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亚丽  苏瑞瑛 《河北医药》2012,34(2):256-25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的炎症过程,其特征是进展性的炎症和血脂的聚集交互作用.它的发展部分起源于内皮细胞的功能失调导致内皮细胞的激活和前炎症细胞的聚集.局部的炎症促进白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到受损的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对血浆中血脂成分的渗透性增加,结果单核细胞负载着脂质成分聚集在动脉内膜并获得巨噬细胞的形态学上的特征转化成泡沫细胞.随着另外的炎症细胞及细胞内血脂的聚集,这些早期的斑块,即脂质条纹进展到成熟的动脉硬化斑块.斑块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而促进它们自己的生长导致细胞内基质成分的沉淀,进而斑块扩大形成血管的狭窄.  相似文献   

2.
眼底动脉硬化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多元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与血压、血脂、血糖的相关性,评估中风危险度。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8年10月就诊的患者335例,作为观察组,并与无症状的健康体检者180例作对照,动态检测眼底动脉硬化、血压、血糖、血脂的异常变化,并做综合量化评估。结果脑血管疾病与眼底动脉硬化、血压、血糖、血脂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眼底动脉硬化、血糖、血脂、血压异常的量化评分,能够预估中风,以便采取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分泌性激素的功能衰退引发的神经内分泌失调、血脂代谢异常等因素,均能引起血管内皮的损伤和功能障碍,而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硬化的始动因素,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而避免内皮损伤和保护已损伤的血管内皮,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内容[1]。本文探讨自拟更健汤联合高压氧治疗对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共63例,单纯糖尿病33例,糖尿病动脉硬化者30例)及健康人(31例)血浆VEGF、CRP水平,观察其水平变化与动脉硬化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动脉硬化组血浆VEGF、CRP浓度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SBP、TC、TG、HDL、HbA.C、VEGF、CRP与动脉硬化的发生相关。多元相关分析示VEGF与WHR、SBP、FPG、TC、TG、HDL、HbAlc、CRP相关(P〈0.05);CRP与WHR、SBP、FPG、TC、TG、HDL、HbA1c、VEGF相关(P〈0.05)。结论T2DM动脉硬化患者VEGF、CRP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减轻体质量,抗炎等综合治疗有益于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荣  陈刚  王锋 《天津医药》2007,35(2):153-153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超声是检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方法,可以判断动脉硬化的程度。笔者研究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前后血脂和颈动脉内膜厚度(IMT)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老年期眼底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1000例60岁以上老年期人群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和血脂、血糖、血压3项临床指标与眼底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有显著差别,且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与年龄增长呈现一定正比关系(P〈0.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体型正常较体型偏瘦或偏胖者发病率低(P〈0.05);炯龄越长者,动脉硬化发生率越高(P〈0.05)。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与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与老年期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相关的各项因素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炯史以及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提醒患者放松精神,注意合理饮食,不吸烟,并适当进行锻炼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硬化状况。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动脉为外周可视小血管。视网膜动脉硬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脑或肾血管系统方面的同样情况,是脑动脉及周身动脉硬化的指征。动脉硬化是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中,血脂水平增高是一个重要促进因素。在体检中,我们对486人的视网膜动脉及血脂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视网膜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眼科就诊及体检中心受检者的诊断为视网膜动脉硬化者121为病例组,同期体检中心受检者中无视网膜动脉硬化者121例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年龄、体重、血压、血糖及血脂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年龄、空腹血糖及血脂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舒张压、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指标升高可增加视网膜动脉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脂检测的高低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疾病的发生之间的关系,以及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闭塞、导致脑供血不足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血脂的高低与病情的轻重成正相关。结论定期检测血脂是评价血脂水平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和其它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程度不可缺少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舒张压、收缩压及血脂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采集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于眼科就诊及体检科受检者诊断为视网膜动脉硬化者121例为病例组,同期于体检科受检者未患视网膜动脉硬化者121例为对照组.分析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 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压及血脂水平增高会增加患视网膜动脉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刘剑  倪英群  方朝晖 《安徽医药》2009,13(9):1092-1093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情况包括患病率、斑块大小、内中膜增厚度,分析斑块的发生及其程度与血脂谱的关系。方法检测46例老年T2DM患者下肢血管彩超、血糖、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根据血管病变的轻中重程度分为两组。(轻中度下肢血管病变组为A组,重度下肢血管病变组为B组)。结果两组TG、TC、HDL.C、LDL.C、ApoAl、ApoB均高于正常,其中B组各项值较A组高(P〈0.05)。提示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血脂升高,且病变程度越重血脂越高。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谱异常的程度与其下肢血管病变程度成正相关性,下肢血管动脉硬化程度更高,影响下肢血液循环,积极的调脂治疗可以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银杏叶注射液对脑动脉硬化症临床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动脉硬化症病人146例,分为2组,分别给予银杏叶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单独用药,于用药前及用药后21d分别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用药后2组药物均不同程度地改善脑供血不足症状,但银杏叶注射液组强度优于灯盏花素注射液组;2组药物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血脂、血液黏度,其中以银杏叶注射液作用最强。结论银杏叶、灯盏花素注射液均能改善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血液黏度。但银杏叶注射液强度优于灯盏花素注射液。  相似文献   

