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新珠  赵昆  郭开今  周冰 《包头医学》2009,33(4):193-195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自体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愈合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上提高肌腱移植物成活质量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建立24只新西兰兔足母长屈肌腱-跟骨隧道愈合动物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术中、术后第3、6、9、12、15天在自体移植肌腱-骨隧道界面注射填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照组不作任何填充。分别于术后1、2、4、8周各处死6只兔子(每组3只),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①实验组最大载荷及刚度除第1周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余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增强,统计学差异显著。②术后第1、2、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断裂点均主要集中在骨腱愈合部位。术后8周,实验组断裂点较对照组更多的集中在肌腱段,而对照组则主要为骨隧道内拔出。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可以在术后早期增强腱-骨界面的结合力,促进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的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rhIGF-Ⅰ)在肌腱修复术后的作用。方法将48只来亨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4只,在吻合口处滴加rhIGF-Ⅰ,对照组24只,于第三趾屈肌腱切断修复术后在吻合口处滴加生理盐水。分别于第3、5、8、12周时切取吻合段肌腱行大体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另取6只作为未手术组,取其第三趾肌腱不行特殊处理即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肌腱最大抗拉力较未手术组均明显降低,实验组最大抗拉力、最大延伸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肌腱模拟主动屈曲度比对照组降低。结论局部滴加rhIGF-Ⅰ可以促进肌腱内在性愈合。  相似文献   

3.
蚕丝人工腱止点转归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观察蚕丝人工肌腱止点腱骨愈合及腱腱愈合的动物模型,对重建人工腱的转归进行组织学观察和评价。方法在兔胫骨中上1/3处钻孔,实验侧用经化学处理脱胶的蚕丝,一端穿骨道固定,另一端与趾长屈肌腱在轻微张力下编织缝合;对照侧以趾长屈肌腱内侧1/3的近端穿过骨道固定。分别于术后6周,12周,24周处死取标本,行HE、甲苯胺蓝及Ⅰ型和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人工肌腱的腱骨愈合及腱腱愈合过程,与对照组相比评价愈合速度。结果人工腱通过胶原与骨道连接,随着时间延长,连接越广泛,并逐渐出现软骨化及骨化,有形成正常腱骨止点的趋势,但较对照组慢。结论本动物模型稳定可靠,可以作为评估人工腱腱骨愈合及腱腱愈合组织学情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辛伐他汀促进腱骨愈合的效应。方法采用15只大白兔建立实验模型,取自体趾长屈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ACL)重建,胫骨侧应用螺钉固定,股骨侧采用悬吊固定。左侧作为实验侧,在股骨隧道远关节侧填塞入辛伐他汀明胶海绵复合物;右侧为对照侧,填塞入明胶海绵。术后2、4、8周各处死3只做组织学检查,术后8周处死6只做生物力学检查,观察腱骨愈合情况,通过对比判断辛伐他汀促进腱骨愈合的效应。结果实验侧术后2周腱骨界面见大量新生血管,结合紧密;4周可见大量sharpey纤维形成;8周腱骨界面模糊,可见分层软骨。对照侧术后4周未见sharpey纤维形成,8周见sharpey纤维形成。生物力学检测发现,术后8周实验侧股骨隧道拉脱负荷高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辛伐他汀具有促进ACL重建骨隧道腱骨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治疗腓骨下小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行全关节镜治疗并获随访的腓骨下小骨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踝关节扭伤史,伤后未行外固定治疗.关节镜下行小骨复位固定术8例,复位术后外固定制动不负重3周;另3例患者小骨小于4 mm,无法镜下固定,行小骨摘除、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术后外固定制动不负重6周;之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克氏针和抽出钢丝固定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方法。方法:对20例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损伤。采用切开复位,末节指骨过伸位,顺行克氏针固定,再加抽出钢丝固定骨块及伸肌腱止点的方法。术后骨折复位良好。4周后拔除克氏针6周拔除钢丝。