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健华 《河北医学》2013,19(3):402-404
目的:对比分析熵指数和Narcotrend(NT)在临床中,通过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对患者实施深度麻醉的效能。方法:检测患者诱导前,诱导中靶浓度(Ce)由1mg/L升至6mg/L过程各阶段,和患者在气管插管前、时、后(1、2、3、4、5、10min点)的状态熵(SE)、反应熵(RE)、NT数值、NT分级、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在对患者实施异丙酚TCI诱导期间,随着Ce浓度的逐步提升,患者的SE、RE、NT数值和MAP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NT分级逐渐由A级向F级移动;HR和SpO2数值并未出现显着变化。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时,SE、RE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升,后又恢复为插管前水平;MAP在插管1和2min点上,出现了明显提升;HR在插管后有所增加,10min点上恢复为插管前水平;NT数值和分级相对稳定。结论:熵指数和NT都可以及时准确的反应患者在异丙酚TCI诱导期间的意识水平变化情况,且熵指数和NT都与靶浓度具有紧密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介入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本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的CHD患者13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Ⅰ组,55例),PCI组(Ⅱ组,75例),测定入院即刻(T1)、PCI(或药物治疗)后24h(T2)、72h(T3)、7d(T4)及1月(T5)的血浆hs—CRP和NT—proBNP水平;同时所有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两组hs—CRP水平在T3、T4、T5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hs—CRP在T3、T4高于Ⅰ组,而在T5低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s—CRP在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Ⅱ组hs—CRP在T3、T4高于T1,而在T5低于T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NT-proBNP在T2、T3、T4高于Ⅰ组,而在T5低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在T2、T3、T4高于T1,而在T5低于T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术后1个月的LVEF较术前明显升高,也明显高于Ⅰ组治疗后的LVE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虽可短期导致hs—CRP和NT—proBNP升高,但可使患者近期的血浆hs—CR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能够有效改善CHD患者的心功能。NT—proBNP是反应心功能变化的有效指标,对评估治疗后的心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量国人桡骨小头的形态学参数,并与西方人群桡骨小头形态参数测量值进行比较,为设计出国人桡骨小头假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国内130人正常肘关节的CT扫描数据,所有数据均使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扫描,并在GEAW 4.5工作站上进行重建和测量。分别测量颈干角(∠α)、桡骨近端颈和头长度(LNH)、桡骨小头最大直径(D1MAX)、桡骨小头最小直径(D2MIN)、桡骨小头凹陷关节面最大直径(D3MAX)及最大垂直凹陷深度(DD3)、最大直径与定义水平面夹角(∠β3)、凹陷关节面最小直径(D4MIN)及最大垂直凹陷深度(DD4)和最小直径与定义水平面间夹角(∠β4),比较男性和女性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男性∠α、LNH、D1MAX、D2MIN、D3MAX、DD3、D4MIN和DD4大于正常女性(P<0.01)。正常男性∠β3和∠β4测量值以及DD4/D3MAX、D4MIN/D3MAX、∠β3/∠β4和D2MIN/D1MAX比值与正常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LNH、D1MAX、D2MIN、D3MAX和D4MIN任意2个参数之间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P<0.05),∠β3与∠β4之间也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国人男性和女性桡骨小头形态相似,形态学参数与国外人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0~7岁儿童年龄分层后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NT-proBNP )诊断心力衰竭(HF)的阈值。方法测定根据改良Ross评分诊断的40例0~1岁(0~1岁HF组)、40例>1~3岁(>1~3岁HF组)、20例4~7岁(4~7岁HF组)HF患儿和100例0~7岁例数及年龄相对应的健康儿童(0~1岁、>1~3岁及4~7岁对照组)血浆的NT-proBNP,通过ROC曲线分析不同年龄分层儿童血浆NT-proBNP诊断HF的阈值。结果0~1岁、>1~3岁及4~7岁HF组血浆NT-proBNP水平均异常升高,3组间血浆NT-pro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与改良Ross评分相关(r=0.867, P=0.000)。0~1岁、>1~3岁及4~7岁对照组NT-proBNP无一例异常升高。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 r=-0.739,P=0.000)。0~1岁、>1~3岁及4~7岁儿童中NT-proBNP诊断H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3、0.952、0.956(均P=0.000),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894~0.992、0.926~0.995、0.915~0.998,取切点值时约登指数分别为0.785、0.778、0.773,NT-proBNP诊断HF最佳阈值分别为≥550、≥506、≥448 ng/L。结论健康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NT-proBNP水平呈逐步降低。0~1岁、>1~3岁及4~7岁HF患儿NT-proBNP诊断HF最佳界值分别为≥550、≥506、≥448 ng/L,此数值可作为相应年龄段HF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观察Aβ25-35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及其受体trkC的表达,并探讨其与AD的关系。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立体定向下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建立AD模型,对照组大鼠采用相同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周后,用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然后处死,光镜下观察海马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T3和trkC蛋白的表达。