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采用碘125(^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的靶向优势,探讨微创植粒在Ⅲ、Ⅳ期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经常规治疗或其它疗法难以控制和部分初治的中晚期肺癌(其中中央型15例)患者,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剂量和制定布粒计划,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单针分次植入^125I粒子进行近距离放疗。植粒后CT检查布粒情况和有无并发症。3~7天内同步或分期进行化疗与其它疗法治疗。每3~4周采用胸片、CT、MRI观察肿瘤缩小效果。结果粒子分布满意率为83.3%(35/42)。近期总有效率为85.7%,其中完全缓解率为26.2%(11/42),部分缓解率为59.5%(25/42),无变化率为14.3%(6/42),止痛有效率为83.3%(15/18)。并发轻度出血13例(31.0%),其中肺内渗血8例(19.0%),咯血5例(11.9%);少量气胸3例(7.1%);粒子移位1例(2.4%);全组未发生白细胞降低和放射性肺炎。结论微创植粒创伤小,并发症轻,安全有效,可有选择地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肿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肿瘤患者52例,应用近距离照射计划系统(TPS)和实时计划相结合,确定粒子的分布、活度、数量、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DP),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术后1、2、6个月分别行CT扫描观察肿瘤大小,化验血象、肝肾功能,评估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结果肿瘤从1个月至第6个月开始逐减缩小甚至消失,52例56处病灶51例有效,有效率91.1%,而对血象、肝肾功能影响不大,Kamofsky评分提高。结论合理分布的^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肺肿瘤,能使肿瘤明显缩小,放射损伤小,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效,是肺肿瘤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手术联合^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术中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的安全性、疗效及剂量。方法:48例术前评估有手术指征的肝癌患者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术前或术中制定治疗计划,术中依据所制定的剂量,应用瘤体内植入或平面插植技术将^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平均每例26粒,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90—120Gy,术后验证和质量评估;观察治疗前后病人血象、免疫指标、临床症状、脏器功能(ALT、AST)、肿瘤标记物(AFP、CEA)、肿瘤影像学(CT)等的变化。结果:中位随访期23个月,瘤体积≤20cc者治疗有效率75.6%,瘤体积21—64cc者有效率69.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9%、47.9%、25.0%;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血象虽有显著差异,但均在正常范围,免疫指标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病人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3.2%(41/44),ALT、AST由异常降至正常水平者占80.0%(32/40),AFP、CEA降低超过原数值50%者占75.0%(15/20)、73.1%(19/26);无相关死亡,无放射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验证和质量评估满意。结论:术中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人治疗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疗效显著、方法简便、使用安全,采用粒子活度0.5—0.8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90—120Gy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手术配合。[方法]对66例肿瘤患者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并进行充分、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结果]通过良好的术前、术中和术后配合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66例70个病灶,完全缓解(cR)5个,部分缓解(PR)45个,无变化(SD)18个,总有效率71.4%。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性粒子的治疗。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放射源遗漏、外泄。[讨论]粒子植入前后的护理及防护,是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宋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3,5(3):189-190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125I粒子及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治疗胶质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南阳医专附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应用术中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治疗胶质瘤41例。治疗中交替植入卡莫司汀(BCNU)缓释化疗粒子和放射性^125I粒子。放射性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为90~100Gy。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术后3—6个月CT复查肿瘤变化,显示瘤体不同程度缩小,其中6例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局部控制率为73%。随访6—28个月,最长1例随访时间为术后4年,现仍存活。1例术后6个月死于胶质瘤复发。结论手术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和BCNU缓释化疗粒子联合应用局部植入技术安全、副作用小、费用低及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综合治疗胶质瘤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的放射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过程中,做好放射防护对工作人员、患者的健康与安全十分重霉。全文概述有关辐射防护常用量及辐射防护正当化、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的原则,外照射防护的方法,^125I粒子源的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48例肺癌行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完成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将放射性125I粒子成功植入,45例患者1次成功植入,3例患者2次成功植入。无手术死亡。出现轻度并发症30例(62.50%),包括:术中出现咯血4例(8.33%),少量肺出血9例(18.75%),气胸14例(29.17%),粒子游走或迁移3例(6.25%)。[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较安全,并发症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25Ⅰ粒子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治疗组(42例)采用CT引导下、PD(处方剂量)=8~10Gy/h植入^125Ⅰ粒子,3d后紫杉醇+DDP静脉化疗,对照组(46例)单纯紫杉醇+DDP静脉化疗,药物剂量与治疗组参考标准相同。2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CR,PR,SD,PD)。根据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30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率100%。治疗组CR4例(9.5%),PR14例(33.3%),SD20例(47.6%),PD4例(9.5%),CR+PR为42.9%;对照组:CR1例(2.2%),PR8例(17.4%),SD22例(47.8%),PD15例(32.6%),CR+PR为19.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125Ⅰ粒子联合化疗具有优势互补作用,有利于短期内降低肿瘤负荷,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放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手段,但鼻咽癌放疗后的病灶残留及复发转移的处理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125 I粒子植入作为综合治疗中的一员,其治疗鼻咽癌的可行性在细胞学、动物学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并逐渐应用于鼻咽癌放疗后病灶残留、复发转移等方面,且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认同。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的肺癌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于2004年6月-2005年10月,经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32例.所有病例均行术前TPS制定治疗计划,术后质量验证.全部患者均植入0.5 mCi-1.0 mCi的放射性粒子,12-60颗.结果 植入病例全部成功,无死亡,部分出现气胸、出血,术后1周复查外周血象、1月复查CT及临床观察无毒副反应,术后定期复查CT,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脱落或游走等并发症.CR 22.58%、PR 61.29%、SD 12.9%、PD 3.2%.