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神经症病人的就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资料显示,WHO根据各国调查资料推算人口有5%~8%的人有神经症和人格障碍。有最新统计我国神经症患者的总患病率是1.5%,它是门诊的常见病之一。在我院的门诊工作中,我们看到许多的神经症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认识误区,而导致就诊渠道的曲折,使病程迁延,贻误治疗,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损失。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不应有的痛苦。为此笔者就我院门诊234例神经症患者做了调查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药物合并认知-应对治疗(CCT)对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疾病《统计与诊断手册》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45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n=23)和药物合并CCT组(n=22)。药物治疗以氯米帕明为主,平均每日口服(139.5±49.5)mg,可合并5-羟色胺重摄取阻断剂。CCT门诊治疗每周1~2次,每次约40 min,共4周;随后每2周进行1次约30 min的电话治疗,共4周;然后随访10个月,根据病情变化进行每月1~2次的电话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对症状进行评定。结果药物合并CCT组在4周及3、6、12个月的6项Y-BOCS严重程度总分减分率、有效率和临床痊愈率均高于药物治疗组(P<0.001)。药物合并CCT组治疗有效出现时间明显提前。结论药物合并CCT是治疗强迫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神经症病人采用支持性的心理护理,能有效帮助病人面对困难或挫折,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使病人主动接受治疗,有利于疾病的稳定与康复。本文介绍一些常用的临床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技巧,以指导临床心理护理工作,更好地为神经症病人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 神经症病人的生物反馈的治疗、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对神经症病人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和对神经症病人的护理.结论 正确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提高病人的康复率,对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7.
8.
为了改革医学院校神经症一章内容多而复杂,概念模糊,分类不妥,落后于本世纪疾病负担谱的变化情况,作者对本章的概念,病种归类和重点内容进行了修改,调整,并付诸于本科和大专教学中,结果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是学生掌握了本章的重点内容,而且激发了学员对精神和心身医学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心脏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心悸、胸痛、气短、乏力为主要表现,伴有其它神经症为特征[1].本科1997年3月~1999年12月收治此类患者16例.通过对此16例患者的护理,笔者体会到良好的护理对此恢复很重要,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心脏神经症患者的疗效。方法58例心脏神经症患者按性别、年龄、诊断匹配的方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接受参松养心胶囊药物治疗,观察组30例接受参松养心胶囊同时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治疗时间1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71.4%)(P<0.05);焦虑量表(HAMD)、抑郁量表(HAMA)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心脏神经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点、认知歪曲及应对方式。方法:以爱丁堡产后抑郁最表(EPDS)对产后6周的244例初产妇进行调查,以13分为界分为有产后抑郁的研究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测定。结果:①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4.75%;②两组相比:产后抑郁组的MMPI的D、Hs、Hy、Pa、Si量表评分及DAS量表的总分和8个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③两组应对策略有差异,产后抑郁患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初产妇的认知心理治疗,提高其对自身人格特点的认知度,矫正不良认知,改变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培养积极应对方式,将有利于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98例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的个性特征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在个性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神经症患者和正常人进行评定。结果神经症患者的P、N分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男性E分较正常人低(P<0.05),L分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神经症的情绪不稳定和内倾性格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正确引导患者认识自己的个性缺陷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对不良性格加以矫正,将有利于神经症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神经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家庭环境的特点。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50例神经症患者进行调查 ,并按1:1配对原则分别与50例精神分裂症,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症患者的家庭关系表现为低亲密度、高矛盾性及道德宗教观的差异;(2)与精神分裂症相比仅表现为控制性差,而两对照组之间表现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低亲密度、高矛盾性、文化娱乐性缺乏和道德宗教观的不同。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子女患精神疾病有重要影响,但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确认生活体验疗法(森田疗法)对神经症的治疗康复作用。方法以CCMD—Ⅱ—R神经症诊断标准选择病例;设立药物治疗(DT)对照组;LETG应用分阶段治疗目标的生活体验疗法。两组各60例,疗程皆为10~12周。结果LETG总有效率高于DTG,但无显著差异性(X2=2.91,P>0.05);从疗效的程度看,LETG的痊愈率明显高于DTG(P<0.005),LETG中MMPI平均减分率亦高于对照组;跟踪随访一年后的总复发率,LETG略低于DTG(P>0.05),而前者的神经衰弱和疑病症两种类型的复发率较后者显著为低(P<0.01及<0.05)。结论LET对神经症的治疗康复作用佳,值得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96例神经症患者人格特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精神症患者与正常人的人格特质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修订卡氏16种人格因素量表》,对96例神经症患者与94名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 神经症患者人格类型内向型占68.18%,焦虑型90.19%,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因此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的量表分低于正常人组(P<0.001);心理健康因素均分低于正常人组(P<0.001)。结论 神经症患者人格特质与正常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疗法对神经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59例神经症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和实验组,对照组(32例)仅用常规神经症药物治疗,实验组(27例)加用生物反馈法治疗,两组在治疗前作Hamiltom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治疗1个月的再次评定HAMA和SCL-90,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焦虑状态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不明显。结论:生物反馈疗法能减轻焦虑情绪,对神经症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遵循中医"七情"理论对抑郁性和焦虑性神经症进行心理治疗与护理后的疗效。方法:取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加用中医的心理治疗与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经10d治疗后均做抑郁量表及焦虑量表,再做统计学处理,P<0.05,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遵循中医的"七情"理论对抑郁性和焦虑性神经症采用相应的心理治疗与护理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神经症患者主客观生活事件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压力反应等与应激有关因素对神经症患者主观、客观生活事件的影响。方法应用自编生活事件量表、压力反应问卷、特质应对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88例神经症患者和88名健康对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神经症组主观事件得分[(13.295±11.845)分]高于健康组[(7.261±10.873)分](P<0.01),而神经症组客观事件得分[(10.239±9.105)分]与健康组得分[(8.376±11.213)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神经症组主观事件与压力反应正相关,与家庭内支持和年龄负相关(P<0.01),客观生活事件与应激其他因素均无关;健康对照组主观事件与压力反应正相关,客观生活事件与压力反应和消极应对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神经症组主观事件的因素依次有客观事件、年龄、压力反应和家庭内支持,预测力为47.7%;但影响神经症组客观事件、健康组主观事件和客观事件的仅有相对应的主观或客观事件。结论神经症患者主观事件报告明显多于健康人群,且神经症患者主观事件受其他压力有关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