结果:NT3与其受体trkC在两组大鼠海马各区表达变化不同。AD组大鼠海马CA1、CA2、CA3区NT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以CA1和CA3区较为明显(P<0.01),而CA4区和hilar区NT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以及海马各区trkC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神经元NT3的表达含量减少而非其受体trkC的下调与AD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损害相关,提示补充外源性NT3可有助于减轻Aβ25-35的神经元毒性,从而改善其学习和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龄孕妇(≥35岁)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的临床价值。方法 查阅2015年7月—2016年12月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行胎儿NT测定的1 053例单胎高龄孕妇的病历资料,以NT≥2.5 mm为截断点,选取其中经产前超声诊断胎儿NT增厚的51例高龄孕妇为NT增厚组,随机选取同期经产前超声诊断胎儿NT正常的204例高龄孕妇为NT正常组。比较两组异常妊娠结局、胎儿结构畸形、染色体畸形的发生情况。结果 高龄孕妇胎儿NT增厚的发生率为4.84%(51/1 053)。NT正常组204例孕妇中因胎儿畸形而采取医疗性终止妊娠1例(引产后发现胎儿系水囊样淋巴瘤),胎死宫内1例,失访2例;NT增厚组51例孕妇中发现重大胎儿畸形而采取医疗性终止妊娠21例,胎死宫内5例,出生后发现胎儿水囊样淋巴瘤1例,失访1例。NT增厚的高龄孕妇异常妊娠发生率为54.0%(27/50),NT正常的高龄孕妇异常妊娠的发生率为1.0%(2/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50,P<0.001)。NT正常组1例终止妊娠的胎儿系孕18+周B超发现水囊状淋巴瘤,随后行羊膜腔穿刺检查提示22号染色体结构异常,故采取医疗性终止妊娠;NT增厚组医疗性终止妊娠的21例胎儿中术前均经过羊膜腔穿刺和产前B超诊断,9例为染色体异常,12例胎儿有严重结构畸形(其中含染色体异常7例),9例水囊状淋巴瘤(其中含染色体异常2例)。NT增厚的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20.0%(9/45),NT正常的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0.5%(1/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589,P<0.05)。结论 高龄孕妇胎儿NT增厚组异常妊娠、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于NT正常组,胎儿NT测定对于不良妊娠、染色体异常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超声检测联合母体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微小核糖核酸-22-3p(miR-22-3p)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筛查中的价值并予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接受规律性产检,且随访明确胎儿伴有CHD的41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记作研究组。另取同期于医院接受规律性产检,且随访明确胎儿无CHD的41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均进行NT厚度超声检测及母体PBMCs RIPK1、miR-22-3p表达水平检测。以随访结局作为金标准,分析NT厚度及母体PBMCs RIPK1、miR-22-3p表达水平对胎儿CHD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NT厚度及PBMCs RIPK1水平分别为(2.80±0.34)mm、(1.44±0.46),均高于对照组的(2.15±0.23)mm、(1.02±0.36),而miR-22-3p水平为(0.79±0.21),低于对照组的(1.22±0.25)(P<0.05)。以随访结局作为金标准,NT厚度及PBMCs RIPK1、miR-22-3p表达水平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二氧化碳气腹对不同年龄组小儿脑氧饱和度和术后躁动的影响,探讨小儿脑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90例,ASAⅠ级,按年龄分为3组:1~3岁 为S组(30例);>3~6岁为M组(30例);>6~14岁为L组(30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机械通气维持呼 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5~45?mmHg。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气腹即刻(T1)、气腹后5?min(T2)、 10?min(T3)、气腹结束(T4)、术后5?min(T5)记录患儿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PETCO2、左脑氧饱和度和右脑氧饱和度;计算脑氧饱和度下降最大幅度%ΔrSO2MAX;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即刻的躁动评分。结果 不同时间点脑氧饱和度比较有差异(P?<0.05),与T0、T1、T4、T5比较,S组患者在T2、T3时间点左脑氧饱和度和右脑氧饱和度下降(P?<0.05);M、L组各时间点脑氧饱和度比较无差异(P?>0.05)。3组左脑氧饱和度和右脑氧饱和度比较无差异(P?>0.05)。与M、L组比较,S组 的躁动评分升高(P?<0.05);%ΔrSO2MAX、躁动评分与年龄有相关性(P?<0.05),且S组中%ΔrSO2MAX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躁动评分与%ΔrSO2MAX无相关性(P?>0.05)。结论 二氧化碳气腹对1~3岁患儿具有潜在脑氧饱和度下降风险,且年龄越小影响越大;苏醒期躁动与脑氧饱和度的下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孕早期鼻骨(NB)、颈项透明层厚度(NT)及孕中期母体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检测在筛查唐氏综合征(DS)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对2010年3月-2014年6月来该院妇产保健门诊及住院的单胎孕妇共2 185例,于孕11~14周分别进行NB及NT测量,NB缺失为异常,NT≥3 mm为高危;所有孕妇均于孕15~21周进行母血清标志物AFP和free-β-HCG测定,利用DS产前筛查分析系统软件评估DS风险率,风险率≥1/270为高危。对筛查出的NB缺失、NT高危及DS高危孕妇进行遗传学咨询,在知情同意下进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对所有孕妇随访至妊娠结局,对A组(NB+NT)、B组(NB+血清学检查)、C组(NB+NT+血清学检查)筛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联合筛查组(C组)筛查高危的DS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3)。结论  在孕早期胎儿NB、NT、孕中期血清学3者联合筛查,可提高胎儿DS产前筛查的可靠性,使有创性诊断羊水穿刺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前列腺素D2(PGD2)通过其受体DP1诱导腺苷生成,发挥强效促眠效果。