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血管形成调节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形成即一个微血管床的发展是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所必需的,正常的生长与分化等过程均伴有血管形成。在某些病理性疾病中常发生无控制的血管形成,如实体瘤等组织中血管明显增殖,肿瘤细胞分泌血管形成调节因子,这些因子能够诱导宿毛细胞管新生并长入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2.
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厚权 《癌症》1997,16(2):149-152
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陶厚权(综述)王瑞年林言箴(审校)关键词血管形成肿瘤中图号R735.21971年,Folkman首先发现了肿瘤血管形成因子(Tumorangiogenesisfactor,TAF),并据此提出抗血管形成可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ressa对人高转移肝癌模型LCI-D20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12只原位移植LCI-D20肿瘤裸鼠分为采用空白对照组(A组)及Iressa治疗组(B组),用药28d后处死裸鼠.测量肿瘤质量,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对照组肿瘤负衙平均为2.01/g,MVD平均为39.57个/HP;治疗组平均肿瘤负荷及平均MVD为1.18g、14.10个/H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ressa有抑制肝癌血管形成及肿瘤生长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大肠癌和其间质血管的关系,我们研究了48例大肠癌标本不同部部位的巨-微血管构筑 。方法:用癌瘤标本造影摄X线片,立体显微镜和微机图象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VEGF在大鼠移植瘤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VEGF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F8因子肿瘤微血管染色分析肿瘤血管形成。结果实验大鼠血清VEGF水平接种后第一天明显升高,后两周保持稳定。大鼠脾内移植瘤模型中血清VEGF表达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肝转移显著相关,γ=0.92,P〈0.05。肝转移肿瘤细胞胞质VEGF染色较深。16只大鼠移植瘤模型中肝转移9例,血清VEGF浓度为(2.57±0.68)ng/ml,未发生肝转移7例,VEGF浓度为(1.83±0.37)ng/ml(P〈0.05);腹腔播散10例,VEGF浓度为(2.47±0.71)ng/ml,无腹腔播散6例,VEGF浓度为(1.86±0.39)ng/ml(P〈0.05);出现血性腹腔积液11例,VEGF浓度为(2.47±0.66)ng/ml,未见血性腹腔积液5例,VEGF浓度为(1.75±0.38)ng/ml(P〈0.05)。结论实验大鼠中血清VEGF表达与肿瘤血管密度、肝转移、腹腔播散、血性腹腔积液有关。  相似文献   

6.
肿瘤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科医生在切除实体瘤的手术中,很早就发现肿瘤血运丰富,容易出血,这一现象被认为是肿瘤代谢及坏死产物引起机体血管舒张的炎性反应。对肿瘤生长无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介导的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体抗血管形成的主要因子之一是β-干扰素(IFN-β)。经常(或每日)应用低剂量IFN(α或β)直接将IFN-β基因转导到肿瘤细胞内,在一些临床前原位肿瘤模型中已经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对干扰素抗血管形成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将为治疗肿瘤提供一个很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实体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中,持续的血管形成是一个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当瘤细胞分裂增殖达到一定体积时(一般不超过1~2mm2),如果仍无血管长入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以及增殖所需的各种因子,其死亡的细胞数和增生的细胞数大致相等,瘤细胞团停止扩张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当肿瘤诱发宿主微血管增殖,一些新生血管长入肿瘤组织后,肿瘤细胞群迅速增加,体积增大,向周围组织浸润,并具有转移倾向。因此,消除肿瘤细胞对血管形成的刺激,阻断肿瘤的血管形成,已成为一种新的抗癌策略。目前已经发现并合成了至少十余种血管形成抑制剂,TNP-470是其中最有希望且最早应用于临床试验的血管形成抑制剂之一。本文就TNP-470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抗肿瘤血管在脑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化的诊断设备和一流的外科技术对神经外科起革命性的作用。然而,对于恶性脑肿瘤,纵然施以手术、放疗和化疗,其生存率仍然不乐观。如间变性胶质细胞瘤的平均生存期不到3年,而高度恶性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平均生存期仅1年[1]。为了提高疗效,人们从多方面作...  相似文献   

10.
11.
在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肿瘤的血管形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估计预后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肿瘤血管靶向基因治疗是一种将肿瘤血管靶向治疗与基因工程相结合的肿瘤治疗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毒副作用小、作用持久等优点,可望成为安全而有效的肿瘤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是预后较差实体瘤,血管的形成是实体肿瘤发生发展必须的,肿瘤发生的早期即直径1~2mm时,血管形成就已开始发生,为肿瘤的进一步生长提供营养,促进肿瘤的发展转移。肿瘤血管的形成受肿瘤细胞分泌的多种生长因子的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下简称VEGF)是最重要的、作用最强的、促进肿瘤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愈来愈多的资料显示VEGF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肿瘤患者体液中血管生长因子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管形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近来在肿瘤患者体液(血清或尿液)中检测到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其浓度高低与肿瘤分期、预后及治疗反应有关,将来可能成为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肿瘤与血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贵齐 《中国肿瘤临床》1995,22(10):743-745
肿瘤与血管王贵齐综述董志伟审校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北京市100034)与血液系统肿瘤相反,实体瘤细胞在其生长初期中一般均游离于血流及骨髓之外,这些肿瘤细胞以一定密度汇集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聚集体。由于这种聚集体不断生长,限制并阻碍了新生肿瘤组织内氧份的吸...  相似文献   

16.
熊果酸对体外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体外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法、细胞迁移及小管实验观察熊果酸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的影响。结果:熊果酸质量浓度为62.5-500μg/mL时,对VEC增殖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质量浓量为125μg/mL时,对VEC迁移及小管形成均有抑制作用(P<0.05);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对VEC迁移及小管形成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熊果酸对体外血管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基因组研究与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健人 《肿瘤》2002,22(1):1-1
近几年来生命科学的飞速进展,如人基因组计划、干细胞以及关于Epigenetic研究的成果,为揭示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提出新的课题,同时也为肿瘤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机遇.以下是我谈一些个人对恶性肿瘤有关的基础研究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肿瘤血管形成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齐 《癌症》1996,15(5):390-391
肿瘤血管形成因子的研究进展王贵齐(综述)徐光炜(审阅血管形成即新的毛细血管芽发展过程是胚胎发育、肾脏、脑及其它器官血管化所必需的生理过程。成年人女性经期及伤口愈合时所发生的血管形成是短暂的且受机体严格的调节。与之相反,病理性血管形成则是以内皮细胞的持...  相似文献   

19.
血管生成抑制剂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肿瘤血管的形成和生长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971年,Folkman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首先提出了关于肿瘤血管形成以及通过抗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生长的假说”。近年来,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血管生成抑制剂可减少新血管的生成,从而使肿瘤生长延缓或退缩。人们开始尝试通过抗血管生成药物来治疗恶性肿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熊果酸对体外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熊果酸对体外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MTT法、细胞迁移及小管实验观察熊果酸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 (VEC)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熊果酸质量浓度为 62 5~ 50 0μg/mL时 ,对VEC增殖呈剂量依赖性抑制 ;质量浓量为 12 5μg/mL时 ,对VEC迁移及小管形成均有抑制作用 (P <0 0 5) ;质量浓度为 50 0 μg/mL时 ,对VEC迁移及小管形成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P <0 0 1)。结论 :熊果酸对体外血管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