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四时变化而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在《内经》中有很多论述,但《内经》诸篇所论前后不尽一致,后世注家的解释也各有分岐,考证《内经》所论四时刺法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随四时而取用不同的五输穴,一是随四时而采用不同的针刺深浅。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些粗浅看法,以就正于同道。1、取五输,子行母气:随四时变化取用“井、荣、输、经、合”五输穴中不同的穴位,在《内经》中有较明确的论述。《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篇》云:“冬刺井,……春刺荥,……夏刺俞,……长夏刺经,……秋刺合。”《灵枢·本输篇》也云:“春取络脉诸荥大经…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热病,在《内经》一书中内容十分丰富,除了有《热论》、《评热病论》、《刺热病论》、《热病》、《水热穴论》等专门论述外,还在《气穴论》等十四篇文献中有较多记载,至于零星记载的篇章,约占全部著作的一半。这些内容,目前还没有很好整理和继承,本文拟予讨论,并期指正。一、治疗法则1.泄热法:如《灵枢·刺节真邪》载:“凡刺热邪越而苍,出游不归乃无病,为开通辟门户,使邪得出,病乃已。”就是通过摇针孔、开经络,使热邪外泄的治疗方法。具体施针时,除了用泻法外,比较多的是运用放  相似文献   

3.
刘金法 《四川中医》1997,15(6):14-15
《素问·刺要论》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人体不同组织的病变,所采用的针刺方法各不相同,《灵枢·官针》概括人体表、脉、肉、筋、骨五体的不同,分别论述了多种利皮、刺脉、刺肉、刺筋、刺骨的方法,系统掌握这些刺法将有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现就《内经》中有关五体刺法的论述,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一、《内经》五体刺法的内容1.刺皮法:《灵枢·官针》中的毛刺、半刺、直针刺均属刺皮法。“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即浅刺皮毛以治皮痹;“半刺者,浅内而疾发外,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即…  相似文献   

4.
《内经》刺血络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广 《中国针灸》1992,12(4):42-44
  相似文献   

5.
浅谈《内经》刺络放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中,很多篇论述刺络放血法,见于《灵枢》之《血络论》、《经脉篇》、《脉度篇》等21篇,《素问》之《缪刺论》、《调经论》等10篇中,有完整意思者共百余条。无论从所治病证、所取部位、刺血工具、方法及注意事项等,都有详细记载,纵观全文上下,可看出不仅...  相似文献   

6.
《内经》刺络泻血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络泻血法,又称泻血法、刺血法,古代称之为“刺络”。《内经》162篇中就有46篇(《灵枢》26篇,《素问》20篇)对刺络泻血法作了论述。继《内经》之后,历代医家的医疗实践也证明了刺络泻血法具有适应证广、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特点,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因此,探讨《内经》刺络泻血规律,对促进针灸医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熊继柏 《中国针灸》1997,17(12):745-747
本文从《内经》有关奇病的刺法中,探讨解、病、肉苛等奇特病的证与治。认为解是因气血虚衰或肾精亏虚所致的肢体倦怠的病症。病是由胃气虚弱或元气损伤所致的全身肌肉下垂、肢体瘫软的病症。肉苛是由营卫俱虚、肌肤失养所致的肌肤不仁、肢体沉重的病症。探讨三者的证与治,对临证运用针刺或方药,都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内经》浅刺法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所载刺法名目繁多 ,有“九变刺”、“十二节刺”、“五刺”等。按刺入深浅分类 ,其中属浅刺类的有“毛刺”、“半刺”、“浮刺”、“扬刺”、“直针刺”等 ,这些刺法历史悠久 ,延用至今 ,在针灸临床仍广泛使用。现代应用较广的皮肤针、皮内针、头皮针、腕踝针及近年来发展的腹针等针法 ,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临床运用浅刺法治疗某些病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尤其适宜于一些病位较浅的头面、肌肤、络脉、经筋、皮部等病变 ,如面瘫、痿痹、痛证、痒证等。现就笔者临床运用《内经》浅刺类针法的体会略举一二 :1 毛刺法治风寒表证…  相似文献   

