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 (m ERO)一阶kernel反应 (FOK) ,检测青光眼视功能损害 ,评价其在青光眼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视野、视盘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 1987年全国青光眼协作组拟定的标准 ,并结合视野选择了 42只青光眼和 16只可疑青光眼共 5 8只眼 ,分为早期、中期、晚期青光眼和可疑青光眼四组 ,同时选择了 3 3只正常眼 ,检测m ERG的FOKP波、N波的振幅和峰时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了四组青光眼与正常对照组的m ERG的FOK ,结果显示 ,1、FOK的P波振幅、N波振幅、N波峰时 ,在正常对照组与三个青光眼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可疑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波峰时在正常对照组与其它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其在鼻上、鼻下、颞下三个象限正常对照组与各期青光眼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FOK的异常检出率 (敏感性 )分别在早、中、晚期 ,可疑青光眼组和正常对照组 ,P波振幅的敏感性分别为 73 3 % ,62 5 % ,10 0 % ,62 5 %。特异性为 72 7% ,N波振幅的敏感性分别为 66 7% ,5 6 3 % ,90 9% ,5 0 % ,特异性为 63 6%。P波峰时的敏感性分别为 73 3 % ,10 0 % ,90 9% ,43 8% ,特异性为 5 1 5 % ,N波峰时的敏感性分别为 5 3 3 % ,5 0 % ,90 9% ,43 8%  相似文献   

2.
早期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观察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一阶kernel反应(FOK)和二阶kerne反应(SOK)。方法:我们采用多焦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RETIscan3.15version)和Humphrey750视野计。检测了38只正常眼和早期开角型青光眼共42眼。记录了mERG的FOK和SOK的P1、N1波的振幅和峰时4个参数。将原始数据转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早期青光眼组,鼻上(SN)、鼻下(IN),颞下(IT),颞上(ST)4个象限以及总和反应FOK的P1波、N1波振幅P1波、N1波峰时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青光眼组FOK正常的鼻颞侧差异消失。早期青光眼组SOK4象限以及总和反应的P1波振幅密度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N1波振幅密度轻度降低(P<0.05)。SOK的N1、P1波潜峰时在早期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青光眼组的mERG检查结果与视野不一致。结论:mERG是一种检测青光眼的敏感方法,可以为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ERO)一阶kemel反应(FOK),检测青光眼视功能损害,评价其在青光眼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视野、视盘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根据1987年全国青光眼协作组拟定的标准,并结合视野选择了42只青光眼和16只可疑青光眼共58只眼,分为早期、中期、晚期青光眼和可疑青光眼四组,同时选择了33只正常眼,检测m-ERG的FOK P波、N波的振幅和峰时,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了四组青光眼与正常对照组的m-ERG的FOK,结果显示,1、FOK的P波振幅、N波振幅、N波峰时,在正常对照组与三个青光眼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可疑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波峰时在正常对照组与其它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在鼻上、鼻下、颞下三个象限正常对照组与各期青光眼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FOK的异常检出率(敏感性)分别在早、中、晚期,可疑青光眼组和正常对照组,P波振幅的敏感性分别为73.3%,62.5%,100%,62.5%.特异性为72.7%,N波振幅的敏感性分别为66.7%,56.3%,90.9%,50%,特异性为63.6%.P波峰时的敏感性分别为73.3%,100%,90.9%,43.8%,特异性为51.5%,N波峰时的敏感性分别为53.3%,50%,90.9%,43.8%,特异性为54.5%.3、FOK的P波,N波的振幅与MD呈负相关(P<0.05),N波的峰时与MD呈正相关(P<0.05),P波的峰时与MD相关性不大(P>0.05).4、FOK的P波振幅、N波振幅与C/D呈负相关(P<0.05),N波峰时与C/D呈正相关(P<0.05),P波峰时与C/D相关性不大(P>0.05). 结论:1、在本文记录参数的条件,m-ERG提供了评价育光眼视功能损害的一种敏感的方法,早期青光眼中m-ERG的FOK振幅和峰时的敏感性均达60%左右,对可疑青光眼,FOK的振幅的敏感性也可达50%左右.2、随着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加重,m-ERG的敏感性逐渐升高,晚期青光眼,m-ERG的FOK振幅和峰时的敏感性达90%以上.3、M-ERG FOK的振幅与MD、C/D呈负相关,N波峰时与MD、C/D里正相关,P波峰时与MD、C/D相关性不大.4、m-ERG的特异性还不够高,尚未发现具有典型特征性的m-ERG改变.因而在临床上应该是多种检测指标联合观测,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杨蕾  严良  陆豪  丁琦  秦小玲 《眼科新进展》2005,25(6):543-546
