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肝癌的介入疗法主要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therapy embolization,TACE)为主,其中又包括超选择性化疗栓塞和选择性化疗栓塞两种方法。由于超选择性化疗栓塞即肝段或亚段的栓塞提高了疗效同时减轻了副反应,故日前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微导管进行超选择性插管, 相似文献
2.
自1976年Goldstein首先报告用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以来,肝癌的导管治疗已被广泛采用,而伴随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多.本文对我院(1990年11月至1992年7月)28例52次肝癌导管治疗后1~2周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以探讨这些并发症的形成原因,及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导管为介入放射学的主要器械之一,为了适应不同靶血管的选择性插管需要,必须根据其血管的粗细、走向及长度弯曲成一定形状.我们在1991年内对20例原发性肝癌(均结合B超、CT、血管造影、AFP值及临床表现综合诊断)采用盘曲状多功能导管实行肝动脉超选择插管进行介入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导管在肝癌化疗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导管对35例肝癌患者行供血动脉超选择化疗栓塞术。结果本组35例共行化疗性栓塞68次,术后血清AFP下降大于50%者29例(82.9%),肿瘤缩小大于50%者9例(25.7%):肿瘤缩小在25~50%者19例(54.3%),其余患者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术后肝功能损害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治疗肝癌操作简单方便,超选择成功率高,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肝癌微导管TACE术的技术、理论及与使用RH导管的疗效差异.方法 新老病例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统计他们之间的各项差异,并对比.结果 通过对比,微导管组病人治疗后各项生理指标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 肝癌TACE术为外科手术暂不能切除病灶之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道路,微导管介入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同程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9.
10.
经皮股动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治疗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对肝癌进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处理办法。方法:经皮股动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化疗灌注或化疗栓塞治疗56例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42例、肝转移癌14例,术后经药盒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术3~5个疗程、每4~6周为一个疗程。结果:56例患者手术植入都获成功,32例症状明显缓解,22例好转,2例改善不明显,肿瘤治疗有效率(CR+PR)为44.6%;留置导管移位2例,皮肤坏死1例,化疗药物外渗1例,未发生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经皮股动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手术操作简便、安全,能长期留置,不影响日常生活,易为患者接受,并可按化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对肿瘤进行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一种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血管内介入技术处理中心静脉置管中疑难护理问题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0年7月13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出现的置管过程不顺、使用中导管移位、导管断裂、血栓形成等护理问题,在DSA下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给予相应处理。结果本组13例病例中,导管打折1例,导管移位7例,导管断裂2例,原位换管致导管滑入体内1例,血栓形成2例。除1例股静脉原位换管不慎致导管全部滑入体内未取出,最后行外科处理外,其余异常情况均得到圆满解决。结论中心静脉置管使用过程中疑难护理问题,在影像设备(DSA)的引导下,通过血管内介入技术处理,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介入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问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82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介入诊断、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导管置入、导管位置调整及单纯诊断性造影,总结导管纤维鞘的诊断和介入处理方法。结果本组中伴有糖尿病者33例(40.2%),既往平均置管次数(3.2±1.7)次;介入下置管共55例次,导管位置调整24例次。置管的患者中,造影提示38例患者存在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导管调整的患者均为颈内静脉置管,13例为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导管调整的原因多为导管末端不能达到适当的位置;经造影诊断纤维鞘13例次。结论 X线介入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操作可实时明确中心静脉情况,确保导管置入适当位置,并可对病变的中心静脉治疗后置入导管,也是导管纤维鞘的诊断和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5F共用型造影导管经肱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选择经肱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86例,分为Judkins型组即A组(n=201)和共用型组即B组(n=285)。对比两组造影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①A组186例(93.8%)造影成功,B组282例(97.8%)造影成功,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13.58,P<0.01);A组的冠状动脉造影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7.9±5.1)min和(31.8士20.2)min;B组分别为(5.3±3.5)和(23.9±11.4)min,差异有显著性(u=6.3和u=5.5,P<0.05)。结论使用较小直径造影导管即5F共用型导管经肱动脉径路施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高于Judkins型导管,且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均较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导管介入治疗。术后3 d、1个月、3个月和1年随访体检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以及心电图结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12±38)min,平均曝光时间(28.9±9.4)min,平均住院时间(7.0±2.1)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ASD患儿封堵后最大右心室压力术后随访显著低于术前(P〈0.01),PAD患儿封堵后左房内径、舒张期左心室内径、收缩期左心室内径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导管介入治疗ASD、PAD等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新型超声造影剂声诺维在肝癌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癌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肝癌患者进行了超声造影、增强CT/MR和(或)病理检查。其中56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15例行氩氦刀消融治疗,24例采取无水酒精量化治疗,5例用超声刀治疗。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9%、95.1%和96.2%。射频消融20m in和1个月后超声造影分别发现4例和2例患者动脉相早期病灶有部分强化。氩氦刀消融1个月后2例患者见到动脉相早期病灶内有强化。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肝肿瘤消融治疗适应证的选择,确定消融范围,是评价消融疗效的一种有效方法,且能明确残存部位,引导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血栓抽吸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采用刮刮卡法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行PCI治疗,观察组行血栓抽吸导管术治疗,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肝脓肿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0 年1 月- 2012 年12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患者110 例(156 个病灶) 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110 例(156 个病灶)均穿刺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100%。其中86 例在穿刺置管引流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超声检查肝内脓腔消失,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正常,痊愈率达到78.2%(86/110)。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5/110)。 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临床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具备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介入治疗在我国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大大减轻了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本文就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程、入路分析以及介入手术与溶栓治疗做一综述,并探讨介入手术的实施时间对患者各项身体指标的影响和替罗非班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重要作用。展望介入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产后出血中的疗效以及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10月~2010年3月期间9例采用介入疗法治疗产后出血的病例,9例产后出血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行子宫动脉造影,并应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结果 9例产后出血患者采用传统疗法均不能有效控制出血,采用介入疗法后能够有效地控制出血,纠正患者休克状态,并且介入治疗具有时间短,止血快,能够保留子宫等功能.术后9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结论 介入治疗能够控制传统疗法所不能控制的严重产后出血,提高产妇发生严重产后出血的生存率,为临床应用介入疗法治疗产后出血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