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庆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89-2190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病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 insertion central catheter,PICC)常见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68例PICC选择贵要静脉48例,正中静脉15例,头静脉5例,留置时间7~270 d,置管长40~53 cm.置管后进行观察记录.结果:穿刺部位渗血6例,发生穿刺点感染2例,机械性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2例,管腔内反血2例,导管脱出3例,接触性皮炎2例.其余病人均顺利拔管.结论:PICC留置导管后,需要细致全面的导管护理,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应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相关处理对策。方法对患者的不同部位及不同血管进行穿刺,观察比较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发生局部感染发生率3.6%,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3.6%,穿刺点渗血发生率3.6%,导管堵塞发生率4.8%,穿刺点渗液发生率2.4%,导管脱出发生率6.0%。其余患者均顺利拔管。结论在PICC置管过程中,需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PICC置管后,也需要全面细致的导管护理,不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提高了患者置管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享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持续渗血的护理经验并分析原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白血病患者73例,其中68例行PICC置管。患者年龄17~56岁,平均(37±14)岁,男性27例,女性41例。所有患者具有PICC置管适应证,具有穿刺部位感染、严重出血倾向、导管材质过敏、静脉炎或静脉血栓形成等禁忌证的病例不在本研究范围之内。患者仰卧于操作床上,选择肘部头静脉、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测量穿刺部位距离上腔静脉的长度。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单,操作者穿无菌手术衣、带无菌手套。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45~48 cm,妥善固定,利用放射线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24 h内穿刺点无出血或仅有少量出血,并且出血量不能完全浸润一块小方纱,判定为无渗血。24 h内穿刺点出血量能够完全浸润一块以上纱布为渗血。渗血情况≥3 d,为持续性渗血。结果 68例PICC置管患者出现穿刺点渗血24例,占全部病例的35%;发展为穿刺点持续性渗血15例,占全部病例的22%。经过相关治疗后,持续性渗血病例于7 d内,渗血情况消失。全部病例无感染、静脉炎、血肿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PICC以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输液穿刺的痛苦,减少外周血管损伤,减少日常护理工作量的优势而得到化疗患者大规模的应用。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面临持续渗血的高风险,护理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对高风险患者,建议使用两种以上的护理预防措施,可以起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发生置管后并发症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给予积极的相应护理。结果:置管患者发生的并发症依次为导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和穿刺点渗血等,给与积极护理后均痊愈结论: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配合以及护理人员的积极干预可极大程度地降低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少其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8,(5):394-395
目的:通过观察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换药次数多少,论证PICC置管7 d后再行化疗穿刺点的渗血发生率是否减少。方法:将拟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ICC置管7 d后再行化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置管当天化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渗血发生率、换药次数等。结果:PICC置管7 d后再行化疗,穿刺点的渗血率和换药次数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7 d后再行化疗,穿刺点渗血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林鹤  林鹿  马淑英 《中国医药科学》2012,(15):134-135,138
目的探讨引起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0年5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行PICC置管患者385例,对其中发生并发症的26例患者的详细观察记录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发生并发症的26例PICC置管患者中,有静脉炎12例,导管阻塞3例,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穿刺点渗血1例,血栓形成2例,导管断裂(体外)3例,导管脱出1例,穿刺点皮肤过敏2例。经相应护理后,有22例导管成功留置,4例拔除。结论经临床观察总结,PICC留置期间所引起的多数并发症都有规律可循,通过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共同重视,可极大程度地降低其发生率及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60例应用PICC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1例应用PICC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局部渗血5例,置管侧肢体肿胀2例,静脉炎2例,导管脱出1例,导管堵塞1例。PICC置管时间1~68d,平均32d。结论加强置管前患者的评估及置管过程和置管后观察与护理,及时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可避免或减少应用PIC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晚期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并发症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肿瘤晚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经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针对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89例患者PICC置管术后,发生PICC侧手臂水肿103例,静脉炎12例,导管感染10例,导管堵塞8例,穿刺点渗血1例,心律失常1例,导管脱出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2.5%。结论 PICC置管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对PICC并发症的预防和正确处理,可以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为病人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48 h首次换药对预后并发症、穿刺点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PICC置管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首次换药时间为PICC置管后24 h,研究组首次换药时间为置管后48 h。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局部渗血情况及穿刺点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的穿刺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局部渗血情况优于对照组,穿刺部位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PICC置管后48h换药的安全性更高,对降低患儿穿刺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穿刺点愈合均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内科经PICC置管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85例患者资料,并通过开展强化护理培训、规范PICC置管操作流程、积极处理并发症、加强健康宣教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预防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①干预前两年间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14%,并发症例次构成分别为导管堵塞27.68%、穿刺点渗血21.43%、置管处感染16.96%、静脉炎13.39%、导管移位9.56%、导管脱出7.14%、导管破裂3.57%,非正常拔管构成比为18.82%。②干预后半年内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07%,并发症构成分别为穿刺点渗血36.36%、导管堵塞27.27%、静脉炎22.73%、导管移位9.09%、导管脱出4.55%,非正常拔管构成比为7.14%。结论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是减少PICC置管化疗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必要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CVC)在中医肿瘤科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2011年1月-2014年11月住院患者188例,随机分为CVC组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各94例,CVC组给予CVC术,PICC组给予CVC术。观察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期间患者不适感、导管相关性感染、误穿动脉、堵管、脱管、气胸、穿刺点渗血或渗液、静脉炎等情况。