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阻抗脑血流图及脑电图观察睡眠不足对头痛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60例无器质性病变的头痛患者根据睡眠质量不同分为睡眠正常组和睡眠不足组(n=80),观察阻抗脑血流图与脑电图.结果:阻抗脑血流图和脑电图所筛查的160例头痛患者中,阻抗脑血流图异常者占总人数比例:睡眠正常的男性1.88%,女性1.12%;睡眠不足的男性14.38%,女性16.25%.脑电图异常者占总人数比例:睡眠正常的男性2.50%,女性3.75%;睡眠不足的男性21.85%,女性22.50%.睡眠不足的阻抗脑血流图和脑电图异常率远高于睡眠正常组(P<0.05).结论:睡眠不足对头痛患者血管及神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普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的变化及普伐他汀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1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A组)和非药物干预组(B组),A组给予普伐他汀(20mg/天)口服;B组采用物理治疗,如控制饮食减轻体重等,治疗12周及24周后,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及血脂的改变。结果:普伐他汀在治疗12周时,TC、LDL-C也有明显下降,但IMT未见明显缩小。治疗24周后,患者颈动脉MIT斑块面积和易损斑块比率均明显改善(P<0.05),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较长时期服用20mg/天普伐他汀,可在降低血脂的同时有效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3.
观察32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的球结膜微循环,并与20例颈动脉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斑块组微血管数目、缺血区、粒缓流和红细胞聚集重度均比健康组明显增高(P<0.01)。提示:颈动脉硬化斑块在球结膜微循环上改变的程度与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的部位、斑块大小和管腔狭窄程度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老年女性跳交谊舞对血脂含量及脑血流图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0名年龄在60 ̄70岁之间的退休女性知识分子,每天早晚跳交谊舞各1小时,历时一年的结果表明:老年知识分子选择跳交谊舞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对降低血脂,防治心脑血管疾患,改善脑循环状态,延缓衰老,保持身心健康是非常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颈动脉分叉处血管斑块的体内应力分布,为颈动脉分叉处血管斑块破裂行为的研究和诊断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力学机理参考。方法基于人体颈动脉分叉血管的平均几何参数,建立三维颈动脉分叉血管及其斑块的几何模型,通过"热-结构"耦合重建颈动脉分叉血管及其斑块的残余应力,并计算血压和血流分别作用下颈动脉分叉处血管斑块的体内应力。结果斑块的肩部同时存在着最大主应力和弹性剪切应力的应力集中。斑块肩部的弹性剪切应力随着狭窄率增大或血压升高均增加。斑块上游区域的流体壁面切应力明显高于斑块下游区域,斑块下游区域的振荡剪切指数则显著大于上游区域。且斑块的弹性剪切应力和流体壁面切应力大小随着狭窄率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斑块从内部中心位置到壁面肩部承受着非均匀的应力分布,血管严重狭窄时"内压外拉"的受力状态更容易导致斑块破裂。随着血压的变化,斑块结构应力的周期性变化可能使斑块产生结构疲劳,增加破裂风险。斑块上下游区域流体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可能是斑块上下游组分、易损程度等性质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致残率高,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和酗酒等均与其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是其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脱落,随时有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为便于临床及早干预,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我们对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规行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查,寻找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65例冠心病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双侧颈动脉检查。根据患者动脉造影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阳性,115例)和对照组(阴性,150例)。并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对患者进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测,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进行对比和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经过对冠心病患者的检测,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和冠心病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将颈动脉硬化斑块作为冠心病预测的一种指标。对检测和预防冠心病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流体力学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阐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及斑块破裂机制对于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至关重要。目前文献研究表明,血管分叉部位低剪切力的产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键因素。在这一部位,降低的剪切力使内皮细胞损害,脂质沉积,从而脂纹形成,形成的脂纹进一步改变局部的血流状态,因而斑块进一步增大,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最终诱发脑梗死的机制不仅与血管管腔狭窄程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动脉斑块的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褪黑素能否减轻吸烟大鼠颈动脉的氧化损伤。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吸烟组(建立大鼠吸烟模型)和褪黑素(5 mg/kg)干预组。7 d后取颈动脉,荧光探针2',7'-DCFH-DA检测颈动脉内活性氧(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颈动脉内NF-κB、eNOS、MCP-1、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果吸烟能明显诱导大鼠颈动脉内ROS的增加(P<0.01);褪黑素干预组ROS含量明显回降(P<0.01);吸烟组颈动脉内eNOS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褪黑素干预组颈动脉内eNOS的表达明显回升(P<0.01);吸烟组颈动脉内的NF-κB、MCP-1、VCAM-1和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褪黑素干预组的NF-κB、MCP-1、VCAM-1和ICAM-1的表达明显回降(P<0.05)。结论吸烟能明显诱导大鼠颈动脉内ROS的增多及氧化损伤,褪黑素能通过NF-κB通路减轻吸烟大鼠颈动脉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1.
