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硫辛酸(LA)对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的Wistar大鼠36只,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模型组、LA组各12只,对照组大鼠给予背部皮下注射1 ml/kg的葵花油,模型组、LA组给予注射2 mg·kg-1·d-1的鱼藤酮,LA组注射鱼藤酮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20 mg·kg~(-1)·d~(-1)的LA,均为1次/d,共注射30 d。观察各组大鼠在建模期间的活动量、食欲、步态、毛色等一般状态。检测各组大鼠黑质和纹状体内的酪氨酸羟化酶(TH)含量,对比各组大鼠的黑质TH/β-actin值、纹状体TH/β-actin值,同时检测并对比各组大鼠黑质区域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光密度值、白介素(IL)-1β光密度值以及纹状体的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对照组黑质TH/β-actin值、纹状体TH/β-actin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黑质TH/β-actin值、纹状体TH/β-actin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黑质区域TNF-α和IL-1β的光密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黑质区域TNF-α和IL-1β的光密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纹状体MD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纹状体MD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纹状体GSH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纹状体GSH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LA能有效改善PD大鼠的疾病症状,同时能保护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LA可作为研究PD治疗药物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腹腔注射百草枯和代森锰建立PD模型,建模成功后,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腹腔注射2w.观察3组小鼠行为学的改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TH、GSK-3β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与治疗组比较,爬杆时间明显延长,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降低,GSK-3β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可显著改善百草枯和代森锰引起的损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慢性帕金森病(PD)小鼠中脑黑质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表达与免疫炎性反应变化情况。方法采用MPTP小剂量长期注射诱导慢性PD小鼠模型,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小鼠,实验组给予MPTP/丙磺舒背部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丙磺舒背部皮下注射。注射完毕后3 w,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在形态学上采用HE染色观察黑质细胞丢失情况,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和α-syn表达及中脑黑质CD11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出现竖毛,动作减少等类PD样症状;实验组小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α-syn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小鼠中脑黑质CD11b和TNF-α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且α-syn表达与CD11b表达成线性正相关(r=0.67)。结论 MPTP慢性PD小鼠中脑黑质部α-syn表达显著增加同时伴有小胶质细胞激活增加,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咪多吡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同一环境饲养的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D模型组、咪多吡治疗组及左旋多巴治疗组各20只,各组均分为4 d、8 d亚组;对照组和PD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咪多吡治疗组给予灌胃0.5 mg/kg咪多吡,左旋多巴治疗组灌胃10 mg/kg左旋多巴;采用免疫组化法统计大鼠脑部黑质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阳性细胞数;Western印迹检测IFN-γ、TNF-α、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模型组IFN-γ、TNF-α、IL-1β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 d的表达量高于4 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D模型组相比,左旋多巴治疗组和咪多吡治疗组中IFN-γ、TNF-α、IL-1β蛋白表达量降低,8 d的表达量低于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左旋多巴治疗组相比,咪多吡治疗组中IFN-γ、TNF-α、IL-1β表达量降低,8 d的表达量低于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多吡可通过抑制大鼠脑黑质IFN-γ、TNF-α、IL-1β因子的表达,发挥其对PD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鱼藤酮致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PD模型组、PD+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组,每组12只。2.5 mg·kg~(-1)·d~(-1)鱼藤酮溶于二甲基亚砜和聚乙二醇(1∶1)混合液中,埋于PD模型组、PD+厄贝沙坦组微量渗透泵中,余2组给予等质量的生理盐水;PD+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组同时给予1 mg·kg~(-1)·d~(-1)厄贝沙坦每天上午8时灌胃,其余2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试验周期为4 w。行为学检测评定运动功能等损害症状;高效液相检测黑质区多巴胺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目;Western印迹检测黑质部位α-共核蛋白、caspase-3、核因子(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模型组体质量、多巴胺含量显著下降,黑质区TH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α-共核蛋白、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但与PD模型组比较,PD+厄贝沙坦组经厄贝沙坦干预后,体质量、多巴胺含量显著提高,TH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α-共核蛋白、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通过提高多巴胺含量、抑制黑质区TH阳性细胞凋亡和下调α-共核蛋白、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而起到鱼藤酮致PD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核苷酸寡聚结合域蛋白(NOD2)基因敲除对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和PD模型组(注射MPTP),NOD2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NOD2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和NOD2组(注射MPTP)。