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期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期因子(MK)是一个新的碱性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在Wilms瘤、肝癌、胰腺癌等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高度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而肿瘤血管的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先决条件,我们通过检测骨肉瘤中MK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骨肉瘤恶性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相应的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期因子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 (midkine,MK)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胰腺癌血管生成、生物学特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 2例胰腺癌组织中MK的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 ,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指标作对照分析。结果胰腺癌的MVD平均为 6 4± 18,MK表达阳性率为 73%。有淋巴结转移、Ⅲ~Ⅳ期和MVD高的患者 ,MK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和MVD低的患者 (P <0 0 1)。MK高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比MK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 (P <0 0 1)。结论MK的蛋白表达水平能反映胰腺癌细胞的恶性程度 ,可作为胰腺癌转移和预后分析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青年乳腺癌微血管密度与其侵袭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微血管密度与其侵袭性关系。方法 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 40例青年乳腺癌 (年龄≤ 3 5岁 )和 3 0例绝经期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 )值 ,探讨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青年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和MVD值 ( 70 %和 65 .2 8± 15 .0 6)均明显高于绝经组 ( 4 0 %和 5 1.91± 15 .0 6) ( P <0 .0 5和 P <0 .0 1)。MVD值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和TNM临床分期有关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与乳腺癌发展的关系,评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与甩腺肿瘤预后相关性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对109例人乳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VEGF基因表达和MVD进行检测。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VEGF阳性率(93.5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8.67%)的表达(P<0.05),并与组织学类型相关。MVD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1)。结论 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VEGF和MVD表达的增高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期因子m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K)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33例人肝细胞癌组织、配对癌旁肝组织及10例肝良性肿瘤组织、5例正常肝组织、采用TRIzol一步抽提法提取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KmRNA的表达。结果:28例肝细胞癌可见MKmRNA表达,阳性率为84.8%,而配对的癌旁组织中仅见3例表达,正常肝脏和肝脏良性肿瘤细胞无1例阳性。统计学分析表明,肝细胞癌肝细胞癌MKmRNA表达率与其他各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肝细胞癌MKmRNA表达与其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瘤体大小、包膜状况及其甲胎蛋白(AFP)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肝细胞癌在mRNA水平上表达MK增加,检测MK表达情况可作为HCC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对术后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肿瘤微血管密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介绍了肿瘤微血管密度的测定方法、肿瘤内部微血管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masp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初步探讨maspin的抑癌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7例乳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检测乳腺癌组织中maspin和MVD的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学因素作统计学检验,分析maspin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aspin基因的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体积以及总体生存状况呈显著负相关,也与MV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maspin作为一种较新的抑癌基因,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来抑制乳腺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基底膜是宿主与癌细胞的重要屏障,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是基底膜的重要组成成份.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或LN作为肿瘤的预后指标已有报道[1].为了研究MVD与LN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我们检测了31例直肠癌MVD和LN.  相似文献   

9.
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介绍了肿瘤微血管密度的测定方法、肿瘤内部微血管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疾病的C—met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et蛋白及MVD,标本取自己确诊的70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结果 C-met的染色定位主要在乳腺良性增生上皮及乳腺癌上皮的细胞浆及膜。良性乳腺增生症的C—met蛋白表达为100%,乳腺癌为78.6%。在乳腺癌细胞中C-met的表达染色强度高于乳腺增生症,但差异无显著性;乳腺癌Ⅲ期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Ⅰ和Ⅱ期。C-met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C-met表达阳性组织有较高的微血管密度,而微血管密度高的患者生存率较低。Cox回归分析c-met和微血管密度均是预后因素。结论C—met在良恶性乳腺疾病中均有表达;C-met和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患者的TNM分期、生存率关系密切。二者均可作为是有价值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89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同时选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K、VEGF和MMP-2表达。