大鼠颈内动脉系的脑淋巴管前淋巴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向大鼠大脑皮质内注射墨汁,电镜下观察示踪物质(碳)的方法,研究了大鼠大脑的淋巴引流途径。结果发现在大脑毛细血管的魏尔啸-罗宾间隙,以及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的颅内段和颅外段的外膜中均有碳颗粒出现;颈深淋巴结因碳颗粒积聚而变黑,光镜下即可见碳颗粒出一颈大淋巴结髓窦内。上述结果表明颈内动脉系血管外膜中也存在脑的淋巴管前淋巴系统,其功能为引流大脑的淋巴。 相似文献
12.
13.
颈内动脉前床突上段与眼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测了25例(共50侧)颈内动脉的前床突上段。该段可分为眼动脉部、交通动脉部和脉络丛动脉部。前床突上段眼动脉部的主要分支包括眼动脉、垂体上动脉及丘脑下部支。本文尚着重观测了眼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情况。 相似文献
14.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及其对脑神经血供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利用15个(30侧)成人颅底标本,观察了颈内动脉海绵窦段4个主要分支的起始、外径、行路及其对海绵窦内脑神经的血供。垂体下动脉的出现率为96.07±3.28%,海绵窦下动脉为93.33±4.60%,脑腊背动脉和小脑幕动脉均为86.67±6.21%。3例小脑幕动脉和2例海绵窦下动脉起自颅外动脉。动脉的起点或行经与窦内其他结构之间存在一些较为恒定的毗邻关系。借助这些关系可快速寻找动脉。窦内脑神经的营养动脉共计75文,每例平均3.26支,平均外径为0.30mm。64.00%(的营养动脉由海绵窦下动脉发出。因此,可认为该动脉为窦内脑神经的主要供血动脉。 相似文献
15.
颈总动脉的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和单核细胞粘附的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粘附分子与动脉硬化和缺血再灌流损伤的等疾病有关。文内采用冷冻切片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比较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具有中风倾向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正常血压大鼠颈总动脉内皮的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及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和聚集。 相似文献
16.
大脑动脉环后交通动脉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脑动脉环后交通动脉的形态变异。 方法 取 5 0例经福尔马林处理的台湾地区成年男性大脑 ,用光学摄像系统摄取后交通动脉影像 ,冲映成照片后 ,再经扫描仪存入计算机并放大至 2 0倍 ,用打印机映出影像后测量并统计外径值。 结果 左侧后交通动脉近颈内动脉端外径为 1 72± 0 77(0 7~ 4 3)mm ,右侧则为 1 6 9± 0 78(0 8~ 3 3)mm。左侧后交通动脉近大脑后动脉端外径为 1 5 9± 0 5 8(0 8~ 3 0 )mm ,右侧则为 1 5 9±0 6 8(0 5~ 3 2 )mm。 结论 台湾地区测量值与大陆地区测量值有差异 ,是由于两地采用的测量方法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颈内动脉岩段和海绵窦段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测了25例(50侧)颈内动脉的岩段和海绵窦段。岩段可分为垂直部与水平部,两部移行处称岩段的膝。岩段垂直部无分支发出,水平部发出翼管动脉和骨膜支。另外指出了凿开颞骨岩部颈动脉管前壁,以暴露颈内动脉的外科途径。海绵窦段可分为后升部、水平部、前升部及后曲、前曲等部。海绵窦段的主要分支是脑膜垂体干和海绵窦下动脉。本文还报道了1例少见的残留性三叉动脉。 相似文献
18.
雌激素拮抗胰岛素在中枢胆碱能神经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雌性SD大白鼠20只,于鼠脑顶皮质作宽2mm的冠状损伤切口,分为胰岛素脑室内注射组(0.6u/次/3日),雌二醇肌注射组(100μg/kg/2日),胰岛素和雌二醇联合应用组(用药同前),损伤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术后存活4周,用Hedreen推荐的染色方法显示AChE阳性纤维,结合网格计算分析切口嘴、尾侧区胆碱能纤维的再生和抽芽情况.结果是:(1)胰岛素用药组嘴、尾侧纤维密度(159.9±16.8,92.7±11.7)和雌二醇用药组嘴、尾侧的纤维密度(150.4±16.5,80.1±11.0)均高于损伤对照组(136.9±11.6,68.3±7.1)(P<0.01);(2)胰岛素和雌二醇联合用药组嘴、尾侧纤维密度(100.8±14.1,48.9±8.6)低于损伤对照组(P<0.01)。提示:胰岛素、雌激素对皮质胆碱能纤维损伤后的再生和抽芽有促进作用,但联合应用雌激素和胰岛素显示出拮抗效应,结果使损伤后皮质胆碱能纤维的再生和抽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脏淋巴郁滞对冠状动脉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阻断羊心脏淋巴引流后3~14天,取冠状动脉主干、前室间支和心壁内小动脉做光、电镜观察.光镜下发现各级冠状动脉壁水肿,外膜及中膜局灶性坏死,外膜及其周围组织淋巴郁滞,后期出现结缔组织增生或纤维化;电镜可见各级冠状动脉壁平滑肌和内皮细胞微细结构破坏.结果表明:心脏淋巴郁滞急性期内能导致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