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玉林青少年头发中钙镁含量与身高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青少年青春期发育阶段头发钙镁含量与身高体重的关系,探讨影响该人群生长发育的地域性特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玉林地区检测了710例(男424,女286)7 ̄16岁的健康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指标并用偏振塞曼原子吸收仪对他们的头发样品中钙镁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男女头发中钙含量与身高成负相关;女性头发中镁含量与身高体重成正相关;男女各年龄间头发钙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该地区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头发中钙镁含量随着体质发育的变化发生不断的改变,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发育阶段头发中钙镁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这些变化特征有助于辅助临床诊断以及反映不同发育阶段机体对钙镁的需求量和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确定广西三江县侗族青少年头发中 9种人体必需元素含量的正常值。方法 用偏振塞曼原子吸收仪 ,检测了来自三江县的 993名 7~ 16岁中小学生头发中镍、硒、钴、铬、铁、锌、钙、铜和镁 9种人体必需元素的含量 ,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西三江县侗族中小学生头发中 ,镍、硒、钴、铬、铁、锌、钙、铜和镁 9种人体必需元素的含量没有性别差异 ;硒、铬、铁、锌、钙和铜与年龄呈负相关 ;制订了镍、硒、钴、铬、铁、锌、钙、铜、镁 9种元素的头发含量的正常值范围。结论 广西三江县中学生头发中硒、铬、铁、锌、钙和铜含量有明显年龄差异 ,而镍、钴和镁却没有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3.
广西马山县壮族中小学生头发中9种元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广西马山壮族中小学生头发中9种人体必需元素含量的正常值。方法用偏振塞曼原子吸收仪,检测了来自马山县的1093名7~16岁中小学生头发中镍、硒、钴、铬、铁、锌、钙、铜、镁9种人体必需元素的含量,并用SPSS统计软件做了统计分析。结果广西马山壮族中小学生头发中,①镍、硒、钴、铬、铁、锌、钙、铜、镁9种人体必需元素的含量没有性别差异;②铁与年龄呈负相关,但镍、硒、钴、铬、锌、钙、铜、镁的含量年龄没有相关关系;③制订了镍、硒、钴、铬、铁、锌、钙、铜、镁9种元素的头发含量的的正常值范围。结论广西马山县中学生头发中镍、硒、钴、铬、铁、锌、钙、铜、镁含量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发铁的含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环江县毛南族老年女性头发中6种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132例毛南族老年女性头发中钙、锌、锰、铜、铝、锶6种元素的含量,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钙、锌、锰、铜、铝、锶6种元素的含量(μg/g)的平均值分别为:608.08±190.92、126.28±21.27、4.69±2.10、10.64±2.09、25.05±12.81、2.71±1.71。②钙、锌、铜的含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锰、铝、锶元素的含量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江毛南族老年女性头发中钙、锌、铜元素含量有明显的年龄差异,锰、铝、锶元素的含量无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西藏藏族青少年肌肉发育特点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通过测量得出西藏藏族青少年身体各部肌肉质量的数值,提出适合于西藏藏族青少年的肌肉质量基准值,进而探讨西藏藏族青少年的肌肉发育特点与规律。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整体随机抽取西藏藏族的健康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其父母均为藏族,共选取1427人(男性710、女性717),应用体成分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检测,得出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右下肢肌肉量。所有结果输入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和方差分析统计学处理。 结果 西藏藏族青少年各年龄段的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右下肢肌肉量,在12岁之前有性别差异,
但不明显;12岁之后,以上各项数据均出现性别间差异的显著性,均表现为男性大于女性(P <0.05或P <0.01),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差异越趋明显。12岁之后,女性的增长幅度出现显著下降,而男性在15岁之后,增长趋势才开始下降,而女性此时几乎进入肌肉生长发育的平台期。结论 西藏藏族青少年的肌肉含量随年龄变化特点与体内激素分泌水平有关,体现了不同发育时期的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广西中小学生头发中的人体必需元素含量及其地域性差异。方法 用偏振塞曼原子吸收仪 ,检测了来自融水、三江和马山县的 3 0 5 0名 7~ 16岁中小学生头发中铜、镁、镍、硒、钴、铬、铁、锌、钙 9种人体必需元素的含量 ,并用SPSS统计软件做了统计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头发中除铜以外的 8种元素含量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①融水的镁、镍、钴、铬、铁、钙含量高于三江的 ,硒、锌含量低于三江的 ;②融水的镁、钴、铁、锌、钙含量高于马山 ,镍、铬含量低于马山的 ;③三江的硒、钴、锌含量高于马山 ,镍、铬含量低于马山。其中融水的钴、铁、钙、镁含量最高 ;三江的硒、锌含量最高 ;马山的镍、铬含量最高。结论 广西融水、三江和马山县中学生头发中镍、硒、钴、铬、铁、锌、钙、镁含量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元素在头发中含量水平可反映其体内营养状况和代谢变化。必需元素是人体健康和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特别要经过生长发育的第2个突增期,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多,各种必需元素的供给是否充足,是影响青少年体格发  相似文献   

8.
