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魏明  刘军 《铁道医学》2001,29(5):312-314
目的:了解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γ-干扰素(IFN-γ)水平与IgE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哮喘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FN-γ的含量以及血浆中IL-10、IFN-γ和IgE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哮喘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0与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1)。哮喘组血浆中IL-10、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5),血浆Ig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哮喘组患者血浆中IL-10、IFN-γ含量和IgE浓度呈负相关(r1=-0.31,r2=-0.50)。结论:IL-10、IFN-γ在哮喘患者IgE的产生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豚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动物模型,探讨豚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3和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的表达,旨在为临床和法医学诊断过敏性休克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30只过敏性休克豚鼠(实验组20只,对照组10只)血清IL-4、IL-13和IgE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实验组血清IL-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实验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实验组血清IL-4、IL-13与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为过敏性休克临床诊断及法医学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人系膜细胞HMC)胸质型磷脂酶A2(cPLA2)基因和蛋白表达及其前列腺素E2(PGE2)释放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HMC,设立对照组、IL-10处理组、IL-1β处理组及IL-10+IL-1β处理组;采用放免法检测培养上清中PGE2,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cPLA2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正常情况下,HMC低水平表达cPLA2mRNA和并蛋白并释放少量的PGE2;IL-1β能显著上调HMCPGE2释放及cPLA2mRNA和蛋白的表达(P值均<0.01);IL-10对基础状态下的HMCPGE2释放及cPLA2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P值均>0.05),但可呈剂量依赖性地下调IL-1β诱导的PGE2释放及cPLA2mRNA和蛋白表达(P值均<0.01)。结论:IL-10抑制诱导的HMCPGE2释放及cPLA2表达,提示IL-10对HMC具有多方面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硬化病人白细胞介素6及其与白细胞介素2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了酒精性肝硬化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自然和诱导产生的IL-6和IL-2水平,同时观察了诱导产生的IL-6与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L-2的相关性。结果:血清中和PBMC自然或 产生的IL-6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IL-6与血清IgA水平呈正相关,与IL-2呈负相关,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异常可能与酒精性肝硬化病人免疫球蛋白的过度产生和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 IL)-10、12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IL-10、IL-12功能性基因敲除组及IL-10、IL-12干预组;除对照组外,每组按采样时间分为不同亚组,每组5只小鼠。小鼠致敏后不同时间段取血液、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小鼠血清IgE、NO水平及BALF中TNF-α、IL-10和IL-12含量,HE染色观察炎症细胞浸润情况, BALF细胞沉淀用于细胞总数和EOS分类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鼠细胞总数、EOS 百分比显著升高,出现明显的气道炎症反应;IL-10、IL-12功能性基因敲除组症状较哮喘组严重;IL-10、IL-12干预组与相同时间段的哮喘组相比,TNF-α、NO、IgE浓度和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哮喘保护因子IL-10、IL-12的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0和IL-12缺乏可导致哮喘发病程度加重,两者在哮喘发病过程中呈正相关关系,利用IL-10和IL-12干预治疗哮喘可明显减轻其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时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和3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中IL-2、IL-6和IL-8的含量,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感染性疾病组血清IL-2显著低于非感染性疾病组(P<0.001),败血症组IL-2值显著低于肺炎组或脐炎组(P<0.05)。感染性疾病血清IL-6和IL-8显著高于是感染性疾病组(P<0.001),败血症组IL-6和IL-8值显著高于肺炎组或脐炎组(P<0.05)。结论:新生儿患染性疾病时存在白细胞介素失调,其中IL-2、IL-6、IL-8在其炎症反应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提示白细胞介素水平的高低可反映疾病的严重,并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一项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7.
