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交流淋菌性前列腺炎的实验诊断方法和经验体会。方法:以无菌盐水清洗尿道口,肛门按摩取前列腺液①于无菌试管中留作细菌和支原体培养。②涂干、湿片各一张分别作革兰氏染色和常规镜检。结果:共查前列腺液2655例,检出淋菌72例,占被检总人数的2.71%。结论:从72例淋菌性前列腺炎患中发现其中半数以上患曾患过淋菌性尿道炎(淋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使病原体逆行感染而林菌性前列腺炎。  相似文献   

2.
STD门诊前列腺炎患者致病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性传播疾病(Sexual transmited diesaes,STD)门诊中前列腺炎患者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方法对经筛选后的183例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作细菌病原体检测。结果:经筛选后的183份标本检出STD病原微生物144例。检出率78.7%(144/183),其中检出化脓茵感染29例,阳性率33.3%(29/87),病原体中以支原体居第一位占45.9%,表皮葡萄球菌居第二位占20.7%,CT居第三位占18%。其中2种以上混合感染26例,占14.9%。结论:STD门诊前列腺炎患者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朱永朝 《现代保健》2011,(26):138-139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与病原体的关系,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细菌感染状况和药物敏感程度。方法对临床采集的269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9例患者前列腺液常规检查WBC〉10/HP,卵磷脂颗粒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普通细菌培养共分离出104株细菌,分离率为38.6%。其中球菌54株,占51.9%;杆菌38株,占36.5%;真菌12株,占11.8%。细菌种类以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主;特殊培养中共分离出病原体79株,阳性率29.3%,其中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分别为50株、17株、12株。结论EPS中病原体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晖 《现代保健》2012,(10):25-26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IL-6、IL-8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取前列腺按摩液(EPS),用ELISA法检测IL-6、IL-8的浓度。结果:慢性前列腺炎患者EPS中IL-6、IL-8中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相对于正常对照组,IL-6、IL-8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的水平显著升高,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地区性病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对金山医院性病门诊1289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并做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289例患者中,淋病582例,占45.15%;非淋菌性尿道炎753例,占58.42%,尖锐湿疣170例,占13.19%;梅毒8例,占0.62%。结论:非淋菌性尿道炎发病率最高,男女患者病原体感染差异显著,男性以淋病奈瑟菌为主,而女性则以沙眼衣原体为多,在临床诊治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前列腺液(EPS)中性粒细胞CD64与细菌培养、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支原体(Uu)的检测结果比较,探讨其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9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和22例体检正常人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利用PCR方法检测Ct、Uu,同期结合流式细胞仪和单克隆抗体检测样本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结果 病原体感染样本的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量,均比正常组显著升高,其中模仿葡萄球菌和耳葡萄球菌阳性标本CD64表达量为(3898.319±765.432)个/细胞和(2898.081±135.145)个/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前列腺液内中性粒细胞CD64结果,较细菌培养快速准确.结论 前列腺液内的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量,与其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呈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细菌感染的早期检测指标,为慢性前列腺炎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波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1年10月~2003年10月采用MTC-4微波治疗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8例。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显效率达20.59%(14/68例),总有效率为73.53%(50/68例),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NIH(美国国立卫生院)症状评分总分从治疗前的13.5分改善到治疗后的8.1分,症状程度评分从9.4分改善到5.2分,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WBC)计数(个/HP)由58例≥10个/HP(85.30%),改善到34例≥10个/HP(50%)。疗效与患者的年龄和病程长短无确切关系。