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对于维系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随着研究的深入,业界对于维生素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这也推动了维生素类药物的研发。本文全面介绍了维生素的类型和作用,并综述了近年来维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为其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K2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生素K2,雷洛昔芬和双膦酸盐类药物(如依替膦酸盐,阿仑膦酸盐,利塞膦酸盐)在日本广泛应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雷洛昔芬和依替膦酸盐能降低椎骨骨折的危险,阿仑膦酸盐和利塞膦酸盐能降低脊椎及髋骨骨折的危险。维生素K2通过骨钙蛋白或类固醇及异质物受体的γ羧化作用可以刺激骨骼生成,从而降低椎骨骨折的危险。联合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和维生素K2比单独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在防止椎骨骨折中更有效。联合应用维生素K2和雷洛昔芬可有效防止绝经后妇女脊椎和髋骨骨折。维生素K2缺乏、血浆中未羧化骨钙蛋白水平较高,可导致老年妇女髋骨骨折。因此,对于维生素K2缺乏引起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应用维生素K2与双膦酸盐类药物或雷洛昔芬联合应用来治疗,其中维生素K2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K1肌注致局部红斑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远  严之纯 《贵州医药》1999,23(3):232-232
维生素K是一族含有甲萘醌结构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由苜蓿所得者为维生素K1(现已能人工合成);由腐鱼粉或肠道微生物合成的为维生素民;人工合成有亚硫酸氢销甲萘醌(维生素K3)和乙酰萘醌(维生素K4)。肝内合成凝血酶原必需维生素K的参与,维生素K用于阻塞性黄疸、胆瘘患者,新生儿出血性素质及双香豆素、水杨酸钠等药物及其它原因所致的凝血酸原过低情况。随着近年来对维生素K的广泛研究,扩大了这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由于它具有松驰平滑肌的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胆绞痛、胃肠道痉挛性疼痛。支气管哮喘。同时对慢性肝…  相似文献   

4.
胡秀红  黄麦翠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399-2400
维生素K1是一种治疗出血性疾病的常用药物,作用于维生素K1缺乏引起的出血、新生儿出血及各种疾病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等,尤其适用于因肝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而出血者[1].维生素K1是维生素类药物,是肝脏合成因子Ⅱ、Ⅶ、Ⅸ、X所必需的物质[2].维生素K1缺乏可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3-4].  相似文献   

5.
安鸿 《黑龙江医药》2009,22(2):177-178
维生素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有机物,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代谢、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不可少的一类活性药物。维生素类药物价廉易得;应用较多,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人们又陆续发现了其新的作用,现就维生素类药物在妇产科的新用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lopathy, 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重者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是伤残儿童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治疗是一个综合性过程,药物治疗是措施之一。笔者现将近年来关于新生儿HIE药物治疗综述如下。 1 氧自由基抑制剂和消除剂 氧自由基(OFR)及其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在新生儿脑缺氧缺血性损伤的作用已被证实。脑缺氧缺血性损伤不仅发生在脑缺氧缺血期,在恢复期仍可发生,且更为严重,这与再灌注损伤和OFR有关〔1〕。王新华等〔2〕对125例HIE患儿应用抗氧剂(复方丹参注射液、维生素C、维生素E)加脑活素治疗,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婴儿出生后6h内,早期应用抗氧剂治疗疗效明显优于晚用组。王小红等〔3〕实验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脑活素治疗新生儿HIE疗效相似且安全。此外,本类药物还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通过在临床上应用维生素D对新生儿过敏性疾病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我院50例缺乏维生素D的新生儿进行分组讨论。其中常规组25例新生儿不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对照组25例新生儿进行维生素的补充,然后对比两组新生儿分别出现小儿佝偻病、糖尿病、哮喘、下呼吸道感染的人数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对照组中进行维生素D补充的新生儿没有出现小儿佝偻病,出现先天性糖尿病新生儿有1例,出现哮喘新生儿平均有3例,占总人数的12%,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新生儿平均有3例,占总人数的12%。常规组没有补充新生儿维生素D,出现小儿佝偻病的有10例,占总人数的40%,出现糖尿病的新生儿有13例,占总人数的52%,患有哮喘和下呼吸道分别有15例,都占总人数的60%,而计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记录数据具有临床意义,对于新生儿出现过敏性疾病,缺乏维生素D的新生儿患病率大大高于不缺乏维生素D的新生儿,所以缺乏维生素D可以导致新生儿免疫调节能力降低,感染病毒机率增高。结论:维生素D对新生儿过敏性疾病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问题解答     
[问]为什么吩噻嗪类药物不宜与维生素k_3并用答:临床处方时有将吩噻嗪类药物与维生素k_3同时并用,但有报告指出:吩噻嗪类药物可被维生素k_3氧化破坏,从而导致两药作用减退或失效。吩噻嗪类药物包括氯丙嗪、异丙嗪、奋乃静等,其盐酸盐极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E局部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临床已取得良好效果,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于2004年11月在应用维生素E局部按摩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局部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魏玉碧  邱少芹 《中国药事》1996,10(4):287-289
浅谈大剂量应用维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魏玉碧邱少芹邱传论(山东省苍山县人民医院277700)维生素为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一类物质,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在动植物食物中摄取。维生素的主要用途是防治各种原因导致的人体内维生素缺乏症。但近年来,随着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维生素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认识水平。方法 :对维生素类药物致156例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 :维生素类药物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不良反应多 ,休克和死亡率高 ,尤其对高敏体质者 ,应尽量采用口服给药  相似文献   

