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书画是我们的国粹,书画活动具有养生的功能,持之以恒可以颐养心性,强身键体,益寿延年。清代董启《养素居画学钩深》云:“或人谓仆嗜画,乐此不疲。”仆曰:“不然,我家贫而境苦,唯此腕底风情,陶然自得。内可以乐志,外可以养身,非外境之可以夺也。”书画活动,既然“内可以乐志,外可以养身”,使你在享受了高雅文化艺术的同时,又得到健身之利。这当然是十分理想的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2.
3.
正大自然中的奇花异卉,带给人的第一享受是它的天然美。春天是繁花似锦、群芳斗艳的季节,美丽的鲜花,像天使般装点着大自然,为大自然披上了艳丽的盛装,让大自然放射出了迷人的光彩。春天,当置身于百花丛中,那形态各异、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花朵,如同美妙的心理平衡剂,令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胸怀舒畅,一切忧愁烦  相似文献   

4.
我们夫妻双双从奋斗了几十年的工作岗位上退下后,能够很快适应新生活,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主要得益于动静结合的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5.
正平衡是什么?对于自然而言,它意味着均衡均等,恰到好处;对于我们养生保健而言,它代表的是和谐安宁,温馨平静。归纳起来,我们颐养天年的前提是,应确保四个平衡,有了这四个平衡,健康长寿才算有了最基本的基础保障。首先是人与环境的平衡,这不仅与我们的健康长寿息息相关,而且是直接关系着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否继续在地球家园平安生存的大问题。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改善、积极营造人与环境的平衡,为蓝天、绿水、净土与新  相似文献   

6.
王惟恒 《养生月刊》2005,26(2):132-135
我国古代医家在养生学上非常注重节欲保精,他们中的许多位都享遐龄之寿.《中国医学名人志》记载有年龄的148人.80~90岁者60人,90~100岁者34人.100岁以上者达12人,年龄最高的达103岁.平均年龄八十有余。仅如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  相似文献   

7.
固齿,是指保健牙齿,使之坚固、洁白,并不易罹患疾病。古代又称为健齿、洁齿、白齿等。中医理论认为,"齿为脏腑之门户",对食物的消化、语言的发出,以及面容等生理活动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道教书籍《庄子》内篇。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总之,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因为身体是我们生活的根本,健康的身体使我们有一个健康人生的基础。健康也是长寿的先决条件,而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他所生活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健康长寿,颐养天年,是很多人的愿望,但同时,疾病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朋友"。可以说,根本没有什么人一生没得过病,绝对健康的人非常之少。一些研究人员调查证明,几乎每个40岁以上的人,身体都罹患有一两种疾病,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平均寿命已达到七十多岁。所以,即便罹患疾病,我们也不应该对"延年益寿"失去信心。如果能够恰当地对待疾病,得享高寿也是非常寻常的事儿。  相似文献   

10.
杨吉生 《养生月刊》2022,43(2):172-173
想健康长寿,必须让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减缓衰老的速度,保持活力,还要保持精神愉悦,生活的快乐幸福,而且做到三个三养生法:即三不老、三个要、三不比,才能颐养天年,度百岁去也.  相似文献   

11.
<正>老年期是生命的衰老阶段,也是人生历程的最后一个时期。虽然自古以来人们追求长生不老,但是,谁也不能抗拒生、长、壮、老、死这个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做到“长生不死”。然而,历史上却有不少养生之人,掌握了抗衰延年之道,从而享以高龄,寿至天年。老年期男子身心变化特点五脏虚弱,体形老化《灵枢·天年》指出:“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  相似文献   

12.
正近读唐元结《樊上漫作》:漫家郎亭下,复在樊水边。去郭五六里,扁舟到门前。山竹绕茅舍,庭中有寒泉。西边双石峰,引望堪忘年。四邻皆渔父,近渚多闲田。且欲学耕钓,于斯求老焉。其中有关忘年之说,笔者以为从修身养性与养生保健角度讲,对于颐养天年可谓是一副难得的珍贵良药。  相似文献   

13.
中医历经几千年,推而不倒。靠什么?靠治病有效果。如果中医治病无效,早就被人民所抛弃了。中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又是一门有关社会人文的科学,更是一门应用科学,离开了临床实践就失去了活力。中医理论的发展正是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的结果,而中医理论的掌握亦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提高。著名医家无不是在临床中成长,通过临床来验证理论,并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医理论。要成为名医须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4.
刘顶赛 《家庭中医药》2006,13(11):48-49
时下读书有益于身心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读书早就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养生之道。据有关资料记载,对我国历代著名文人的寿命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9.18岁,远远超过其他职业人员的平均寿命。再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那种残酷动荡的年代里仍能活至85岁才高寿而终。后人总结他们的长寿秘诀:终身能够勤于读书,善于思考。也许有人说读书与健康是两码事,但为什么两者竟然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5.
如今,旅游热一浪高过一浪。社会急匆匆进入老龄化社会,银发族越来越多。尽管多数人养老金并不多,医药费报销起来还十分困难,但老年人的负担毕竟轻了,口袋里多少攒了几个钱,如果儿女孝顺再赞助几个,老人们便开始兴致勃勃地加入了旅游队伍的行列,走  相似文献   

16.
17.
书画养生法     
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古今无数书画家以毕生精力“养气铸魂,立象尽意”,并延年长寿。如近代的齐白石(9岁)刘海粟(100岁)苏局仙(104岁)孙墨佛(105岁)等书画大师为书画养生树立了楷模。书画养生法不论男女老少人人可行,且行之有效,又不出偏,是一种群众性的人世修炼的方便法门。学习书画养生法的目的在于陶冶情操、养生延年。功理:以艺术之道贯通养生之道。功法:通过书法来调身、调息。调心。在静观笔墨运行中凝神守一,心随笔运,调神纳气,气息相合,万念归一。一调身:调整身形以利气血畅通。要求正襟危坐于椅上,双脚踏地…  相似文献   

18.
最近,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同志在厦门视察期间特地会见了著名老中医、全国第五、六届政协委员盛国荣教授,并挥毫题赠“长乐永康”四个大字,祝盛老健康长寿。 盛国荣教授出生于1913年11月,至今已83高龄,从小身体羸弱,在旧社会曾罹患过肺结核、肠伤寒、黑天花等被当时社会视为危重绝症,九死而一生。70年代初,因应前线部队急诊之  相似文献   

19.
书画与中医     
<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磨石)。(《诗.小雅.鹤鸣》)笔者自幼酷爱绘画,后来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学了中医,绘画、书法和篆刻成为业余必修之课,数十年来从未间断。书画与中医,虽行道不同,但同属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兼学互通,良有益也。中医学是一门有科学内涵的艺术学科,与学书必  相似文献   

20.
书画之养生     
传统的“书”指书法,包括赏与作兼具,即自己书写和欣赏别人的作品。书法是一种平面的线条造型,是汉字特有的书法技艺,与绘画关系最密切。“书画同源”,书画贯通,历代不乏兼攻书画的巨匠: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米芾、董其昌、扬州八怪等。一幅好的书画作品,不仅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对观赏者具有巨大感染力,还可使人陶冶性情、增添生活乐趣、宣泄情感、疏筋通脉、强身健体、养生治病、延年益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