目的评价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ple-focus clectroretinogram,mfERG)二阶kernel反应(second order kernel,SOK)对原发性青光艰视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与视野视盘的相关性。方法检查原发性青光眼42眼。其中早期青光眼15眼,中期16眼,晚期11眼,高眼压症16眼,并检测33眼正常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各组SOK成分参数P1波振幅和峰时,N1波振幅和峰时;同时检测平均视野缺损(MD)和杯盘比(CD)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ANOVE和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学处理。结果P1波振幅和峰时在正常对照组与中、晚期青光眼组间有显著性差异;N1波振幅在正常对照组与中、晚期和高眼压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1波振幅和峰时、N1波振幅在晚期青光眼组与其他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与早期青光眼组鼻上象限P1波峰时有显著性差异;与高眼压症组鼻上象限P1波振幅,鼻下、颞下象限N1波振幅有显著性差异,高眼压症组、早期、中期、晚期青光眼组P1波振幅的异常检出率为50.0%、66.7%、56.3%、100.0%;N1波振幅为:62.5%、53.3%、50.0%、81.8%;P1波峰时为:31.3%、60.0%、100.0%、90.9%;N1波峰时为:50.0%、53.3%、31.3%、45.5%.MD值的大小对P1波振幅、峰时和N1波振幅大小的影响。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03,P=0.018,P=0.002)。结论mfERG提供了评价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一种敏感性的方法,但尚未发现具有典型特征性的mfERG改变。因而在临床上应该是多种指标联合检测,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龚铠  刘东伟  王炜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915-1917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一阶(first order kernel,FOK)和二阶(second order kernel,SOK)反应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4-06/2015-05确诊为2型糖尿病,但眼底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2例58眼作为糖尿病组,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反应、二阶反应检查,并与同期门诊检查的正常组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FOK总和反应b波潜伏期无明显延迟,而b波的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9,P=0.012).糖尿病组SOK总和反应b波的峰时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3,P=0.025),且b波的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3,P<0.01).糖尿病组a波在FOK和SOK中的振幅和潜伏期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b波振幅、潜伏期分别与糖尿病病程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波振幅与病程呈负相关,而b波潜伏期与病程无相关性.结论: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FOK、SOK均有变化,主要反映在b波的振幅变化.  相似文献   

6.
严良  赵婕  丁琦  徐翀  秦洁  陆豪 《临床眼科杂志》2006,14(3):207-20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早期视网膜病变时视网膜功能的变化。方法对中心视力正常、眼底正常或为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分别行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 ERG)一、二阶kernel反应(first and second order kernel,FOK&SOK)检查。将结果正常同龄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1环(黄斑中心凹)的FOK P_1波振幅密度值降低,后极部30°视网膜总合反应的N_1、P_1波峰时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92,P=0.0136;t=2.1124,P=0.0391和t=2.0241,P=0.0477);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环(黄斑中心凹)的SOK P_1波振幅密度值降低,峰时延迟,后极部30°视网膜总合反应的P_1波振幅密度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00,P=0.0086;t=2.5515,P=0.0136和t=2.7990,P=0.0070)。结论糖尿病眼中心视力尚正常时,由mf-ERG检得的黄斑中心凹和后极部视网膜功能已有异常;kernel反应异常表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内、外层视网膜功能均已受到损害,kernel反应的振幅和峰时是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并评估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二阶Kernel反应(SOK)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POAG患者 45例(78眼),分为早期、进展期、晚期。正常对照 24例 (48眼 )。对所有对象行mfERG检查,记录各环、象限的SOK的P1波反应密度和潜伏期,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正常对照随着离心率的增加, 5个环的SOK的P1波反应密度明显下降,潜伏期无明显变化; 4个象限的SOK的P1波反应密度及潜伏期无明显变化。