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按TAM法评定疗效:优16例、良4例、骨折完全愈合、伸肌腱愈合好。结论:采用克氏针和抽出钢丝固定末节指骨撕脱骨折,能够治疗锤状指。手术方法简便,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下四股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四股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2 3例前十字韧带 (ACL )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四股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 ACL重建术 ,均取自同侧 ,将两股肌腱分别对折组成 4股 ,编织后预牵张 ,等长点部位钻胫骨骨道、股骨骨道 ,将肌腱拉入骨道 ,分别在屈膝 90°和伸膝位分别将两肌腱收紧 ,两端可吸收扣栓固定。合并损伤同期处理。结果 术后随访 3月~ 4年 ,平均 2 6月。术后 4周关节活动均达正常范围 ,术后抽屉试验除 4例 I度外 ,余 19例均阴性 ;L ysholm评分 ,术后 72~ 10 0分 ,平均 89分 ,较术前 5 4分明显提高 ;Tegner运动评级术后 4~ 8级 ,平均 6级 ,较术前平均 3级有所提高。结论 关节镜下四股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可吸收扣栓固定 ,是治疗 ACL断裂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胭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法重建交叉韧带提供组织学实验依据。方法:以山羊为模型,采用肌腱结嵌压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4、8、12、16和24周取材,进行组织学评估。结果:术后形成的压力型止点结构致密,随时间推移逐渐成熟牢固。结论:嵌压固定腱骨止点的形成有利于移植肌腱的韧带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同种异体皮质骨锚钉修复肩袖损伤在不同时间段锚钉和骨道壁之间的愈合情况。方法使用深低温冷冻(-80℃)的成年羊胫骨皮质骨制成肩袖缝合锚钉,试验动物选用6只山羊。术中直接取肩关节正中切口,解剖分离出冈上肌腱,于止点处锐性切断,使用锉刀在肌腱止点原附着点进行磨挫直至出现新鲜骨面。将皮质骨锚钉缓慢植入预钻孔内,使用锚钉所带缝线将离断的冈上肌腱组织缝合至新鲜骨面。分别在术后第4、8、12周三个时间点取材,进行放射学、大体形态和组织切片检查,观察冈上肌腱的腱-骨愈合情况及骨锚钉的组织学转归。结果术后第12周固定处冈上肌腱与骨面形成牢固的腱骨愈合,放射学显示骨锚钉在各个时间点逐步与周围骨质融合。HE染色检查显示在第12周时骨锚钉与周围骨质完全融合。结论使用同种异体皮质骨锚钉固定修复肩袖损伤可达到牢固的腱-骨愈合目的,术后皮质骨锚钉与周围骨质融合,没有出现锚钉脱出、骨缺损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肩袖撕裂重建术后早期腱-骨界面的修复效果。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空白组,每组15只。取双侧肩袖,大结节止点处横断撕裂冈上肌腱全层,重建肩袖止点原位缝合(双排固定法),高、低剂量组在腱-骨界面分别一次性注射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的BFGF缓释体50、10μg,空白组除手术外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术后1、2、3周处死动物,取冈上肌腱为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镜下见高剂量组术后3周时Sharpey′s纤维显著增多,胶原纤维长入腱-骨界面。3组腱-骨界面最大抗拉强度和冈上肌腱术侧/健侧最大载荷百分比随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 P<0.05)。高剂量组术后各时间点腱-骨界面最大抗拉强度、冈上肌腱术侧/健侧最大载荷百分比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及空白组(P<0.05),术后1、3周腱-骨界面最大横断面面积均显著大于低剂量组及空白组(P<0.05),术后2周腱-骨界面刚度均高于低剂量组及空白组( P<0.05)。低剂量组术后各时间点腱-骨界面最大抗拉强度、冈上肌腱术侧/健侧最大载荷百分比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术后3周腱-骨界面最大横断面面积显著大于空白组(P<0.05),术后2周腱-骨界面刚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高剂量BFGF可诱导断面再生成直接止点的复杂结构,促进肩袖损伤的愈合,在肩袖损伤修复早期效果较佳,而低剂量BFGF可以起到肌腱修复的作用,在临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植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腱-骨界面,观察其增强腱-骨愈合强度的能力。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行双侧膝关节半腱肌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随机选取一侧膝关节作为实验侧,胫骨侧腱-骨界面植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对侧不植入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侧。于术后2、4、8、12周取材,测试移植肌腱的腱-骨界面抗拉伸强度,记录拉脱或断裂负荷及重建韧带的断裂部位。结果在术后2、4、8周,重建韧带断裂部位均发生在胫骨骨道内。术后12周,对照侧有1例自肌腱部分断裂,5例从胫骨骨道拔出;实验侧有3例自肌腱部分断裂,3例从胫骨骨道拔出。术后2周,实验侧与对照侧相比,两侧断裂负荷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4、8、12周,两侧断裂负荷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增强腱骨界面的抗拉伸强度,有利于腱-骨界的组织愈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5):80-82+86