结果 CVC组穿刺成功率为100.0%,PICC组为9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C组置管操作时间为(17.96±3.93)min,置管留置时间为(15.63±9.92)d,治疗期间18例(19.1%)患者发生不适;PICC组置管操作时间为(32.22±6.23)min,置管留置时间为(121.39±86.57)d,治疗期间12例(12.8%)患者发生不适;CVC组的置管操作时间、置管留置时间短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期间患者不适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脱管、气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C组误穿动脉、穿刺点渗血或渗液的发生率高于PICC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C置管成功率高,操作易于掌握,导管保留时间较长,方便管理。CVC可保障中医肿瘤科多种治疗目的的实施,置管方便、安全、患者痛苦小,CVC对中医肿瘤科患者的各种输液治疗及静脉内营养有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7-12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根据解剖位置选好穿刺点,利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包内自带的穿刺针穿刺静脉,导入单针双腔静脉导管。观察所有患者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96.55%,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96.42%,股静脉置管成功率100%;股静脉导管平均留置时间87d,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无差异平均162d;主要并发症为局部感染13例,局部渗血32例,损伤动脉血管6例,导管堵塞3例,均经及时解决处理。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是无法行动静脉瘘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4例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4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并发症,分别为:穿刺部位出血6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堵塞4例,导管脱出3例,感染3例,血液反流2例。分析以上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后,19例导管成功留置,5例拔除。结论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技术,掌握正确的导管维护方法,预防并及时发现、准确判断和正确处理出现的故障,可避免或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4.
姜涛  常红星  刘蕾 《安徽医药》2017,21(1):176-178
目的 探讨骨感染病人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145例行PICC置管的骨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统计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 145例骨感染病人中发生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27例,发生率为18.62%,并发症以导管相关性感染为主.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人年龄、PICC置管操作护士年资、导管管腔数、导管留置时间、是否有其他自身疾病是病人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是否有其他自身疾病经哑变量处理后,患糖尿病与免疫抑制类疾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人年龄大于65岁、患糖尿病或免疫抑制类疾病、PICC置管操作护士年资小于10年、使用双腔PICC导管及导管留置时间大于20 d是引起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应及时给予相应临床预防与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电图定位技术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最佳位置及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接受PICC置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利用X线定位法穿刺定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电图定位法定位。对比两组患者尖端位置、导管尖端到位率、置管后舒适度评分、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尖端最佳位置占比83%高于对照组的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尖端到位率97%明显高对照组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观察组患者渗血及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局部感染及导管滑脱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为(108.66±11.4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65±1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电图定位技术可精确PICC尖端位置,整体把握导管放置程序,方便对位置进行调整。此外,穿刺点还可避免发生渗血等并发症,同时置管过程不需要患者配合体位,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心电图定位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且没有辐射,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鼻咽癌患者行B超引导PICC置管穿刺口渗血效果观察。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科住院行B超引导PICC置管6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加预见性护理,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PICC穿刺口有无渗血、渗血程度。对两组PICC置管穿刺口渗血发生率、渗血程度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渗血发生率36.6%(11/30),观察组13.3%(4/30),观察组置管后穿刺口渗血发生率、渗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B超引导PICC置管鼻咽癌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PICC置管穿刺口渗血的发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应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和护理体会,为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长期静脉通路。方法169例肿瘤患者采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长期性和临床效果,分析PICC置管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预防措施。结果169例患者应用PICC置管,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7.04%,留置时间7~180天,平均置管时间为48天;其中7.1%出现静脉炎,4.73%出现穿刺点出血,2.36%出现导管堵塞,未出现严重相关并发症。结论PICC置管具有安全、简便、操作成功率高的特点,PICC置管操作人员的技术、置管后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对患者的宣教是降低并发症和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PlCC置管是肿瘤患者建立长期静脉通路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长期输液或外周浅静脉不能耐受的药液输注患者中广泛应用,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末端进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等较大静脉的导管,使用方便,但也可引起渗血、渗液等多种并发症.我院对45例PICC置管患者渗血、渗液原因进行分析处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经腋静脉置入PICC技术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入住我院需进行PICC置管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经腋静脉置入PICC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两种方法一次穿刺和多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失败率,两种方法静脉炎的发生率、出血量和疼痛评分,置管后导管的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多次穿刺成功率为10%、失败率为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50%、多次穿刺成功率为23.3%、失败率为26.7%,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多次穿刺成功率、失败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出血情况、疼痛程度、导管留置时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腋静脉置入PICC技术,能提高儿科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适宜在儿科患者中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顽固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共34例患者,其中顽固性肝硬化12例,消化道肿瘤晚期13例,肺癌4例,各肿瘤术后腹腔转移及胸腔转移5例,所有患者均有大量积液,经皮穿刺留置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引流术,术后配合静脉输注白蛋白及甘露醇加利尿剂或根据病情腔内注入化疗药。结果本组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间10~85d,平均20d,积液引流量4000~70000ml,平均11500ml,并发症5例均穿刺点渗血或者渗液,3例导管脱落,对症处理及重新置管后好转,无因置管引起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留置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顽固性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比较安全简单,能有效减轻顽固性胸腹腔积液引起呼吸困难、腹胀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时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