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37名盲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37名盲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卞清涛李钦云张云霞对象与方法对象以山东省济宁市盲童学校1989年7月~1994年7月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共245名,据MHT中测谎量表的检验,得分可信者为237名。方法1.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主修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天津市盲童学校40名全盲生及36名弱视生进行测查,来探讨盲童少年的个性特征。与我国常模比较后,结果表明全盲生有P分高的趋向,而L分则低于常模。弱视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常模相似,心理比较健康。 相似文献
3.
CNNIC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上网的人数已经达到了3470万人,其中43.7%的网民是在校学生。他们上网主要做些什么,笔者组织全体在校生进行了“上网情况问卷调查”。调查显示,69.3%的学生经常上网,每次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的有20%。43%的人上网是为了交友聊天,32.6%的人为了玩游戏,20%的人为浏览图片、读小说、发贺卡等,只有极少数是为了学 相似文献
4.
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对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 1740名医科大学生进行 SCL - 90测试 ,并将结果与中国青年组常模、文理科学生进行比较以及进行男女之间、年级之间的比较。结果 :医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组 ( P<0 .0 0 1~ 0 .0 5 )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文、理科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1 )。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大部分因子在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在年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1 ) ,随着年级的增高 ,心理问题呈低 -高 -低发展趋势。结论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需重视。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的最大威胁,本文阐述高职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通过4项措施和加强学生自我发展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6.
杨桂芝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18(1):83-84
青少年是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初步形成时期,在这一阶段中,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障碍主要有:1.适应能力;2.社会交往能力;3.忍耐力;4.控制力;5.康复能力等五个方面。教师除完成专业教学任务外,还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节、宽容他人的心理保健方法,以改善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黄陵县高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在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1例高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39.9%的高三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高三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均分和总分明显高于常模,有显著性差异;女生除抑郁因子均分高于男生(P<0.01)外,余无差异。结论:黄陵县高三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学校生活技能教育降低我国小学三年级学生行为问题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河北省秦皇岛市两所小学三年级共9个班62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中一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选取3个班级作为干预组(208人),其余3个班级为内对照组(209人),另一所学校3个班级为外对照组(204人).对干预组学生进行26学时的学校生活技能教育,对其父母进行5学时培训.在干预前、干预后以及干预结束后半年随访时,采用Rutter儿童行为父母和教师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家庭行为问题检出率干预后,干预组的家庭总行为、反社会行为(A行为)和神经症行为(N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11.2%,3.6%和6.1%,除N行为外,均低于内对照组(19.4%,5.6%和6.1%)和外对照组(18.9%,8.9%和5.3%);随访时,上述三项问题干预组的检出率(10.2%,2.5%和3.6%)仍低于内对照组(17.2%,6.8%和6.8%)和外对照组(17.8%,7.8%和6.7%).(2) 学校行为问题检出率干预后,干预组的学校总行为和A行为分别为5.3%和4.3%,低于内对照组(10.1%和7.7%)和外对照组(14.9%和12.4%,均P<0.05);随访时,干预组上述问题的检出率(2.9%和2.4%)仍低于内对照组(10.2%和9.7%)和外对照组(11.3%和10.3%,均P<0.05).结论:学校生活技能教育可降低小学三年级学生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行为问题,特别是反社会行为.在干预后半年的随访时,效果仍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9.
10.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时代对医护工作者的要求是不但要有精湛的业务水平,更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保障。在中等卫生学校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据有关部门进行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 相似文献
11.
李建军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化,面对将使世界发生巨变的21世纪的即将到来,我们将迎接来自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心理危机。近年来,逐渐强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使人们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人们还将认识到:心理素质将是... 相似文献
12.
夏祖英 《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8):1152-1152,1144
目前当人们处于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之中时,却忽略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家长对孩子在物资生活上过度满足、在学习上过严要求、在人生目标上过高奢望。某些学校老师过分注重“尖子生”,以分数高低、名次排列来衡量学生好坏,使孩子逐渐形成与社会适应不良的各种心理病态,导致成长过程中以至成年后不可逆的后果。通过对不同教育法的分析,给出一些初步诊疗方法,共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健康心理学》课程对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用应付方式问卷、SCL-90、自我意识开放性问答,比较2003-2004年下半学期选修《健康心理学》的369名大学生教学前后心理健康变化情况。结果教学后SCL-90各因子分均有所降低,且强迫、人际敏感和焦虑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学前后应对方式差异虽未检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教学后合理化因子得分有所增加,求助、自责、幻想和退避因子得分有所降低。教学后,大学生对自我的负性评价更少,更倾向于中性和正性评价,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更加全面平衡。结论《健康心理学》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及自我意识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现代军事医学的战略转型的理念出发,提出了对我军心理学专业人员工作重心转移的思考,即从个体心理健康到组织心理健康理念的转变。文章分析了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人群的结构,提出了面向85%有心理问题正常人的心理服务观念;根据以往研究,提出了军队作战单元组织心理健康的概念、结构;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组织不健康在引发个体心理不健康中的意义;重点论述了组织心理健康对提升部队作战效能、维护心理健康和组织管理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公共关系与人的心理健康青岛大学社会学系,青岛266071叶文琴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指人自身各脏腑器官的正常发育和代谢,是人的自然属性。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思想、行为、品德、接受教育的程度等形成的后天素质,受外界各种社会因素影响或作用... 相似文献
16.
455名军医本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了解军医本科生各年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问卷进行团体测试。结果:二,三年级学生心理问题较多,以三年级为甚,主要表现在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及偏执,且心理问题的发生与个性有一定关系。结论:对军医本科生,二三年级学生应加强心理辅导,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劳改犯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劳改犯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根据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将280名在改犯人依据工作性质分别分为A、B、C、D四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最近一周来的实际情况作出自我评定,以常模阳性项目均数加一个标准差作为划界标准。结果197名犯人各因分子及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尤以躯体化、抑郁、焦虑和强迫项目评分为著。方差分析发现敌对性井下辅助队显著高于井下采煤队(P<0.01)。在检出的80名阳性者中检查出抑郁症2人,各类神经症10人。结论劳改人员由于精神压力等因素易患神经症。应注意心理疏导和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8.
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与正常儿童在行为方面的差异。方法:根据病例对照原则,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对84名哮喘儿童及84名正常对照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哮喘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哮喘的不同程度、患儿不同性别其行为问题不完全相同,哮喘的严重程度对患儿的行为影响较大,学习成绩、家庭及父母的婚姻关系、母孕期疾病对行为问题也有影响。结论:哮喘儿童易出现行为问题,提示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可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在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今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在校311名护理专业学生调查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护理学生出现各类心理问题的比例为6.75%-36.33%,以人际敏感占首位,其次是强迫和抑郁,中专学历护生较高护,学历凭班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均要高,贫困生人际敏感和焦虑分要高于非贫困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无显差异(P>0.05),结论:提示在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人际适应方面问题尤为突出,需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健康,应有针对性,区别地对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