中位生存期大于12个月.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肺癌安全、有效,并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手术联合~(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术中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的安全性、疗效及剂量.方法: 48例术前评估有手术指征的肝癌患者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术前或术中制定治疗计划,术中依据所制定的剂量,应用瘤体内植入或平面插植技术将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平均每例26粒,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90-120Gy,术后验证和质量评估;观察治疗前后病人血象、免疫指标、临床症状、脏器功能(ALT、AST)、肿瘤标记物(AFP、CEA)、肿瘤影像学(CT)等的变化.结果: 中位随访期23个月 ,瘤体积≤20cc者治疗有效率 75.6%,瘤体积21-64cc者有效率69.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9 %、47.9 %、25.0 %;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血象虽有显著差异,但均在正常范围,免疫指标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病人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3.2%(41/44),ALT、AST由异常降至正常水平者占80.0%(32/40),AFP、CEA降低超过原数值50%者占75.0%(15/20)、73.1%(19/26);无相关死亡,无放射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验证和质量评估满意.结论: 术中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疗效显著、方法简便、使用安全,采用粒子活度0.5-0.8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90-120Gy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10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Ⅱ~Ⅲ期消化道肿瘤患者104例行肿瘤根治术,术中将125I粒子植入可能残留癌组织的区域和癌细胞转移途径的淋巴结区域.术后5~7 d查血常规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X线片检查观察125I粒子分布状况,了解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均获随访,无死亡.其中发生肠瘘1例,经积极治疗痊愈.8例患者1周内白细胞(WBC)降至3×109/L,经对症治疗后,WBC回升到4 ×109/L以上,免疫指标测定低于正常值.其他生存患者随访中未出现因植入粒子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Ⅱ~Ⅲ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方法 简单、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理想方法之一,尤其在基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道内悬挂125I粒子2种不同剂量治疗中心型肺癌引起的气道狭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环甲膜穿刺、置管、气道内分别悬挂单列(A组)、双列(B组)125I放射性微粒子,对中心型肺癌气道狭窄进行持续近距离放疗,治疗3个月。结果:22例患者中,A组气道狭窄缓解率为63%,B组气道狭窄缓解率为81%,2组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05);呼吸道症状和胸痛的缓解率也无明显差异(P>0.05),PEF%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气道内悬挂125I粒子治疗癌性气道狭窄有较好疗效,种子源单列或双列排列对气道狭窄缓解率无明显差异,悬挂双列种子源对改善肺功能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125I组乡只间植入术主要应用于前列腺癌治疗,近来研究表明该治疗方法在其他实体肿瘤中的治疗中亦具有一定疗效。本研究拟探讨腹腔内恶性肿瘤^125I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技术及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2月--2009年1月本院治疗的腹腔内恶性肿瘤20例,其中肝转移灶7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灶8例,胰腺癌3例,直肠痛盆腔复发2例。结果:治疗结束后2个月采用CT复查评价,局部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7例,稳定(SD)3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70%。结论:^125I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是腹腔内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近期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以接受,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手术无法切除的胰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胰腺癌患者50例。内放射治疗组30例,肿瘤内部125I放射粒子植入,有梗阻症状者,加行胆-肠吻合术和胃-空肠吻合术;对照组20例,均行单纯剖腹探查或胆-肠吻合术和/或胃-空肠吻合术。观察肝肾功能、总胆红素变化;肿瘤大小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腹痛、背痛变化等。结果:两组患者总胆红素术后4周时均接近正常,肝功能明显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粒子植入组患者手术前后腹痛、腰痛改善明显。有效率100%(30/30),完全缓解率97%;粒子植入组肿瘤直径有缩小趋势,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均无吻合口瘘、胆瘘、胰瘘、腹腔出血和腹腔感染。结论:125I粒子植入对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具有确定疗效,不仅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且对胰腺癌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相似文献
17.
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maximum-tolerated dose (MTD)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twice-weekly gemcitabine when combined with palliative-dose
thoracic radiation therapy (RT)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 progressive lung cancer.
Methods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a dose-escalating study of gemcitabine with a starting dose level of 40 mg/m2 given as 30-minute infusions twice weekly concurrent with RT. The RT dose was 30 Gy in 10 fractions, 5 fractions per week.
Results A total of 18 patients were enrolled on three dose levels: 40, 50, and 65 mg/m2. Four patients came off study early due to rapid progression of disease and therefore were not evaluated. The MTD of gemcitabine
was found to be 50 mg/m2. Dose-limiting toxicities were grade-4 esophagitis in one patient and grade-4 neutropenia in another patient. Overall response
included 1 partial response (PR). Local response included six PR, four minor response (MR), three stable disease (SD), and
one progressive disease (PD).
Conclusion The MTD of gemcitabine with concominant palliative thoracic radiation therapy is 50 mg/m2 twice weekly. The DLTs observed were grade-4 esophagitis and grade-4 myelotoxicity at 65 mg/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最佳剂量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中晚期肝癌.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6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依据剂量不同分成100Gy剂量组、140Gy剂量组,观察治疗后的疗效情况.结果:总疗效上,140Gy剂量组和100Gy剂量组的总疗效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100Gy剂量组治疗后血小板、白细胞、谷丙转氨酶、甲胎蛋白较140Gy剂量组治疗后改善更加显著(P<0.05);生活质量上,140Gy剂量组的提高率为18.75%、总有效率为43.75%,100Gy剂量组提高率为46.87%、总有效率为78.2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在腹水、胆汁瘘、肝衰竭发生率上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100Gy组治疗效果和140Gy组差异不显著,均有明显治疗效果;不良反应100Gy组则明显低于140Gy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