中风偏瘫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下降,原因之一是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发生了改变.本文对健康受试者和患者肩关节完成相同动作时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健康受试者的表面肌电信号与阻力矩的变化趋势更为一致,而偏瘫患者的肌电信号则显示出较大的差异.说明健康受试者能够根据动作所需而控制各肌肉协调发力,偏瘫患者对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较差,是其运动功能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的50Hz磁场短期暴露对青年大鼠大脑皮层中几种重要金属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大脑皮层中钙、铁、镁等金属含量。结果发现短期弱磁场暴露(强度分别为1.2mT、1.6mT,2h/d,10d)可显著地增加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钙、铁、镁等金属元素含量;1.6mT强度可明显地增加铜与锰离子的含量;1.2mT强度磁场暴露可增加锌离子含量,但1.6mT强度却使锌的含量显著下降。结论短期弱强度磁场暴露可改变大脑皮层组织中钙、铁、锌、镁、铜、锰等重要金属元素的含量,此作用可能与其影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大建中汤对脾阳虚腹痛大鼠皮质ATP含量以及钠钾ATP酶和钙镁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大建中汤对脾阳虚腹痛大鼠的镇痛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建中汤大、小剂量组。用饮食失调、劳倦过度加苦寒泻下的方法,建立脾阳虚腹痛大鼠模型后分别给予相应治疗。取大脑皮质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皮质ATP含量的变化;采用无机磷法测定钠钾-三磷酸腺苷酶和钙镁-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阳虚腹痛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ATP含量明显升高,钠钾ATP酶和钙镁ATP酶活性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大建中汤能显著减少脾阳虚腹痛大鼠大脑皮质ATP含量,增加钠钾ATP酶和钙镁ATP酶活性。结论:脾阳虚腹痛症能使大脑皮质ATP含量升高,钠钾ATP酶和钙镁ATP酶活性降低,大建中汤能下调脾阳虚症动物大脑皮质ATP及上调钠钾ATP酶和钙镁ATP酶活性,这可能是其治疗脾阳虚腹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87名3-5岁儿童尺骨远1/3处骨矿含量、骨密度及头发中钙、磷、锌、镁、铜等元素含量的测定,发现骨矿含量与发中元素水平无显著相关;骨密度与发中锌含量呈负相关,与钙、镁、磷有负相关趋势,与发铜有正相关趋势。此结果提示发钙与体内钙营养状态无平行关系,不能简单地用发中元素含量评价体内矿物质的营养状态,否则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向生物惰性碳纳米纤维中引入具有成骨活性的β-磷酸三钙纳米粒子,可显著提高碳纳米纤维的生物活性,而某些二价离子掺杂的β-磷酸三钙也被报道能够促进新骨的生成。 目的:考察适量锌离子、镁离子的引入对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材料形貌及成骨活性的影响。 方法:以聚丙烯腈、磷酸三乙酯、硝酸钙、硝酸锌、硝酸镁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静电纺丝与原位烧结碳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锌或镁离子掺杂的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材料。将所得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未掺杂锌或镁离子掺杂的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与成骨细胞MC3T3-E1体外共培养,观察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形态变化。 结果与结论: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形貌均匀,表面可见直径为数十纳米的无机粒子均匀分布,锌或镁离子的引入对纤维形貌无明显影响;复合纤维主要由碳元素组成,钙、锌、镁元素等均匀分布于纤维中,且各元素相对含量与投料比相符。与未掺杂锌或镁离子的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相比,MC3T3-E1成骨细胞更易在锌或镁离子掺杂的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材料表面黏附,细胞增殖和铺展状态也更好。表明在β-磷酸三钙@碳纳米纤维的基础上,引入锌或镁离子掺杂,能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及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3.
家兔实验性心肌缺血时心肌镁、钙、钾、钠含量的变化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预防医学系(洛阳471003)张苏亚,邵同先急性心肌缺血时常引起心肌离子含量的变化,尤其镁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影响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镁对心肌代谢和功能调节有重要影...  相似文献   

14.