13.
耳鸣、眩晕者,可能有血脂紊乱 人们早就注意到动脉硬化患者常有内耳症状,而大多数内耳病患者伴有血脂紊乱。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康脉胶囊对股动脉硬化闭塞症家兔血脂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脉胶囊对股动脉硬化闭塞症家兔血脂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建立股动脉硬化闭塞症家兔模型,并通过康脉胶囊治疗,观察对其血脂变化的影响。结果:康脉胶囊能够明显调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家兔的脂质代谢,且优于对照组。结论:康脉胶囊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对ASO起着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曹玄林 《河北医药》1990,12(4):219-220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许多合并症,对人类构成巨大危害,对该病的有效防治必须建立在对其发生机理真正了解的基础上,近10年来对动脉硬化的研究逐渐集中于细胞和分子水平。随着认识的深化,防治该病的注意力将由耗资较大,目标不明确的人群普查预防转向动脉硬化高危险个体的防治。基础研究的进展为动脉硬化个体带来了希望。一、脂蛋白受体的研究血脂改变与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相关性的群体调查和宏观研究已为人们熟知。然而这种相关性仍难以解释为什么一些血脂高的人未患动脉硬化病症,而血脂在正常范围的人却  相似文献   

16.
何首乌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对何首乌对心血管、血脂及动脉硬化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早期的动脉硬化症状不容易觉察,等有了明显的症状时一般都已经是晚期了。因此,身体的细微变化能帮助人们及早发现动脉硬化。如果我们能够早早地发现这些信号。及时治疗,就能避免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器官病变。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是血脂增高,体内过多的血脂沉积于动脉壁,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径缩小直至闭塞,  相似文献   

18.
当前许多学者都十分关心身体锻炼在降低血脂和预防动脉硬化方面的作用.本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两组老年男性的血脂含量。其目的是研究从事脑力劳动的老年男性教师,坚持长跑者与不做任何体育活动者的血脂含量的差异;对两组成员在安静状态下,血液β-脂蛋白,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作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和血脂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从生物化学理论上分析,阐述了耐力训练导致血脂含量降低的原因。这个实验也进一步表明了,长跑锻炼对降血脂、减体重,预防动脉硬化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证明了中老年脑力劳动者参加长跑运动有利于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水平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查体者中高尿酸血症145例,同期健康查体者中血尿酸正常者150例为对照组,观察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并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程度。结果高尿酸血症组视网膜动脉硬化及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0.893,P<0.05)。各级视网膜动脉硬化与同级颈动脉硬化之间血尿酸值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尿酸血症导致的大血管硬化程度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高度一致。眼底检查作为简便易行的全身动脉硬化检查方法,可早期对血尿酸进行干预,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10 mg/d对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正常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的影响。方法102例血脂正常且无动脉硬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50例,两组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立普妥10 mg/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测定两组血脂、血压、CaIMT,比较两组变化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血压均较基础值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CaIM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CaIMT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立普妥10 mg/d治疗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显著改善血脂、降低血压、降低CaIMT,能有效预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