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广东省居民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全省 5个监测点 1990~ 1999年居民死亡个案监测和人口监测资料。结果 各年伤害死亡率为 2 6 .1/ 10万~ 35 .4/ 10万 ,年平均为 30 .7/ 10万 ,列死因分类的第 4位。分年龄组的伤害死亡率呈现“两侧走高、中间走低、低谷偏左”的曲线趋势 ;农村居民伤害死亡率高于城市 ,是城市的1.6~ 4.5倍 ;男性高于女性 ,是女性的 1.0~ 2 .3倍。 10年总计 ,前 3位伤害死亡原因为交通事故、淹死和自杀 /自伤。不同年龄组、城乡、男女性的主要伤害死因不同。结论 伤害对广东省居民健康和生命危害是严重的 ,逐渐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值得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禹州市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展居民死亡登记以来,积累了完整的人群伤害资料,现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以逐年居民死亡年报表为据,择其意外伤害资料为本文原始数据.伤害死亡分布趋势资料分析为1974~1999年,伤害死因构成分析为1987~1999年.计算1974~1999年逐年男女性别死亡率及年龄别死亡率,计算1987~1999年伤害死因构成死亡率,排列前10位死因顺位及伤害死因顺位.  相似文献   

3.
宜昌市1978—1999年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宜昌市1978-1999年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流行趋势。方法 统计分析居民死亡报告单。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标准分类,以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作为标准人口构成,结果 22年来,宜昌市居民伤害死亡率由1978年的71.35/10万下降至1999年的45.20/10万。但仍占大居民病伤总死亡率的3位。伤害死亡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淹死和自杀,其死亡率分别是13.29/10万、9.17/10万和15.67/10万。在交通事故和淹死中男性死亡率分别为17.06/10万、9.07/10万,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率13.43/10万、4.42/10万。自杀死亡率女性为18.76/10万,男性为12.90/10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交通事故、淹死、自杀3方面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 宜昌市居民伤害死亡22年来居全死因前4位,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该在政府主导下加强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伤害对居民寿命的影响。方法用2000年中国人口作标准人口,对1997—2006年哈尔滨市香坊区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期望寿命、期望寿命损失年数、潜在减寿年数(YPLL)、标准化潜在减寿率(SYP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伤害是香坊区居民第5位死亡原因;10年间居民期望寿命存在线性上升趋势(P〈0.05);伤害所致平均期望寿命损失为0.82年,男性的寿命损失明显高于女性;YPLL最高的伤害死因男女均为交通事故,而AYLL第1位均为淹死。结论伤害与其他疾病相比,导致“早死”的风险更大,已成为严重危害香坊区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亟需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市监测点居民死亡状况 ,找出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现将 1995~ 1999年我市监测点居民死亡原因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监测点居民死亡资料来源于我市 8个乡、镇监测点(1995~ 1999年 )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报告单” ,由专职人员负责填写 ,死因分类和编码按国际疾病分类和编码进行 ,死因分析按卫生部死因统计软件进行。结  果1 年均总死亡率  1995~ 1999年共报告死亡 336 4人 ,年均死亡率为 6 46 79/ 10万 ,其中男性 1934人 ,年均死亡率72 7 13/ 10万 ;女性 1430人 ,年均死亡率 5 6 2 71/ 10万 ,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 (χ2 =5 …  相似文献   

7.
1995—1999年宜昌市城区儿童少年伤害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儿童少年伤害死亡的发生规律,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保护儿童健康成长,对1995~1999年宜昌市城区儿童少年伤害死亡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来源于宜昌市城区1995~1999年疾病监测点的死亡统计年报表.每年人口数均由宜昌市公安局提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伤害对居民寿命的影响。方法用2000年中国人口作标准人口,对1997-2006年哈尔滨市香坊区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期望寿命、期望寿命损失年数、潜在减寿年数(YPLL)、标准化潜在减寿率(SYP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伤害是香坊区居民第5位死亡原因;10年间居民期望寿命存在线性上升趋势(P<0.05);伤害所致平均期望寿命损失为0.82年,男性的寿命损失明显高于女性;YPLL最高的伤害死因男女均为交通事故,而AYLL第1位均为淹死。结论伤害与其他疾病相比,导致"早死"的风险更大,已成为严重危害香坊区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亟需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1990-1999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细菌性疾病(菌痢)流行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根据广东省疫情统计资料,对该省1990-1999年菌痢流行概况进行分析。结果:1990-1999年全省共报告菌痢146110例,年均发病率21.23/十万,死亡79例,年均死亡率0.012/十万,病死率0.05%。其中1990-1992年年均发病率在26.11/十万-27.21/十万之间,1993-1998年为18-85/十万-22.15/十万,1999年降至15.53/十万;21个地级市年均发病率最高的是粤北山区的清远和珠江三角洲的珠海市,分别为54.57/十万和52.30/十万,粤北的韶关和三角洲的深圳、江门、东莞、中山、广州、佛山、惠州和粤西的湛江、茂名的年均发病率亦较高,在18.33/十万-41.81/十万之间;病例以儿童为主,10岁以下儿童病例数占病例总数48.37%。结论:广东省1990-1999年菌痢流行强度呈平缓下降趋势,粤北山区及珠江三角洲发病率较高;10岁以下儿童是重点保护对象。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对重点人群开展痢疾菌苗的免疫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宜昌市 1978~ 1999年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流行趋势。方法 统计分析居民死亡报告单。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法 ICD- 9标准分类 ,以 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作为标准人口构成 ,结果  2 2年来 ,宜昌市居民伤害死亡率由 1978年的 71.35 / 10万下降至 1999年的 45 .2 0 / 10万。但仍占居民病伤总死亡率的第 3位。伤害死亡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淹死和自杀 ,其死亡率分别是 13.2 9/ 10万、9.17/ 10万和 15 .6 7/ 10万。在交通事故和淹死中男性死亡率分别为17.0 6 / 10万、9.0 7/ 10万 ,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率 13.43/ 10万、4.42 / 10万。自杀死亡率女性为18.76 / 10万 ,男性为 12 .90 / 10万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交通事故、淹死、自杀 3方面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宜昌市居民伤害死亡 2 2年来居全死因前 4位 ,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应该在政府主导下加强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河南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其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描述河南居民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防范重点及其措施。方法 利用20世纪70年代全人口死亡回顾调查资料和20世纪80、90年代1/10人口死因登记报告资料,进行综合性统计分析和描述性研究。结果 河南人口伤害死亡率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分别为60.11/10万、62.16/10万、53.45/10万,占人口总死亡的10%左右。主要伤害死亡为自杀、交通事故、淹死、中毒、跌落、触电、砸死等,趋势分析显示,交通事故逐年上升,而自杀、淹死、中毒等缓慢下降,触电致死相对稳定。结论 河南人口伤害危害严重,应加强研究监测和防范。  相似文献   