9.
《内经》刺痹法临床应用心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伟  程玲 《四川中医》2007,25(4):26-28
《内经》论针治痹证,强调辨证施治,补泻分明,且针法丰富。据《内经》之论,临床用以治疗各类痹证,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10.
虞成英 《中医研究》1991,4(4):39-41
《内经》中针灸治疗热病的方法涉及到刺灸的种类、刺灸手法、针具的选择、选经取穴、刺灸宜忌种种。这些丰富的经验是祖国医学重要遗产,为中医针灸治疗热病、急症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具有挖掘、继承、发展、创新的必要,本文仅就《内经》关于刺灸治疗热病的方法归纳,分析于下。表里并刺两解邪热治热法《内经》在论述针刺治疗热病中十分重视同剌表里两经,特别是热而呈现危急证候者。 1.五脏热表里刺:热病所致重症,多为外邪由  相似文献   

11.
《内经》刺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对刺禁论述颇多,如《素问·刺禁论篇》、《灵枢经·五禁》篇有专门论述,其他多篇也均有涉及。内容包括部位刺禁——五脏、血脉、形体诸窍刺禁,穴位刺禁,操作刺禁——留针禁忌、补泻禁忌、深浅禁忌、时间禁忌、病者刺禁等。这类刺禁产生的原因有重要脏器禁刺、针具落后、缺乏消毒措施、师传经验等。从现代医学知识来看,刺禁理论确有一定的科学性,涉及到针刺禁忌、针刺注意事项及针刺不当造成的危害,不仅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对针灸临床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内经》刺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4.
李茎 《新中医》2018,50(12):268-269
通过总结《内经》中缪刺法相关理论、取穴、治疗应用,进一步分析了笔者临床中应用缪刺法取穴、治疗疾病的心得体会,指出缪刺法是传统针灸学中的一种奇治法,对痛证的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俞兰英 《山西中医》1991,7(6):35-36
《内经》刺法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这些刺法历史悠久,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一、半刺:五刺中的半刺“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的针法,说明刺得很浅,只刺到皮肤。临床上常用此法治疗浅在性病症和儿科病症。我们用此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介绍如下。方法:用5分~1寸毫针,刺患侧面部穴位(面神经麻痹常用穴),配健侧的合谷穴,除了合谷用常规刺法外,面部穴位均用半刺。  相似文献   

16.
几种《内经》刺法的临床应用200050上海市同仁医院徐华娣《内经》刺法,九刺、十二刺、五刺等。这些刺法,虽说历史已久,但在临床上仍有重要应用价值。一、半刺:五刺中的半刺,“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投毛状,以取皮毛,此肺之应也。”在针刺时必须注意不要...  相似文献   

17.
《内经》关于刺禁的论述是当时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其中大部分内容对于指导针灸临床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整理研究,后世医家对这些论述或拘泥不化,或过分发挥,以至于很多确有疗效的针灸治  相似文献   

18.
略论《内经》刺血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血疗法又称“刺络”,是针刺方法之一。在《内经》中刺血疗法散在四十多篇文章中,对刺血原则、依据,应用方式以及作用均作了广泛的论述。本文根据《内经》有关记载予以整理,探索其规律,使之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一、刺血原则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特点,刺血疗法也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四诊,辨明证候属性,根据病情选用适当腧穴或部位进行治疗。 (一)血实宜决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血实宜决之。”张景岳解释说:“决为泄去其血也。”《素问·调经论》:“血有余,则泻其盛  相似文献   

19.
小议《内经》中巨刺、缪刺法的治疗范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中有关巨刺、缪刺的原文进行分析,发现巨刺、缪刺二法的治疗范围是包括眼、耳、鼻、口、唇、齿、喉等五官疾病及胸腹、二便、情志等在内的多种疾病,其治疗原理是疏通经络而达到“通则不痛”,体现了中医治病“抓病机”的特点,对于临床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刺络放血疗法探源--析《内经》刺血络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黄帝内经》关于刺血络疗法的论述,据中医基本^[1]理论和临床法则进行分类整理,从刺血疗法的治疗机理、主治范围、处方原则、刺络部位、刺络方法以及刺络出血量等方面进行探讨,说明刺血络法在《黄帝内经》时代、已初步形成了以脏腑经络气血学说为指导的理论体系,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针灸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