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高原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之一,其特点主要是以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结构的重构为主.虽然 HPH的发病机制还远未阐明,但近年来气体信号分子如一氧化氮、硫化氢在 HPH的发生机制中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 HPH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将 H2S和 NO在 HPH中的重要作用及相互作用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a pulmonay hypertension,HPH)发生机制包括低氧性肺血管收缩、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导致血液粘滞度增加以及肺血管结构重建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M)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1,3,5,7,10,14,21 d组.采用常压间断低氧法制作HPH模型;放免法测定血浆和肺匀浆AM及内皮素1(ET-1)浓度;采用RNA印迹法检测肺组织AM受体mRNA表达情况.结果:(1)低氧第3天,血浆AM浓度即显著升高(P<0.05),至第14天达高峰.(2)ET-1/AM比值从低氧第1天即开始升高,7~10 d达到高峰(P<0.01).肺匀浆AM浓度到低氧14 d方出现显著升高.(3)AM受体mRNA表达相对值在低氧第3天明显降低(P<0.05),到低氧第10天又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AM可能作为一种保护性因子参与了HPH的发病过程;AM受体mRNA在低氧早期的下调,可能加剧了HPH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一)基础理论研究阐明了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肺血管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在HPH形成和肺血管重建中发挥的作用,提出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B可防治HPH。肺心病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降低,为HPH发病的因素之一,证明疏甲丙脯酸(CP)为防治HPH的有效药物。肺心病患者血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血浆中心房钠尿肽(AN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变化.方法: 用低压、低氧的方法复制大鼠慢性HPH模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ANP和CGRP表达的变化.结果: 慢性HPH大鼠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ANP和CGRP的表达均发生了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表现, 即低氧3 wk>正常>低氧2 wk.结论: 在慢性HPH形成过程中,随着肺小动脉壁的增厚,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ANP和CGRP的表达先降低后增高.其变化可能与慢性HPH过程中肺动脉压升高和肺小动脉壁的结构重建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缺氧性肺血管重建的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小宁 《广西医学》2004,26(3):307-309
随着有关肺血管重建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中的作用以及关于低氧性肺血管重建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 ,人们认识到肺血管重建是HPH持续发展的病理基础 ,同时也是HPH药物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 ,低氧性肺血管重建的防治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预防及逆转肺血管重建是有效防治HPH的关键环节 ,也是今后HPH防治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HPH的防治能否取得良好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肺血管重建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以往认为肺血管重建往往是不可逆的 ,因而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一直未得到重视 ,但近年来的研究正逐步改变肺血管重建是不可逆的这一看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肺血管重建并不象以往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完全不可逆的 ,许多药物和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和逆转肺血管重建。Chassagne等报道缺氧 2周后非肌性肺小动脉出现肌性化改变 ,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AT1和AT2 )增加 ,同时AT2 mRNA表达增加 ,但AT1mRNA表达无改变 ;缺氧 3周非肌性肺小动脉肌性化达到高峰 ,但此时AT1和AT2 与第 2周时相比已有所下降 ,在恢复正常氧浓度 1周后下降更为明显 ,在恢复正常氧浓度 3周后非肌性肺小动...  相似文献   

7.
