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诱导及产酸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致龋毒力的变化。方法 在含有不同氟浓度的TSA上逐步诱导变形链球菌 (S mutansIngbritt)产生耐氟菌株Ingbritt FR ,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耐氟菌株的产酸量及降低pH值的能力 ,并与亲代野生菌株进行比较。结果 Ingbritt FR在体外诱导成功并稳定传代培养 ;当氟化物存在时 ,耐氟菌株的产酸量大于亲代野生株 ;无氟化物存在时 ,初始pH≥ 5 5时其产酸量小于亲代株 ,pH <5 5时则大于亲代株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具有致龋性 ;在菌斑正常氟浓度情况下 ,其致龋力可能大于亲代野生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Ingbritt C (血清C型) 国际标准株与LuxS基因缺失的变形链球菌突变株之间耐酸能力的差异.方法:配制相同浓度的变形链球菌标准株与LuxS缺陷株菌悬液,分别在不同pH值(pH3.5~7.0)的BHI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相同时间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比较2 种菌株的生长情况;先在轻度酸性环境(pH5.5)中预酸化,再将2 种菌株于致死性pH值环境(pH3.0)中培养,比较其适应性耐酸能力.结果:①pH值为6.0~7.0时,2 种菌珠在相同pH值条件下生长情况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且3 组不同pH值条件下细菌生长情况间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②pH值为4.5~5.5时,2 种菌株的生长情况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在pH值为3.0时,LuxS缺陷株的生存率(0.006 5%)要明显低于标准株的生存率(0.078%),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在pH值5.5环境下预酸化后,LuxS缺陷株的生存率(0.747%)约为标准株生存率(8.65%)的1/10.结论:在亚致死性pH值中,变形链球菌标准株与LuxS缺陷株的耐酸能力具有差异,标准株的耐酸能力强于LuxS缺陷株,2 种菌株均表现出了适应性耐酸的能力;变形链球菌LuxS缺陷株对酸的敏感性增加,而适应性耐酸能力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儿童猛性龋变链菌分离株的产酸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儿童猛性龋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产酸性。方法:采用酸度计和自动气相色谱仪比较儿童猛性龋、非猛性龋、无龋变链菌(各6株)和远缘链球菌(儿童猛性龋6株,非猛性龋和无龋各3株)的临床株降低环境pH值的能力(ΔpH)和乳酸产量,并以此推测其致龋力。结果:远缘链球菌ΔpH及乳酸产量均高于变链菌,特别是在低pH水平下,二者差异更为显著(P<0.05)。儿童猛性龋远缘链球菌分离株ΔpH和乳酸产量显著大于非猛性龋和无龋分离菌株(P<0.05)。结论:远缘链球菌的产酸能力强于变链菌;儿童猛性龋远缘链球菌分离株较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分离菌株产酸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的临床分离株产酸和耐酸能力的差异.方法:以高龋、中龋和无龋儿童口腔中分离得到的变形链球菌为实验菌株,常规复苏、增菌,配制相同密度的菌悬液,加入含5%蔗糖、不同pH值(以0.5为间隔,pH 4.0~7.0)的BHI液体培养基中厌氧(80%N2、10%H,、10%CO2)培养48 h后,采用pHS-3C型精密酸度计,测定培养物上清的终末pH值,比较细菌的产酸能力(△pH);将相同菌液浓度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菌悬液分别在不同pH(以0.5为间隔,pH 4.0~7.0)的BHI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540 nm处吸光度,比较细菌的牛长情况.结果:儿童高、中龋患者口腔中分离出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以及国际标准菌株的产酸和耐酸能力明显高于无龋者口腔中分离出的变形链球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龋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具有高致龋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美蓝对变形链球菌生长、产酸代谢的作用和对体外菌斑糖酵解模型产酸代谢的作用,以及动物实验研究美蓝预防龋病的效果,为美蓝预防龋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变形链球菌培养液的吸光度A值;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变形链球菌培养液中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体外菌斑糖酵解模型产酸液的pH值;采用Keyes龋病评分法观察美蓝对Sprague-Dawley(SD)大鼠磨牙龋的预防效果。