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率震荡以及心率变异对高血压伴室性早搏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患者收集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217例,患者根据有无伴发室性早搏分为偶发室早组,频发室早组,并另外选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HRV、HRT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各组结果之间对比中发现,偶发组、频发组的TO、T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发组的TO、TS与偶发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偶发组、频发组的SDNN、T1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偶发组、频发组的TO、TS、SDNN、T1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频发组TO、TS、SDNN、T1的阳性率高于偶发组。结论频发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系统受损最严重,HRV与HRT可以作为评估原发性高血压伴室早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冠心病(CHD)心率变异性(HRV)与室性心率失常的关系。方法:30例EH患者(EH组)、40例EH合并CHD患者(EH合并CHD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24hECG监测。观察3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EH合并CHD组SDNN、SDANN、SDNNindex、rMSSD及PNNS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室早总发生率、24h室早总次数和LownⅢ级以上室早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严重,这类患者更易出现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室性早搏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LC3000A十二导动态心电仪,对30例正常儿童和65例DCM患儿进行动态心电分析。DCM组分为室早组和非室早组,室性早搏组按室早发生频率不同分为A组(偶发)、B组(频发)、C组(联律.多形.成对.室速),对各组进行心率变异(HRV)分析。结果DCM患儿室早各组和非室早组HR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室早组和室早A组HRV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室早B组及C组与非室早组比较HRV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且室早各组HRV依次下降,各指标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CM患儿HRV值与室性早搏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HRV值对DCM患儿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也可作为预测DCM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伴情感障碍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伴情感障碍心血管病(CVD)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探讨不同心理状态下各指标有无差别。方法收集伴情感障碍CVD患者140例,不伴情感障碍CVD患者46例及50例对照组的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HRV时域指标及心律失常分析。结果病例组HRV时域指标显著下降,SDNN、SDANN下降最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病例组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发生最多(57.1%),其次是室上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等,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伴情感障碍CVD患者HRV时域指标显著下降,其中以SDNN下降显著性最大。并易于发生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严重程度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的影响及其关系,为诊断CAD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选取CAD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两组,每组各40例,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人选对象于入院后行24 h动态心动图检查.结果 CAD患者HRV各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及PNN50明显低于正常人,而ACS组各HRV指标明显低于SAP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RV可作为一个无创性指标间接反映CAD的严重程度,为CAD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未合并冠心病的T2DM患者58例(T2DM组)、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T2DM合并冠心病组)、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HRV参数[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全部相邻的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百分数(PNN50)、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与心功能分级、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T2DM合并冠心病组SDNN、rMSSD、PNN50、VLF、LF、HF低于对照组,T2DM合并冠心病组SDNN、rMSSD、PNN50、VLF、LF、HF低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升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加,SDNN、rMSSD、PNN50、H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SDNN、rMSSD、PNN50、HF均与NYHA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5),rMSSD、PNN50、HF均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HRV各参数呈下降趋势,且SDNN、rMSSD、PNN50、HF与心功能相关,rMSSD、PNN50、HF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在冠心病(CHD)中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冠心病患者53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分组,A组(良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偶发室早)32例,B组(不良室性心律失常组:伴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多源性室早或频发室早)21例,动态心电图记录SDNN,计算心率震荡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分析TO、TS与SDNN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组TO值高于A组(0.80%±3.94%VS-1.45%±4.37%,P<0.05),而TS值低于A组(11.03±11.01ms/RR间期VS19.77±19.00ms/RR间期,P<0.05),B组TO与SDNN呈负相关,TS与SDNN无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伴有不良室性心律失常时,心率震荡现象减弱,提示心脏自主神经平衡的破坏,且与心脏内在的调节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家燕  雷淑芬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9):2146-214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7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测定HRV时域分析各项指标(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51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组SDNN、SDANNI明显低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而SDNNI、RMSSD、PNN50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IMT增大,HRV指标降低,其中反映交感神经功能的HRV指标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自主神经系统在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VT)发生中的作用 ,分析 5 0例正常人 (对照组 )、71例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出现短阵VT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结果显示短阵VT组的时域指标MeanNN (P <0 .0 5 )、SDNN、SDANN、pNN5 0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均 <0 .0 1)。提示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在短阵VT中起着重要作用 ,HRV降低可作为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对冠心病以及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评定价值以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8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B组)和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组(C组)两组。冠心病组为左室射血分数(EF)≥50%的CAD患者3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组为EF50%的患者58例;另选择健康对照者31例对照组(A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获得HRV各项时域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A组和B组、B组和C组之间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5分钟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记录中每5分钟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之间SDNN、ANN、SDN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C组之间全程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全部相邻的R-R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之间rMS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之间rMS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心功能的下降,SDNN和SDANN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SDNNI、RMSSD和PNN50随着心功能的下降而显著下降同时在与心功能I级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尤其是伴发心力衰竭患者,HRV降低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 (CA)病变与室壁运动功能及心率变异 (HRV)的关系 ,探讨侧支循环对CA病变与室壁运动功能及心率变异 (HRV)之间关系的影响。方法对 93例CA病变 (狭窄≥ 70 % )患者作Leaman记分 ,左室壁运动功能作Cortina记分和HRV时阈分析。结果全组 93例中CA记分与左室壁运动功能记分呈弱相关 (r =0 .2 6 ,P <0 .0 5 )。在NCC组中 ,CA记分与左室壁运动功能记分呈密切正相关 (r=0 .5 4 ,P <0 .0 1)。全组 93例的CA记分与HRV各项指标无相关。