CMV感染者有3例(3.8%)。经分析,CMV gB阳性和CMV gB阴性患者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81.0%和32.4%(P<0.01);CMV gB1、gB2、gB3以及gB4型Ⅱ~Ⅳ度急性GVHD及慢性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81.0%、50.0%、42.9%和0。结论 Nested-PCR方法可快捷特异地检测CMV感染。CMVgB1、2型中,重度急性GVHD和慢性GVHD发生率较高。CMV gB基因分型检测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且对移植后患者的临床转归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最早开展的是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已经达成不少的共识,但还存在着广泛的争议。基本达成的共识有:NACT是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NACT的疗效至少与辅助化疗相当;NACT可能增加保乳率;NACT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eal complete remission,pCR)者有较高的生存率等等。主要的争议包括:乳腺癌NAT的定义和适应证;乳腺癌NACT能否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简称《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的时间。由此可见,对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措施,这已成为国内外各大CHB防治指南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动物实验发现,趋化因子CCR5可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Lis—host disease,GVHD)和肝损伤,阻断其抗体可以减轻这种损伤。而CCR5在GVHD患者中的作用如何?美国研究者通过检测急性GVHD患者皮肤标本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发现主要为CCR5^+T细胞,而且这些细胞绝大多数同时表达CD4和CD8。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5.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NK细胞可以杀伤肿瘤细胞而不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这一独特的生物学效应使HLA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输注供者NK细胞有可能成为有效预防肿瘤复发的措施,但前提是要明确在人体中输注供者NK细胞不会引起GVHD以及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静脉阻塞性疾病主要包括急性的深静脉血栓以及慢性的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这些静脉阻塞性疾病会引起急慢性的下肢静脉高压,显著影响生活质量,为此国内外血管外科界均推出了相关的指南或者共识。其中最新的有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静脉学组的《常见静脉疾病诊治规范(2022年版)》以及欧洲血管外科学会的《静脉血栓临床管理指南(2021年版)》和《下肢慢性静脉疾病管理指南(2022年版)》。本文就上述国内外的指南及专家共识进行比较和解读,为静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治及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专家共识:2009年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专家共识》^[1]于2008年2月发布以来,国内外关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研究不断进展;亚太肝病学会(APASL)与欧洲肝病学会(EASL)发布了其新版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指南^[2,3];另外,一年来,专家委员会收到大量关于《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专家共识》的反馈建议^[4]。因此,《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再次组织专家委员会成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近十年收治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2004年1月1日—2013年10月31日收治的46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疗效。 结果:入组44例,男女比例1.2:1,平均年龄38.5岁,其中内镜治疗组(内镜组)20例,外科手术治疗组(手术组)24例,内镜组和手术组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55.0%和79.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和0%;内镜组和手术组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为(11.0±6.29)、(17.5±4.36)d和(6.39±3.87)、(9.29±1.78)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超是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首选诊断方法;内镜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后 ,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与白血病复发率的相关关系。方法  1997年 6月至 1999年 12月 ,37例成人白血病患者接受了allo PB SCT。预处理方案用马利兰和环磷酰胺。输入的CD34+ 、CD3+ 、CD4 + 和CD8+ 细胞中位数分别为7.3× 10 6/kg、36 4× 10 6/kg ,、2 10× 10 6/kg和 137× 10 6/kg。移植后用环孢素A (CsA) +甲氨碟呤(MTX)预防GVHD。结果 受者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平均植活时间分别为 13d和 12d。 37例中 ,18例发生急性GVHD(48.8% ) ,其中 9例发生II~IV度急性GVHD(2 4 .3% )。在可评价的 32例中 ,2 2例发生慢性GVHD(6 8.8% )。随访 6 0 0~ 15 0 0d(平均 95 0d) ,2 8例无病生存。主要死亡原因为 :急性GVHD 2例 ,巨细胞病毒肺炎 (CMV CP) 4例 ,慢性GVHD 2例 ,白血病复发 1例。 3年无病生存率为 75 .7%。结论 allo PBSCT后 ,慢性GVHD的高发生率增强了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从而降低了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α(IFN-α)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抗病毒治疗,但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流感样症状、外周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消化道症状和神经精神异常等[1-5],发生率见表1。少数患者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如间质性肺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或严重精神性疾病等。正确处理IFN-α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有效提高IFN-α疗效。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者常需停止治疗,以保证患者的安全。为进一步规范并优化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IFN-α不良反应的管理和治疗,《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及《Infection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Edition)》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形成《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本《共识》是基于目前该领域的最新成果,遵照循证医学原则编写,可作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α不良反应临床处理的指导。随着相关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专家委员会将对《共识》内容进行持续更新。相应证据及推荐等级见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