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对眩晕患者运动功能稳定性的影响。方法50例眩晕患者,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按神经科药物治疗,训练组同时配合平衡功能训练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测定其运动功能稳定性。结果训练组患者运动功能稳定性有明显提高。结论平衡训练可以促进眩晕患者运动功能稳定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桥式运动结合针刺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脑梗死患者56例,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桥式运动并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平衡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为显著(P<0.01),并且运动功能提高快于对照组(P<.01).结论 桥式运动结合针刺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躯体平衡及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运动想象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平衡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增加运动想象训练,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用Berg平衡评价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和步长、步宽、步频、步速评定患者下肢平衡能力。结果治疗后,BBS评分和步长、步宽、步频、步速的评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运动想象疗法治疗组改善效果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平衡能力,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结合平衡发育运动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河南省伊川县妇幼保健院小儿科收治的4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分别采用传统康复与综合康复疗法结合平衡发育运动治疗进行康复治疗,以1年时间为期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0.0%;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40%,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结合平衡发育运动治疗能够全面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被实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后,对其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7年8月~2018年6月期间在阳春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7例,将其按照随机的字母编号分成康复组与智能组,康复组患者实施基础的康复治疗,智能组则在康复组的基础上加入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MI-L、FAC、FMA、ADL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的MI-L、FAC、FMA、ADL等评分比治疗前有所提高,且智能组提高的幅度较大,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及下肢运动功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训练对学龄期脑瘫患儿平衡功能与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学龄期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运动平板训练。治疗期前后分别对两组患儿步态与平衡功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训练应用于学龄期脑瘫患儿治疗过程之中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简易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以及平衡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5例脑卒中患者,对其进行不同阶段的康复治疗及运动平衡功能锻炼。结果经社区康复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值显示患者的副交感神经的机能活动明显比治疗前要增强。Fugl-Meyer评分在治疗后也明显增高,且患者的Barthel指数也明显较治疗前极大好转,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简易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麻木等不利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的活动功能及平衡、日常生活能力,具可推行性。  相似文献   

8.
朱娟 《中国实用医药》2022,(25):177-179
目的 探究给予脑梗死偏瘫患者悬吊运动的效果,评价其对患者平衡能力以及步态的影响。方法 10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选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52例。参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选择悬吊运动。比较两组训练效果、训练前后的步态情况、训练前后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 研究组训练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参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步速、步频、跨步长分别为(61.45±8.56)cm/s、(87.57±10.37)次/min、(70.09±8.27)cm均高于参照组的(57.96±8.91)cm/s、(82.52±10.26)次/min、(65.58±8.5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的BBS评分为(38.26±2.36)分,高于参照组的(36.62±2.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梗死偏瘫患者悬吊运动措施对减轻疾病损害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步态情况,可促进平衡功能恢复,值得临...  相似文献   

9.
唐容 《中国医药指南》2014,(21):187-188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60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erg平衡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技术可显著提高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刺络拔罐联合平衡舒筋手法推拿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赣州市立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刺络拔罐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刺络拔罐联合平衡舒筋手法推拿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神经系统功能、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及神经系统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及神经系统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及神经系统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治疗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刺络拔罐联合平衡舒筋手法推拿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活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有效提高患者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肢体使用能力和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男性38例,女性26例),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FMA)、最大步行速度评定(MWS)及ADL等综合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比较治疗前后肢体的运动功能的改变。结果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FMA)、最大步行速度评定(MWS)及ADL等综合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总有效率为92%。结论 CIMT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是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康复训练配合当归秦艽汤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恢复期脑出血病人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和当归秦艽汤,8周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ADL。结果所有受试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明显减少,平衡功能、运动功能、ADL、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增加,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配合当归秦艽汤治疗脑出血恢复期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3.
运动再学习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运动再学习组和对照组,运动再学习组33例(男性17例、女性16例),进行运动再学习治疗;对照组32例(男性16例、女性16例),进行常规康复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6周时采用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Berg量表进行评定和数据分析。结果经3周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均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运动再学习组运动、平衡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技术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性双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和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痉挛性双瘫儿童100例,随机分成2组,各有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任务导向性训练,观察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1min步行距离、10m步行时间及步态时空参数。结果 2组治疗后GMFM的D区、E区评分,FMFM、BBS评分,步速、步幅、摆动相及1min步行距离明显对比治疗前提高(P<0.05),MAS评分,步频、步态周期、支撑相及10m步行时间明显对比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改善水平对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痉挛性双瘫儿童采取任务导向性训练后,可有助改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和移动功能,增加肢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悬吊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能力及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和悬吊训练。2组均每日1次,每周训练5次,治疗4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的平衡能力、精细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伯格氏(Berg)平衡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精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精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悬吊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能力及精细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为古典式摔跤运动员1例实施半月板手术后的运动康复治疗,探讨术后运动康复治疗的疗效。治疗前规划整体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设定康复训练计划。康复训练和治疗内容包括床旁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上肢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重心转移训练、水中康复、治疗。经过半年运动康复治疗,患者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疼痛程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得到改善,最终恢复系统专业训练。  相似文献   

17.
张满琴 《江西医药》2022,(1):56-58,61
目的 探究平衡针法辅助中药汤剂对颈肩腰腿痛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颈肩腰腿痛患者150例,根据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75例患者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给予研究组75例患者平衡针法辅助中药汤剂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评分、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  相似文献   

18.
<正>帕金森病(PD)患者由于平衡及姿势反射障碍,在行走时容易快步前冲,遇到障碍物或突然停止前进时容易跌倒,从而导致危险发生;给其日常生活活动带来极大不便,也给患者家人及照料者带来沉重负担[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PD的治疗除采取药物治疗外,以运动疗法为中心的康复护理越来越重要。按照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过程,根据Berg平衡量表的14项内容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训练与干预,发现干预后的患者平衡功能得到改善,跌到次数明显降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均小于6个月且病情稳定,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周评定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5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表以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m最快折返速度和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民以食为天,健康长寿的基础之一是吃得好,而这个“好”主要是指平衡。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平衡膳食呢? 平衡膳食也叫合理膳食、健康膳食,是指能量和各种营养素能全面达到营养供给的膳食。要做到平衡膳食,需把握能量、颜色、味道和烹饪等几个方面。 能量平衡 能量是生命的动力。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包括呼吸、心跳、说话、看报、学习、运动及劳作等都在消耗能量。那么能量从何而来呢?主要从饮食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