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姜为姜科姜属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食两用,在临床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近年来,价格连年上涨。生姜作为药物,始载于《名医别录》,性味辛、温。归肺、胃、脾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正>生姜系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根茎。《现代中药学大辞典》记载: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胃、脾经;功效为发散风寒、温中止呕、化痰解毒,民间多用于解药物和食物中毒。其入药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临床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早在汉代张仲景所著  相似文献   

3.
李铭 《科学养生》2016,(2):54-54
正在我国,食用姜的历史相当悠久,还流传着许多名人论姜的精辟言论和名人与姜的精彩故事。对于姜的养生保健功效,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而关于"生姜"这个名称的由来,还流传着一则与  相似文献   

4.
杨晓 《中国民间疗法》2003,11(12):45-46
民间有“上床萝卜下床姜 ,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谚语 ,又有“早上三片姜 ,赛过喝参汤”及“十月生姜小人参”之说。我国是栽培姜最早的国家之一 ,从《论语》的记载可知在 2 50 0多年前 ,人们已熟知了姜的性能 ,并运用于生活和疾病的防治了。当时孔子主张吃完饭后嚼点生姜以避免胃寒呕吐、腹泻、泻泄。正如《论语》中说 :“每食不撤姜 ,言可常食 ,但不可多尔。”长年服适量生姜 ,可减少疾病。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 ,初生嫩者其色紫 ,名紫姜或子姜 ;老者谓之老姜、母姜。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生姜以块大丰满 ,气芳香 ,味辛辣质嫩者为佳。…  相似文献   

5.
生姜的传说     
<正>药材来源"生姜"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中另立生姜和干姜分开来用。《名医别录》:"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又,生姜,微温,辛,归五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邪寒热。久服小志少智,伤心气。"别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等。生姜的功效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化痰止咳,解毒。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常吃生姜,不怕风霜。"  相似文献   

6.
<正>生姜为可药用食物,其味辛性温,入肺、脾、肾三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散寒止咳之功。《本草纲目》云:生姜"生用发散,熟用和中"。《珍珠囊》曰:生姜"益脾胃,散风寒"。大枣味甘性平,无毒,入脾、胃二经。有补脾和胃、益气生津之功。《本草纲目》载:大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本草汇言》云:"此药甘润膏凝,善补阴阳、气血、津液、脉络、筋俞、骨髓,一切虚损,无不  相似文献   

7.
妙用生姜     
“晚吃萝卜早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意思是晚饭时吃萝卜,有助消化;白天嚼食生姜,可健身益寿。生姜性慢、味辛,人心、肺、脾、胃四经,具有散寒、止吐、温胃、镇痛、杀菌、祛痰等功效。生姜养生自古以来为古代养生家所推崇,孔子称:“食不撤姜”。近年来,生姜的妙用,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科学家所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除居家调味外,其茎、皮、叶等均可入药,为药食两用食物。生姜,又名鲜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全国各地均产。中医认为,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胃、脾  相似文献   

9.
仲景在《伤寒论》113方中,有59方用姜,占总方的一半以上;《金匮要略》226方中,有59方用姜,约占总方的四分之一。为掌握用姜规律,试就仲景对生姜的运用作一探讨。一、发散风寒:《神农本草经》谓:“干姜味辛温,……出汗,生者优良。”故仲景在发散风寒诸方中,多配生姜。如桂枝汤中生姜配桂枝;葛根汤中生姜配麻黄、桂枝等,其意皆在发表风寒。故《金鉴》解桂枝汤言“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表。”  相似文献   

10.
姜为常用药食两用中药,药用姜主要分为干姜、生姜与炮姜。该文通过梳理历代本草著作,对干姜、生姜和炮姜分化的历史沿革与变迁进行考证。结果表明,历史上干姜、生姜与炮姜在产地、加工方法等方面随着朝代的变迁而逐渐出现分化。干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汉末《名医别录》首次将生姜与干姜分别收录。干姜与生姜在产地上有所区分;汉末至明朝《本草纲目》出版之前,干姜为生姜经过水淹、去皮、晒干等环节加工而成;明朝《本草纲目》发行之后,大多数本草学家支持李时珍的观点,认为"干姜以母姜造之"。汉朝出现了炮姜。清朝《得配本草》将炮姜单独作为一味药列出,指出炮姜为"干姜水净炙黄者"。姜的道地产区随着朝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但是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现代药用姜的主要道地产区是四川犍为,与历代本草记载一致。从明朝开始,诸多本草学家认为肉厚饱满、色泽白净、质地坚实的干姜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1.
生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又是常用的中草药。2000多年的中医经典《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列为中品。其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的功效;可以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痰多咳喘等症。生姜含挥发油  相似文献   