近年来研究显示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PGD2-DP1通路异常,合成PGD2的脂质运载蛋白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L-PGDS,中枢系统PGD2关键合成酶)可能参与了该类患者日间过度嗜睡(EDS)的调节。目的 探讨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脑脊液(CSF)和血清L-PGDS水平的变化,以及L-PGDS在EDS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收治的79例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NT1组),选取同期就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腿部手术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NT1组进行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计算睡眠潜伏期(SL)及睡眠起始快速眼动睡眠(SOREMPs)次数;两组均检测血清L-PGDS,CSF L-PGDS、HCRT水平及HLA-DQB1*0602表型。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BMI和HLA-DQB1*0602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SF HCRT水平高于NT1组,CSF(P=0.029)和血清(P<0.001)L-PGDS水平低于NT1组。NT1组、对照组CSF L-PGDS水平与CSF HCRT均无相关性(NT1组:rs=-0.160,P=0.159;对照组:rs=-0.179,P=0.229)。对照组(rs=0.358,P=0.014)和NT1组(rs=0.267,P=0.017)年龄与CSF L-PGDS水平均呈正相关。年龄与血清L-PGDS水平无相关关系(对照组:rs=-0.251,P=0.088,NT1组:rs=-0.058,P=0.612)。CSF L-PGDS及血清L-PGDS与BMI均无相关关系(CSF L-PGDS:对照组:rs=-0.097,P=0.521,NT1组:rs=0.122,P=0.283;血清L-PGDS:对照组:rs=-0183,P=0.223,NT1组:rs=0.188,P=0.098)。对NT1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及BMI进行1∶1匹配,获得了12组配对样本。匹配后,NT1组CSF L-PGDS及血清L-PGD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血清和CSF L-PGD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提示L-PGDS在EDS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肽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同步动态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44)、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n=52)、稳定型心绞痛(SA)组(n=39)和正常对照组(n=76)的血浆ET(内皮素)、C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NPY(神经肽Y)、NT(神经降压素)的浓度。结果AMI组即刻、第1天、第7天和UA组发作期ET,AW,CCRP均明显高于AMI恢复期、UA缓解期、SA组和正常对照组;NT则一直处于降低趋势,但NPY/NT之值明显升高,ET/CGBP之值明显降低,且NPY与NT呈显著负相关,ET与CGR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NPY与NT,ET与CGRP的动态变化对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浆中,B 型脑钠肽前体 N端片段(N-terminal proB-NP,NT-proBNP)水平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心衰患者与120例非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依据纽约心脏病协会(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提出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分级,非慢性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浆中NT-proBN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浆中NT-proBNP的水平以及不同分级慢性心衰患者血浆中NT-proBNP水平。结果:(1)观察组患者血浆中 NT -proBNP的水平为(9018.03±274.91)pg/mL,对照组患者血浆中NT-proBNP的水平为(261.63±72.18)pg/mL,观察组患者血浆中NT-proBN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25.1461, P <0.05);(2)NYHA 分级Ⅳ级患者血浆中 NT-proBNP 的水平明显低于 NYHA 分级Ⅰ级、Ⅱ级、Ⅲ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NYHA分级Ⅲ级患者血浆中NT-proBNP的水平明显低于NYHA分级Ⅰ级、Ⅱ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NYHA分级Ⅱ级患者血浆中NT-proBNP的水平明显低于 NYHA分级Ⅰ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的逐渐下降而出现升高现象,血浆中 NT-proB-NP的检测可以作为判断心功能不全的较为敏感的临床指标,可能成为临床上的常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 NT)联合雌三醇(estriol, uE3)检测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及异常妊娠发生情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孕早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胎儿染色体异常或异常妊娠患者共12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24例孕妇为胎儿染色体异常组,对照组为正常妊娠和分娩的孕妇389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受试者NT进行测量,检测孕妇血中uE3水平;绘制工作者受试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胎儿染色体异常及异常妊娠的诊断价值。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和胎儿染色体异常组的NT及uE3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照组NT最低,uE3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及异常妊娠均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uE3水平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及异常妊娠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与uE3联合应用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及异常妊娠的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NT联...  相似文献   

14.