王耕  唐卉  黄春明  陈悦  李慕军 《广西医学》2002,24(5):635-63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诊断胎膜早破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8例胎膜早破组及4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和羊水中IL-6,IL-8水平,同时,行胎膜病检。结果:胎膜早破孕母血清和羊水中IL-6,IL-8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尤其是以羊水中IL-6,IL-8水平升高更为敏感(P<0.05,P<0.01)。随着破膜时间延长母血和羊水中IL-6,IL-8有增加趋势,胎膜早破时间长短与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呈正比,其中破膜时间超过24小时,其母血,羊水和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破膜时间在12小时内的患(P<0.05);绒毛膜羊膜炎患32例,其母血,羊水中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P<0.01,P<0.05)。结论:测定胎膜早破孕妇羊水,血中IL-6和IL-8水平对识别绒毛膜羊膜炎起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了解吸烟大鼠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2水平,探讨吸烟大鼠存在细胞免疫受损状况。方法:定量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连续被动吸烟1月及2月的SD大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内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结果:A组内吸烟1月大鼠的BALF 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B中相应时点大鼠(P<0.05),A组内吸烟2月大鼠的BALF IL-2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B中相应时点大鼠(P<0.01)。且B组内,吸烟2月的大鼠较吸烟1月大鼠IL-2水平下降得更低(P<0.05)。结论:吸烟组大鼠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状态,且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表现得更为显。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活动期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分别为23例和20例,其中CD9例、UC11例经药物(SASP或SASP+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达缓解期;20例对照来自于非炎症性肠病患者手术切除之正常结肠组织。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肠黏膜IL-18 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原位检测肠黏膜组织中IL-18蛋白表达量。结果:活动期CD患者肠黏膜IL-18mRNA表达显著高于活动期UC和对照组,活动期U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免疫组化显著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单个核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达IL-18;活动期CD患者表达量显著高于活动期UC和对照,活动期UC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缓解期CD患者IL-18表达与活动期相比显著下降,UC患者IL-18表达下降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L-18参与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过程,并与CD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联合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20信使核糖核酸(CK-20 mRNA)与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应用ELISA检测其血浆IL-10浓度。结果 对照组25例健康查体者,其外周血中未见CK-20mRNA的表达;观察组46例大肠癌患者,25例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阳性。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与Dukes分期关系为:A组20.0%(1/5),B期27.3%(3/11),C期61.1%(11/18),D期83.3(10/12);其中C,D期与A,B期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大肠癌患者血浆IL-10浓度明显高于健康查体者,且与Dukes分期显示相关。外周血CK-20mRNA阳性表达的大肠癌患者血浆IL-10水平高于阴性者。结论 联合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与IL-10,掌握检测大肠癌转移的相关指标,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大肠癌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多甙对哮喘患者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雷公藤多甙(TⅡ)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白细胞介素-4(IL-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TⅡ治疗前后哮喘患者PBMCsIL-4mRNA的表达情况,并与激素治疗组对照。结果:TⅡ治疗后,哮喘患者PBMCsIL4mRAN表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并与激素治疗组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10)。结论:TⅡ在基因转录水平抑制哮喘患者IL-4的表达,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6相关新基因的生物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白细胞介素-6(IL-6)相关新基因的生物学分析,研究IL-6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IL-6相关表达序列标签(EST)进行电子克隆获得924bp全长新基因,后采用RT-PCR方法从IL-6激活的人U937细胞所提的总RNA中钓取,此片断连到pGEM-Teasy质粒上并测序。结果:成功钓取了IL-6相关EST电子克隆的全长cDNA基因。结论:使用电子克隆技术对于发现新基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低氧对复合培养的平滑肌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低氧对复合培养的平滑肌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低氧处理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复合培养的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常氧组、低氧2、6、12h组IL-6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的活性。结果:低氧复合培养2h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IL-6 mRNA表达水平升高,在低氧6h组达最高,低氧12h组有所降低,但与常氧组比较有明显差别。