对注射14 d的各组小鼠进行旋转行为学检测鉴定建模效果,TUNEL法观察黑质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黑质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2和活化的含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酶切Caspase)-3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脑黑质脑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DA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变化。结果注射MPTP 14 d后,PD模型组和NOD2组均发生不同程度旋转(P0. 05),且模型组旋转次数显著高于NOD2组(P0. 05);TUNEL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NOD2对照组相比,PD模型组和NOD2组凋亡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 05),且NOD2组明显少于PD模型组(P0. 05)。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NOD2对照组相比,PD模型组和NOD2组TNF-α和酶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 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 05),且NOD2组TNF-α和酶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D模型组(P0. 05),NOD2组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PD模型组(P0. 05)。PD模型组和NOD2组TH阳性神经元数量、DA和HVA含量较对照组和NOD2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 05),且NOD2组均明显高于PD模型组(P0. 05)。结论 NOD2基因敲除对PD小鼠DA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注射MPTP引起的凋亡阳性细胞数、酶切Caspase-3和TNF-α蛋白表达的升高及减轻注射MPTP引起的Bcl-2蛋白表达、TH阳性细胞数、DA含量和HVA含量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比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亚急性模型和慢性模型的行为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亚急性模型C57/BL小鼠腹腔注射MPTP 25 mg/kg,每天1次,连续注射7 d;慢性模型C57/BL小鼠腹腔注射MPTP 25 mg/kg,每周注射2次,连续注射5 w。通过爬杆实验和悬挂实验检测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组小鼠行为学改变明显,而亚急性组小鼠无明显改变。在爬杆实验中,慢性组小鼠爬杆所用的时间长于亚急性组;悬挂实验中,慢性组小鼠悬挂时间低于亚急性组。两组小鼠纹状体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但慢性组与亚急性组相比DA含量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而5-HT含量未见明显改变(P>0.05);中脑黑质致密部TH阳性细胞减少方面,亚急性组下降至对照组28%,慢性组下降至对照组的17%;慢性组HE染色切片中的神经细胞凋亡最多,而亚急性组神经细胞相对凋亡较少。结论 MPTP的PD小鼠慢性模型与亚急性模型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与人类PD相似的临床症状,是以后进一步研究PD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潜在稳定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Intermedin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Intermedin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4只,给予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将7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50只)和非糖尿病组(24只)。非糖尿病组给予枸橼酸缓冲液腹腔注射,糖尿病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阻断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成功造模的大鼠随机分为5个实验组:对照组(NS)、缺血再灌注组(NIR)、糖尿病组(DS)、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IR)和应用Intermedin干预的治疗组(IMD)。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应用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的m 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与各自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比较,NIR组与DIR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β含量升高(P0.05)。但是同DIR组比较,IMD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β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NIR组和DIR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IL-6、IL-1βm RNA表达与各自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比较均明显增强(P0.05)。IMD组TNF-α、IL-6、IL-1βm RNA表达比DIR组明显减弱(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当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其心肌组织中可观察到核移位的现象,即在NIR组和DIR组中NF-κB活化增强,阳性颗粒出现在胞浆和胞核。而在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观察到NF-κB呈低表达状态,并且阳性表达出现在胞浆中。同DIR组相比较,IMD组NF-κB的表达活性将低,阳性表达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分别与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相比较,NIR组和DIR组NF-κB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IMD组NF-κB表达显著低于DIR组(P0.05)。结论 Intermedin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其部分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intermedin可以抑制NF-κB活化,从而减少炎性因子如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6-OHDA)建立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方法及其稳定性.