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I、磁共振波谱(MRS)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诊断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31例PCa和41例BPH患者行常规MRI,其中26例行MRS扫描,58例获PSA数据.MRI上观察前列腺的形态、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及肿瘤侵犯范围.MRS上测量胆碱+肌酸(Cho+Cre)/枸椽酸盐(Cit)比值(CC/C). 结果 31例PCa,21例位于周围带(PZ),2例位于中央腺体(CG),8例同时累及PZ和CG,T2WI表现为结节状或片状低信号;8例包膜完整,23例突破包膜.41例BPH,39例位于CG,2例位于PZ;T2WI 18例表现为弥漫性混杂信号,23例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结节状高信号(17例)或低信号(6例).26例行MRS检查,12例PCa的CC/C比值为2.34±1.21,14例BPH的CC/C比值为0.79±0.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7,P<0.001).58例获得PSA数据,29例PCa的PSA范围为3.22~2262 ng/ml,其中>10 ng/ml者27例,<10 ng/ml者2例;29例BPH的PSA范围为1.16~111 ng/ml,其中>10 ng/ml者14例,<10 ng/ml者15例.MRI、MRS诊断PC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在70%以上,MRI、MRS二者联合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3.3%、92.9%、88.5%,联合PSA后则分别达到100%、92.9%、96.2%. 结论 MRI、MRS 和PSA3种检查方法的联合运用明显提高了鉴别PCa和BPH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发病隐匿,临床症状少见,测定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T)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F)水平,并计算F/T比值,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标.^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是探测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灵敏方法,两者结合应用对诊断前列腺癌及其骨转移有重要价值.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MRI和MRS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和前列腺癌 (PC)的MR和MRS的表现 ,探讨MRS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2 7例 (BPH 1 7例 ,PC 1 0例 )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和MRS所见。MRI分析指标为前列腺大小和形态、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和肿瘤侵犯程度。MRS观察枸橼酸盐 (Citr)和胆碱复合物(Cho)化学位移及其比值。结果  1 2例 ( 1 2 / 1 7,70 .6 %)BPHT1 WI上前列腺不规则增大 ,呈均匀的低信号 ,5例( 5 / 1 7,2 9.4 %)前列腺大小、形态正常 ;T2 WI上前列腺中央腺体显著增大 ,与外周带高信号分界清楚 ,1 4例 ( 82 .4 %)增生腺体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低信号和高信号结节灶 ,3例 ( 1 7.6 %)表现为弥漫性低信号 ;MRS上Citr波峰升高 ,Citr/Cho比值增大。 1 0例PCT2 WI上高信号外周带内见局灶性低信号区 ;4例位于前列腺包膜内 ,6例前列腺包膜受累 ,3例侵犯精囊 ,2例侵犯血管神经束 ,1例侵犯膀胱 ,1例盆腔内见多个肿大淋巴结 ,部分相互融合成块。MRS上Citr峰明显下降 ,Cho峰升高 ,Citr/Cho比值明显下降 ,与BP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MRI能很好地反映BPH特点和判断PC包膜内、外受累 ;MRS能提供前列腺组织的代谢信息有助于鉴别PC和BPH。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中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值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5例、前列腺癌患者58例、排除前列腺疾病的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PSA、FPSA及FPSA/TPS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PSA为4.0~45.5 μg/L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前列腺癌患者交叉重叠,在此区域内,两组患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P>0.05),而两组患者FPSA/TPSA值却有显著差异(t=2.74,P<0.05),具有较大的鉴别诊断价值.以FPSA/TPSA值≤0.15作为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参考值,既保持了较高的灵敏度(91.5%),又提高了特异度(78.6%)和准确率(79.8%),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阳性预测值(82.5%)和阴性预测值(96.5%).结论 FPSA/TPSA值不但能够弥补单用TPSA的不足,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检出率,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活检,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水平尤为重要。MRI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的最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尤其是中场强没有MRI波谱辅助的机器,GD-UTPA动态增强能充分发挥MRI对前列腺的诊断作用。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前列腺癌病人的术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集80名健康人、1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6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腹部前列腺B超检查计算前列腺体积,计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结果前列腺癌患者PSA和PSAD水平分别为(82.66±20.62)μg/L和(0.68±0.2),前列腺癌患者中PSA和PSAD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1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水平为4~10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前列腺癌组中PSA>10μg/L和PSAD>0.2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10μg/L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0%和91.3%,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6.7%和85.0%。结论 PSAD是诊断前列腺癌更敏感、更有效的指标,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记录前列腺癌兴趣区的ADC值,测量患者PSA浓度,统计分析各期(TNM分期)前列腺癌病灶ADC值与PSA的相关性。结果:T2期22例,平均ADC值为(0.70±0.08)×10-3 mm2/s,平均PSA值为(70.0±10.7)ng/ml;T3期6例,平均ADC值为(0.76±0.09)×10-3 mm2/s,平均PSA值为(301.0±20.1)ng/ml;T4期8例,平均ADC值为(0.72±0.08)×10-3 mm2/s,平均PSA值为(360.0±25.1)ng/ml。ADC值与PSA浓度在前列腺各期中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38、-0.674和-0.731,P值均<0.01。结论:前列腺癌病灶的ADC值与PSA浓度呈负相关,根据ADC值可对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评估,可为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癌和增生的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不同MRI表现的病理基础,以提高MRI对前列腺癌和增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观察经病理证实的43例前列腺癌和40例增生患者的前列腺形态及信号改变,并加以比较,前列腺癌组中17例取前列腺左右两侧外周区上中下、左右移行区上下共10点进行穿刺,对穿刺组织分别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计算癌变组织占总穿刺体积的百分比,并与其MRI进行对比。结果 前列腺癌形态规则31例,不规则12例,增生组分别为3  相似文献   

9.
