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缺血期间的低氧损伤.②灌注期间血管内皮和肝细胞损伤.③继发于内皮细胞损伤的微循环功能障协.内皮素是由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脏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成:(1)下沉对照组,不作肝门阻断。(2)再灌注对照组;进行45min的肝门阻断及60min的再灌注;(3)预处理组:45min的肝门阻断前先进行5min肝脏缺血及5min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雄性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A组:假手术组;B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C组:肝脏缺血再灌注 雌激素处理组。选取肝脏损伤典型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肝组织中中性粒细胞(PMNs)浸润量、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组、C组与A组比较,血清ALT、AST、AKP以及血清TNF-α升高,但13组明显高于C组;B组、C组均可见肝脏损伤,但B组明显重于C组。结论:雌激素对肝脏I/R造成的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雌激素降低肝脏I/R时血清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环孢素A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环孢素A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 2 4只 ,实验组 (A组 )术前 4d用环孢素A10mg/kg/d灌胃 ,对照组 (B组 )和假手术组 (C组 )则用生理盐水 5ml/kg/d灌胃 ,建立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生化分析仪 ,肝组织切片H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测定血浆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 (ALT)、乳酸脱氢酶 (LDH)水平 ,肝脏病理改变。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 - 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应用环孢素A的大鼠再灌注 10min后血浆中AST、ALT和LDH的浓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再灌注 60min后AST、ALT和LDH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组织病理损伤减轻 ;肝血窦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 - 1的表达减少。结论 :环孢素A可以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褪黑素(MT)保护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取大鼠第一肝门阻断的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MT组,观察每组动物的病理切片,分别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及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含量,免疫组化测定诱导型NO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有明显的病理损伤改变。MT组再灌注2 h、4 h血清ALT、LDH、肝组织匀浆中MDA和SO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1),MT组iN-OS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由基产生过多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初期的主要原因,给予MT预处理可通过调节iNOS和SOD来降低MDA、NO水平,从而减轻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6.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2h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再灌注1,4,8h及假手术组血清谷丙转氨酶(sALT)、谷草转氨酶(sAST)活性,肝匀浆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肝细胞胞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肝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sham)组比较,大鼠肾缺血2h再灌注1,4,8h组sALT、sAST活性分别升高36%、37%,195%、104%,64%、86%(P<0.05,P<0.01);肝匀浆GSH含量、肝胞浆GST活性分别降低32%、17%,33%、36%,25%、16%(P<0.05,P<0.01);光镜:肝脏淤血,细胞脂肪变性及灶性坏死;电镜:细胞间连接消失,细胞融合,未见细胞膜结构。结论: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脏的功能和形态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肽酶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Wa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入组和预防性抑肽酶组,检测不同时间血浆或肝组织中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变化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用抑肽酶处理组大鼠血清ALT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P<0.01)而肝组织中SOD含量则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肝细胞形态学异常改变较缺血再灌注组也明显减轻。结论:抑肽酶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川芎嗪(LT)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治疗组。采用双侧肾蒂夹闭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肾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同时测定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并在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肾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MDA、BUN和Cr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下降(P<0.05),治疗组MDA、BUN和Cr含量下降(P<0.05),SOD活性增强(P<0.05)。结论川芎嗪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梁新华  李英  张艳 《新疆医学》2009,39(12):47-49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屑急性肾损伤范畴,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如心脏停跳、失血性休克、肾移植术、需暂时阻断肾血流的手术等均可导致急性肾脏IRI。但目前这一病理损伤过程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已有研究证明:一氧化氮参与体内许多病理及生理过程,具有强烈的舒血管作用。茶多酚(teapolyphenols,TP)是茶叶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有着独特的抗氧化效果,目前关于TP在肾IRI方面的研究较少。本实验建立大鼠肾IRI模型,研究TP对肾IRI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脏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成:①正常对照组,不作肝门阻断;②再灌注对照组:进行45 m in 的肝门阻断及60 m in 的再灌注;③预处理组:45 m in 的肝门阻断前先进行5 m in 肝脏缺血及5 m in再灌注。②、③组均在60 m in 再灌注完成后取血及肝组织标本检测肝功、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预处理组与再灌注对照组比较,肝功能明显改善,SOD、NO 含量升高,MDA 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内源性NO水平、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5只,按阻断血流前后不同时间点均分为5组,即肝血流阻断前、阻断30 min末、再灌注后30 min、再灌注后2 h及再灌注后6 h。各组分别活杀5只大鼠取血检测血生化指标,同时取心肌组织测ATPase活性;在缺血前及再灌注后6 h取肾、肺、心、胰组织匀浆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 再灌注后早期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素氮、淀粉酶、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及血浆丙二醛呈上升趋势,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组织ATP酶活性在再灌注后呈下降趋势。再灌注后6 h,各组织丙二醛含量较缺血前明显升高,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较缺血前明显下降。结论 肝缺血再灌注早期可引起机体其他多脏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对其他脏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5只,按阻断血流前后不同时问点均分为5组,即肝血流阻断前、阻断30min末、再灌注后30min、再灌注后2h及再灌注后6h。各组分别活杀5只大鼠取血检测血生化指标,同时取心肌组织测ATPase活性;在缺血前及再灌注后6h取肾、肺、心、胰组织匀浆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 再灌注后早期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素氮、淀粉酶、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及血浆丙二醛呈上升趋势,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组织ATP酶活性在再灌注后呈下降趋势。