陈虹  郑京 《西部医学》2017,48(1):53-54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和肽素、NT proBNP水平在急性脑梗死(ACI)病人中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2例ACI的病人作为ACI组,选取同时期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ACI组与对照组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预后病人的血清和肽素、NT proBNP水平,探究和肽素、NT proBNP水平与NIHSS评分和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CI组病人的血清和肽素和NT proBNP水平明显的高于健康人,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严重程度、不同预后ACI病人的血清和肽素和NT proBNP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和肽素、NT proBNP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血清和肽素与NT proBNP水平对临床评估ACI病情以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基因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及核型分析在颈项透明层(NT)增厚胎儿中的临床检测效能和价值,分析NT增厚在染色体显微及亚显微水平上的遗传学发病原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 1日—2018年9月30日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62例早孕期(11~13+6周)孕妇,经超声检查提示胎儿NT厚度≥2.5?mm,经羊水穿刺获取标本,再行标准的“核型分析+CMA”检查,确定遗传学诊断,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①核型分析的检出率为16.13%(10/62),其中唐氏综合征5例,18三体 综合征2例,1例嵌合体,另有2例结构畸变;CMA总检出率为24.19%(15/62),7例非整倍体与核型结果一致,8例为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②按照NT值分组,核型分析和CMA在2.5?mm≤NT<3.5?mm、3.5?mm≤NT<4.5?mm、NT≥4.5?mm组中检出率分别为13.33%(4/30)/20.00%(6/30)、22.73%(5/22)/ 22.73%(5/22)、10.00%(1/10)/40.00%(4/10)。③受检样本中3例核型与CMA结果不符,1例核型为46,XN(28)/47,XN,+mar(14),CMA显示12p13.33p11.1区段发生2次重复,1例核型为46,XN,t(1∶16)(q41∶q23)pat,CMA正常,1例核型提示18号衍生染色体46,XN,der(18),CMA提示18p11.32p11.21区带存在14.9?Mb缺失,同时Yp11.31p11.2区域存在约8.2?Mb重复。在52例核型正常、NT增厚的胎儿中,CMA额外检出6例(11.54%)亚显微拷贝数变异(CNV),大小介于459?kb~2.03?Mb,涉及1q21.1q21.2、2q13、Xq28、11p15.4等区带。结论 胎儿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关系密切,且随NT值升高合并染色体病风险增大,CMA能检测传统核型分析无法识别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建议对NT增厚胎儿,应采用核型分析+CMA的标准遗传学诊断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Ⅱ(vMIP-Ⅱ)对乳腺癌细胞CXCR4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设计并合成扩增CXCR4核心启动子基因序列,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酶切鉴定;通过检测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反映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N端21肽(NT21MP)对CXCR4启动子的作用;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CXCR4干扰或过表达、HER-2干扰,以及miRNAs抑制剂和类似物转染后相关基因及miRNAs表达;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NT21MP下调CXCR4的表达,并上调miR-125b、miR-135a和miR-146a的表达(P < 0.05~P < 0.01);NT21MP降低CXCR4核心启动子的活性;SP1为CXCR4核心启动子高频结合转录因子,miR-135a可下调SP1的表达(P < 0.01);过表达CXCR4上调HER-2表达(P < 0.01),而干扰CXCR4表达则下调HER-2表达(P < 0.01);miR-125b可下调HER-2的表达(P < 0.01);HER-2表达下调诱导miR-146a的表达;miR-146a抑制CXCR4表达(P < 0.01);相对于空白对照组,miR-146a和miR-135a均可抑制细胞增殖,阻断细胞周期,并诱导凋亡(P < 0.01)。结论:NT21MP通过诱导miR-125b、miR-135a和miR-146a负调控CXCR4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为NT21MP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阵列芯片技术在产前颈项透明层(NT)增厚胎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20例产前NT增厚(NT≥2.5 mm)的胎儿,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NP array)技术检测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同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220例NT增厚胎儿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32例异常,异常率为14.5%,数目异常占87.5%,结构异常占12.5%,其中21三体最常见(占43.8%),其次是18三体(占21.9%)。