POAG早期1环、2环及 4个象限SOK的P1波反应密度均比正常对照降低;进展期和晚期各环和各象限的SOK的P1波反应密度均比正常对照组降低;POAG各期之间的各环及各象限的SOK的P1波反应密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潜伏期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OAG各期的各环及各象限的SOK的P1波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SOK在POAG早期、进展期、晚期的敏感性依次为 74 19%、88 00%、100 0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总体敏感性为 85 90%,特异性为 79 17%。 结论 mfERG的SOK的P1波反应密度可以较敏感地检测出POAG各期视功能的损害,对POAG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检查与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Ⅲ)测量盘沿面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早期POAG患者25例(25只眼),可疑青光眼患者25例(25只眼),正常对照组25冽(25只眼),分别进行HRT—Ⅲ及P-ERG检查,观察检查结果异常率,并分析HRT-Ⅲ盘沿面积与P-ERG N95振幅的相互关系。结果在早期POAG组,P-ERG、HRT—Ⅲ检测异常率分别为72%、32%,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可疑青光眼组,HRT-Ⅲ、P-ERG检测异常率分别为20%、60%,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HRT-Ⅲ、P-ERG检测异常率分别为20%、12%,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在早期POAG组,盘沿面积与N95波振幅在颞上、鼻下、鼻上区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78、0.418、0.444;可疑青光眼组,盘沿面积与N95波振幅在颞下区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496;正常对照组,盘沿面积与N95波振幅在鼻上,鼻下区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49、0.438。结论在POAG的早期诊断中,P-ERG的检测异常率明显高于HRT-Ⅲ,且盘沿面积与N95波振幅存在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查将更有助于POAG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丁琦  陆豪  严良  杨蕾  赵婕  熊毅 《临床眼科杂志》2007,15(6):551-554
目的探讨多焦视觉电生理(mf-ERG)二阶反应(SOK)中各环及各象限P_1波振幅和潜伏期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mf-ERG对正常组25例(36只眼)和POAG组50例(82只眼)进行检测,将mf-ERG SOK各环及各象限振幅和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早期POAG组第1-5环SOK P_1波反应密度值和潜伏期均较正常组降低,但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颞上、颞下象限P_1波反应密度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48、0.043);中期POAG组第2-4环P_1波反应密度降低和潜伏期较正常组延长,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4个象限振幅P_1波反应密度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鼻上、颞上象限P_1波潜伏期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晚期POAG组除第1环P_1波反应密度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4环及各象限振幅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5环及颞侧P_1波潜伏期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潜伏期均较正常组延长(P<0.05)。结论mf-ERG的SOK是分析视觉系统的非线性成分,主要反映的是视网膜内层的功能,第2~4环P_1波反应密度和潜伏期的异常有助于POAG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尤其是颞侧视网膜P_1波振幅反应密度值随着病程的进展而降低,SOK P_1波反应密度和潜伏期异常可以较敏感检测出各期POAG视功能损伤程度,从而客观评价和反映各期POAG疾病对视网膜功能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黄斑病变的M-ERG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 (M ERG)观察视网膜功能。方法 :对 16例 (16眼 )经眼底荧光素造影证实的单眼黄斑区病变 (中浆、老年性黄斑病变、外伤性黄斑出血等 )者分别应用二进制短M序列记录多焦视网膜电图 (RETIscanMultifocalERG ,M ERG)及按ISCEV标准记录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GanzfeldF ERG) ,分析患眼与对侧眼的M ERG一阶kernel反应 (FOK )、F ERG混合最大反应 (MCR) ,评价其视网膜功能。结果 :16例黄斑区病变眼的M ERG中心 1环P1波振幅密度值较对侧 (正常 )眼明显降低 (P <0 0 1)、峰潜时缩短 (0 0 10 0 5 ) ;而F ERGa、b波振幅、峰潜时与对侧正常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正常眼M ERG中心 1环的P1波振幅密度值最大、峰潜时最长。结论 :黄斑区病变可使M ERG中心 1环 (黄斑中心凹周围 0~ 5°区域 )的一阶kernel反应振幅降低、峰潜时缩短 ;短M序列记录时程短、采样少 ,可能更适合固视力差或检查欠合作者 ;M ERG通过不同的kernel反应可反映视网膜外层 (感光细胞层 )和内层 (神经节细胞等 )的功能 ,对评价后极部尤其是黄斑区视网膜功能有独特作用 ,其优越性大于全视野ERG。  相似文献   

11.
