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干扰素和卡介苗对肝癌大鼠单核巨噬细胞释放TNF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干扰素和卡介苗对肝癌大鼠单核巨噬细胞释放TNF的影响,方法:以二乙基亚硝胺(DEM)诱发大鼠肝癌,正常大鼠和肝癌大鼠分别腹腔注射干扰素(IFNα-2b)、卡介苗(BCG)或二者联用。从各组正常大鼠和肝癌大鼠体内分离出高纯度的血单核细胞、肺、脾和腹腔内的巨噬细胞,体外分别与人肝癌细胞联合培养,以ELISA酶联反应分别测定培养液中的TNF含量。从未用免疫制剂的肝癌大鼠体内分离出高纯度的血单核  相似文献   

2.
济南假单胞菌苗对肝癌大鼠单核巨噬细胞抗肝癌作用的影响顾云娣(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200032)目的:了解济南假单胞菌苗对肝癌大鼠单核巨噬细胞抗肝癌作用的影响。方法:给肝癌大鼠注射济南假单胞菌苗,连续12周。分别于第8、12、16...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和卡介苗对肝癌大鼠枯否细胞释入TNF和IL—1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分别给予正常大鼠和肝癌大鼠干扰素(IFNα-2b)、卡介苗(BCG)或两者联用。从各组正常大鼠和肝癌大鼠肝中分离出枯否细胞(KC),体外与人肝癌细胞联合培养,分别测定培养液中的TNF和IL-1含量。从未用免疫制剂的肝癌大鼠肝中分离出KC,体外培养给予IFNα-2b或BCG均促进KC(正常和肝癌大鼠,在体和离体)释放TNF和IL-1,并均以两者联用效果最佳,使K  相似文献   

4.
以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分别给予正常大鼠和肝癌大鼠干扰素(IFNα-2b)、卡介苗(BCG)或两者联用。从各组正常大鼠和肝癌大鼠肝中分离出枯否细胞(KC),体外与人肝癌细胞联合培养,分别测定培养液中的TNF和IL-1含量。从未用免疫制剂的肝癌大鼠肝中分离出KC,体外培养给予IFNα-2b、BCG或两者联用,测定TNF和IL-1。结果显示:IFNα-2b或BOG均促进KC(正常和肝癌大鼠,在体和离体)释放TNF和IL-1,并均以两者联用效果最佳,使KC释放TNF为对照组的2~5倍,IL-1活力提高50%~80%。此结果为联用免疫制剂增强KC抗肝癌细胞的最佳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肝癌大鼠在体应用济南假单胞菌苗后单核巨噬细胞的抗肝癌细胞作用顾云娣,白咸勇,成令忠,朱继红,钟翠平(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200032)生物制剂已广泛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如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  相似文献   

6.
细胞融合肝癌疫苗体人抗肿瘤特性及T细胞作用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BERH-2肝癌细胞与自体激活B细胞的融合细胞作为疫苗抗肿瘤作用的特异性,并观察该肝癌疫苗体内抗肿瘤作用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1)应用聚乙二醇(PEG)融合大鼠BERH-2肝癌细胞与激活B细胞制备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92)事先经该肝癌商苗免疫的大鼠分别接种肝癌BERH-2细胞和在鼠膀胱癌NBT-Ⅱ细胞,观察该肝癌疫苗抗肿瘤作用的特异性:(3)该肝癌疫苗免疫大鼠之前或之后,以小  相似文献   