低氧肺血管重构的分子机制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氧是呼吸系统多种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特征.持续的低氧会导致低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rmion,HPH)的不可逆性损害,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肺血管重构是HPH持续发展的病理基础,同时也是肺动脉高压药物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低氧性肺血管重构的防治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深入研究与理解低氧时肺血管重构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低氧肺血管重构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是一种以慢性低氧为诱因、以肺血管结构重建为基础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者已发现一些小气体分子如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在调节HPH中具有重要作用。H2S、SO2是继NO和CO之后发现的新型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本文就H2S、SO2的生成、体内分布及其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形成过程中小泛素蛋白样修饰蛋白1(SUMO-1)在肺内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在H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低氧3d组、低氧7d组、低氧14d组及低氧21d组,每组8只。常压间断低氧暴露复制HPH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血管形态学指标[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原位杂交、RT-PCR检测肺内SUMO-1 mRNA表达,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氧7d至21d,大鼠肺小动脉开始出现明显血管重塑并逐渐加重,低氧7d时WA%和mPAP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氧14d时WA%、mPAP较7d时进一步增加,RVHI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氧21d时WA%、RVHI较14d时进一步增加。SUMO-1 mRNA和蛋白在对照组肺小动脉壁呈弱阳性表达;低氧3d后显著增高;低氧14d达高峰;低氧21d后mRNA表达减弱但仍然高于对照组,蛋白表达继续保持高水平。SUMO-1 mRNA和蛋白表达与mPAP、WA%、RVHI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慢性低氧诱导肺内SUMO-1表达增加在HPH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永红  李明霞 《中外医疗》2008,27(33):144-145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a-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是低氧致肺血管痉挛、肺血管重塑引起,是众多心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病理生理环节.新生儿HPH为出生前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低氧血症引起,以肺血管痉挛多见.HPH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多因素的,目前发现机体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参与HPH的发生、发展,而其中有关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在新生儿HPH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并且存有争议,本文就NO及NOS在新生儿HPH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肺组织血管生成变化与肺纤维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血管生成状态的变化,初步探讨血管生成与肺纤维化形成的关系。方法复制博来霉素诱发肺纤维化大鼠模型,用HE染色结合因子Ⅷ相关抗原(vWf)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模型组和对照组肺组织血管生成状态,采用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法评估肺纤维化程度。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血管生成状态自第1d开始即明显活跃,血管计数升高,第7d达高峰,肺组织胶原沉积也相继出现;随着肺纤维化加重,血管生成逐渐减少,至第21d之后低于对照组水平。结论血管生成在肺纤维化早期显著增加,可能是肺纤维化形成中的重要启动环节。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5a来我院;确诊的17例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症状、X线胸片、血气分析、肺功能、HRCT结果。结果 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多具有较长的吸烟史,临床表现介于上述两种病变之间,其肺功能测定结果不完全符合阻塞型或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X线及HRCT兼具二者的特点。结论 尽管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是确实可以并存,且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胸部高分辨CT(HRCT)往往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合并先天性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和肺动脉瓣上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近10年经临床、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证实为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和瓣上狭窄共45例。行瓣膜扩张术前先确定瓣环大小、瓣口面积、跨肺动脉瓣压差。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直径大20%~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右心室的跨瓣压差(△P),观察比较PBPV术后肺动脉瓣的开放、心电图及肺动脉瓣、三尖瓣的返流情况。结果:45例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患儿中,42例扩张成功,成功率为93.333%。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病例组及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上狭窄病例组中,术前、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病例组中,对于瓣环发育良好和轻中度肺动脉瓣环发育不良的患儿,术前、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小于3.810 m/s时,PBPV术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轻度)狭窄有效方法。对于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上狭窄的患儿(肺动脉瓣上狭窄内径大于5 mm),PBPV术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病例组中,对于瓣环发育良好和轻中度肺动脉瓣环发育不良的患儿,PBPV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Primary pulmonary Hodgkins lymphoma is a rare and enigmatic neoplasm commonly seen in females. The aim of this case report is to emphasize that pulmonary lymphoma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a young patient presenting with a lung mass and B symptoms. Extensive clinical details, imaging should be done to rule out the secondary involvement of lung by other lymphomas.  相似文献   

19.
20.
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肺血管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肺血管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分流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分流组大鼠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术建立高肺血流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除不作穿刺术外,其余手术过程同分流组.两组分别在术后1、3 d及1、4、8周经右心插管法测量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取心脏组织,称量右心室与左心室 室间隔重量之比[RV/(LV SP)];取肺组织制作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标本,在光镜下观察肺小动脉中肌型动脉(MA)、部分肌型动脉(PMA)及非肌型动脉(NMA)构成比例及MA的相对中膜厚度(RMT)和相对中膜面积(RMA)的变化,电镜下观察肺小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AP和MPAP在分流组术后1、3 d及4周时差异无显著性,分流术后1、8周时,SPAP、MP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流术后8周,RV/(LV SP)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分流术后1、3 d及1周时MA、PMA、NMA占肺小血管总数的百分比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分流术后4、8周时大鼠MA、PMA占肺小血管总数的百分比明显增高(均P<0.01),而NMA百分比明显降低(均P<0.01);RMT、RMA在分流术后1、3 d及1、4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分流术后8周时明显增高(P<0.05).肺小动脉超微结构在分流术后3 d时仅为内皮细胞肿胀、体积增大;分流术后1周时,除内皮细胞结构改变外平滑肌细胞增大、内弹力层厚薄不均;分流术后4周时平滑肌细胞与内弹力层呈垂直生长,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分流术后8周时细胞间见胶原纤维堆积.结论肺血管结构重建呈现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内皮细胞肿胀出现最早,平滑肌结构改变次之,最后出现细胞外基质异常堆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