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一、二阶函数核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fERG)一、二阶函数核的波形及视网膜分布特点。方法:使用VERISScienceTM4.0系统,采用对比度为96%的103个六边形刺激模式,记录了17只正常人眼mfERG。结果:与一阶函数核相比较,mfERG二阶函数核波形较复杂、子波较多。其中一片反应一般有三个正向及负向波,而二片反应有四个正向及负向波。除潜伏期外,二阶函数核与一阶函数核振幅反应的视网膜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以中心凹处振幅密度反应最大,随离心度加大振幅逐渐降低;上方视网膜反应大于下方视网膜,颞侧视网膜反应大于鼻侧视网膜。但总能量明显小于一阶函数核。结论:正常人mfERG二阶函数核的视网膜分布特点与一阶函数核基本一致,二阶函数核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是否具有特异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技术用于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准确性及实效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于2014 年10 月至2016 年3 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并确诊的POAG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86眼)作为青光眼组,其中早、中、晚期组分别为20例(27眼)、20例(29眼)、20 例(30 眼)。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 例(120 眼)作为对照组。各组研究对象分别通过mfERG进行技术诊断,观察比较mfERG二阶反应各环与各象限的P1 波反应密度值及潜伏期。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 χ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期青光眼组1~5环的P1波反应密度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颞下、颞上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期青光眼组2~5环及4个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晚期青光眼组1~5环及4个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早、中、晚期青光眼组1~5环及4个象限P1波的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期青光眼组中,晚期青光眼组较早期青光眼组潜伏期延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fERG 1~5 环P1波潜伏期和密度值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青光眼视网膜的损害程度,对诊断早期POAG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单眼弱视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蕾  严良  陆豪 《眼科新进展》2002,22(4):256-258
目的 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ERG)技术,同时记录分析视网膜的线性成分(一阶kernel反应)和非线性成分(二阶kernel反应),从而可以了解视网膜不同层次,不同部位的功能及是否存在异常。方法 共观察了18例单眼性弱视按1987年全国斜弱视学组标准确诊,采用德国Roland公司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用M系列刺激,检查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5个环61个六边形的一阶kernel反应(firt order kernel,FOK)和二阶kernel反应(second order kernel,SOK)。结果 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一阶kernel反应各环的振幅密度值与对侧眼无差异;(2)二阶kernel反应的第一环的振幅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对侧眼;(3)二阶kernel反应的2-5环的振幅密度值与对侧眼无差异;(4)一阶kernel和二阶ker-nel反应的各环的峰潜时与对侧眼无差异。结论 (1)弱视眼视网膜感光细胞层无异常改变,不存在损害;(2)弱视眼黄斑部可能存在视网膜内层及x型神经细胞的损害;(3)弱视眼神经信息的传递在视网膜层无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PERG)和蓝黄视野(blue-on-yellow perimetry,B/YP)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早期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5例42眼标准自动视野检查正常的可疑开角型青光眼(SOAG)患者和25例50眼正常人PERG的P50,N95波的振幅、峰时值和B/YP的视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SOAG患者中,PERG检查19例34眼的P50,N95波振幅下降,峰时延长,B/YP检查18例32眼视野出现异常,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OAG患者PERG和B/YP的异常结果表明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已经受损,两者联合应用是POAG早期诊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毛欣  李翔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2):238-240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大鼠慢性高眼压(elev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EIOP)模型视功能损害的干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烙闭上巩膜静脉法,制作大鼠EIOP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补肾活血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8wk末处死大鼠,观察其对EIOP大鼠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造模后大鼠IOP明显升高,在造模后8wkIOP为造模前的3倍,补肾活血有轻度的降眼压的作用;对大鼠mfERG一阶函数核(first order kernel,FOK)的总波及1,2,3,4环P1波反应密度、总波P1波峰潜时、2环及3环N1波反应密度,3环、4环N1波峰潜时有恢复。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可改善大鼠慢性EIOP模型的视功能,有助于mfERG反应密度和波峰潜时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正常人和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不同分区的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visualevokedpoten-tial,mfVEP),评价mfVEP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法国VisionMonitor多焦视觉电生理仪的二阶kernel技术检测21例32只正常对照眼、37例58只原发性青光眼的mfVEP,将青光眼mfVEP振幅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及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眼行不同分区的比较。结果:正常眼mfVEP的RMS值个体间变异大(变异系数CV=43.05%)。青光眼mfVEP的RMS值在上下半视野,鼻上、颞上、鼻下、颞下四个象限及各个环形分区均较正常对照眼小,且在0~10°环形区域及鼻上象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二者各个区域的潜伏期无差异。结论:正常人mfVEP个体间变异性大;青光眼患者mfVEP振幅较正常人下降,且在中央区域及鼻上象限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