方法 利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将6-OHDA 注入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SNc)及中脑腹侧被盖(VTA),经阿朴吗啡(APO)诱导表现为恒定左侧旋转且旋转圈数大于210 r/30 min,视为成功P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黑质、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数量变化,以及高效液相法检测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旋转实验检测:80只大鼠中32只旋转圈数大于210 r/30 min,成功率为40%,并且至少可以维持12 w.②免疫组化结果:大鼠模型毁损侧黑质区和纹状体区TH阳性的神经元较对侧及对照组减少(P<0.01).③高效液相法检测结果:4和12 w模型鼠右侧黑质纹状体中DA 含量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 6-OHDA 毁损法可有效建立模拟人类PD中晚期的大鼠模型,并且至少可以维持12 w,为研究PD治疗提供稳定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帕金森(PD)病人脑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1受体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放射自显影法观察PD标本(PD组)中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1受体的含量改变,并与非神经系统疾病脑标本(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PD组多巴胺D1受体标记信号在壳及尾状核比对照组减弱,黑质多巴胺D1受体的标记信号比对照组增强;灰度值分析显示,壳及尾状核的灰度值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1.35%和10.52%,而黑质比对照组减了48.89%(P0.01)。结论多巴胺D1受体在PD人脑标本壳及尾状核的表达降低、黑质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臭氧对兔膝骨性关节炎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膝骨性关节炎模型新西兰兔,随机将其分为模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只,同时选取20只健康新西兰兔设为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兔采用空气对照治疗,观察组兔采取臭氧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三组新西兰兔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和观察组兔治疗前膝关节冲洗液中IL-1β、TNF-α和NO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兔治疗后膝关节冲洗液中IL-1β、TNF-α和NO的含量明显对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兔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NO的含量,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川芎嗪调节Bcl-2促进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神经元存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PD小鼠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腹腔注射百草枯和代森锰建立PD模型,建模成功后,治疗组给予川芎嗪腹腔注射2 w,正常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观察3组小鼠行为学的改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法检测中脑多巴胺神经元数量、形态参数及Bcl-2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与治疗组比较,爬杆时间明显延长,中脑多巴胺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Bcl-2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 川芎嗪治疗可上调Bcl-2的表达,增加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PD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与治疗组腹腔注射百草枯和代森锰建立PD模型,建模成功后,治疗组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腹腔注射10d。观察三组小鼠行为学的改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TH、GSK-3β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治疗组比较,爬杆时间明显延长,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降低,GSK-3β的表达显著升高。结论川芎嗪可显著改善百草枯和代森锰引起的损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栀子苷对乳腺炎小鼠乳腺组织及乳腺上皮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β的影响。方法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乳腺炎组)、栀子苷组(乳腺炎+栀子苷组)、地塞米松组(乳腺炎+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建立脂多糖诱导乳腺炎小鼠模型HE染色观察各组乳腺炎小鼠的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乳腺组织和乳腺上皮细胞中IL-6,TNF-α和IL-1β表达量。结果 HE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乳腺乳泡壁增厚,乳泡结构破坏,乳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栀子苷组和地塞米松组乳腺乳泡壁稍增厚,乳泡结构轻度破坏,乳泡内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小鼠乳腺组织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小鼠乳腺组织和乳腺上皮细胞中IL-6,TNF-α和IL-1β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栀子苷组和地塞米松组(P<0.05);栀子苷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乳腺组织和乳腺上皮细胞中IL-6,TNF-α和IL-1β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低于模型组(P<0.05);栀子苷组和地塞米松组小鼠乳腺组织和乳腺上皮细胞中IL-6,TNF-α和IL-1β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栀子苷对小鼠乳腺炎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栀子苷降低乳腺炎小鼠乳腺组织及乳腺上皮细胞中IL-6,TNF-α和IL-1β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PBS对照组、生理盐水+LPS(生理盐水治疗组)和塞来昔布+LPS(塞米昔布治疗组),每组10只。黑质内立体定向注射15μg LPS或PBS 14天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的减少以及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黑质COX-2蛋白表达以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前列腺素E2(PGE2)和TNF-α水平。结果与PBS对照组比较,生理盐水治疗组TH阳性细胞减少到对侧的16%(P<0.01),黑质COX-2蛋白表达以及PGE2、TNF-α含量明显增加,大部分小胶质细胞呈激活形态;塞来昔布治疗组TH阳性细胞数较生理盐水治疗组明显增多,为对侧的43%(P<0.05),黑质COX-2蛋白表达以及PGE2、TNF-α含量明显减少,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明显减少。