目的观察动力型支具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在屈指肌腱Ⅱ区断裂修复术后应用对手指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屈指肌腱Ⅱ区断裂并行手术修复的47例(共81指)患者,按照来院先后随机分成治疗组(19例,共34指)和对照组(28例,47指)。治疗组肌腱修复术后给予动力型支具固定,并在术后第1天开始在支具保护下行手指主动伸指和被动屈伸手指锻炼,对照组给予静力型支具固定,两组支具均固定在相同的位置。两组患者均支具固定至术后3周,并在术后4周、6周、12周按TAM法评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结果通过TAM法评定优良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4周、6周、12周TAM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个优势于术后4周、6周更为明显。结论动力型支具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在屈指肌腱Ⅱ区断裂术后应用能较早的获得较好的手指主动屈伸活动度,利于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3.
外固定支架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造成的畸形愈合.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20例,按AO桡骨远端分型:B3型3例,C1型8例,C2型6例,C3型3例.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适当牵伸和牢固固定下维持已复位的骨折直至愈合.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外固定时间6~8周.术后无钉道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无肌腱迟发性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治疗结果:优18例,良、可各1例.结论:外固定支架应用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中,提高了骨折治疗的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病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腱-骨愈合的影响。 方法 2018年1—12月选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体重2.5~3.0 kg,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每组24只,2组均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A组(实验组):骨隧道的腱骨间隙填注入TGF-β1和b FGF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物;B组(对照组):骨隧道腱骨间隙填注入纤维蛋白凝胶,术后4、8、12周不同观察节点猝死动物观察2组移植ACL的组织学形态、生物力学性能,分析并比较。 结果 组织学方面:术后4周,2组移植韧带与骨隧道之间可见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开始形成,A组多于B组;术后8周,A组可见移植韧带与骨隧道之间胶原纤维已经开始排列有序,并出现排列密集的Sharpey纤维,B组Sharpey纤维较少;术后12周,A组韧带止点结构排列较有序,新生纤维软骨、钙化软骨及骨细胞趋于成熟,隐约可见到“潮线”样结构,B组结构仍然不清晰。在术后每个观察节点,A组的新生骨量在逐渐增多,并且在同一观察节点要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力学方面:术后4周A、B组最大抗拉力载荷分别为(72.69±5.09)N、(61.59±5.82)N,8周(83.00±5.24)N、(73.93±8.89)N,12周(102.39±6.42)N、(85.12±9.59)N,2组力学均有提高,A组平均抗拉力载荷均明显大于B组(均P<0.05)。 结论 TGF-β1、bFGF复合物对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后腱-骨愈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保留胫骨止点半腱肌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后1年内腱骨愈合过程.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半腱肌并保留胫骨止点重建前交叉韧带,于术后2周、4周、8周、3月、6月、12月分别采取标本.采用HE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隧道内腱骨愈合的过程.结果 术后2周移植的肌腱与骨隧道壁连接紧密可见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胶原排列不整齐.术后4周移植的肌腱与骨隧道壁的腱骨间形成纤维连接并有少量纤维软骨形成.术后8周移植的肌腱与骨隧道壁的腱骨间的组织出现分层,隐约可见4层结构并隐约可见潮线.