结论:微波治疗对慢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疗效,但鉴于慢性前列腺炎的复杂病因,建议仍应以综合治疗为主,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1512例前列腺炎的病原学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前列腺炎病原学情况,为临床诊治前列腺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1512份前列腺炎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念珠菌培养及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 1512例前列腺液标本检出病原微生物1398例,检出率92.46%,其中细菌741株(4901%)、解脲支原体327例(21.63%)、人型支原体134例(8.86%)、沙眼衣原体70例(4.63%)、念珠菌126例(8.34%),混合感染率为22.09%。结论 前列腺炎的病原体主要为细菌、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念珠菌,对临床诊治前列腺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在前列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该组254例,下腹会阴部及腰骶部不适191例,阴囊及睾丸隐痛52例,伴有排尿刺激症状157例。154例均有淋菌性前列腺炎或尿道炎病史。分别取上述患者前列腺液,用FORTONE ACT-2000型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观察其有形成分:细胞、卵磷脂小体、微生物等在前列腺炎症期其形态排列的改变。结果 2.54例患者中被确诊前列腺炎者193例,占76%。该193例前列腺炎患者其前列腺液中有形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结论 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在前列腺炎诊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慢性前列腺炎与念珠菌感染的相关性及耐药状况。方法 取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进行念珠菌分离培养,阳性标本做药敏试验。结果 1226例患者前列腺液中念珠菌阳性125例,阳性率10.20%,其中白色念珠菌72例(5.87%),热带念珠菌26例(2.12%),近平滑念珠菌21例(1.71%),其它6例(0.49%);药敏结果显示,药物敏感性最高为两性霉素(AMB)和制霉菌素(NYS),耐药性最高的为5-氟胞嘧啶(54.2%)。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中念珠菌感染率10.20%,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占5.87%);AMB、NYS为念珠菌最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状况。[方法]对1997~2002年的537例用快速免疫法检测CT,支原体培养法检测UU。[结果3CT阳性率为18.06%(男性为17.63%,女性为18.85%),UU阳性率为37.80%(女性为60.21%,男性为25.43%).2项总检出率为55.87%(女性为79.06%,男性为43.06%):合并感染率为7.26%。20~39岁组阳性率高达80%以上。[结论]性病门诊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应注意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慢性前列腺炎(CP)和性病在病原方面的联系,评价综合疗法治疗性病后CP的疗法。方法治疗前对所有性病后CP患者的前列腺按摩液(EPS)进行相关病原微生物检测;7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用左氧氟沙星治疗(A组),采用左氧氟沙星、α1受体阻滞剂(高特灵)、微波治疗(B组),采用左氧氟沙星、中药、微波治疗(C组)。疗程均为一个月。通过治疗前后EPS白细胞计数及CP症状积分指数(CPSI)评分结果比较3种疗法治疗性病后CP的疗效。结果78例患者EPS中检出性病相关病原者9例。三组患者治疗后EPS白细胞计数和CPS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其中B、C两组下降较A组显著(P〈0.01),B、C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性病后CP和性病之间在病原学上无严格的因果关系,综合疗法治疗性病后CP较单一疗法优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男性尿道炎患者3种病原体的分布,为临床及时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PCR(FQ-PCR)技术,对350例男性尿道炎患者留取的分泌物进行淋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3种病原体DNA的检测与分析.结果 350例尿道炎患者Uu、Ct和NG分别检出142、49、56例,阳性率分别为40.57%、14.00%及16.00%,≥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占16.60%;患者以20~40岁年龄组较多,以农民、工人、个体户人员的发病率较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实时荧光PCR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男性尿道炎性病病原体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前列腺液(EPS)中性粒细胞CD64定量检测,为慢性前列腺感染病原体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100例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5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的EPS标本,对其中的病原体分布及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量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EPS标本中共检出病原体75株,其中检出细菌58株占77.34%,检出解脲脲支原体(Uu)13株、沙眼衣原体(Ct)4株,分别占17.33%和5.33%;Ct和Uu感染患者EPS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EPS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q=9.067~42.116,P<0.05),其中,以模仿葡萄球菌和耳葡萄球菌感染患者EPS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量最高,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华纳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最低为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人型亚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7.034~31.208,P<0.05)。