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吕祖英  王霞 《山东医药》2002,42(5):12-12
我们对 2 6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浆内皮素 ( ET)及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 GMP- 14 0 )含量进行了检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文 2型糖尿病患者 5 6例 ,男 3 2例、女2 4例 ,年龄 3 6~ 71岁 ,病程 4~ 3 2年。均符合 1980年 WHO制定糖尿病分型及诊断标准 ,其中有微血管病变组 2 6例 ,眼底检查符合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或有糖尿病肾病等改变 ;无微血管病变组 3 0例。另取 18例正常人做对照 (对照组 ) ,其中男 11例、女 7例 ,年龄 3 6~ 71岁。三组均同时检测如下指标 :1血浆 ET检测 :取空腹静脉血 2 ml,放入含 ED-TA- 2 Na( 10…  相似文献   

2.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与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ET)具有很强的收缩血管和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为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ET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伴有或不伴有血管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ET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ET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及糖尿病心肌病变等。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涉及两方面,即糖基化终产物及其信号通路在糖尿病病变发生中的作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改变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本文就上述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介绍本研究室的相关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的变化及其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及其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DM患者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数。结果DM患者CEC数明显高于正常人,伴微血管病变者增高更明显。CEC数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DM患者存在明显的VEC损伤,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转换酶、内皮素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皮素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长效缩血管活性多肽 ,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其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等作用 ,在正常生理活动及某些疾病 ,尤其是与血管病变有关的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内皮素转换酶是内皮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 ,在体内内皮素生物活性调节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糖尿病并发症繁多 ,血管并发症是其主要并发症及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 ,进行内皮素转换酶、内皮素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研究 ,探求内皮素转换酶、内皮素在其中的可能机制尤为必要。一、内皮素、内皮素转换酶的来源、结构内皮素 (endothelin,ET)于 19…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 (endothelin-1,ET-1)的变化及其在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大血管病变者43例,无大血管病变者17例)和31例对照者的血浆ET-1的浓度. 结果 (1)2型糖尿病组的血浆ET-1浓度高于对照组,且有大血管病变组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ET-1浓度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相关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相关. 结论 (1)2型糖尿病患者ET-1参与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可作为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2)HDL-C、HbA1c、TG水平和ET-1有协同作用,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应强调控制血糖、降低血TG和升高HDL-C,以延缓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和骨血流量减少可能导致骨丢失和骨脆性增加,且微血管并发症的出现是DM患者骨量减少的临界因素〔1〕,也有报告〔2〕认为下肢血流量减少,可能与髋部及跟骨骨丢失有关,本文就DM肾病(DN)、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1 DN是促进DM OP发生的最重要因素DN是指DM性肾小球硬化症,为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浆内皮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作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0例NIDDM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浓度,并与15例NIDDM无血管病变的患者及15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显示糖尿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IDDM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内素水平明显高于NIDDM无视网膜病变组。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浆ET,TXB2,6—Keto—PGF1α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素是迄今所知效应最强、持续时间最久的血管收缩肽,并有促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在多种疾病中其浓度明显升高,并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变化,因此它可能是一种内源性致病因素[1]。而TXA2和PGI2是机体调节血小板功能、保护血管的重要因子,由血小板释放的TXA2具有强烈的血小板凝聚和缩血管作用,而由血管壁产生的PGI2则具有强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血管作用。目前认为,血浆中TXA2/PGI2比例失调在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2]。由于TXA2和PGI2极不稳定,在血中的半衰期很短,不易直接测得,因此目前都是通过测定两者的代谢…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与血浆内皮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与血浆内皮素(ET)浓度的关系,本文以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作为在体判断VEC损伤的指示物,同时以放免法检测血浆ET含量,对36例冠心病患者与30例正常人进行研究。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组相比,CEC数量和血浆ET浓度显著增高(P<0.001)CEC数量与血浆ET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81,P<0.001)。提示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VEC损伤和EF分泌增多,两者共同参与冠心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 58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观察 ,探讨它们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的关系 ,以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循环内皮细胞和内皮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浆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同时测定血浆中循环内皮细胞和内皮素水平 ,进行对比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循环内皮细胞 :(7 78± 3 31 )cells/ 0 9μl,内皮素(98 1 4± 35 0 8)ng/L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80 9 2 5± 31 1 89) μg/L ,同型半胱氨酸 (1 9 40± 7 0 3) μmol/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 :(4 1 0± 1 60 )cells/ 0 9μl,(52 61± 1 5 71 )ng/L ,(438 2 4± 2 0 0 54) μg/L和(1 1 1 9± 2 94) μmol/L。两组比较P均小于 0 0 0 1。冠心病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浆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素均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2 6(P <0 0 0 1 )、0 979(P <0 0 0 1 ) ,同型半胱氨酸同样与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素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47(P <0 0 0 1 )、0 90 0 (P <0 0 0 1 ) ,且冠心病组血浆循环内皮细胞和内皮素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939(P <0 0 0 1 )。结论 氧化低密度脂  相似文献   