术后3个月形成类似直接止点的4层结构,潮线较前明显.术后6个月形成直接止点的4层结构,潮线较前更明显.术后12个月形成了成熟的直接止点的结构,潮线清晰可见.结论 保留胫骨止点兔自体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骨隧道内腱骨愈合是由间接的固定点逐渐转化为直接止点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运动对骨软骨骨折转归影响及其MRI表现,探讨骨软骨骨折与剥脱性骨软骨炎的关系。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人工造成骨软骨骨折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外固定组和无固定组。分别于术后1、2周行MRI检查.之后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检查。结果:MRI表现,术后1周,两组骨折线均清晰。术后2周,外固定组骨折线模糊:无固定组骨折线仍清晰,其MRI表现类似剥脱性骨软骨炎。组织学观察,术后1周,骨折区外固定组较无固定组成骨细胞数多、成软骨细胞数少(P〈0.051,外固定组成纤维细胞数与无固定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骨折区外固定组较无固定组成纤维细胞数、成软骨细胞数少、成骨细胞数多(P〈0.05);无固定组病理表现类似剥脱性骨软骨炎。结论:兔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术后2周无固定组的转归,其MRI表现及病理变化类似剥脱性骨软骨炎。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 1 988年元月至 1 998年 4月共收治尺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 1 6例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1 6例术后骨不连时间最短8月 ,最长 2 0月 ,平均 1 2月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33岁 ,单纯尺骨不连 9例 ,单纯桡骨不连 5例 ,尺桡骨双不连 2例 ,共 1 8处。原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 ,有 1例尺桡骨双不连为多段骨折。2 原固定方法 2孔普通钢板固定尺骨一处 ,4孔普通钢板固定尺骨 5处、桡骨 2处 ,骨圆针固定桡骨和尺骨各 2处 ,三棱针固定尺骨和桡骨各 3处 ,有 5例术后外固定时间 2周~ 6周。3 骨不连治疗  3例单纯尺骨不连采用…  相似文献   

18.
谢志进  王彦川  胡云洲  余强  孙伟 《四川医学》2011,32(10):1612-1614
目的探讨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短管状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5年5月~2010年6月应用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33例(38处)短管状骨骨折,术后辅以石膏托外固定3~6周。结果 31例(36处)得到随访,时间6~27个月。骨折在术后3~6个月临床愈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可吸收棒髓内固定用于短管状骨骨折治疗,手术简便,固定可靠,同时可以免去二次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Synoviolin基因修饰滑膜细胞条件下预防肌腱粘连的效果。方法 36只Leghom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将2组鸡的左侧第3、4趾深屈肌腱(Ⅱ区)间腱鞘作部分切除,肌腱切断,并行原位缝合后,实验组将Synoviolin基因重组的腺病毒载体直接注入腱鞘残端表面;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术后1、3、8周取材,行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学观察及生化检测。结果实验组在手术区域形成新生腱鞘,对照组手术区域只有瘢痕生成;实验组肌腱的滑动距离、模拟主动屈曲度及肌腱最大延伸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术后1、8周肌腱最大抗拉力及腱段羟脯氨酸含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3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noviolin基因修饰滑膜细胞能使无滑膜肌腱滑膜化,提高肌腱愈合质量,有效地预防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闭合撬拨复位,骨圆针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骨折闭合撬拨复位,骨圆针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26例.术后足轻度跖屈位石膏外固定3周,后更换石膏取足背屈位石膏外固定1周,然后早期行足功能锻炼,骨圆针于术后6周取出.结果 根据张铁良跟骨关节内骨折评分标准 [张铁良,于建华.跟骨关节内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2):117-120],优(86~100分)11例,良(71~85分)12例,可(51~70分)3例,优良率为88.5%.结论 跟骨骨折闭合撬拨复位内固定对于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Ⅰ~Ⅲ型疗效满意,能够避免手术带来的感染和皮瓣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