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对流行性出血热并发肺水肿的认识,兹将本院6例死亡病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按1981年“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试行)方案”的诊断分型标准加肺水肿的临床表现。 一般资料:6例男性均为危重型。年龄16~60岁;20~30岁4例。肺水肿发生于第5~9病日,住院2~4天。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病情复杂,尤其是城市出血热,因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我院二年来共收治城市出血热52例,无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临床分析一、一般资料52例中男性40例,女性12例。年龄23~63岁,平均36岁。职业系工人及干部,发病前均未在野外或流行地区生活或作业,2/3患者无与鼠类接触史。1/3患者家中有鼠及鼠洞,感染物多不能明确。2~6月份发病者占本组病例的86.8%,平均住院23.5天。二、诊断与分型按1981年“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试行)方案”为诊断、分型、分期依据。三、治疗本组均采用对症及中西医结合治  相似文献   

3.
近5年我院共收治斑疹伤寒96例,早期误诊34例(35.4%)。其中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E H F)26例,占总误诊病例的76.5%,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6例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4~52岁。明确被虱咬者3例,病前均有短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尤其是病程早期或非典型病例常可因某项症状或体征比较突出而造成误诊.本病虽已有特异性诊断方法,但目前尚未普及使用,故误诊率仍较高。近年来我们收治243例中误诊54例,误诊率达22.2%。男39例,女15例。年龄15~68岁.死亡  相似文献   

5.
我院近3年来,根据1981年西安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科研会议标准诊断流行性出血热(EHF)506例,其中误诊50例,误诊率占9.9%。为减少误诊,提高诊断水平,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误诊50例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急腹症,临床上虽较少见,但对病人的伤害却较大。我院1990~1997年共收治292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误诊为急腹症的6例,其中手术3例,死亡1例,教训深刻,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例病人均以急性腹痛为首发和主要症状。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18岁。以急性右下腹痛为主要症状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3例,手术2例,术后出现少尿,进一步作尿常规及血流行性出血热特异性抗体(EHF-IgM)检测,确定为流行性出血热,其余1例经尿血检查后确诊3例,经治后痊愈出院。以急性右上腹痛、黄疸为主要症状诊断为“化脓性梗阻…  相似文献   

7.
斑疹伤寒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6年2月~2000年12月共收治斑疹伤寒72例,误诊18例,误诊率25%,其中12例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热),占误诊病例总数66.7%,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均为男性;年龄19~58岁,平均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4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了酶学变化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我院1995年1月~1996年11月明确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其中男36例,女4例,平均21~65岁,全部病例均有典型五期经过演变,流行性  相似文献   

9.
有关老年人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的特点、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报告不多。现将我院1981~1983年收治的21例老年人出血热报告如下,以探讨老年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和病死率等方面的特点。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及发病率:均为住院病例,符合“1981年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21例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60~77岁(以下简称老年组),占同期本病住院病例的12.42%。非老年组(年龄17~54  相似文献   

10.
1980年春我县首次发生流行性出血热,截止1987年6月共收治151例。现报道如下:诊断标准:根据1984年11月河南省流行性出血热防止领导组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止方案》,全部病例符合诊断标准。一般资料:据发病情况,常年均有散在发生,但有明显高峰。151例患者中,约50%发生在7月份,约31%发生在8月份。其中男115例,占76%,女36例,占24%。年龄在6~68岁,其中16~40岁者109例,占72%一家发生2例以上者9户。151例中轻型116例(77%),中型26例(17%),重型9例(6%)。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误诊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问题。方法:对1995/2000年先后收治的9例流行性出血热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流行病学资料和流行性出血热血清学抗体检查,明确了诊断。结论:本病首次流行地区不易考虑本病,需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rahagicfever,EHF)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病死率达3%~7%[1]。笔者所在地为该病好发区,自1989年4月至1999年6月我院共收治EHF43例,其中28例发病4日内作出明确诊断,病初误诊15例,占35%,现探讨其误诊原因,以期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临床资料以1987年修订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为诊断、分型依据。本组误诊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39岁(25~58岁)。春夏季发病(4~6月)12例,秋冬季发病(10~12月)3例。病初误诊为“上呼吸…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其病理基础为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害 ,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的眼部症状 ;如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本文就本院1995~1999年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眼底改变作如下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病例数60例 ,男性42例占70 % ,女性18例占30 % ,年龄22~50岁 ,平均年龄36岁。农民57例 ,机关人员3例 ,有明显的疫区野外作业及留宿史。二、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依据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季节中有疫区野外作业及留宿史 ,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4.
儿童流行性出血热34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复杂多样。在病情早期或非典型病例可因某项症状、体征比较突出而致误诊。我院于1983年至1989年1月共收治儿童出血热145例,误诊34例,误诊率达23.4%。为提高对儿童出血热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238例,门诊误诊62例,误诊率26.1%。诊断标准以1981年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试行)为依据,结合血清间接免疫荧光(IFAT)检验确诊。本文着重讨论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措施。临床资料本组62例中,男性44例,女性18例。年龄14~68岁,其中20~45岁48例。本组出血热在发热期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21例,其中青壮年18例。21例均有发热,早期有头痛、身痛、咳嗽。但流涕、鼻塞等卡他症状少见,出血现象及尿改变不明显。经住院观察,出血、尿蛋白和BUN进行性增加和热退病情反加  相似文献   

16.
我院从1992年3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病人34例.该34例入院前均作了血、尿常规及B超检查,并对治疗过程作了临床随访.B超提示诊断的流行性出血热34例,与检验、临床相符合者32例,漏诊1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4%,现报告于后.资料与方法:34例中,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32例,其中21~30岁2例,31~40岁14例,41~50岁10例,51~60岁6例,男性25例,女性7例.就诊期:发热期9例,休克期10例,其余为少尿期.患者除具有一般感染性发热的特征外,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和急性肾功能衰竭.B超对双肾作了详细探测.用SC—800型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方法略.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如不细心观察,常易误诊。误诊病例多为特殊临床类型。我院于1983~1988年共收治出血热病人126例,均经荧光抗体证实。现将其中误诊的特殊临床类型鉴别诊断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6年11月~1987年6月使用止血敏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41例,明显地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 71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全部病例按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及分型,并设对照组。二、一般资料治疗组41例,男27例,女14例,男:女为1.93:1,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男:女为2.3:1。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除45~60岁和>60岁病例稍有区别外,其余年龄组无多大差别。两组病例中均以青壮年为多,可见EHF发病多为青壮年,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报告5例流行性出血热误诊经过及误诊原因,减少误诊率、降低死亡率。方法:收集5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流行性出血热基层医院误诊为上感4例,异位妊娠1例,急转上级医院抢救治疗,3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对本病认识不足,缺乏对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的全面分析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病区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临床特征,为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误诊情况、治疗和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四季均可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及工人发病居多。非典型病例明显增加,大部分患者(66.7%)发病前具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热、肾功能损害是流行性出血热最常见的症状(100%),同时伴有腹痛、腹胀、腹泻、呕吐、头痛、眼眶痛、腰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以及毛细血管充血、出血征象。白细胞异常(72.2%)及血小板异常(88.9%)为其最重要血常规特征;流行性出血热Ig M抗体阳性(100%)为其特异的免疫学诊断指标。肝功能损害为其最常见并发症(100%)。该病首诊误诊率高,经抗病毒、抗炎、抗休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血液净化等对症支持治疗效果良好,治愈率为100%。结论: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对于高热伴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及血小板异常、毛细血管充血及出血征象的患者,要警惕本病的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