再灌注后6h,各组织丙二醛含量较缺血前明显升高,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较缺血前明显下降。结论 肝缺血再灌注早期可引起机体其他多脏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对肺影响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对肺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组(IR30′ 60′组)、缺血60min再灌注60min组(IR60′ 60′组)、缺血90min再灌注60min组(IR90′ 60′组)、缺血120min再灌注60min组(IR120′ 60′组),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浆中肌酐(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肾、肺组织中MDA含量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的含量。结果:肾脏IR导致肾脏、肺明显损伤,各实验组血浆中Cr、BUN、TNF-α和MDA、肾系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随缺血时间延长有增加的趋势,BALF中TNF-α含量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IR60′ 60′、IR90′ 60′、IR120′ 60′3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组织中MDA含量在实验组随缺血时间延长,再灌注后逐渐升高,其中IR90′ 60′、IR120′ 60′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缺血时间延长,肾间质及肾小管间毛细血管淤血,肾动脉充血,肾小管扩张,肺间质充血、水肿,毛细血管扩张,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肺泡萎缩,肺泡腔缩小。结论:肾脏IR损伤可造成肺功能损伤,损伤机制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UTI组。UTI组在制模前30min,经尾静脉注射UTI 2万U/kg。再灌注1h后剖杀大鼠,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测定肝脏匀浆中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I/R组血清中ALT、AST和TNF-α的水平较SO组明显升高(P<0.01)。UTI预处理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ALT、AST和TNF-α的水平(P<0.05)。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肝脏中NO和MDA的含量升高(P<0.01),UTI预处理可以降低肝脏组织中NO和MDA的含量(P<0.05)。同时,UTI组较I/R组肝脏病理学的损伤程度减轻。结论:UTI可通过降低TNF-α水平、改善微循环和减少氧自由基释放等方面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OG组)30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30只,血必净组(XBJ组)30只。血必净组术前3d经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5ml/kg/d。于再灌注6h、12h、24h各组分别随机选取10只大鼠进行标本检测:观察动物肝脏组织病理切片;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测量肝脏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光镜下I/R组、XBJ组与SOG组在相同时相点比较,肝细胞水肿、变性,肝小叶结构紊乱,I/R病理改变较XBJ组严重;XBJ组与I/R组在相同时相点鄙较MDA含量显著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Ye H  Fu XG  Lu H  Mao D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6):1854-1858
目的 通过检测丹参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核因子-Kappa B(NF-κB)、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表达的影响,观察丹参对大鼠肝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按Nauta等方法制备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丹参预处理组(P组),分别于肝缺血再灌后2、8、24 h取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NF-κB、ICAM-1的表达,测肝组织中髓过氧化酶(MPO)浓度评价肝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及做光镜、电镜检查反映肝组织细胞损伤程度.结果 I/R组NF-κB A值于再灌注2h(0.418 4±0.039)明显升高,8h(0.308 4±0.028)、24h(0.240 ±0.032)逐渐下降.ICAM-1 A值也于再灌注2h(0.367±0.034)升高,8h(0.451±0.031)达高峰,24h(0.293±0.025)下降.MPO、ALT、AST变化与ICAM-1类似.在P组上述各指标在各时间点均较I/R组低(P<0.05),但较S组高(P<0.05).ALT、MPO、NF-κB和ICAM-1之间的变化均具有正相关(P<0.01);光镜、电镜观察各组之间也具有明显区别.结论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时刺激NF-κB、ICAM-1的表达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丹参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时肝组织中NF-κB、ICAM-1的表达,并有效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生长激素预处理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rhGH组和对照组,分别用rhGH或盐水预处理后以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15min,于再灌注1 h末测定血清AST、ALT、LDH水平,肝组织谷胱甘肽(GSH)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rhGH组再灌注后1 h血清AST、ALT、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hGH组肝组织GSH、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hGH组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生长激素预处理通过提高肝组织中GSH、SOD水平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缺血预处理对肝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48只随机分为I/R组和IPC组。观测缺血后的肝脏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ALT在I/R组各时相点比缺血前升高47%~58%,而IPC组仅在缺血后24h升高20%;LDH在I/R组与缺血前比较1、6、24h均升高(P〈0.01),IPC组仅在  相似文献   

19.
褪黑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Wister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手术+VitC组(125mg/kg)、手术+MT1组(0.2mg/kg)、手术+MT2组(1mg/kg)、手术+MT3组(5mg/kg)。测定各组大鼠肝缺血40min再灌注90min后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的结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T组血清ATT和AST值上升幅度明显降低(均P〈0.01);MT组的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SOD、CAT的含量明显提高(P〈0.01);MT组肝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肝小叶结构保存较完整,肝细胞肿胀减轻;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结构保存较完整。结论 MT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致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维持肝组织内SOD、CAT含量,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稳定细胞膜性结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鼠的肠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远端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仅做肝门分离;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肝¨阻断法(Pringle's法)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远端顸处理组(RIPC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10 min,再灌注10 min,然后同IR组.分别取门静脉血清测肝酶(ALT、AST)、内毒素;取肝、肠组织分别作病理学检查、MPO活性测定;取肝组织作免疫组化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测定.结果:RIPC组较IR组:①血清ALT、AST、内毒素减少(P<0.05);②肝和肠组织损伤病理评分、MPO活性降低(P<0.05);③肝组织内TNF-α和ICAM-1表达减少.结论:对大鼠肠的缺血预处理可以发挥远端预处理作用,减轻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通过减少肝脏前炎性因子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聚集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