李红旗  章翔 《医学信息》2002,15(4):239-240
镁离子 (Mg2 + )是机体内重要的细胞内阳离子 ,研究表明 Mg2 + 不仅在脑组织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 ,而且对颅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因而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血液游离Mg2 + 的检测还具有诊断和预后的价值。1  Mg2 + 颅脑损伤后的变化Smith等 〔1〕采用 31 P磁共振分光技术 (MRS)检测颅脑液压伤后脑组织及神经细胞内 Mg2 +含量明显下降 ,受伤脑区细胞内 Mg2 +含量下降最显著 ,其下降程度与脑损伤程度相关。Altura〔2〕等采用单一 Mg2 +选择电极法测定 98例脑卒中患者血清中游离 Mg2 + 和总 Mg2 + 含量 ,结果显示游离 Mg2 +明显下降 ,…  相似文献   

15.
正常儿童的神经电图检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神经电图检测技术,获取不同年龄期正常儿童的有关神经电生理数据,以便在儿科临床应用中提供其详细、有效的判断依据。方法: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405名儿童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F波及股神经运动潜伏期(FML)。此405名正常儿童按年龄分15组,每组25-40人,分别检测双侧肢体,取单肢结果统计制表。结果:各年龄期各检查项目波形引出率100%。MCV、SCV随年龄增加而增快,潜伏期随年龄增加而延长。除胫后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外,其余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NAP波幅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F波潜伏期随年龄增加而延长,F波响应率无明显年龄规律,但各神经中以胫神经响应率最高,腓总神经响应率最低。结论:不同年龄儿童MCV、SCV、F波、FML的测值与年龄的增长相关,在临床应用中,应参照相应年龄期正常值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50Hz长期磁场暴露对大龄大鼠大脑皮层中几种重要金属含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通过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大龄大鼠大脑皮层中钙、铁、铜、镁、锌、锰等金属元素含量.结果:发现0.1 mT组大龄大鼠连续暴露8个月(2 h/d)后,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钙、铁、铜的含量明显增加,分别比对照组多32.26%、17.5%、和8.33%,镁、锌、锰的含量分别下降4.04%、16.28%、和5.26%,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长期磁场暴露可增加大脑皮层组织中钙、铁、铜的含量和降低镁、锌、锰的含量,可能与抑制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宋立新 《医学信息》2000,13(11):620-621
镁是人体中次于钠、钾、钙的第四种重要阳离子 ,细胞中含量居第二。成人平均约 2 5 g,5 0 %~ 6 0 %位于骨中 ,正常人血清含量 0 .8~ 1.1m mol/ L( 1.6~ 2 .1m Eg/ L)。镁对维持机体酶系统功能有重要作用。在磷酸根转移、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合成、ATP酶的激活、DNA合成及降解等过程中 ,皆需镁的参与 ,Mg2 有调节细胞内外离子流及保护膜的完整性等作用。近 10年来的研究表明 ,Mg2 对缺血性脑损害有保护作用〔1 ,2〕。1 体外循环中 Mg2 浓度的变化Mg2 在心梗患者及体外循环中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最已得到公认。体外循环对血清 M…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伴有心室功能的下降,神经体液因子的激活,以及致心律失常性的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心肌钙转运失常密切相关,而与心肌钙离子密切相关的通道——钙离子通道及相关钙调控蛋白(calcium handling proteins)随着收缩和(或)舒张功能的下降而改变,易触发心律失常.深入研究这些蛋白变化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将会对目前心衰心律失常防治的难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对儿童全血中钙、铁、锌、镁、铜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进行血清HP抗体测定及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全血中钙、铁、锌、镁、铜含量,以χ2分析HP感染者与非感染者全血中钙、铁、锌、镁、铜含量的差异。结果HP感染患儿全血锌、全血铁含量明显低于非感染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可引起儿童血锌、铁含量降低,及时给予治疗,纠正锌、铁的不足,保证儿童锌、铁营养对儿童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镁离子水平与动脉硬化、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肾内科住院的20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CKD1期组(12例)、CKD2期组(38例)、CKD3期组(74例)、CKD4期组(55例)、CKD5期组(21例),比较各组患者一般生化指标、动脉硬化指标及左心室功能指标并分析镁离子与不同分期患者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随着CKD分期的升高,慢性肾病患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磷、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一般生化指标升高(P<0.05),血清钙逐渐降低(P<0.05);各组患者血清镁离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1~4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5期患者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2)各组患者踝臂指数(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KD1~3期患者血清镁离子水平与动脉硬化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CKD4~5期患者血清镁离子水平与ABI、趾臂指数(TBI)及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镁离子水平与慢性肾脏病晚期患者动脉硬化、左心功能存在密切关系,临床宜重视镁离子平衡的干预,降低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