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儿厌食颗粒对厌食症小儿尿淀粉酶活性及尿D-木糖代谢率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5例采用小儿厌食颗粒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15 d;分别于基线点和研究终点测定尿淀粉酶活性和尿D-木糖代谢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两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显著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尿淀粉酶活性比治疗前有所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D-木糖代谢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提高2项指标疗效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厌食颗粒对厌食小儿具有较好的指标疗效。  相似文献   

2.
李篮  何群  王欢欢  李铁浪  卿蓝  王适 《中成药》2010,32(12):2165-2167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脾气虚证家兔的疗效。方法:将实验用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捏脊组。实验结束后(第15天),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血清D-木糖的含量并以此为指标评价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由血清D-木糖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结果可知,该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RSD=1.78%),供试品溶液在5个小时内稳定。通过测定各实验组D-木糖含量及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四君子汤的疗效与捏脊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独采用捏脊疗法的治疗效果与单独用四君子汤的治疗效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3.
捏脊对厌食大鼠下丘脑和血浆CCK-8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瑾  向开维  吴高鑫 《四川中医》2008,26(10):13-15
目的:观察捏脊疗法对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大鼠下丘脑和血浆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含量的影响,探讨捏脊疗法预防和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可能机理。方法:用健康SD幼龄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捏脊治疗组、中药治疗组、捏脊加中药治疗组,每组各8只。病因模拟法制作幼龄厌食大鼠模型,用捏脊、中药、捏脊与中药联合治疗,放射免疫检测技术测定下丘脑和外周血CCK-8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较模型组体重和食量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下丘脑和血浆CCK-8含量均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下丘脑和血浆CCK-8含量降低(P〈0.01或P〈0.05)。结论:捏脊疗法、中药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小儿厌食症;捏脊疗法可能作用机制与调节该模型中枢及外周CCK-8的分泌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
复合因素造模法是目前文献使用较多的脾阳虚造模方法:通过饮食失节伤脾气-交替喂饲甘蓝和精炼猪脂,劳倦过度伤脾气-每日跑步或游泳至疲劳,苦寒泻下伤脾阳-灌服冰番泻叶浸液,达到先伤脾气后损脾阳的目的[1]。现参考文献资料并结合本实验室经验,根据此法复制脾阳虚大鼠模型,以脾  相似文献   

5.
捏脊疗法对幼龄厌食大鼠血浆CCK-8、β-E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捏脊疗法对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血浆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探讨捏脊疗法预防和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机理。方法:病因模拟法制作幼龄厌食大鼠模型,用捏脊、中药治疗,并用放免法测定外周血CCK-8和β-EP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较模型组体重和食量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血浆CCK-8含量均增高,血浆β-EP含量减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浆CCK-8含量降低,血浆β-EP含量显著增加。结论:捏脊或中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小儿厌食症,两者疗效相近。捏脊的作用机制与调节该模型外周β-EP和CCK-8的分泌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复合因素造模法是目前文献使用较多的脾阳虚造模方法:通过饮食失节伤脾气-交替喂饲甘蓝和精炼猪脂,劳倦过度伤脾气-每日跑步或游泳至疲劳,苦寒泻下伤脾阳-灌服冰番泻叶浸液,达到先伤脾气后损脾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胃肠病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和VIP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对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逍遥散组和多潘立酮组5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同时配合夹尾、摇晃)造模21 d。5组大鼠于造模前及造模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旷场试验)及肠道敏感性的检测,然后各组按被试因素施加方法,分别进行隔药饼灸和逍遥散、多潘立酮及生理盐水灌胃14 d。治疗结束后,收集大鼠尿标本,用于检测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再经腹主动脉采血,用于检测VIP的含量。结果 4组大鼠造模后,较空白组大鼠食量、体重及活动度均明显减少(P<0.01或P<0.05),肠道敏感性增加(P<0.01或P<0.05);隔药饼灸组、逍遥散组与多潘立酮组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明显高于模型组,VIP含量则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3组比较,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与逍遥散、多潘立酮一样,均能够改善功能性胃肠病的小肠吸收功能,对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隔药饼灸可抑制VIP的分泌,这可能是其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推拿疗法治疗脾虚的可行性。方法:对50例脾虚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对治疗前后患者尿中木糖排泄量作了测定,并与50例同年龄组(正常组)的木糖排泄量作比较以资对照。结论:经推拿疗法治疗后,患者脾虚症状均有明显改善,通过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及与正常组的尿中D-木糖排出量比较,证实推拿疗法对脾虚患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起到强胃健脾,调节气血经络脏腑的功能,且患者较易接受,符合简、便、廉的原则,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荷泽颗粒对苦寒泻下、劳倦过度及饮食失节等复合因素所致脾虚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GAS)、D-木糖浓度、磷酸肌酸激酶(CK)的影响。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分成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荷泽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阳性组(四君子汤)。空白组每日予3 m L蒸馏水灌服,余各组予采用苦寒泻下加劳倦过度加饥饱失常建立大鼠脾虚证模型,造模21 d,造模成功后给以相应的药物治疗,分别于造模完成后0、7、14 d留取血标本,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GAS含量、D-木糖浓度、CK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项指标明显异常(P<0.05);用药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GAS含量,D-木糖浓度、CK活性不同程度上升(P<0.05或P<0.01),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各用药组上述指标逐步恢复正常,中剂量组与阳性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苦寒泻下+劳倦过度+饥饱失常法建立大鼠脾虚模型,成功率高,达89%。