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常人与氟骨症病人血清和头发8种微量元素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60名正常人和41名氟骨症病人测定了血清和头发的8种微量元素,包括Cu、P、Zn、Mg、Fe、Ca、Mn和Ba。结果表明:氟骨症病人血清Cu明显高于对照,Zn和Fe低于对照;而发Cu和Mg均明显升高。头发容易收集,更便于临床测定,但不能代替血。最后讨论了8种元素变化的意义,但对其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日本岛津AA-610原子吸收光谱仪和XDY-1型原子荧光光谱仪对92例妇科肿瘤患者和32名正常妇女测定头发铜、锌、铁、硒四种微量元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妇科肿瘤患者发锌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01);良、恶性肿瘤组比较,发锌含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铜/锌比值以良、恶性肿瘤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笔者认为,发锌含量降低、铜/锌比值升高等改变,有可能作为妇科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正常人及各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血液透析病人的血清铜、锌含量,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血清铜含量增高,血清锌降低,铜/锌比值增大。长期血液透析病人锌含量进一步降低,而铜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肝硬变患者锌铜铁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炎后肝硬变患者血清等锌、铜、铁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 方法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3例肝炎后肝硬变患者和32例健康人血清、RBC和白细胞锌、铜、铁的含量,采用一种复合的临床实验室指标积分法判断肝功能损害程度。 结果 肝炎后肝硬变患者血清锌和WBC锌含量降低(P<0.01,P<0.05),RBC和WBC铜含量降低(P<0.01,P<0.05),,WBC铁含量升高(P<0.05)。血清锌含量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负相关(γ=-0.4152,P<0.05,血清铜/锌比值升高(P<0.05)且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γ=0.5056,P<0.01)。 结论 肝炎后肝硬变存在着明显的锌、铜、铁代谢障碍。血清锌含量与肝功能损害密切相关,血清铜/锌比值可作为判断肝功能损害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老年人脑卒中患者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镁含量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并与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脑卒中急性期血清锌、铁以及AKP下降,铜/锌比值增大;恢复期血清锌、铜/锌比值以及AKP恢复正常,血清铁仍降低。微量元素的改变与脑卒中类型(出血性、缺血性)无明显相关,而与脑卒中病程(急性期、恢复期)密切关联,测定血清AKP活力可作为反映机体锌含量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6.
微量元素铁、铜、锌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对胃癌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铁、铜、锌的检测,探讨微量元素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50例胃癌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Cu、Zn和Fe离子浓度,分析胃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血清铜、锌和铁离子含量及铜/锌比值的差异,分析血清铜、锌和铁离子含量及铜/锌比值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1)胃癌患者组血清铜、铜/锌比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锌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铁含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初治胃癌患者血清铁含量高于非初治胃癌患者(P〈0.01);血清锌、铜、铜/锌比2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初治胃癌患者中低分化和未分化患者组血清锌含量低于高分化和中分化患者组(P〈0.05),铜/锌比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患者组(P〈0.05),而血清铜含量2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浸润程度T3和T4患者组血清锌含量低于浸润程度T1和T2患者组(P〈0.05),铜/锌比高于浸润程度T1和T2患者组(P〈0.001),血清铜含量高于浸润程度T1和T2患者组(P〈0.05);血清锌、铜、铜/锌比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定位、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1)铜、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异常与胃癌的发病存在内在的联系。(2)胃癌的病程发展也影响了铜、锌、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异常。  相似文献   

7.
对217例肺结核病人进行了10种血清微量元素测定,结果表明,血清钙、磷、锌、镁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高度显著;铜、铬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铁、铝、镍、锰含量差异无显著性。铜/锌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长期口服INH可引起血清铜下降,服用EMB可引起血清锌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36例胃癌、22例消化性溃疡、86例慢性胃炎,检测血清锌、铜、铁含量,胃癌组血清铜、铜/锌比值较胃良性病组增高,血清锌降低。血清微量元素检测时鉴别胃部良、恶性疾病有一定价值。血清铁测定对两者鉴别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9.