SNP array技术在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的胎儿中另检出9例异常CNVs,为5例致病性CNVs和4例疑似致病性CNVs。按NT厚度2.5~2.9 mm、3.0~3.4 mm及≥3.5 mm将病例分3组,核型异常率分别为5.6%、7.9%和23.3%,芯片异常率分别为5.6%、11.1%和30.1%,随NT厚度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率显著增加。当NT≥3.5 mm时,SNP array技术在NT增厚胎儿中共检出31例异常CNVs,与核型分析检出24例相比,检出率高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T厚度为3.0~3.4 mm时,检出率仅提高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相关,随着NT厚度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率显著增加。SNP array技术在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的NT增厚(NT≥3.5 mm)胎儿中可进一步检出染色体微缺失和(或)微重复,将遗传学病因的检出率提高6.8%,对临床遗传咨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神经营养素3在脊髓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针刺对神经营养素3(NT3)在脊髓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方法:用NT3抗血清和NT3 cRNA探针,以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针刺前后备用背根节及脊髓Ⅱ板层中NT3表达的变化。结果:针刺侧备用背根节(DRG)NT3及其mRNA阳性大神经元(>57um)和小神经元(P<42um)百分数均较非针刺侧者明显增多(P<0.05),此外,脊髓针刺侧Ⅱ板层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百分数针刺侧亦较非针刺侧明显增多(P<0.05),但两侧均未见NT3 mRNA的杂交信号。结论: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可能与DRG大,小神经元表达NT3和脊髓Ⅱ板层NT3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百分数的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9.
陈妮  罗红  唐英  王紫薇  黄筱桐 《西部医学》2019,31(10):1609-1612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NT检查的指标及临床特征预测流产的价值。方法 选取妊娠28周前流产的80例孕妇 (流产组)及妊娠超过28周的420例孕妇(正常组)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在妊娠11-13 + 6周时于我院行超声NT检 查。比较两组孕妇超声NT检查的指标(顶臀长、胎心、NT)及临床特征(孕妇年龄、流产史次、早孕期阴道流血、早 孕期腹痛、人工辅助受孕、剖宫产史)是否存在差异,将存在差异的指标纳入COX回归模型。并对有意义的指标进行评 分。结果流产组与对照组间NT、孕妇年龄、早孕期阴道流血、流产史次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者均为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 579,1. 055.3. 337,1. 806。依据四项(NT>1. 6mm,年龄》35岁, 早孕期阴道流血,流产史22次)满足一项记1分作为评分标准,累计评分分与评分V2分的流产发生率分别为 34. 86% .10. 74%;累计评分分与评分V3分流产的发生率分别为45. 45%、D. 64%。评分及3分流产的发生率 明显增大。结论 NT、孕妇年龄、早孕期阴道流血、流产史次对预测流产具有较好的价值。有助于产科医生筛选高 危孕妇、密切关注孕程,以降低流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 proBNP)联合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募有慢性心衰病史、入院完善NT proBNP和eGFR的临床心功能下降患者124例,并按照心功能等级及eGFR进行分组,分析肾功能正常及减低患者间血浆NT proBNP水平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NT proBNP与eGFR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心衰程度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T proBNP与预测模型对慢性心衰程度的预测效能。结果: 肾功能减低组血浆NT proBNP水平较肾功能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对心功能Ⅲ级和Ⅳ级分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正常组与肾功能减低组患者NT proBNP亦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浆NT proBNP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r=-0.49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后纳入NT proBNP、肾功能分期以及两变量乘积建立模型,ROC曲线分析提示预测模型比单用NT proBNP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恶化程度预测性更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和0.751)。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血浆NT proBNP水平与eGFR呈负性关联,且NT proBNP联合eGFR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衰程度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