结果:①美蓝组细菌A值低于生理盐水组,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不同血清型变形链球菌的3个处理组中均可检测到有机酸的产生,葡萄糖组有机酸的总量最多,美蓝组有机酸的总量最少。③美蓝组产酸液的pH值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阳性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在E级和Ds级两级龋损中,美蓝组与蒸馏水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与氟化钠组相差不显著(P〉0、05);Dm级龋损仅见于蒸馏水组,美蓝组或氟化钠组均未发生;Dx级龋损在3组中均未出现。结论:美蓝可以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产酸代谢和菌斑的产酸代谢,能够减少SD大鼠磨牙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放射龋患者与健康无龋者唾液中变形链球菌致龋性的差异.方法 从放射性龋患者(实验组)及健康无龋者(对照组)唾液中分离培养的变形链球菌各20株,将其接种至不同pH值(以0.5为间隔,pH.4.0~7.0)的PYG液体培养基中,37℃、厌氧(80% N2、10% H2、10% CO2)条件下培养48 h.pHS-25型精密酸度计测定培养物上清的终末pH值,比较产酸能力(△pH值);将菌沉淀用PBS液重悬,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600 nm处吸光度A值,比较细菌的生长情况.结果 初始pH>5.5时,实验组组和对照组的△pH值及生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pH=5.0时,实验组和△pH值及生长情况明显高于于对照组(P<0.05);pH<5时,所有的变形链球菌分离株均不能生长.结论 放射性龋者唾液中变形链球球菌临床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产酸性和耐酸性.  相似文献   

7.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对葡萄糖摄取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变形链球菌发生耐氟突变后摄取葡萄糖能力的变化。方法 采用逐步法诱导变形链球菌产生耐氟菌株 ,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不同PH值 ,有氟和无氟条件下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培养物上清液中葡萄糖减少量 ,并与亲代菌株进行比较。结果 在氟化物存在时 ,耐氟菌株糖摄取量大于亲代菌株 ;耐氟菌株和亲代株在有无氟化物条件下糖摄取量不同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具有致龋性 ;其致龋力大于亲代菌株。  相似文献   

8.
选择甘肃产黄芪为原料,制成水浸出液,研究其对口腔常见致龋菌的抑制效果,并与国外致龋菌抑菌产品(MI)进行比较.以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为实验菌株,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在培养基中添加不等量的药物,测培养24 h后菌液的A值、pH值;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黄芪浸出液对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生长、产酸均有抑制效果,抗菌效果与MI相当.  相似文献   

9.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脱矿能力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耐氟突变后,其致釉质片脱矿能力的改变。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氟浓度条件下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培养物上清液中钙离子浓度,并与亲代菌株进行比较。结果:耐氟菌株脱矿量在无氟化物存在时,小于亲代菌株;而当0.5mmol/L氟离子存在情况下,其脱矿是大于亲代菌株。差异具显著性。结论:耐氟菌株的产生将增加变形链球菌的致龋力。  相似文献   

10.
