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为性传播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四年来门诊、住院1510例性传播疾病患者病例进行整理,综合分析;结查:20-40风发病数多,占70%;职业:以个体商、服务员、司机、工人为多,占70.86%;文化程度:中学以下有1370例,占90.79%;传播方式:非婚性接触传染946例,占62.64%;患病种类:性传播疾病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尖锐湿疣(CA)、梅毒(syphilis)、淋病(GA)和生殖器疱疹(GH)为主,占总患者88.27%;男性发病高于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发展速度较快。结论: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预防、切断传播途径以控制性传播疾病的蔓延和传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的临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3年336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各期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336例中,98例发生血清固定.占29.17%,一期梅毒35(10.41%)例,二期梅毒152(45.23%)例,潜伏梅毒149(44.34%)例。结论:梅毒血清回定发生与梅毒分期有关,病期不明的潜伏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率较高,加强对潜伏梅毒的早期筛查及早治疗是防止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梅毒检测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准确率。方法:8953例体检者均应用化学发光法(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k(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以苍白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为判断标准。结果:ELIS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为1.20%,CLI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为1.61%,TPP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为1.14%;ELIS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高于TPPAfL-(P〈0.05),CLI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与TPPA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LI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阳性率高于ELISA法(P〈0.05)。结论:应用CLI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的准确率较ELISA法高,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偿志愿献血员中梅毒感染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红细胞花环粘附法检测梅毒抗体阳性和阴性献血员各19例,其中男性各14例,女性各5例。结果 梅毒抗体阳性者的红细胞粘附率明显低于阴性者(P<0.05);男性感染者的红细胞粘附功能明显低于男性健康者(P<0.05);女性感染者的红细胞粘附率则与女性健康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梅毒感染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女性感染者红细胞粘附功能无显著降低可能与其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期梅毒患者42例,收到了较好的临床学和血清学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确诊为早期梅毒(赵 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21—432)患者68例,均为门诊病例,经血清学检测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全部阳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20~49岁,平均32.7岁;一期16例,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及梅毒性横痃,病程为便下疳出现后15~45天,平均24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3种梅毒抗体检测方法对梅毒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8例梅毒患者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口PPA)进行检测。结果TPPA和ELISA在检测早期、一期、不明期梅毒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二期梅毒检验中,3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检验中可以合理利用梅毒的各种检测方法,以便对梅毒的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3750例孕产妇梅毒筛查结果分析,了解本地区孕产妇梅毒感染情况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市3750例孕产妇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筛查,对TRUST阳性病例再进行梅毒螺旋体血清颗粒凝集试验(TP—VA)确诊,并对围产结局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750例孕产妇查出梅毒患者14例,占同期孕产妇0.37%。其中接受青霉素治疗的患者9例,占64.3%(9/14),其新生儿接受TRUST检查,其中TRUST阳性6例,但滴度均未高过母亲的滴度。在未治疗的5例患者中3例分娩的新生儿TRUST滴度均≤1:8,2例TRUSTI:8为先天性梅毒。结论:开展孕产妇梅毒血清学的筛查,加强对妊娠期梅毒的治疗,可以有效的阻断和降低梅毒经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对预防和控制梅毒的蔓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的艾滋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及其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联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HIV、HCV及TP感染检测对象15520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患者的HIVAb(艾滋病抗体)、HCVAb(丙型肝炎抗体)以及TPAb(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检测,并分析其感染情况。结果:本组有2例HCV感染,占0,013%;18例HIV感染,占0.116%;93例TP与TRUST均呈阳性,占0.599%。结论:对于住院患者,积极进行病毒筛查,如发现HIV、HCV以及TP感染阳性,必须高度重视,有利于明确患者的院前感染情况,并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的原因,总结临床经验,提高临床医生对早期梅毒的诊断水平,从而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患者。结果:Ⅰ期梅毒易误诊为:生殖器疱疹、软下疳、药物疹、疥疮结节等;Ⅱ期梅毒皮疹多种多样易误诊为:手足癣、玫瑰糠疹、银屑病、尖锐湿疣等。结论:早期梅毒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误诊、漏诊,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加强学习,对工作要认真负责,尽量避免误诊的发生,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泉州市区少年儿童脊柱侧弯的患病情况,以提高对脊柱侧弯的防治水平。方法:以2002年9月~2005年3月间对泉州市区11所中小学21112名学生为对象,对其脊柱侧弯患病三检法(体格检查、脊柱侧弯测量尺检查、X线检查)。结果:泉州市区少年儿童脊柱侧弯的患病率为0.748%,7~10岁、11~14岁、15~18岁各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患者比男性稍多,男女患病率之比为0.841:1;侧弯20°以上者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0.276:1;特发性侧弯占96.84%,先天性侧弯占2.53%,神经肌肉源性侧弯占0.63%。结论:泉州市区少年儿童脊柱侧弯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女性患病率较高,且侧弯角度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少年儿童进行脊柱侧弯患病的普查能为防治少年儿童脊柱侧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11各床分析,为尖锐湿疣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15例门诊、住辽病历进行整理,综合分析。结果:年龄20~39岁发病率高,占71.34%;职业个体商、服务员、司机、工人为多,占80%;好发部位:男性冠状沟多,占41.33%,女性为大小阴唇,占47.5%;伴发疾病以淋病为多,占13.4%。该病潜伏期长,2周至8月。结论:除性行为直接接触传播外,间接传播、医源性感染已成为患者日益增多不可忽视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人群中梅毒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对住院病人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在19843人次中共检出阳性172例,阳性率0.87%。老年人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阳性率,神经内科患者阳性率较高。结论:老年人群有较高的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梅毒4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孟辉 《新中医》2006,38(2):58-5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一、二期梅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西药苄星青霉素加中药解毒汤(处方:土茯苓、紫花地丁、金银花、白鲜皮、白花蛇舌草、百部、野菊花、甘草)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用西药苄星青霉素治疗。结果:治疗3月后,快速梅毒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转阴治疗组6例,对照组1例,转阴率分别为12.77%、3.13%;6月后RPR转阴治疗组11例,对照组2例,转阴率分别勾23.40%、6.25%;3月及6月2组RPR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1年半后复查RPR转阴情况:治疗组转阴46例,对照组转阴27例,转阴率分别为97.87%、84.38%,2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梅毒比单纯用苄星青霉素疗效好,能缩短RPR的转阴时间,提高转阴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临床特点、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方法:将63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应用苄星青霉素,每周1次连续3周,孕晚期再用上述方案治疗1疗程。非治疗组22例,全程未用抗梅毒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早产1例,无死胎、死产现象,先天性梅毒患儿6例;非治疗组早产6例,死胎1例,先天性梅毒患儿9例,两组出生先天性梅毒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分期以潜伏梅毒为主,及早发现并规范治疗,能改变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减少妊娠期梅毒对胎儿或新生儿生命与健康的威胁,提高梅毒的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7年5月诊治的24例妊娠期梅毒资料。结果24例妊娠期梅毒中,I期梅毒13例,Ⅱ期梅毒5例,隐性梅毒6例,30岁以下占54%。提示年轻梅毒患者有增加趋势,通过胎盘血行传播危险性大。结论对第1次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应常规进行梅毒筛查,妊娠期罹患梅毒对胎儿或新生儿有较大的危险,所以必须重视早期诊断、早期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6.
