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中气药推川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绍城 《山西中医》2002,18(1):35-35
川芎味辛气温 ,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主治气血瘀滞证。余治疑难病证 ,每用川芎 ,取其上行头目 ,中开郁结 ,下调经水 ,既能活血化瘀 ,又可行气通滞 ,辨证而施 ,屡建奇功。1 川芎配羌活 功擅祛头痛对风寒、肝火、痰浊、瘀血等引起的顽固性头痛 ,当取川芎为君 ,以活血通络 ,配以羌活宣发风邪 ,二者相使 ,引药上行脑络 ,奏止痛之效 ,既治表证头痛 ,亦疗内伤头风 ,故《本经逢原》谓 :“羌活与芎同用治太阳、厥阴头痛。”外感头痛多以川芎茶调散化裁 ,内伤头痛 ,肝火旺头痛且胀者 ,辅黄芩、夏枯草、石楠叶 ;久痛不已者 …  相似文献   

2.
<正>"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出自清代医家汪昂的《医方集解·发表之剂》:"此足三阳药也。羌活治太阳头痛,白芷治阳明头痛,川芎治少阳头痛,细辛治少阴头痛,防风为风药卒徒,皆能解表散寒,以风热在上,宜于升散也。头痛必用风药者,以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因风为百病之长,属于阳邪,易袭阳位,且善行而数变,故临床上风药的应用较为常见,然则大多医家过分拘泥于风药可达巅顶之效,多用以治疗头痛、面痛等,大大缩小了风药的应用范围。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精晓医理,  相似文献   

3.
答:川芎辛温升散,活血行气,芳香利窍,祛风止痛,直达头面。随着所配药物的变化,广泛用于多种头痛证。如配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薄荷、甘草的川芎茶调散,治风寒头痛,偏正头痛。配菊花、生石膏、僵蚕的川芎散治风热头痛。再如配桃仁、红花、赤芍等  相似文献   

4.
清代名医沈金鳌认为头痛的病因主要为风、寒客侵,气血不通。他继承张元素及李东垣思想,擅长从六经辨治头痛,同时也究虚实、分六淫辨治,临证常配伍羌活、白芷、川芎、藁本、薄荷、荆芥、防风、升麻、细辛等风药增强疗效。此外,沈氏还提出应对头痛预后客观地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肝、活血、祛风类中药治疗顽固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芎归僵蝎汤(川芎、当归、僵蚕、全蝎、柴胡、羌活等)并随兼症辨证加味治疗顽固性头痛36例。结果:总有效率97%。提示:该组方具有良好的疏肝清肝、养血活血、祛风通络、潜阳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肝、活血、祛风类中药治疗顽固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芎归僵蝎汤(川芎、当归、僵蚕、全蝎、柴胡、羌活等)并随兼症辨证加味治疗顽固性头痛36例。结果:总有效率97%。提示:该组方具有良好的疏肝清肝、养血活血、祛风通络、潜阳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肝、活血、祛风类中药治疗顽固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芎归僵蝎汤(川芎、当归、僵蚕、全蝎、柴胡、羌活等)并随兼症辨证加味治疗顽固性头痛36例。结果:总有效率97%。提示:该组方具有良好的疏肝清肝、养血活血、祛风通络、潜阳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由川芎、羌活、细辛、白芷、荆芥、防风、薄荷、茶叶组成 ,为治风邪上犯清空 ,寒热头痛或头风疼痛之方。笔者认为本方能疏散风寒 ,轻清上浮 ,通络止痛 ,临床随证化裁 ,用治支气管炎、鼻窦炎、荨麻疹、三叉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等有特效 ,现报道如下。1 支气管炎证属风寒咳嗽 ,治宜祛风散寒 ,宣肺止咳。方药 :川芎12g ,荆芥 12g ,防风 12g ,羌活12g ,杏仁 12g ,半夏 12g ,白前12g ,甘草 12g。水煎 2次药液混合 ,多次服下 ,日 1剂。2 过敏性鼻炎证属风邪上犯 ,肺窍不利。治以祛风、通窍为法。药用川芎1…  相似文献   

9.
清代名医陈士铎对头痛的治疗有不少独到经验 ,颇能启迪后学。笔者将《辨证奇闻》中有关头痛的诊治经验总结为五法 ,供同道临证时参考。1 疏风止痛法适用于风邪所致“头痛连脑 ,双目赤红 ,如破如裂”,“走来走去 ,无一定处者”。陈氏根据前贤“头痛每以风药治者 ,高巅之上 ,惟风可到”的论述 ,认为头为诸阳之首 ,脏腑气血聚集之所 ;风性上浮 ,为百病之长。如果风邪入脑或与阳气相战于经络间 ,则头痛发作。故治疗上必须以疏风止痛为主。如救脑汤 (辛夷、川芎、细辛、当归、蔓荆子 )、救破汤 (川芎、细辛、白芷 )等。陈氏对疏风止痛药的选择配…  相似文献   

10.
身痛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一书。由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 12味药物组成 ,功效为活血行气 ,祛瘀通络 ,通痹止痛。临床上灵活应用 ,取效甚捷。现将此方临床随症加减介绍如下。1 头痛患者 ,女 ,36岁 ,教师 ,1997年中医科门诊就诊。患头痛 2年 ,久治未愈 ,缠绵不已。以前额尤甚 ,痛处不移 ,舌质稍暗 ,脉弦涩 ,证系阳明经头痛 ,气血痹阻经络所致。治宜活血行气 ,通窍止痛。投身痛逐瘀汤加减 ,秦艽 10g ,川芎 10g ,桃仁 10g ,红花 10g ,羌活 10g ,白芷 10g ,香附 12g ,牛膝 15g ,…  相似文献   