12.
王婷  欧敏 《国际呼吸杂志》2013,33(11):868-871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是一种致死性很高的肺血管疾病,其发病与血管内皮的损伤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s)在HPH血管内皮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EPCs动员、归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研究了EPCs在HP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药物和EPCs移植对H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在人体中广泛存在,具有抑制新生血管、营养神经及抗肿瘤等多种功能,并能够同多种细胞因子发生相互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PEDF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观察 1 5例冠心病患者PTCA前后冠脉循环中内皮细胞、内皮素及前列环素的改变。结果 :( 1 )PTCA术后冠脉循环中内皮细胞数显著增高 ,在术后 6小时达高峰 (P <0 0 1 ) ,内皮素及前列环素含量明显升高 ,在术后 1 2小时达高峰 (P <0 0 1 )。 ( 2 )球囊扩张时间超过 4分钟比低于 2 5分钟的患者其内皮素及前列环素均增高 (P <0 0 5)。提示由于球囊机械刺激及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 ,可能与PTCA后继发冠脉收缩及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Background and aims

The number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 is considered a novel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CV) disease. It is not clear which are the main determinants of EPC number in apparently healthy subjects in the absence of overt clinical CV or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We evaluated the main clinical determinants of EPC levels in a population of healthy subjects with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Methods and results

EPC number was determined in 122 healthy subjects (73M/49F;36.6 ± 8yrs).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o test biochemical variables. OGTT was performed and insulin resistance/compensatory hyperinsulinemia was defined according to fasting plasma insulin (FPI) levels. EPCs were identified as cells co-expressing CD133/CD34/KDR antigens by flow-cytometry. CD133+/KDR+ count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BMI (rho=−0.18;p < 0.05), waist circumference (−0.2;<0.05), diastolic (−0.23;<0.01)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0.21;<0.05), uric acid (−0.24;<0.005), PAI-1 (−0.197; <0.05) and FPI (−0.2;<0.05) and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HDL cholesterol (0.182;<0.05). CD34+/CD133+/KDR+ count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uric acid (−0.28;<0.005) and FPI (−0.2;<0.05). EPC number was lower in males (p < 0.05) and gender was the only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EPC count (p < 0.05). By dividing the population in four subgroups based on gender and insulin resistance, CD133+/KDR+ levels were lower in insulin resistant compared to insulin sensitive males (p < 0.05) with no differences in females.

Conclusion

The male gender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low EPC levels in healthy subjects. This might contribute to explaining the higher CV risk in males compared to pre-menopausal age-matched females. In this study a reduced EPC number seems to be associated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in male subjects.  相似文献   

17.
T2DM患者(n=120)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浆血栓调节蛋白(PTM)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30),微血管并发症(DMAP)组(n=77)均显著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NDC)组(n=43),NDC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血浆HCY与PTM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提示联合检测血浆HCY和PTM水平,可有助于监测、判断DMAP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在糖尿病性肾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糖尿病性肾病(DN)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54例糖尿病(DM)患者血清NO稳定代谢产物亚硝酸盐(NO2)与血浆内皮素(内皮缩血管肽,ET)的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白蛋白尿和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血清NO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和大量白蛋白尿患者(P<0.01),NO与病程、血清尿素氮、血肌酐、血浆ET水平呈负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相关。结论提示DM早期高NO生成与肾小球高滤过有关,晚期低下的NO水平可能促进DN发展;NO与ET之间可能存在互相制约、动态平衡的关系,平衡紊乱与DN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广泛使用,使人们注意到波动性高血糖比持续性高血糖更易促进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目前知道的舒血管活性最强的多肽,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相信对血糖波动危害的正确认识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影响机制的深入研究,能够为糖尿病(DM)的诊治提供依据和手段,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