7.
c—fos蛋白在大鼠肝癌发生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0诱发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c-fos蛋白在肝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正常大鼠肝细胞不表达c-fos蛋白,诱癌第4周即可见少量肝细胞呈c-fos蛋白阳性表达。随诱癌发展进程,肝细胞c-fos蛋白表达逐渐增强,至诱癌中期(8-12周),肝增生结节内部分肝于c-fos蛋白阳性表达。诱癌晚期(18周),癌结节内大部分肝癌细胞亦呈c-fos蛋白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BERH-2肝癌细胞与自体激活B细胞的融合细胞作为疫苗抗肿瘤作用的特异性,并观察该肝癌疫苗体内抗肿瘤作用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1)应用聚乙二醇(PEG)融合大鼠BERH-2肝癌细胞与激活B细胞制备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2)事先经该肝癌疫苗免疫的大鼠分别接种肝癌BERH-2细胞和大鼠膀胱癌NBT-Ⅱ细胞,观察该肝癌疫苗抗肿瘤作用的特异性;(3)该肝癌疫苗免疫大鼠之前或之后,以小鼠抗大鼠CD4单抗或抗CD8单抗多次注射,以清除大鼠CD4+或CD8+T细胞,随后观察大鼠的成瘤性。结果:BERH-2细胞不能在经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免疫的大鼠体内致瘤,而NBT-Ⅱ细胞可致瘤;事先清除CD4+或CD8+T细胞的大鼠经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免疫后仍能被肝癌BERH-2细胞致瘤;而经该肝癌疫苗免疫的大鼠,清除了CD4+细胞后不能被BERH-2细胞致瘤,清除了CD8+细胞后则可被BERH-2细胞致瘤。结论: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这种作用与CD4+和CD8+T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9.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DEN诱发大鼠肝癌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化学致癌原N-二乙基亚硝胺(DEN)诱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肝癌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 SD大鼠 75只分成 7组,每天 DEN 8mg/kg i.g 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分别不同途径预防性给予GSH。结果:对照组16w后大鼠的肝脏癌变率为76.5%,伴有镜检典型的弥漫性癌结节、畸型核分裂和重度肝硬化及胆管炎,于 12w及 16w AKP及 γ-GT明显增高;同剂量 DEN 16w伴以 GSH 150mg/kg、300mg/kg、 1000mg/k(ip)及 1000mg/kg( ig) 16w,明显降低癌变率,分别降为11.1%、16.7%、16.7%及18.2%;GSH大剂量组大鼠未癌变,肝组织仅见少量纤维增生,AKT及γ-GT值与正常大鼠无显著差异;DEN诱癌12w后用GSH治疗4w对大鼠肝脏癌变率无明显防治效果。结论:早期用外源性 GSH对 DEN诱发大鼠肝癌有预防作用,DEN诱发肝癌形成后用CSH无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肝癌诱发过程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不同表达。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分别检测非特异性药物反应、非癌性增生性改变和肝癌发生3个阶段6个时相的肝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在诱癌的前2个阶段ICAM-1的表达逐渐增强,到20周左右ICAM-1的表达到高峰,其后表达减弱。结论ICAM-1的这种不同表达可能与细胞因子对肝细胞的不同刺激及肝癌结节的数量和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1.
比较分析了四种不同来源肝癌样品中神经节苷脂的高效硅胶薄板层析(HPTLC)图谱。结果表明,这四种不同来源的肝癌样品与正常肝的图谱比较,示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含双唾液酸的GD区域,所有肝癌样品都有一条含量较正常显著升高的带,而作为正常肝中神经节苷脂主要组分的GM_3在肝癌组织中则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实验性鼠肝癌癌变过程中GPDA总活性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强晖  黄介飞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7,17(4):461-464,487
对化学致癌剂2-FAA诱发鼠肝癌过程中血清、肝组织中GPDA总活性进行动态观察。在肝脏由癌前病变到癌变过程中,早期血清GPDA总活性升高,肝细胞可溶性GPDA减少;后期血清和肝组织中GPDA总活性均升高。研究结果提示,实验鼠肝癌血清GPDA总活性升高,早期是肝细胞释放增加,后期是肝细胞合成增加并释放入血。  相似文献   