致龋菌、唾液缓冲能力与婴幼儿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唾液中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和唾液pH值、缓冲能力与婴幼儿龋的关系。方法将178名42~54个月的儿童分为患龋组(患龋牙数≥5)87例和无龋组91人。吐唾法采集非刺激性唾液和嚼蜡法采集刺激性唾液各2ml,用选择性培养的方法检测刺激性唾液中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检出率和计数水平;测定非刺激性及刺激性唾液的pH值和缓冲能力。结果患龋组唾液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96.6%和79.3%,显著高于无龋组的63.7%和27.5%(P〈0.05);患龋组两种细菌的计数水平比无龋组高近10倍。患龋组和无龋组刺激性唾液的初始pH值和对酸的缓冲能力均显著高于非刺激性唾液(P〈0.001);患龋组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的初始pH值和缓冲能力均显著低于无龋组(P〈0.05);无龋组中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和唾液pH值、缓冲能力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患龋组刺激性唾液的缓冲能力与变形链球菌的计数水平显著相关(r=0.249,P〈0.05)。结论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是婴幼儿龋的重要致病菌;唾液的初始pH值和缓冲能力偏低可能是影响婴幼儿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ether,HMME)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对牙菌斑生物膜内致龋菌的杀灭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嗜酸性乳杆菌和粘性放线菌为实验菌株,建立牙菌斑生物膜模型。实验分为4组:HMME-PDT组、HMME-PDT加叠氮钠组、西吡氯铵处理组、生理盐水处理组。平板菌落计数观察牙菌斑内致龋菌的活力,并测定不同处理前后pH的变化值(么pH)观察其对致龋菌产酸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HMME-PDT组和西吡氯铵组牙菌斑内致龋菌的数量(CFU/mL)显著下降(P〈0.05),其杀菌率分别为94.92%和51.86%;而HMME-PDT加叠氮钠组牙菌斑内致龋菌数量无显著性差异,杀菌率仅为9.47%。么pH值测定结果显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O~24h),与生理盐水组相比,HMME-PDT组牙菌斑内致龋菌的产酸能力显著下降。结论:PDT可有效杀灭菌斑生物膜内的致龋菌,并抑制其产酸,同时单线态氧在PDT杀菌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变形链球菌F-ATP酶亚基基因uncA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酸因子F—ATP酶亚基α的结构基因uncA的遗传多态性,并探讨基因多态性与细菌耐酸力及龋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分别从高龋、无龋个体中分离变形链球菌34和30株,其中包括18株高耐酸株、20株低耐酸株。从细菌组DNA扩增uncA,行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核酸测序比较。结果不同限制性内切酶RFLP产生不同的基因型,测序证实了导致多态出现的基因变异;内切酶Hph Ⅰ产生的A、B基因型在不同患龋个体分离菌株的分布不同(P〈0.05),A型uncA在高龋分离株的检出率高于无龋分离株;内切酶MboⅡ产生的C、D基因型在不同耐酸力菌株中的分布不同(P〈0.05),C型uncA在高耐酸力菌株的检出率高于低耐酸力菌株。结论变形链球菌F—ATP酶的α亚基基因uncA具有明显遗传多态性,酸性环境下生存力强的菌株可能出现基因的适应性变异,不同基因型uncA分布与菌株的耐酸力及致龋力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龋、无龋儿童及其母亲口腔中变形链球菌(S.mutans)菌株的基因型,探讨S.mutans基因型与致龋活性的关系。方法:试剂盒法提取细菌染色体DNA,对20名儿童(高龋组10名,无龋组10名)及其母亲的共800株S.mutans临床分离株进行AP—PCR基因型分析。结果:高龋儿童携带的S.mutans基因型数目多于无龋儿童(P〈0.05),高龋儿童的母亲携带的S.mutans基因型数目显著多于无龋儿童的母亲(P〈0.01),高龋儿童母亲的DMFT值显著高于无龋儿童母亲(P〈0.01),高龋组和无龋组的共有基因型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龋个体比无龋个体携带更多的S.mutans基因型,个体携带的S.mutnm基因型数目与其致龋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ic calcium phosphate,CPP-ACP)对变形链球菌产酸的影响,探讨CPP-ACP作为一种生物防龋制剂的可行性。方法 将变形链球菌加入含不同浓度CPP-ACP的蔗糖培养基中,厌氧培养48h,用精密pH计检测培养基上清液的pH值,计算pH的变化值ApH(初始pH值-终末pH值)。结果 随CPP-ACP浓度的升高,培养基上清液的pH值升高,ApH降低,即变形链球菌的产酸量降低(P〈0.01)。结论 CPP-ACP对变形链球菌产酸具有抑制作用,且随CPP-ACP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5.