结论COX-2涉及炎症介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机制,塞来昔布能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阻止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和丢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番茄红素(Lycopene)对寰枢椎失稳老年小鼠脑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寰枢椎周围注射30%乳酸溶液30 μl/次,1次/w,连续3 w,制作颈椎失稳模型.用番茄红素2个剂量组即5、2.5 mg/kg连续1次/d灌胃观察100 d,水迷宫测试小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脑组织TNF-α、IL-1β、IL-6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观察海马CA1区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Lycopene高剂量组小鼠,水迷宫实验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脑组织TNF-α、IL-1β、IL-6含量降低显著(P<0.01,P<0.01,P<0.05);脑海马CA1区Aβ表达介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结论 Lycopene对寰枢椎长期乳酸堆积所致老年小鼠记忆能力减退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与Lycopene 降低脑组织TNF-α、IL-1β、IL-6含量及抑制Aβ蛋白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5例试验组结直肠癌患者和对照组43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硝酸还原法及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手术前及手术7d后NO及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比较2组结果变化,同时对手术前后的检测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血清中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NO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手术治疗后7d,TNF-α、IL-1β、IL-6血清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NO含量恢复正常水平。手术前后TNF-α与IL-6、NO、IL-1β及NO与IL-6、IL-1β均无相关性,而IL-1β与IL-6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血清中TNF-α、NO、IL-1β、IL-6浓度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及手术治疗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家族型帕金森病(PD)alpha-突触核蛋白(α-Syn)突变体A53T和A30P寡聚体导致小鼠PD模型的行为学变化,探讨α-Syn寡聚体在体内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制备野生型α-Syn、家族型突变体A53T和A30P的聚集体,对C57BL/6小鼠进行纹状体注射。培养至第30、60天,进行爬杆实验、悬吊实验、滚轴实验和平衡木实验评估行为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改变。结果实验鼠纹状体α-Syn寡聚体注射后30 d出现PD样运动障碍表现,纹状体注射30 d和60 d后,各组小鼠的爬杆实验结果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注射30 d后,野生型α-Syn寡聚体组小鼠平衡木实验、悬挂实验、滚轴实验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A53T和A30P组小鼠平衡木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滚轴上时间比对照组小鼠缩短(P0.05),悬挂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野生型α-Syn寡聚体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60 d后,野生型α-Syn寡聚体组小鼠平衡木实验平均通过时间比对照组小鼠长(P0.05)、悬挂实验评分较对照组小鼠降低(P0.05);A53T和A30P组小鼠各项行为学评估与对照组小鼠差异显著(P0.01)、与野生型α-Syn寡聚体组相比有差异(P0.05)。A53T和A30P组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下降(P0.05)。结论纹状体注射α-Syn突变体A53T和A30P寡聚体,模型小鼠出现PD样行为学改变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活性维生素D3联合α-干扰素(IFN-α)对肝纤维化小鼠肝纤维化程度、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蛋白3(Smad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分为阴性对照组(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100μL)、单药1组(口服灌胃活性维生素D3 50μg/kg)、单药2组(皮下注射IFN-α800 U)、联合组(给予活性维生素D3+IFN-α),每组各5只,另选取5只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100μL)。通过组织病理学对各组小鼠肝纤维化程度进行检查,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各组小鼠TGF-β、TNF-α及IL-6含量进行检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RT-qPCR)对各组小鼠Smad3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单药1、2组及联合组肝纤维化程度接近,无显著性差异;但阴性对照组肝纤维化程度较其他组明显加重。单药1、2组及联合组TGF-β和TNF-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但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单药1、2组IL-6含量较其他组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IL-6含量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但较单药1、2组明显升高(P0.05)。单药1、2组及联合组Smad3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3、IFN-α单独或联合治疗肝纤维化小鼠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联合治疗并无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蛇床子素对柯萨奇B3病毒(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SPF级雄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蛇床子素治疗组(观察组)、模型组及对照组,各10只。向观察组、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CVB3病毒稀释液0.2 mL构建VMC动物模型。观察组小鼠给予50 mg·kg-1·d-1蛇床子素腹腔注射治疗。7 d后处死所有小鼠,留取血清和心脏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肌组织内CVB3相对表达量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内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蛋白激酶B(Akt)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内CVB3 m RNA相对表达量、IL-1β和TNF-α m 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IL-1β、TN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