对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和脑脊中锌、铜、铁、锰、镉、镍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血清中铁、镉、镍均增高、白血病组铜/锌比值增大。脑脊液中锌、铁、镉、镍增高。急性白血病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铜、铁、镉、镍几种元素含量的变化与疾病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饮茶型氟骨症患者发和尿中9种元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饮茶型氟骨症患者发、尿中氟、铝、钙、镁、磷、铜、锌、铁、锰9种元素水平。方法在内蒙古饮茶型氟中毒病区陈巴尔虎旗和鄂温克旗,共选择氟骨症患者73人及对照(不饮砖茶的汉族居民)64人,采集发样、尿样。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和时序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分别测定样品中9种元素水平。利用Stat6.0软件,对分析结果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Kruskal-Wallis非参数差异性检验。结果饮茶型氟骨症组发铝、发铁、发磷及尿锰水平呈正态分布,对照组发铝、发磷、尿氟及尿铝水平呈正态分布,而两组发、尿中其他元素均为偏态分布。Kruskal-Wallis方差分析和中位数检验结果表明,饮茶型氟骨症组发铝、发锰、尿氟、尿铝、尿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锌、尿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茶型氟骨症患者发、尿中铝、锰、锌、钙、磷元素存在代谢紊乱,其中铝、锰、锌等元素在饮茶型氟中毒病情发展中的作用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作者采用控制气氛光谱法测定30例正常人1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血清铜、锌、锰、铬和镍的含量.结果CML的血清铜稍高,血清锌和锰稍低于正常人,但无统计学差异.CML的血清铬和镍明显增高(P<0.05),结果导致CML的铜/锌比值高于正常人,而锰/镍减低明显(P<0.02和0.05).CML的血清铬和镍增高,一则可能有助于与类白血病鉴别,二则可能与CML本身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有待进一步明.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3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检测了血清铁、铜、锌、镍、钴、锰、铬、钼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与31例健康人血健康人血清微量元素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肺心病者血清微量元素均有显著变化。血清铁、钼、钴、铬显著升高,锌、镍、锰、钼以及锌/铜比值均显著下降,肺心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改变与肺部感染,缺氧、心功能不全致胃肠道瘀血以及利尿剂的使用有关,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能引起抗体免疫功能的改变,在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硒、锌、铜、铁、钴、铬、钼7种必需微量元素与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的关系.方法 以贵州省兴仁县交乐乡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为调查点,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择砷暴露者(包括病区非病人及轻、中、重度患者)139例为暴露组;同时选择距病区约13 km的非砷污染村村民34例为对照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病区和对照区燃煤、土壤、大米、玉米和辣椒以及暴露组和对照组头发、血液和尿液中砷、硒、锌、铜、铁、钴、铬及钼元素水平.结果 病区燃煤、土壤、玉米和辣椒中含砷量分别为4.894、146.551、0.522、1.440 mg/kg,分别高于对照区的1.980、50.167、0.296、0.948 mg/kg(P<0.05或<0.01);病区土壤中含硒量为5.038 mg/kg,低于对照区的8.948 mg/kg(P<0.05);病区土壤中含铜、铁、铬量及玉米中含铁量分别为44.114、5731.500、98.323、89.996 mg/kg,分别高于对照区的13.473、1298.430、36.839、57.391 mg/kg(P均<0.05).暴露组发砷和尿砷分别为1.985 mg/kg和149.593 μg/g Cr,分别高于对照组的0.670 mg/kg和49.853μg/g Cr(P均<0.01);暴露组发硒为1.706 mg/kg,低于对照组的2.405 mg/kg(P<0.01);暴露组发铁、发铬、血铜及血铜/锌比值分别为88.295、8.933 mg/kg、1.053 mg/L和0.074,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7.970、4.099 mg/kg、0.934 mg/L和0.065(P<0.01或<0.05).发硒与病情发展呈负相关(r=-0.414,P<0.01);发铁、发铬和血铜/锌比值与病情发展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1、0.261和0.250,P均<0.01).结论 病区环境高砷同时存在低硒、高铜、高铁和高铬现象.暴露组发硒偏低,发铁、发铬、血铜和血铜/锌比值偏高,与环境中元素水平变化趋势一致,且与病情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结核性和癌性胸水患者血清及胸水中铜、锌、铁水平,探讨其对鉴别良恶性胸水的意义。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 S)检测32例结核性胸水和32例癌性胸水患者血清及胸水铜、锌、铁水平。结果癌性胸水组血清和胸水铜含量及铜/锌比值显著高于结核性胸水组,而血清和胸水锌含量显著降低(P<0.01)。癌性胸水组血清铁含量显著降低,而胸水铁含量显著高于结核性胸水组(P<0.01)。结论同时检测血清及胸水中铜、锌、铁水平对鉴别良恶性胸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30例慢性老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铁、铜、锌、镍、钴、锰、铬、钼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与31例健康人血清微量元素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均有显著变化,血清铁、铜、钴、铬显著升高,锌、镍、锰、钼以及锌/铜比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作者测定了133例患者血清、组织、胃液及头发中Cu、Zn水平,发现胃癌患者血清中铜有非常显著的增高,手术后血清锌明显升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愈合后组织中锌显著升高。本组资料提示血清Cu测定对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63例乙型慢活肝重度郁胆病人的血清微量元素与胆红素(BIL)、肝脏病理、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及治疗前后含量变化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组病例血清锌基本正常,铁、锰、铜明显高于正常。其中 BIL>342μmol/L 组血清铜明显高于 BIL>171μmol/L 组,兼证组血清铁显著高于淤热组;四种元素含量与肝脏病理分型无明显关系;治疗前后亦无明显差异。对于血清铜与 BIL的关系及兼证组血清铁升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肝病时铜和锌的代谢慢性肝病时微量元素的代谢发生一系列异常,但主要表现为血锌降低、血铜升高、血铁降低;肝锌降低、肝铜增加;以及尿锌和尿铜增加等。锌1939年Patek 和Haig 就注意到某些肝硬化患者的夜盲症不能用维生素A 改善;1959年Valee 首先描述了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锌代谢异常,病人表现为血锌、肝锌降低,而尿锌则反常地升高;1970年  相似文献   

19.
心律失常与血清硒、锰、锌、铜、铁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04例各种心律失常病人和100例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清硒(Se)、锰(Mn)、锌(Zn)、铜(Cu)、铁(Fe)测定。结果发现:①心律失常组血清Se、Mn、Zn、Fe含量明显降低,而血清Cu则升高。②心律失常患者Se/Cu、Se/Mn、Se/Zn、Se/Fe比值显著减低,而Cu/Fe比值增高。③在心律失常病人中,以房颤患者血清Se降低和血清Cu增高最为明显。④病程≥5年患者血清Se、Zn降低及血清铜增高比病程<5年者更为显著。提示:心律失常对人体内Se、Mn、Zn、Cu、Fe的变化密切相关,但其确切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农村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与非COPD者血清微量元素铜、铁、锌的含量及其相关性.方法 COPD组150例和非COPD组150例,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血清铜、铁、锌的含量,并对比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COPD组血清锌的含量与非COP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铜和铁、铁和锌的含量均呈负相关.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与非COPD者血清铜、铁、锌含量有差异,COPD组血清锌明显低于非COPD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