13.
用交叉亲和酶联免疫电泳法,对77例AFP阳性血清进行AFP异质体分析。结果AFp-N-L的比率分别为肝硬化组(84.14±110.60)%、急性肝炎组(81.07±6.59)%和慢性肝炎组(77.53±11.42)%,均显著高于原发性肝癌组(62.85±17.69)%,(P<0.05)。表明AFP异质体是比AFP更具有特异性的肝癌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以及其他良性肝病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基因特异性探针,通过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分析五种有代表性的人肝癌细胞系基因组DNA中癌基因hst-1、int-2和c-sea等的结构。在所分析的肝癌细胞系基因组DNA中,未发现上述癌基因发生结构重排和扩增现象。这一结果对进一步研究人肝癌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的分子基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615小鼠可移植性肝癌(H615)组织,用26种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其代谢特点,与正常肝组织相对比,发现该肝癌细胞中糖原消失,酶的变化附合癌组织内糖原合成减弱、葡萄糖分解亢进、但以酵解为主.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过程减弱.糖的异生亦减弱,但通过戊糖支路合成核酸增加.同时伴有氨基酸的跨膜内运增多,细胞内溶酶体酶功能亢进,以及肝癌标志酶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瘦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表达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在原发性肝癌组织表达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肝癌组织及53例癌旁组织制成的组织芯片中Leptin、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CD105、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肝癌组织细胞中Leptin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Leptin表达与肝癌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r=0.380,P〉0.05),与MVD、CD105、Ki67呈负相关关系(r=-0.323、-0.309、-0.309,P〈0.05)。结论Leptin可能抑制肝癌的血管生成及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苏木抗癌有效成分抗移植性肝癌H22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苏木抗癌有效成分 (CAE -B)抗移植性肝癌H2 2的效果 ,以及CAE -B对小鼠微核和TSGF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H2 2肝癌腹水及实体模型 ,测定CAE -B对荷瘤小鼠生命延长率、抑瘤率、微核率及小鼠血清中TSGF含量的变化。结果 CAE -B具有很强的抗移植性肝癌H2 2的作用 ,经治疗荷瘤鼠生命延长率达 1 45 .4% ,抑瘤率达 47.7% ,微核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环磷酰胺 (P〈0 .0 0 1 ) ,治疗组小鼠血清中TSGF含量明显低于H2 2对照鼠 ,且接近正常鼠含量。结论 CAE -B抗癌作用显著 ,致畸率低 ,明显阻碍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产生。CAE -B将是一种新的抗肿瘤中药。  相似文献   

18.
Hep A腹水肝癌小鼠腹腔注射亲癌荧光染料罗丹明6GDN(Rh 6GDN)2.0mg/kg后,肝癌细胞抑制现象出现缓慢而作用持久。癌细胞呈变性形态学改变。于接种肿瘤后第1、3、5d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4ml、Rh 6GDH 0.5mg/kg、2-脱氧葡萄糖(2-DG)1.0g/kg、Rh 6GDN 0.5mg/kg加2-DG 1.0g/kg和5-FU10.0mg/kg后,各组肝癌小鼠的平均生存天数分别为14.3、17.7、16.6、20.7(p<0.01)和21.6d(p<0.01)。上述资料表明Rh 6GDN有直接肝癌细胞毒效应,与2-DG合用于Hep A肝癌小鼠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小鼠肝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jng lymphocyte,TIL)的分离和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运用酶消化加Ficoll或Percoll不连续密度离心法均能有效地获得TIL,两者相比,后者分得的TIL纯度更高(P<0.01)。TIL在含2000u/ml重组白细胞介素2(recombinant IL-2,rIL-2)RPMI 1640培养基中被激活,5~7 d后开始扩增,呈集落样生长,同时肿瘤细胞逐渐减少,至14d左右基本消失。培养40d时TIL扩增到原来的10~5倍,致分裂素PHA刺激的脾细胞上清液或LAK细胞上清液(称条件培养基)可促进TIL的扩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聚金葡素(HASL)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E治疗中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治疗组22例,TAE术后每天皮下注射HASL500~1000IU,30d为一疗程,对照组18例仅行TAE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细胞免疫功能有所好转,对照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但两组体液免疫无改变。治疗组疗效及Karnofsky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E时联合HASL治疗可有效地减免化疗对患者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