12.
银川市1990—1999年居民伤害死亡损失程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害是银川市居民前五位死因之一。本文以银川市1990~ 1999年监测区居民死因资料为依据 ,分析了我市伤害死亡的动态变化规律和死因特点 ,并对损失程度作了重点分析 ,以期为伤害干预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所用死因资料源于银川市疾病监测点 1990~ 1999年居民病伤死因年报表 ,人口资料源于银川市公安局人口资料。1 2 分析方法  ( 1)计算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平均伤害死亡率和年死亡率以观察变化趋势 ;( 2 )通过不同原因的伤害死亡率观察各种伤害变化趋势 ;( 3 )应用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 (W…  相似文献   

13.
14.
邳州市1990—1999年5—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邳州市 5~ 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的原因、水平、分布及变动趋势 ,本文对邳州市 10年来生命统计系统监测资料作了分析研究 ,为明确防治重点 ,统筹、规划预防控制策略和降低学龄期儿童青少年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死因资料 源于邳州市 (省级生命统计监测点 ) 1990~1999年 36个乡镇居民病伤死因年报表 ;人口资料来自邳州市统计局历年人口统计 ,以 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邳州市人口年龄构成推算历年人口构成比 ,以 1990年全国标准年龄构成[1] 标化相关指标。1.2 方法 将收集的资料录入Excel97并作基础运算 ,采用 2…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模式的巨大变革,居民意外伤害事件大幅上升,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为及时掌握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发生频率及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因素,探讨意外伤害的有效预防控制措施,从2006年开始,在高密市所有常住人口中开展了对意外伤害死亡人群的跟踪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邳州市1990—1999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原因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邳州市居民意外死亡的水平、原因、分布特征及变动趋势.方法采用2×C表线性回归的显著性检验原理结合流行病学方法,对本地区1990~1999年意外死亡者分布特点,死亡率、减寿率作趋势分析.结果10年间意外伤害死亡率平均为84.81/10万,在全死因中次于呼吸系病、恶性肿瘤、循环系疾病居第4位,而在潜在寿命损失(YPLL)居首位.意外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1),但标化死亡率(84.96/10万)仍高于全国(65.24/10万)和全国农村(72.10/10万)人群的水平,YPLL下降也有极显著意义,但幅度和速度均超过死亡率下降水平.结论提示意外死亡是当前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原因.但对寿命影响程度减少.  相似文献   

17.
海岛社区居民伤害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海岛县(南澳县)居民伤害发生的现况,为社区伤害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社区调查方案,随机选择512户1638名社区居民,对其过去1a内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16个社区居民在1a里共发生各类伤害754人次,总发生人次率为43.28%。伤害发生率前3位依次为钝/锐器伤、跌倒/坠落、烧烫伤。发生伤害的男性(421人次,占55.84%)是女性(333人次,占44.16%)的1.26倍,且男性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01)。男/女性均是钝/锐器伤的发生率最高。男性钝/锐器伤的发生率高于女性,64.52%发生在31~55岁,45.50%发生于农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其中渔民占63.60%)。跌倒/坠落伤多发生在1~15岁、41~55岁及60岁以上,47.19%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和学生。女性烧烫伤的发生率高于男性,46.15%发生于做家务的人群。结论海岛县城农牧渔水利生产人员是伤害高发人群,政府部门应针对当地伤害发生特点尽快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研究显示,伤害占全球死亡的9%,占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的12%,中国是世界上伤害死亡率和DALY最高的国家之一。伤害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的计算需要年龄别伤害发生率及每种伤害不同损伤性质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萧山市居民伤害死亡变化趋势和特点。[方法]1990-2000年萧山市居民伤害死亡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伤害死亡率为56.11/10万-73.91/10万,0-4岁,25-49岁和6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段;男性高于女性,伤害死亡前4位死因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和淹死,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结论]伤害仍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伤害死亡对居民造成的“早死”现象日益受到关注。为探讨莱芜市莱城区居民伤害死亡的原因 ,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现对莱城区国家疾病监测点 (监测点 ) 1990~ 2 0 0 1年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伤害死亡个案调查表由监测点所在莱芜市莱城区杨庄镇、寨里镇卫生院专人按月收集 ,次年 1月区卫生防疫站工作人员对上一年的个案逐村进行核对。人口资料来自区统计局 ;标准人口按 1990年全国人口构成。死因分类采用ICD 9编码及补充分类 (E编码 )。2 结果2 1 死亡强度  1990~ 2 0 0 1年合计监测 133885 9人年 ,死亡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