我院皮肤科门诊自1995年7月~1997年3月先后诊治早期梅毒22例,现报告如下。116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10例,女性12例,男女之比1:1.2,年龄19~53岁,其中30岁以下11例。已婚20例,未婚2例。农村妇女8例,建筑工人7例,供销员2例,个体工商户3例,待业2例。10例男性均有冶游史。女性8例为配偶传染,余4例婚外性生活传染。1.2临床症状:22例患者中1期梅毒4例(男性3例,女性1例),有典型的硬下疳及双侧腹股沟无痛性淋巴结肿大。Ⅱ期梅毒16例(男7例,女9例),早期症状均有轻度低热,周身不适,疲倦乏力。大多数女性患者白带增多,伴…  相似文献   

17.
颈椎综合征486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综合征高发年龄段及与性别的关系,各型颈椎综合征发病率,常见病理变化发病率,中医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X线、CT、MRI、动脉彩超结合临床症状确诊,并按年龄、性别观察发病状况及采用中医整复、封闭、针刀、牵引等方法治疗的疗效。结果:男性占37.2%,女性占63.8%;青少年组32.1%,成年组13.6%,中年组32.3%,老年组22.0%;根型31.5%,椎动脉型12.9%,交感型31.1%,脊髓型3.3%,混合型21.2%:颈椎生理曲度消失及反向成角者占32.1%,颈椎旋转移位、Luschka关节滑囊嵌顿者占33.5%,颈椎失稳者占4.9%,颈椎椎间盘突出者占9.5%,椎间孔狭窄者占20.2%,重度肥大性颈椎炎,骨桥形成并肌筋膜粘连者占4.9%,后纵韧带钙化致椎管狭窄者占0.4%。采用中医整复、封闭、针刀、牵引等治疗的优良率为96.9%。结论:该病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青少年组和中年组高于成年组和老年组,根型、交感型、混合型高于椎动脉型和脊髓型,采用中医方法治疗的疗效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手法治疗冻结肩的疗效,分析性别、年龄、病理等因素对冻结肩的影响。方法 318例冻结肩的患者均按照松、顺、动、通的操作原则给予手法治疗与中药热敷。结果 痊愈252例,占79.24%;显效36例,占11.32%;好转26例,占8.20%;无效4例,占1.20%。有效率为98.80%。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老年人患病率高于青壮年。冻结肩以慢性者居多,有顽固性和复发性。结论 手法的正确运用是治疗肩冻结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梅毒在社会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从2009年3月到2011年3月在我院进行梅毒检查的1580例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RPR、TRUST和ELISA的三种检验方法,发现有阳性样品时再对样品进行TPPA的检测。结果:三组梅毒的检测方法,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是ELISA,其阳性率为2.91%,与另外两种方法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RPR和TRUST两种梅毒检测方法之间的检出阳性率无显著性区别(P〉0.05)。其中在46例阳性病例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梅毒阳性样品主要集中分布在40岁以上的患者,其中阳性率最高的是51~60岁的患者。结论:ELISA的检出阳性率最高,最灵敏。梅毒阳性样本中男性患者的数量明显高于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边朝鲜族地区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12月在我住院治疗的625例脑卒中患者的民族、性别、年龄、卒中分类、预后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脑卒中在性别上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之比值为1.83:1;在民族上朝鲜族高于汉族,朝汉比值为1.6:1。发病年龄从4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以60~69岁为高峰,占32.10%。疾病的分类及死亡情况:脑出血占48.64%,死亡比例为10.20%;脑梗死占48.16%,死亡比例为3.22%;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20%,死亡比例为25.00%。≤59岁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75.73%)、吸烟/嗜酒(50.81%)、高血脂(41.10%),≥60岁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79.74%)、高血脂(60.44%)超重/肥胖(57.59%),全组患者均较高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77.76%)、高血脂(50.88%)、超重/肥胖(46.72%)、嗜酒/吸烟(42.08%)。结论:延边地区脑卒中发病与民族、年龄、性别、高血压、超重,肥胖、心血管疾病为主要相关因素,中青年以高血压、不良生活方式为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