结论革兰阳性菌是引发慢性前列腺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患者EPS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量的升高提示细菌性感染的出现,可作为慢性前列腺感染病原体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慢性前列腺炎与病原体的关系,探讨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病原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常规按摩法获取患者EPS,进行湿涂片常规镜检白细胞(WBC)和卵磷脂小体;普通细菌培养直接接种血琼脂平皿,淋病奈瑟菌用巧克力琼脂培养,衣原体用单克隆抗体胶体会标法,支原体用尿素酶颜色试验培养液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 480例患者前列腺液常规检查WBC>10/HP,卵磷脂颗粒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普通细菌培养共分离出31株细菌,分离率为6.5%.其中球菌17株,占54.8%;杆菌11株,占35.5%;真菌3株,占9.6%.细菌种类以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主;特殊培养中共分离出病原体109株,分离率为22.7%.其中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分别为71株、22株、16株. 结论 EPS中病原体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性病门诊患者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本地区性传播疾病(STD)患者中病原体流行状况。方法 对我院性病门诊初诊2015例病人进行STD常规方法检测、回顾性分析、数据统计处理。结果 对2015病例检测中,确诊STD1266例,支原体、衣原体(CT)检出率分别为23.23%和17.97%,明显高于其它病原体的检出率。288例混合感染者中95.14%(274/288)是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者,女性混合感染率高达21.73%,明显高于男性;少数病人有3~4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现象。结论 深圳宝安地区STD病原体以支原体、衣原体(CT)检出率最高。14.29%的性病门诊患者合并2种以上的混合感染,其中女性高达21.73%。因此,对女性患者诊治时应注意防止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慢性前列腺炎(CP)和性病在病原方面的联系,评价综合疗法治疗性病后CP的疗法。方法治疗前对所有性病后CP患者的前列腺按摩液(EPS)进行相关病原微生物检测。7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用左氧氟沙星治疗(A组),采用左氧氟沙星、α1受体阻滞剂(高特灵)、微波治疗(B组),采用左氧氟沙星、中药、微波治疗(C组)。疗程均为1个月。通过治疗前后EPS白细胞计数及CP症状积分指数(CPSI)评分结果比较3种疗法治疗性病后CP的疗效。结果78例患者EPS中检出性病相关病原者9例。3组患者治疗后EPS白细胞计数和CPS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其中B、C两组下降较A组显著(P<0.01),B、C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性病后CP和性病之间在病原学上无严格的因果关系,综合疗法治疗性病后CP较单一疗法优越。  相似文献   

18.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脲支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主要病原体.国内调查资料显示在性病门诊(STD)就诊者中,NGU的感染人数占20.0%.30.0%。支原体还可导致附睾炎、前列腺炎、输卵管炎、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不育症等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我们于2004年3—8月对STD就诊者进行了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性病的发病特征,遂对1997年3~12月在我站门诊查出的547例性病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我站性病门诊确诊的547例性病患者门诊记录。2结果2.1病种分布:在547例性病病人中,单纯淋病186例,占34.00%;非淋菌性尿道炎92例,占16.82%;尖锐湿疣39例,占7.13%;生殖器疱疹52例,占9.5%;梅毒16例,占2.93%;淋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混合感染112例,占20.48%;尖锐湿疣与淋病混合感染22例,占4.02%;尖锐湿疣与非淋菌性尿道炎混合感染8例,占1.46%;淋病与非淋菌性尿道炎及尖锐湿疣…  相似文献   

20.
经尿道药物滴注结合微波热疗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尿道药物滴注结合微波热疗对性病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支原体或衣原体引起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12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80例 ,经双囊五腔导管尿道内滴注氟罗沙星及前列腺微波热疗结合口服阿齐霉素 ;对照组 4 0例 ,静脉滴注氟罗沙星结合口服阿齐霉素。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 85 .0 % ,病原体阴转率为 93.8% ,前列腺液转阴率 88.8% ,自主症状阴转率为 86 .3% ;对照组治愈率为 72 .5 % ,病原体阴转率为 87.5 % ,前列腺液转阴率 75 .0 % ,自主症状阴转率为 77.5 %。治疗组前列腺液转阴率较对照组高 ,相差显著 ,P <0 .0 5。结论 经双囊五腔导管尿道内滴注氟罗沙星及前列腺微波热疗结合口服阿齐霉素是治疗性病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