PSA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变化规律,结合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探讨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男性患者共108例进行血清PSA的测定,并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将诊断为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伴炎症伴PIN的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PSA值均显著高于非前列腺癌组,PSA浓度与前列腺癌发生率的关系表明,4-10ng/ml组和〉10ng/ml组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PSA〈4ng/ml组结论血清PSA在前列腺癌人群筛查中很大价值.实施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组织活检术应作为确诊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中真性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图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10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的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常规MRI检查及IVIM检查。首先应用Firevoxel软件获得IVIM序列D、D*及f图,将所得伪彩图导入ITK-SNAP软件勾画感兴趣区。采用Pyradiomics软件进行高通量特征提取,最后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稀疏约束法算法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模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按7∶3分成训练组144例与验证组62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3个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验证,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影像组学模型的临床预测效能。结果 基于D、D*及f图像组学模型预测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训练组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7、0.978、0.992,验证组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5、0.975、0.985。决策曲线显示D、D*及f图影像组学模型在临床上可以获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BPH)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参数,旨在评价IVIM对PCa和BP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病理证实PCa(n=32)和BPH(n=40)患者的3.0T MR图像,扫描序列包括常规T2 WI、DWI、LAVA平扫及动态增强和IVIM.IVIM成像,扫描采用EPI-STIR序列,b值=0、20、50、100、200、400、600、800、1000和1200 s/mm2.利用GE Functool 4.5工作站的MADC软件,测量PCa和BPH组的标准ADC、慢ADC、快ADC和快ADC分数值,PCa和BPH组的各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标准ADC值、慢ADC值对PCa和BPH的鉴别效能,获得相应曲线下面积(AUC)、诊断PCa的阈值以及相应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度.结果:PCa的标准ADC值和慢ADC值分别为(6.21±2.35)×10-4和(7.11±2.49)×10-4 mm2/s,BPH的标准ADC值和慢ADC值分别为(11.11±2.62)×10-4和(12.65±1.81)×10-4mm2/s,PCa者明显低于BPH者,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a和BPH的快ADC值和快ADC值分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ADC值、慢ADC值AUC分别为0.912和0.947.以8.325×10-4mm2/s作为标准ADC值的阈值,其诊断PCa的敏感度为78.13%,特异度为97.50%,PPV为96.15%oo,NPV为84.78%,准确率为88.89%.以10.03×10-4mm2/s作为慢ADC值的阈值,其诊断PCa的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95.00%,PPV为93.33%,NPV为90.48%,准确率为91.67%.结论:IVIM的定量参数标准ADC和慢ADC值对PCa和BPH鉴别诊断效能好,可作为前列腺增生基础上PCa检出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在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外周带良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35例、前列腺增生34例(包括7例外周带良性结节)进行MRS定量分析.选前列腺中间层或病灶最大层面作为感兴趣区,测量其(Choline Creatine)/Citrate即CC/C的比值.结果: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前列腺癌区、外周带良性结节和前列腺增生中央带的CC/C平均比值分别为0.94±0.53、2.23±1.67、1.19±0.64和0.93±0.49.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外周带良性结节及前列腺增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8和4.4,P值分别为0.01和0.001).前列腺癌的CC/C值最高,CC/C>1.5者18例(51.4%);其余各组CC/C≈1.结论:前列腺癌的CC/C值显著升高,MRS有助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获得尿道周围前列腺组织弹性模量,探讨其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75例BPH患者行IPSS后,对患者前列腺行经直肠SWE检查尿道周围前列腺组织的平均弹性模量,分别测量尿道上部、中部、下部的A区(紧邻尿道)和B区(距尿道2mm处)弹性模量平均值.根据IPSS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尿道周围前列腺组织弹性模量差异,评价弹性模量与IPSS的相关性.选择17例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结果 BPH患者轻度组36例,中度组32例,重度组7例.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前列腺周围组织弹性模量值分别为:上部A区( 16.21±2.54)、(20.71±2.92)、(26.79±3.45)、(31.74±4.13);上部B区(16.90±3.44)、(23.25±3.52)、( 28.72±3.29)、(38.31±3.81);中部A区(15.78±1.75)、(21.97±3.79)、(28.94±4.46)、(33.46±4.41);中部B区( 16.23±1.97)、(22.52±3.61)、(30.28±3.59)、(38.66±6.01);下部A 区( 17.93±7.03)、(23.23±4.99)、(27.71±3.71)、(40.37±7.89);下部B区(16.45±3.51)、(23.12±5.65)、(29.16±3.44)、(42.18±1.91).