低氧复合培养2h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上清中IL-6的活性明显升高,6h组细胞上清中IL-6的活性水平最高,12h组的活性降低,24h组的水平低于2h组。IL-6活性水平与其基因表达的水平一致。结论:低氧可以增强复合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IL-6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培养上清中IL-6活性升高,进有可能激活其它一些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调节细胞的低氧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方法,监测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IL-10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切法构建IL-10内标分子。用已知量的该内标分子,通过竞争性RT—PCR对哮喘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的诱导痰和外周血IL-10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患者的诱导痰和外周血绝大多数未检测到IL-10mRNA,部分缓解期患者有少量IL-10mRNA表达。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和诱导痰均有IL-10mRNA表达。结论: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过程与IL-10基因表达有关,且存在IL—10转录水平的合成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Th2型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37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诊断标准的SLE患者为研究对象,与相匹配的正常人26名相对照,以ABC-ELISA法检测血清及细胞培养上清的IL-10水平,其中部分标本同时以荧光定量RT-PCR分析IL-10mRNA的表达。结果: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伴狼疮性肾炎者和抗双链DNA抗体阳性者其IL-10水平更高,活动期与缓解期患者相比,IL-10水平有所升高,但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血清IL-10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mRNA水平呈正相关性,相对于正常人而言,SLE患者的IL-10 mRNA亦呈高表达。体外培养结果显示,SLE患者PBMCs自发分泌或植物血凝素(PHA)诱生IL-10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0的蛋白水平和mRNA转录水平,在SLE患者均明显升高,高水平的IL-10可能与狼疮性肾炎的姓有关。SLE患者PBMCs产生IL-10的能力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1对大鼠离体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IL-1)对大鼠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胰岛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IL-1对胰岛素分泌和MTT还原的影响;通过分子杂交检测c-fos mRNA并分析蛋白质合成的变化。结果:IL-1作用后胰岛素分泌和MTT还原量明显减少,且有时间依赖性;IL-1诱导c-fos mRNA,从而使细胞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结论:IL-1可能通过改变胰岛细胞内基因表达,抑制细胞代谢,从而使胰岛素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白细胞介素 13(IL 13)与总免疫球蛋白E(总IgE)的变化。【方法】取静脉血 ,用ELISA方法检测IL 12、IL 13与总IgE水平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作期哮喘患儿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诱生的IL 12水平显著低于哮喘缓解组 ,P <0 0 1;两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发作期IL 13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 ,P <0 0 1;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发作期总IgE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 ,P <0 0 1;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血浆及PBMC诱生的IL 13水平与总IgE呈显著正相关 ;血浆IL 13水平与总IgE呈显著负相关 ;血浆及PBMC诱生的IL 12水平与IL 13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哮喘患儿存在IL 12水平降低 ,IL 13水平升高及总IgE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编码白细胞介素(IL)-12和IL-18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L-12(以下简称IL-12质粒)和pcDNA3.1/IL-18(以下简称IL-18质粒)]对HBcAg DNA疫苗(pJW4303/HBc)诱导BalB/c(H-2^d)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接种IL-12质粒、IL-18质粒和HBcAg DNA疫苗,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c IgG亚类(IgGl,IgG2a)水平。结果:免疫6周后,联合注射IL-12、IL-18和IL-12+IL-18组小鼠血清的抗HBc终点滴度均明显高于单纯注射HBcAg DNA疫苗组小鼠(P<0.05),抗HBc IgG亚类以IgG2a占优。结论:IL-12、IL-18以及IL-12+IL-18联合HBcAg DNA疫苗注射能够提高小鼠血清中抗HBc水平。  相似文献   

19.
细胞因子在哮喘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为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笔者检测哮喘儿童血清IL-8水平及其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计数和肺功能呼气峰流速(PEF)值的相关性。1对象...  相似文献   

20.
脐血IgE、白细胞介素2及5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曙粤  陈惠文  方方 《广西医学》2006,28(12):1862-1864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及其对预测婴幼儿哮喘发生的意艾。方法使用美国IMX型化学发光检测仪,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37例新生儿脐血IgE含量;用酶标仪、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172例脐血IL-2、IL-5含量。结果①新生儿脐血IgE水平男性高于女性(P〈0.05);②脐血IL-2、IL-5水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有家族过敏史的13例中IL2、IL5水平低于无过敏家族史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S)。结论脐血中IgE、IL-2、IL-5含量极低;性别对IgE有影响,对IL-2、IL-5无明显影响;家族过敏史可能对脐血IgE、IL-2、IL-5水平有影响,尚待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