11.
川芎茶调散始载《和剂局方》,由川芎羌活白芷、防风、薄荷、甘草、细辛、荆芥组成,功能祛风寒、止头痛,为治外感风邪头痛的常用方剂。笔者运用本方加减治疗顽固性眉棱骨痛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董××,男,26岁。卡号:49—397。1982年5月2日初诊:患者眉棱骨痛已有数月,曾经中、西药物和针灸治疗,均为无效。近日来,渐见加剧,且伴有眩晕、恶心、呕吐、飘飘然欲倒之象。患者在轮渡码头工作,常遭风寒侵袭,故巅顶清阳被遏,日久则气血凝滞,络道不通,不通则痛。苔薄白,脉弦浮。治宜祛风止痛。方以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  相似文献   

12.
三白通络胶囊由白芷、白附子、白芥子、白僵蚕、全蝎、蜈蚣、板蓝根、葛根、当归、川芎、赤芍药、姜黄、防风、羌活、蝉蜕15味药材组成,具有疏风化痰、活血通络功效,临床用于风痰瘀阻所致的口眼歪斜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见上述证候者。当归、川芎为该制剂主药,其中阿魏酸是二者的  相似文献   

13.
川芎治头痛的剂量探讨黎治汉,邱建平,吴炳章(福建省龙岩地区第一医院,364000)主题词川芎/投药和剂量,头痛/中医药疗法1外感头痛川芎茶调散为治外感头痛之效方,只要随证加减得当,外感风寒、风热,风湿头痛皆可应用。所谓“高巅之疾,非风药不能到达”。故...  相似文献   

14.
羌活为常用风药,祛风解痉止抽搐,用治破伤风,疏散经络之风,如成药玉真散即以羌活为主药。风药可疗目疾,疏散风邪,明目退翳,中医明目退翳的眼药,多含此药,取其散风明目。羌活一药中药学分类为解表散寒药,一般外感风寒头痛、一身肢节疼痛皆可用此。常与防风、细辛、川芎同用,羌活、防风功用类似,皆为风药,川芎为血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相似文献   

15.
张艳丽 《河南中医》2011,31(1):78-78
顽固性头痛标为头痛,本为内伤。常见证型有肝阳上亢型、寒凝血瘀型、气血虚弱型,以川芎茶调散加减配以中药散剂调糊外敷头痛部位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重用川芎治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又名芎劳,味薄气雄,性善疏通,其祛风散寒止痛、理气活血通络之功颇佳,又秉升散之性,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通过配伍,可用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等各种头痛。该品入肝、胆经,擅于治疗少阳经血瘀气滞头痛,故又常为治偏头痛的引经药。而以其为主药,治疗病久风寒入络、寒凝血瘀之顽固性的偏正头痛和三叉神经痛,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清脑复神液载于卫生部颁布的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九册[1](WS3-B-1838—94),其主方由丹参、川芎、当归、红花、桃仁、赤芍、枣仁、茯苓、五味子、决明子、莲子心、柏子仁、钩藤、远志、半夏、桔梗、竹茹、陈皮、葛根、羌活、白芷等48味中药组成。具有清心安神、化痰醒脑、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神经衰弱、失眠、顽固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所致头痛,眩晕,健忘、失眠等症。  相似文献   

18.
国医大师张磊教授将郁热头痛分为郁热表证、郁热里证,从气血津液辨证治疗热郁头痛。其治疗头痛郁热表证选方用药以“辛散轻清”为主,以宣散表邪、恢复气机出入正常为主,临床常用经验方谷青汤,选奇汤、芎芷石膏汤、清空膏、川芎茶调散、川芎散等加减化裁也为其常用方,多用羌活、防风、白芷等风药。热郁里证头痛为气、血、津液郁滞于脏腑,郁久化热,灼热上扰清窍所致。气壅于内宜清宜泄,头痛合并阳明里热炽盛者,可加石膏,肠道燥屎内结者可用承气汤、大柴胡汤;气滞血瘀宜疏宜和,可用逍遥散、小柴胡汤、散偏汤、镇肝熄风汤等加减治疗;痰热内郁宜消宜导,对于痰热头痛者多以温胆汤、涤痰汤治之;瘀热内结宜行宜下,常用川牛膝、大黄以引血、引热下行。此外,张老师认为,久病瘀阻经络宜通络和络。  相似文献   

19.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散风止痛的作用。笔者现就其治疗头痛的有关问题略述浅见。1 川芎治头痛确有良效《珍珠囊》论川芎“其用有四;为少阳引经,一也;诸经头痛,二也;助清阳之气,三也;去湿气在头,四也。”头痛无论外感或内伤,均能导致头部清阳不展而产生疼痛。川芎上升头面,既可搜风通络镇痛,又能助清阳之气而利窍,故治头痛有良效。古方以川芎为君组方的芎辛导痰汤(《证治准绳》)、川芎散  相似文献   

20.
川芎茶调散原是为治外风头痛而设,张勤修教授临证善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具有风邪特点的耳鼻喉科疾病,对临床中应用川芎茶调散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