各区弹性模量与IPSS呈显著正相关(r=0.727~0.856,P<0.01).结论 尿道周围前列腺组织弹性模量与IPSS显著相关,因此SWE可以作为无创评估膀胱出口梗阻程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激光间质内凝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方法: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0例,平均年龄68岁,Ⅰ度增生8例,Ⅱ度增生72例,Ⅲ度增生2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前列腺组织激光间质内凝固治疗,Nd:YAG激光输出功率50W,每增生叶穿刺1-6点,每点治疗时间5min。结果:随访3-24个月,70%的病人症状和尿流率明显改善,无一例发生尿失禁及严重感染等合并症,23例因故改行其他手术方式治疗。结论:激光间 质内凝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方法简单,安全、尤其适合于高危病人,治疗效果与手术者的经验和插入前列腺叶的点数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肾上腺病变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肾上腺腺瘤及增生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肾上腺病变,其中腺瘤22例,增生10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及嗜铬细胞瘤各1例,用低场强MR机,自旋回波序列,回顾性分析MRI征象。结果肾上腺腺瘤T1加权像呈中等信号占55%,T2加权像呈略高信号占77%。肾上腺增生T1加权像呈中等信号占60%,T2加权像中等信号占70%,略高信号占40%。MRI对肾上腺腺瘤的正确诊断率为96%,对肾上腺增生的正确诊断率为70%。结论MRI对肾上腺腺瘤的诊断准确性高,但有假阳性。T2加权像对肾上腺增生与腺瘤有一定鉴别意义,T1加权像无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的动态增强特征与微血管密度(MVD)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提供帮助. 资料与方法对32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设立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对照,观察病灶的动态增强MRI的强化参数:开始时间、最大信号强度及早期强化率,获得感兴趣区的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MVD的测定,比较分析前列腺癌和BPH的动态增强参数、两者的MVD和PSA的相关关系. 结果前列腺癌的MRI动态增强的强化参数开始时间、最大信号强度及早期强化率与BPH不同(P分别<0.01、0.05、0.01).前列腺癌的MVD的测定水平高于BPH(P<0.001).前列腺癌和BPH的MRI动态增强参数中的最大信号强度和早期强化率与MVD有相关性(P<0.05或0.01).前列腺癌的血清PSA与MVD的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 结论前列腺癌MRI动态增强特征、前列腺癌的MVD与PSA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MRI动态增强与PSA的测定相结合能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患者治疗前后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从而以ADC值为定量分析指标,将DWI用于PC疗效的监测与评估。方法:48例经病理证实的PC患者均行内分泌治疗,其中12例行去势手术。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天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其治疗前后的ADC值和血清PSA水平,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8例PC患者治疗前病灶ADC值为(0.778±0.108)×10^-3mm2/s,PSA值为(28.055±28.880)μg/L;治疗后病灶ADC值显著升高为(1.068±0.187)×10。mm。/S(P〈o.05),PSA值显著降低为(6.265士13.203)μg/L(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患者治疗前后ADC值与PSA均呈负相关(r=-0.677,P=0.001;r=-0.644,P=0.00)。结论:PC患者内分泌治疗后ADC值升高,与PSA水平呈负相关,DWI有望连续、定量、便捷地监测和评估PC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信号强度-时间曲线(signal intensity-time curve,SI-T曲线)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Pca)患者和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观察病变的MRI表现特征并分别绘制前列腺癌病灶和增生结节的SI-T曲线,重点分析其信号强度变化及SI-T曲线的走形趋势。结果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早期Pca癌灶和BPH增生结节均呈明显强化,有助于病变的检出。SI-T曲线参数:峰值时间Pca组早于BPH组,强化程度和强化率Pca组均高于BPH组(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SI-T曲线对BPH和Pca的鉴别诊断有较明确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RI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价值.方法 由2名放射科医生盲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3例前列腺癌(PC)和33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临床资料及MRI所见,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统计MRI诊断前列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V )、阴性预测值(PV-)和准确性,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MRI诊断PC和BPH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V )、阴性预测值(PV-)及准确性分别为:90.7%、84.8%、88.6%、87.5%和88.2%;84.8%、90.7%、87.5%、88.6%和88.2%.PC组病变发生于外周带占67.4%(29/43例),中央带占9.3%(4/43例),前列腺不规则增大呈弥漫低信号16.3%(7/43例);知道病理结果后再分析MRI仍未找到病灶者占7.0%(3/43例).肿瘤最大径线0.3~10.0 cm,平均2.4 cm.所见40例癌性病变表现为低信号,边界不清.周围组织或器官受侵犯包括前列腺包膜34例,精囊腺24例,肌肉8例,直肠5例,膀胱6例,髂骨1例.淋巴结转移11例,骨转移13例及肺转移2例.按TNM分期:A、B期9例;C、D期34例.BPH组87.9%(29/33例)发生于中央带,中央带体积增大,信号混杂.12.1%(4/33例)发生于外周带,表现为低信号结节,边界清楚,2例有完整包膜.结论 常规MRI诊断前列腺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V )、阴性预测值(PV-)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