荷泽颗粒可有效改善脾虚大鼠血清中GAS含量,D-木糖浓度、CK活性,具健脾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对食欲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多潘立酮,治疗组用捏脊疗法。结果:治疗后两组消化不良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食欲调节因子中的生长激素释放肽水平和神经肽Y均升高(P<0.05),瘦素水平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够通过调节食欲调节因子,改善厌食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黄芪2年生和3年生营养生长期茎叶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方法:采用HPLC,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分别为250 nm,203 nm。结果:2年生黄芪营养生长期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18530.2940,0.23370.2940,0.23370.5367 mg·g-1;3年生黄芪营养生长期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21800.5367 mg·g-1;3年生黄芪营养生长期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21800.3830,0.27330.3830,0.27330.6150 mg·g-1。结论: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3年生高于2年生,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含量也随之增加;本研究也改进了毛蕊异黄酮苷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桔梗皂苷-D(PD)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周2次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溶液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次日PD低剂量组、PD中剂量组、PD高剂量组分别给予PD 10、25、50 mg·kg-1·d-1灌胃持续给药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代替。给药12周后,处死大鼠采集样本,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NF-α、血清肝纤维指标(HA、LN、PIIIP、C-Ⅳ)水平;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成蛋白-7(BMP-7)、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的表达量;HE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D各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ALT、TNF-α、HA及肝组织TGF-β1mRNA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BMP-7mRNA水平(P<0.05);PD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AST、LN及肝组织α-SMA mRNA水平(P<0.05);PD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PIIIP、C-Ⅳ水平(P<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结论:PD具有抗肝纤维作用,并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1和调高BMP-7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细胞增殖和活化,以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对褥疮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清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背部皮肤植入铁片外压磁铁法制造大鼠皮肤压疮模型,将7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针刺组和电针组3组,每组25只。观察各组大鼠在接受治疗1天、3天、7天、14天、21天后血清NO及ET-1含量变化。结果:治疗1天时,3组大鼠血清NO及ET-1含量无显著差异。从治疗3天开始,电针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NO含量逐渐升高,血清ET-1含量逐渐降低。血清NO含量在14天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血清ET-1含量在14天时降至最低点,二者具有明显的拮抗性。结论:电针可提高褥疮大鼠血清NO含量,抑制并降低ET-1含量,有减低组织损伤的程度、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降宁片中葛根素、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水(B),梯度洗脱;流速1.0mlMmin;检测波长为250nm及320nm;枉温:30℃。结果:葛根素进样量在232—29μg范围内(r=0.9998),二苯乙烯苷进样量在220—19.5μg范围内(r=0.9997)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葛根素为97.2%(RSD:0.8%),二苯乙烯苷为97.6%(RSD=0.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度高,重复性好,可同时测定脂降宁片中葛根素、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法代表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和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NASH大鼠模型。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清热化湿方组、东宝肝泰组,至12周处死大鼠,测定肝组织脂肪酸(FF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一S转移酶(GSH—ST)水平,评估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症活动程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东宝肝泰具有降低NASH大鼠FFA、MDA水平,提高SOD、GSH—sT活性作用(P〈0.05),对脂肪变性和炎症活动程度无明显改善(P〉0.05);清热化湿方组FFA、MDA水平明显降低,SOD、GSH—ST活性明显提高,作用均优于东宝肝泰组(P〈0.01),肝脂肪变性和炎症活动程度明显改善(P〈0.01),炎症活动程度较东宝肝泰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清热化湿方能够改善NASH大鼠肝细胞脂肪变、减轻肝细胞炎症活动。抑制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对NASH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cyanidin,P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C低剂量治疗组和PC高剂量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90min再灌注24h大鼠脑含水量和伊文斯蓝(EB)含量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并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C高、低剂量治疗组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降低(P〈0.05),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C治疗组显著降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C高、低剂量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小,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和氧化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烫伤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瑶  卞国武  吴敏毓 《中成药》2000,22(7):494-496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烫伤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烫伤大鼠实验模型,采用MTT比色法等技术,分别测定了烫伤大鼠及烫伤大鼠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结论黄芪注射液对烫伤引起的免疫紊乱有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