12.
胡献国 《气功》2011,(8):691-692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除居家调味外,其茎、皮、叶等均可入药,为药食两用食物。生姜,又名鲜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全国各地均产。中医认为,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胃、脾经,有发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和中解毒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肺寒咳嗽等。  相似文献   

13.
正生姜是一味药食两用的中药,中国人对它的喜爱自古就有,《论语·乡党》中记载孔子"不撤姜食"即是证明。生姜解表适合虚人生姜温中健胃可使津液化生有源,其辛温发散之性又可解表。但生姜解表之力较桂枝弱,这很适合虚人或经误治而津液损伤又表证未解者。如:《伤寒论》第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虽然经过  相似文献   

14.
《伤寒杂病论》的组方用药深受《神农本草经》的影响,但《伤寒论》不仅仅是对《神农本草经》用药的继承,更是发展和扩充。姜作为药食同源品应用非常广泛。张仲景善用姜,《伤寒杂病论》所用之姜有生姜、干姜、炮姜之别,但《神农本草经》主要论述干姜的性味和功效,仅以"生者尤良"4字对生姜作了简单说明,尚未对其性味和功能进行详细阐述。故通过解读《神农本草经》中姜的功效主治对张仲景运用姜的规律进行总结,探讨其对《神农本草经》姜记载的继承和发展,并对"生者尤良"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5.
<正>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随着盛夏的来临,生姜又成为人们日常最佳的保健食品。我国吃姜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明确提出过"不撤姜食,不多食"的养生思想。苏  相似文献   

16.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属于药食两用品,作为中药首次收载于《神农本草经》,而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最早记载了生姜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干姜、炮姜分别是生姜经干燥加工和砂烫后的炮制品,三者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在药物属性和作用特点上却有所不同。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医家对三者的性效和应用的记载并不完全一致,该文从古籍本草考证、现代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生姜、干姜、炮姜(三姜)进行了总结,以系统地综述三姜的性效源流及现代研究进展,明确其临床应用范畴,为三姜性效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亦为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个性化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姜的功效     
正自然界万物凡是根茎都具有生发之性,而生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味辛、性温,辛能发散、温能驱寒。其形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表皮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具有生发之性,加之其味辛、性温,故能散寒解表。中医学有"以色治色"的观点,姜表面为黄褐色或灰棕色,内芯为浅黄色,而黄色对应五脏中的脾脏,故而能入脾,为脾脏之药。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姜色黄性温,故能温中止呕。此外,生姜  相似文献   

18.
"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茄香一处捣。煎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世容颜长不老。"这是古医书《奇效良方》中"容颜不老方"的歌诀。该方以生姜为主药,每次三五钱,清晨煎服或沸水汤服,有防衰老、葆青春的奇特功效。春秋末期,孔子就已认识到食用生姜能抗衰老。他晚年时常说"每食必姜"、"不撒姜食,不多食。"意指一年四季食不离姜,但每次不宜多  相似文献   

19.
俞中元 《养生月刊》2005,26(7):603-605
生姜、大枣,既是食物,又可作药物。孔老夫子颇喜食用生姜。在《论语·乡党》篇中就记载着他用餐时经常“不撤姜食”。在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生姜、大枣是常用药物。仲景著书的由来,据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的序文中称,“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  相似文献   

20.
许力行 《养生月刊》2012,33(6):544-545
姜是人们非常熟识的辛辣类蔬菜。常吃姜能除百疾而长寿。宋代大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曾记述,钱塘净寺的一位和尚,虽然年已八十,但面色如童,"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不撤姜食,不多食姜"的经验,他一年都离不开姜。在那个颠簸流离的时代,孔子竟活了七十三岁高龄,这与其食用生姜是有密切关系的。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因为夏季天气多闷热潮湿,吃姜可暖胃开窍,促进身体祛湿排毒,有益身体健康。因为生姜是助阳食物,可温补阳气,也符合"春夏养阳"之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