同一口腔中c血清型变形链球菌高、低毒力株的筛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由同一高龋者口腔中分离出c血清型变形链球菌高致龋毒力的菌株和低致龋毒力的菌株,为变形链球菌的比较基因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4个方面比较24株c血清型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唾液包被羟基磷灰石的黏附能力、产酸和耐酸能力以及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结果:筛选出位于同一口腔中的高、低毒力株。结论:同一口腔中存在着2株或2株以上致龋能力不同的c血清型变形链球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不同龋敏感者口腔中变形链球菌(血清C型)的临床分离株产酸能力的差异。方法:收集老年人高龋患者、无龋者牙菌斑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血清C型),比较细菌产酸能力,并与国际参考菌株比较。结果:老年人高龋患者口腔中分离出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产酸能力明显高于无龋者口腔中分离出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与国际参考菌株却无明显地统计学差异。同时我们研究也发现,在老年人高龋患者同一个体的口腔中变形链球菌的临床分离株产酸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老年人高龋者口腔中变形链球菌(血清C型)临床分离株的高致龋性与其携带有产酸能力强的菌株有关。  相似文献   

17.
变形链球菌体外耐酸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来自不同龋敏感者变形链球菌 (血清型c)临床分离株耐酸能力的差异。方法 :配制相同浓度的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菌悬液 ,分别在不同pH浓度 (pH 4 .0~ 7.0 )的TPY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相同时间后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比较细菌的生长情况。结果 :同一个体所带不同基因型变形链球菌菌株耐酸能力具有差异 ;高龋组个体定植的耐酸能力强的菌株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无龋组 (P <0 .0 5 )。结论 :高龋组变形链球菌 (血清型c)临床株的高致龋力与其耐酸能力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外源性c—di—GMP对变形链球菌产酸、耐酸能力的影响。方法:外源性c—di—GMP与生理盐水分别加入至含变形链球菌UA159菌液的BHI培养基中,比较两组对变形链球菌产酸、耐酸能力的影响。结果:C—di—GMP处理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产酸、耐酸能力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t检验,P〈0.05。结论:c—di—GMP可以抑制变形链球菌的产酸、耐酸能力,可以单独也可以与其它的抗龋制剂联合应用控制龋病。  相似文献   

19.
猛性龋儿童变链菌分离株耐酸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猛性龋儿童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临床株的耐酸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较猛性龋、非猛性龋、无龋儿童变链菌(各6株)和远缘链球菌(猛性龋儿童6株,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各3株)临床株在体外不同初始pH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初始pH4.5-5.5条件下,各组变链菌生长抑制程度均明显大于远缘链球菌(P<0.05)。初始pH4.5条件下,猛性龋儿童远缘链球菌分离株耐酸性明显强于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分离菌株(P<0.05)。结论:远缘链球菌的耐酸性强于变链菌;猛性龋儿童远缘链球菌分离株耐酸性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lpP基因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耐酸性的影响。方法:将变形链球菌标准株UAl59和它的clpP基因缺陷株分别做成预酸化和致死酸化处理的菌液,接种于刻有宽500txm深500μm沟的羟基磷灰石圆片上厌氧培养12h。培养后取出圆片,所有圆片均在处理后立刻进行荧光死、活菌斑染色并行共聚焦观察。测算活菌厚度、面积及荧光强度占总菌斑的百分比,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采用方差分析及均数两两比较分析clpP基因缺失对细菌生长及耐酸能力的变化。结果:共聚焦显微镜下,clpP基因缺失菌株所形成的生物膜菌斑厚度略薄于标准菌株(P〈0.05),经过预酸化处理和致死酸处理后clpP基因缺失菌株所形成的生物膜菌斑厚度显著薄于标准菌株(P〈O.01),而且活菌百分比显著低于标准株(P〈0.01)。结论:共聚焦显微镜下clpP基因可以显著地降低变形链球菌的耐酸能力,并一定程度地降低变形链球菌的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