而在NCC组中 ,CA记分与HRV的SDNN、DNNI、rMSSD和PNN 5 0呈负相关 (r分别为 - 0 .4 5 ,- 0 .4 2 ,- 0 .34和 - 0 .33,P <0 .0 1或 0 .0 5 )。结论CA的病变程度与左室壁运动功能及HRV的关系取决于病变的CA有无侧支循环 ,而侧支循环对CA病变患者的左室壁运动功能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及伴左心室肥厚(LVH)心率变异性特点,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减低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PH患者70例,其中不伴LVH的患者39例,伴LVH的患者31例;选择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结果PH患者伴LVH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非LVH组与对照组(P〈0.05);PH患者HRV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PH左室肥厚伴室性心律失常组HR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血压尤其是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的HRV减低,即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能力减弱。HRV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无创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延长(72 h)动态心电图监测慢性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非持续性室速(NSVT)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80例慢性心衰患者,对其行连续72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是否检出NSVT将其分为NSVT组(n=30)和无NSVT组(n=50),分析组间HRV指标的差异及NSVT与24 h、48 h、72 h的HRV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NSVT组中各项时域指标均低于无NSVT组,但两组间仅24 h内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频域指标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SVT组LF/HF显著高于无NSV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中的各项时域及频域指标在24 h、72 h仅SDNN、LF/HF与NVST显著相关,48 h时SDNN、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数的百分比(PNN50)、LF/HF与NVST显著相关性,仅48 h中SDNN与NSVT成中等程度相关,其余指标与NSVT成低度相关.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NSVT的检出率呈升高的趋势,而SDNN均值则随之降低,NYHA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72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慢性心衰患者的HRV与NSVT有一定的相关性,SDNN降低及LF/HF升高可作为NSVT的预测因子,从而进一步判断心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力群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1):969-97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点及心功能损害程度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对6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的心率变异性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差异.结果心力衰竭组正常R-R间期总体标准差、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窦性心搏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总功率、低频功率和高频功率低于健康对照组,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随着心功能受损程度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进一步减低,其中低频功率较敏感.结论检测心率变异性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可反映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同时为心力衰竭程度的预测和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心病病人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对32例行EECP治疗的冠心病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做HRV检验,并与正常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结果反搏后7 d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邻近的两个窦性心律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百分率(PNN50)、24 h内每5 min节段窦性心律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与反搏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10~3.850,P〈0.05);反搏后SDNNind、rMSSD、PNN50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心率变异(HRV)、Q-T离散度(Q-Td)和心室晚电位(VLP)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9AMI)预后的价值。方法 40例AMI患者HRV(SDNN)、Q-T、VLP测定,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人AMI组SDNN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P〈0.001),Q-Td明显延长(P〈0.001),VLP阳性率明显增高(P〈0.01)。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组与非事件组HRV(SDNN)、Q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植物神经功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26例进行了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心率变异性(heart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的冠心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和HRV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筛选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HRV预测指标。结果:HRV各项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中的LF、VLF、HF均有随着室性心律失常程度的加重而降低的趋势.时域指标中的SDNN、SDANN、ASDNN、PNN50b与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呈弱负相关(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SDANN为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结论:HRV与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呈弱负相关。SDANN为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早期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行干预治疗,可能有利于减少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马东  刘金波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43-184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尿微量白蛋白(UAER)的相关性。【方法】将4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小时UAER不同分为糖尿病UAER正常组(22例)和糖尿病UAER升高组(20例)。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其HRV,以此来检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UAER升高组患者的全程内相邻正常窦性心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内每5min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相差〉50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均明显低于UAER正常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P〈0.01)。且UAER与HRV显著负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UAER升高组,HRV的各项指标减低显著,心脏自主自神经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亮  陆志华  肖春晖  张庚  鲍聪 《中国临床医学》2001,8(2):124-125,12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h内接受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按溶栓后冠脉有无再通分为再通组(36例)和未再通组(24例),测定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和溶栓治疗后的心率变异性(SDNN和RMSSD)。结果:溶栓前两组Q-T离散度无差异。溶栓后Q-T离散度再通组明显低于未再通组(P<0.05),再通组明显大于未再通组(P<0.05)。在再通组SDNN和RMSSD和Q-T离散度的下降值之间非常显著相关(Ps<0.01,Pr<0.02),而未再通组没有发现这种相关性(P>0.05)。Lown氏分级3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溶栓前再通组与未再通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后再通组显著低于未再通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有效的溶栓治疗可缩短Q-T离散度,提高SDNN和RMSSD,改善心肌电稳定性和植物神经功能,并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心率变异和Q-T离散度的下降值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结合可提高对恶生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提高对溶栓疗效的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除了和Q-T离散度显著增大有关外,还有可能与心率变异(SDNN和RMSSD)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的心率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 (EH)伴左心室肥厚者的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及与左心室肥厚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16 8例EH患者和 6 2例正常人 2 4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H无左心室肥厚组仅相邻正常R R间期差值 >5 0ms的百分比 (PNN5 0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EH左心室肥厚组的各项HRV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EH左心室肥厚组的 2 4h正常R R间期的标准差(SDNN)、5min平均正常R R间期的标准差 (SDANNindex)和 5min正常R 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 (SDNNin dex)又显著低于EH无左心室肥厚组 (P <0 0 1,P <0 0 1,P <0 0 5 )。结论 EH左心室肥厚患者的HRV降低 ,HRV与左室肥厚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