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两种组织中MK、VEGF及MMP-2阳性表达率以及与临床特征关系比较使用χ2检验,三者的表达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结直肠癌组织MK、VEGF及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9%、83.2%和89.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Duke分期C-D期患者MK、VEGF及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4%、93.4%和96.7%,明显高于A-B期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MK、VEGF及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6%、93.6%和97.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MK、VEGF及MMP-2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及组织分化无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MK表达与MMP-2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r=0.774和0.406,P0.05)。结论 MK、VEGF及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糖蛋白在乳腺黏液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3年5月手术切除的38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P糖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 糖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患者分为多黏液组(25例)和少黏液组(13例),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糖蛋白在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0.0%(2/10),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7.9%(19/28),χ2=4.842,P<0.05;P糖蛋白在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强度随着黏液量的减少而增加(χ2=14.64, P<0.05);P糖蛋白表达与乳腺黏液腺癌肿瘤大小(≥3 cm)、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糖蛋白在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中呈高表达,表达强度随着黏液量的减少而增加,P糖蛋白可能是判断乳腺黏液腺癌预后的可靠指标,同时也是乳腺黏液腺癌治疗的有效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膀胱癌手术标本中VEGF和MVD。结果:VEGF阳性表达率为63%,VEGF阳性表达的肿瘤组织中的MVD明显高于阴性者(P<0.01);VEGF表达和MVD与肿瘤的浸润生长、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关系(P<0.05,P<0.01);VEGF阳性表达者的预后较阴性者差;多因素分析表明,VEGF和MVD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新因素。结论:VEGF表达和MVD与膀胱癌的恶性进程和不良预后有关,测定VEGF和MVD可能是判断膀胱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青年乳腺癌7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青年时期乳腺癌与中老年乳腺癌在临床上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年间 810例女性乳腺癌的病例。其中青年组 71例 (≤ 35岁 ) ;中老年 739例 (>35岁 )作为对照组。分析包括 :诊断过程、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治疗措施、5年生存率等。结果 两组比较 :发病至就诊的时间青年组 (5 6± 4)d较对照组 (35± 3)d长 ;u =2 .33;P <0 0 5 ;首诊失误率高于对照组 (5 6 3%vs2 8 6 % ;χ2 =2 3 38;P <0 0 5 ) ;侵袭性肿瘤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 (91 5 %vs 82 4% ;χ2 =3 84;P <0 0 5 ) ;完成计划辅助治疗的人数多于对照组 (70 7%vs 5 6 5 % ;χ2 =4 80 6 ;P <0 0 5 )。两组间 5年生存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5 5 6 % (2 0 / 36 )vs 6 2 5 % (192 / 30 7) ;χ2 =0 6 6 6 ;P <0 0 5 ]。结论 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对照组间有较多的差异 ,但预后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基因siRNA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乳腺癌Bcap-37、LCCI、MCF-7、MDA-MB-231、MDA-MB-435、MDA-MB-468及ZR75-1细胞株,以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K基因mRNA表达;筛选出MK表达最高者.采用MK siRNA...  相似文献   

16.
微血管密度和p16基因表达对判定肾癌生物学行为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 (IMD)和 p1 6基因表达与肾细胞癌 (R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76例RCC患者的根治性肾切除标本 ,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 p1 6基因表达 ,分析IMD、p1 6基因表达与RCC分期、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IMD随临床分期升高而增加 (P <0 .0 5 ) ,而与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随访 5年内死亡者IMD明显升高 (P <0 .0 1 ) ;癌旁组织中 p1 6阳性率 (75 .0 % )显著高于RCC组织 (4 8.7% ) ,p1 6阳性表达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升高而降低 (P <0 .0 5 ) ,而与IMD呈负相关性。结论 :IMD是预测RCC恶性行为的一个有用指标 ,IMD和p1 6基因表达可为RCC的疗效和预后判定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腺癌超声造影的定量参数特征,分析定量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对27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对其动态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系列参数.对手术病理标本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计数MVD,并与各定量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27例胰腺癌病灶与周围实质两组时间强度曲线参数进行比较显示:胰腺癌病灶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均小于周围实质(均为P<0.05).胰腺癌病灶的MVD与IMAX呈正相关(r=0.426,P<0.05).结论 定量超声造影可以初步评估胰腺癌肿瘤MVD,从而评价病灶的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微血管密度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MVD)与胃肠道平滑肌肿瘤(GISMT)良恶性、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GISMT中MVD。 结果 MVD按平滑肌瘤、低度恶性平滑肌肉瘤、高度恶性平滑肌肉瘤的顺序依次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MVD与肿瘤良恶性生长方式、肿瘤大小、肿瘤中心有无坏死亦有明显关系,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MVD低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 MVD是反映GISMT生物学特性的良好标志物,其测定可以作为判断GISMT良恶性、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