12.
静脉血栓性疾病非手术治疗的主要药物有:抗血小板类药物、肝素类药物、长效抗凝类药物和纤溶及溶栓类药物。其中长效抗凝剂是维持抗凝治疗的主要药物。而华法林是目前最常用的长效抗凝药物,是目前临床是惟一使用的维生素K拮抗剂。个体差异大,应用过程中与其他治疗药物的相互协同、相互拮抗问题比较突出,如果观察不及时,应用不得当,将会出现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主要发生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为进一步探讨维生素K预防性应用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胶乳凝集半定量方法对67名健康成人献血员、30例2~4日正常新生儿、33例肝病患者(7例肝癌、20例肝硬化、6例慢性肝炎)及服用华法令者21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者10例血浆中异常凝血酶原的存在状况进行了检测并对异常凝血酶原的生成与体内维生素K状况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异常凝血酶原的检测有可能发展为观测体内维生素K状况,早期诊断体内维生素K利用障碍或缺乏所致出血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5.
69例维生素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许静  李燕  徐进 《中国药房》2007,18(17):1343-1344
目的:探讨维生素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利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的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检索1994~2006年3月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筛选维生素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69例,并查找原文,建立相关数据库以统计、分析。结果:69例过敏性休克中,女性显著多于男性(P<0·05);致过敏性休克共涉及11种维生素类药物,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的发生率最高(44·93%)。结论:维生素类药物可致过敏性休克,临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廖华  王珊 《中国药事》2013,(12):1314-1317
目的为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处方,依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点评,通过药物使用频率,分析常用抗感染药物、激素类药物、维生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结果儿科抗感染药物、激素类药物的使用频率较高,维生素类注射液有超剂量使用现象,中药注射液的使用率有所降低。结论需降低抗感染和激素类药物的使用率,通过对不合理医嘱的及时干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临床常用药物对尿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确诊的由于服用药物导致的尿常规检查结果异常患者10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应用尿液分析仪HT-150及奥林巴斯电光显微镜进行检测。采样过程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完成,送检时间均在2h范围内。检查时记录患者的自然情况信息及采样时间。结果:LEU检测中,庆大霉素、先锋霉素、高浓度草酸、甲醛可以引起假阴性结果;呋喃坦啶类药物可以引起假阳性结果。 KET检测中,头孢类抗生素、左旋多巴、BSP类药物会造成假阳性结果。NIT检测中,维生素类药物会造成假阴性结果。BIL检测中,维生素C和亚硝酸盐类药物会造成假阴性结果;氯丙嗪类药物会造成假阳性结果。 PRO检测中,青霉素类药物会造成假阴性结果;喹啉类、季铵盐类药物会造成假阳性结果。GLU检测中,青霉素、维生素C、左旋多巴类药物会造成假阴性结果。结论:在尿常规中PRO、GLU、NIT、KET、LEU等指标很容易受到常用药物的影响,临床一些常用药物,如维生素类、青霉素类、头孢类等抗菌药很容易导致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异常。  相似文献   

18.
《中南药学》2017,(4):476-479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药物,是临床调脂的基础药物。肌病是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横纹肌溶解则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近期发现维生素D缺乏可增加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的发生风险,但这仅仅是临床观察现象,暂无机制研究的报道。本文综述了维生素D缺乏增加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文献,推测维生素D缺乏影响他汀类药物的可能药动学性质,即通过影响细胞色素P450酶和/或药物转运体OATP1B1的活性,从而增加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发生风险。本综述期望为他汀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维生素D缺乏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9.
广义烟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可进一步划分为烟酸和烟酰胺,与其他烟酸衍生物统称为烟酸类药物。因作用靶点或释放特性的差别,烟酸类药物在满足营养需求、疾病治疗以及剂量相关不良反应的特性也有所不同。本文对临床常见的几种烟酸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20,(1):137-140
目的分析茂名市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茂名市地区新生儿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新生儿血清25-(OH) D水平,同时收集新生儿及产妇一般资料。分析所有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状况。以血清25-(OH) D <20ng/mL(50nmol/L)记为维生素D缺乏,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0例新生儿血清25-(OH) D平均值为(19.36±7.89)ng/mL,其中,86例新生儿维生素D严重缺乏,平均值为(9.29±0.39)ng/mL,543例新生儿维生素D轻度缺乏,平均值为(15.08±2.94)ng/mL,260例新生儿维生素D不足,平均值为(24.97±2.78)ng/mL,111例新生儿维生素D充足,平均值为(34.99±3.79)ng/mL,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为62.90%。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居住地(OR=1.582,95%CI=1.211~2.066,P=0.001)、教育程度(OR=0.628,95%CI=0.486~0.811,P=0.000)、日照时长(OR=1.539,95%CI=1.1816~2.006,P=0.001)、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情况(OR=1.571,95%CI=1.211~2.066,P=0.001)、分娩季节(OR=1.187,95%CI=1.046~1.347,P=0.008)是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因素。结论茂名市地区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较高,居住农村、学历低、日照时长短、未常规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及冬春季节分娩是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